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利用单束平面光波照明二元订相位板与透镜组合系统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八阱的新方案,计算与分析了该方案产生的势阱光强分布和八阱的特征参数、强度梯度及其曲率,讨论了从光学八阱到四阱或到双阱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通过相对移动二元订相位板可实现光学八阱到四阱或到双阱的连续双向演化。该方案在超冷原子物理、冷分子物理、原子光学、分子光学与量子光学甚至量子计算与信息处理等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纪宪明  沐仁旺  印建平 《物理学报》2005,54(11):5109-5115
提出了采用四台阶相位光栅与微透镜阵列组合产生一种新颖的表面空心微光阱阵列的方案,研究了表面空心微光阱阵列的光强分布,计算了相应的光学囚禁势,并讨论了该微光阱阵列在原子分子光学中的潜在应用.研究表明当用1W的YAG激光照射时,在1cm2面积上可产生近104个空心光阱,每个光阱具有较小的囚禁体积和较大的有效光强及其强度梯度,对85Rb原子的光学囚禁势可达190μK.如此深的光阱足以囚禁冷原子或冷分子,并可用于实现全光型原子或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甚至制备新颖的光学晶格等. 关键词: 空心光阱 冷原子或冷分子 光学晶格  相似文献   

3.
陆俊发  纪宪明  印建平 《物理学报》2006,55(4):1740-1750
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光束照明二元π相位板与透镜组合系统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四阱新方案.计算了四阱的光强分布,讨论了从光学四阱到双阱或到单阱的演化过程,并导出了四阱和双阱几何参数、光强分布、强度梯度及其曲率与光学透镜系统参数间的解析关系.研究表明,通过相对移动二元π相位板可实现光学四阱到双阱或到单阱的连续双向演化,获得了四阱或双阱间距与相位板移动距离的关系.该方案在超冷原子物理、冷分子物理、原子光学、分子光学和量子光学,甚至量子计算及信息处理等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二元π相位板 可控制光学四阱 原子分子囚禁 原子光学  相似文献   

4.
鹿博  王大军 《物理学报》2019,68(4):43301-043301
目前对超冷原子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原子分子物理扩展到了物理的很多分支.极性分子可以将电偶极相互作用引入到超冷体系,同时分子又与原子类似,可以灵活地被光和其他电磁场操控,因而很多理论工作都预言了超冷极性分子在超冷化学、量子模拟和量子信息等领域会有重要的应用.但由于超冷基态分子的制备非常困难,如何把超冷物理从原子发展到分子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课题.过去的10年间,各种分子冷却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突破,本文回顾了这些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基于异核冷原子的磁缔合结合受激拉曼转移这一技术,该技术在制备高密度的基态碱金属超冷极性分子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本文也总结了超冷极性碱金属分子基本碰撞特性研究的一些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沐仁旺  李雅丽  纪宪明  印建平 《物理学报》2006,55(12):6333-6341
简单介绍了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双阱的实验方案,报道了二元π相位板的制作方法及其产生可控制光学双阱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光学双阱参数(如空间位置、双阱中心间距、相对光强分布等)与π相位板相位偏差的关系.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由于二元π相位板的刻蚀厚度误差引起的光学双阱光强变化及其双阱到单阱的演化规律,得到了实验与理论基本一致的结果. 关键词: 二元相位板 可控制光学双阱 冷原子囚禁 冷分子囚禁  相似文献   

6.
超冷分子的产生对于量子信息、分子物理和分子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介绍超冷分子的研究进展,主要分析了光缔合产生超冷分子的特点与物理机制,详细介绍了光缔合产生冷分子过程中的光谱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雪艳  陈海波  印建平 《物理学报》2009,58(3):1563-1568
提出了采用双环形载荷导线和两透明电极系统实现冷分子静电囚禁的可控制静电双阱的新方案,计算了带电圆导线和带电板所产生的静电场分布,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个囚禁方案的优点.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冷分子装载方法,并研究了双阱到单阱的演化过程. 研究表明,该可控制静电双阱方案不仅方便装载与操控弱场搜寻态的极性冷分子,而且在分子物质波的干涉、纠缠、冷碰撞,甚至进行双阱分子BEC研究等分子光学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极性冷分子 静电囚禁 可控制静电双阱 分子光学  相似文献   

8.
分子聚集体在非线性光学和集成光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纳米结构一维染料分子J—聚集体有许多既不同于单个分子又不同于体材料的奇异性质,即超辐射和巨光学非线性。这种超辐射是由于在几个本征态内振于强度结合在一起,得到一巨跃迁偶极于,因而是超辐射的。跃迁速率与耦合分子个数N成正比。分子聚集体的J—吸收和超辐射发射是共振的。利用Z—扫描技术测量PIC在不同配比下的非线性折射率、非线性吸收系数和非线性极化率。观测到随着链长变短,样品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增大。对这种非线性增强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詹明生 《物理》2022,(2):92-99
用光镊形成光阱囚禁单个原子、用激光将单个原子冷却到基态形成超冷原子、将超冷原子相干合成单个超冷分子、将单原子分子重排串成丰富多样的超冷单原子分子阵列,这就构成了精密相干可控的多粒子量子系统,为多种前沿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提供难得的量子平台.文章介绍近年来在单原子量子态高保真操控、异核原子量子纠缠、原子一分子耦合态相干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缔合超冷Cs原子形成超冷Cs2分子,采用多光子电离方法对超冷Cs2分子进行探测,对分子扩散过程中分子密度随时间的演化进行测量,获得了超冷Cs2分子的弛豫曲线.基于一个简单的模型即原子、分子样品的初始分布是位置和速度的高斯函数,通过理论模拟获得了超冷原子、分子样品的温度,测得的原子温度与释放-再俘获方法获得的结果相符合,这种方法避免了通过探测微弱分子荧光来获得分子温度的弊端,可广泛应用于超冷原子、分子样品的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11.
超冷原子光缔合光谱对于研究长程分子势能结构、分子常数和分子相关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光缔合光谱的信噪比作为衡量探测技术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光谱的分辨能力和探测灵敏度.利用调制荧光光谱技术获得了超冷长程铯分子超精细振转光谱.通过研究解调参数,即积分时间和灵敏度,发现解调参数对光谱信号的信噪比有重要影响,且依赖关系呈非线性.结合相关实验系统,实现了对光谱信噪比的最优化控制,为进一步研究超冷铯分子长程态振转能级结构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汪丽蓉  冯薪林  马杰  赵延霆  肖连团  贾锁堂 《物理学报》2013,62(18):183301-183301
通过超冷铯原子光缔合制备激发态的超冷铯分子. 利用冷原子荧光频率调制技术获得了超冷铯分子第一激发态6S1/2+6P3/2离解限0g-长程态高分辨振转光谱, 计算得到0g- 长程态振动量子数从0到51的不同振动能级的转动常数, 和Daniel研究小组的理论结果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超冷铯分子 光缔合 振转光谱  相似文献   

13.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探测了由磁光阱中的俘获光和 再泵浦光光缔合作用形成的超冷基态铯分子, 研究了微通道板工作电压、加速电场强度和加速电场持续时间对铯分子离子信号强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拟合一致; 获得了适合实验条件的最优化实验参数, 为进一步研究超冷分子的光缔合光谱和光电离光谱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We describe the interaction of an ultracold diatomic polar molecule with an evanescent-wave mirror. Several features of this system are explored, such as the coupling between internal rovibrational states of the molecule and the laser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quantum reflection and state selection under attainable physical conditions. Such molecular optics components will facilitate the manipulation and trapping of ultracold molecules, and might serve in future applications in several fields, e.g., as devices to filter and select a state for ultracold chemistry, to measure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 of molecules, or to manipulate states for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revolutionary technologies of creating cold and ultracold molecules have provided cutting-edge experiments for studying the fundamental phenomena of collision physics. To a large degree, the recent explosion of interest in the molecular collisions has been sparked by dramatic progress of experimental capabilities and theoretical methods, which permit molecular collisions to be explored deep in the quantum mechanical limit. Tremendous experimental advances in the field have already been achieved, and the authors, from an experimental perspective, provide a review of these studies for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molecular collisions occurring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the Kelvin to the nanoKelvin regime, as well as for applications of producing ultracold molecules.  相似文献   

16.
We report on the observation of ultracold ground electric-state cesium molecules produced directly in a magneto- optical trap with a good signal-to-noise ratio. These molecules arise from the photoassociation of magneto-optical trap lasers and they are detected by resonantly enhanced multiphoton ionization technology. The production rate of ultracold cesium molecules is up to 4×104 s-1. We measure the characteristic time of the ground electric-state cesium molecules generated in the experiment and investigate the Cs2+ molecular ion intensity as a function of the trapping laser intensity and the ionization pulse laser energy.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duction of cold cesium molecules may be enhanced by using appropriat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which is useful for future experiments involving the production and trapping of ultracold ground electric-state molecules.  相似文献   

17.
徐润东  刘文良  武寄洲  马杰  肖连团  贾锁堂 《物理学报》2016,65(9):93201-093201
研究了磁光阱中异核超冷钠铯原子的碰撞机理, 测量了超冷钠原子的碰撞损失率, 得到了钠-铯原子的碰撞损失系数βNa-Cs与钠原子俘获光强度之间的关系. 利用多普勒模型计算了不同俘获光强度下的钠原子磁光阱的阱深, 得到了临界光强的理论值, 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