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在无扰动、随机式扰动以及正弦式扰动下,通过对竖直恒温面处状态Ra为1.328×10^9、Pr为6.24的自然对流进行模拟,探索了热边界层的不稳定性和共振强化自然对流换热。结果表明:(1)竖直自然对流边界层上游位置的随机式扰动对热边界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稳定阶段;(2)该状态下的竖直自然对流边界层的特征频率为15 067,且相比于无扰动状态,频率为15 067的正弦式扰动能在竖直恒温面处提高5.15%的换热量;(3)在竖直自然对流边界层上游位置加入特征频率的正弦式扰动,竖直恒温面处的局部努塞尔数Nu均出现明显波动,且波动随着边界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稳态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具有对称结构的封闭方腔内竖直板自然对流换热中的非线性现象。数值结果表明,Ra在4×104-7×104之间,会出现定常解、周期性振荡解和非周期性振荡解,即解存在分岔;初始条件与解的分岔相关;网格Pe数的考核表明,本文所考虑的解的振荡不是由于数值解的不稳定而引起的振荡,而是客观存在的物理振荡。  相似文献   

4.
三维方腔内竖直平板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杨沫,李少华,徐志明,杨善让(东北电力学院动力系吉林132012)陶文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西安710049)关键词封闭腔;自然对流;数值模拟1引言三维封闭腔内孤立物体的自然对流换热在工程上具有广泛应用背景。例如;...  相似文献   

5.
热自然对流对热声起振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浩  罗二仓  凌虹 《低温与超导》2002,30(1):41-44,34
主要研究热自然对流对热声发动机系统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 ,发现热声发动机空间位置的变化对行波型热声机的起振温度、回热器的温度分布等重要参数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作者通过分析 ,对该现象进行了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竖直纵向翅片管自然对流传热特性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自然对流条件下竖直放置的纵向翅片管的传热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基管恒壁温下基管高度、翅片长度、翅片夹角及其交互作用分别对散热量和单位质量散热量的影响次序,并获得了计算范围内的竖直纵向翅片管的最优结构.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又对竖直纵向翅片管在闭式小室内在基管近似恒壁温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对比试验和数值计算得到的竖直纵向翅片管散热量和单位质量散热量,平均偏差为3.3%.数值计算采用的具体方法可靠,获得的结论可信.  相似文献   

7.
卧式螺旋管内的沸腾临界后传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螺旋管由于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在各种换热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螺旋管卧式放置时重心低下,适用放航空、航海等航体设备。例如,在新型鱼雷闭式循环热动力系统中,卧式螺旋管圈是其锅炉反应器和凝结器的基本型式。在螺旋管直流式蒸汽发生器中,沸腾临界后(干涸区)传热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研究临界后传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对立式螺旋管内的沸腾传热恶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对卧式螺旋管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高干度下的临界传热(干涸区传热),文献中很少见报导。本文对卧式螺旋管…  相似文献   

8.
对于沸腾换热,一个主要的约束条件就是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简称CHF)。这个约束条件对沸腾换热量有一个最高值的限制。文中对矩形微槽道中的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数据是在不同尺寸(0.15mm;0.4mm;1mm)微槽道中,在较大范围的面积质量流速和不同进口过冷度下,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得到的。实验过程中发现,达到CHF时,靠近出口壁面温度会突然升高,此时传热效率迅速下降。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CHF随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进口过冷度对CHF没有明显影响;CHF随着出口干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李光正 《计算物理》1998,15(1):19-28
非牛顿幂次流体沿竖直平板层流自然对流为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其速度场与温度场需耦合求解。采用几种数值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计算,研究了各种普朗特数(Pr)及不同幂次流体对沿壁面平均努赛尔数(Nu)的影响变化,并与有关文献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局部热壁面多孔介质方腔内自然对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上下壁面绝热、左侧壁面长度为b的嵌装加热器部分维持恒定温度T_h而剩余部分绝热,且右侧壁面维持恒定温度T_c的多孔介质方腔内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在热壁面无量纲长度B=0.5(B=b/L)的条件下,综合研究了左侧壁面受热部分中心距上壁面的无量纲长度D(D=d/L)、Da数、Ra数和孔隙率对腔体内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左侧壁面受热部分位置的不同对腔体内自然对流换热有很大的影响,D在0.6附近取值时,Na数最大.Da数、Ra数对腔体的自然对流换热影响较大,而孔隙率对换热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微液层模型对过冷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CHF)进行了理论预测。过冷沸腾的强化换热主要是通过单个气泡的形成和消失造成的对流换热强化而引起的。对等热流面,CHF在高过冷区趋近于常数;对等温面,CHF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加。过冷度增加时,蒸发换热量减少,总热流密度主要由蒸发区外的导热引起。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环形管内流动与传热的特点,重新定义了环形管的水力直径和热周直径,基于圆管环状流CHF解析模型,得到了环形管内环状流临界热负荷解析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环形管内沸腾两相流环状流时在不同加热方式下发生的临界热负荷,加热方式包括有内侧加热、外侧加热、两侧同时加热等。数值预测结果与文献数据比较表明本文的解析模型在P=0.57-15.01.MPa,G=198-3789.5 kgm-2s-1,xc=0.068-0.855,L/Dhe=19.3-539.5范围内预测良好。  相似文献   

13.
流态化固体颗粒对对流沸腾传热的强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流沸腾系统中引入固体颗粒,固体颗粒在液体中呈流态化,从而形成气液固三相对流沸腾过程。对气液固三相流对流沸腾过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态化固体颗粒对液体的对流沸腾传热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基于固体颗粒撞击沸腾气泡时的受力分析,获得了固体颗粒穿透气泡并使气泡破碎的条件,分析了流态化固体颗粒强化沸腾传热的机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垂直矩形窄缝流道内的过冷流动沸腾换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有压模化介质在垂直矩形窄缝流道内的过冷流动沸腾换热,考察了质量流速、断面平均过冷度和饱和压力对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与Gungor关系式进行比较,流道的换热强化因于在13~21之间.  相似文献   

15.
高Rayleigh数条件下竖圆环夹层内自然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壁维持恒热流和外壁向环境冷却的大高宽比竖圆环夹层内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高宽比分别为235和6667,半径比分别为2.03和3.92。实验数据整理考虑了热辐射影响以获得对流规律。由于已有工作均未考虑高Ra数区域,首次得到Ra数高达10 ̄9的区域内平均Nu数的换热准则式。在低Ra数区域,亦取得了与前人工作一致的结论。本文结果改进了高Ra数区域换热规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1引言微小空间内的沸腾在电子器件冷却、航天热控、微型换热器以及核反应堆的冷却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其沸腾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微小空间内的沸腾研究主要是针对光滑表面[‘-‘1,已证明在微小空间里,沸腾换热受空间尺寸的影响要比大空间大。对于多孔表面在微小空间内的沸腾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对矩形槽道表面和烧结型多孔表面在微小空间里的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段是3O0mm长的紫铜管(包括矩形槽道管和烧结型的多孔管),内插不同外径的不绣钢管,形成不同间隙的环形小空间。在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实验研究了微重力条件下池沸腾临界热流现象,发现基于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机制的LD-Zuber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重力条件下的池沸腾临界热流变化趋势,尽管热丝无量纲半径比该模型的适用范围扩大了3~4个数量级.这和地面常重力环境中关于临界热流尺度效应的研究结果有很大差异,表明在Bond数很小时,热丝无量纲半径已不再是描述临界热流尺度效应的唯一参数.此外,本文提出了"极限核化尺寸"的概念,来解释了不同条件下临界热流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光管及窄环隙流道池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常压下以水为工质,对管外及窄环隙流道池沸腾换热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汽泡扰动并不是沸腾换热系数高的主要原因,液体过冷使核沸腾的换热能力降低,窄隙流道内的沸腾换热机理与普通的大容积沸腾没有明显区别。文中还根据观察和测量到的结果对一些换热现象重新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FC-72在浸泡于液池中的微小圆管内的沸腾传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浸泡于FC-72液池中的两个微小圆管进行了沸腾实验研究,得到了沸腾曲线和传热系数,并用DV摄像机拍摄到了圆管出口处的沸腾状况,研究了管道尺寸对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管道尺寸对沸腾传热特性有显著的影响。传热系数和CHF随着管道尺寸的缩小而减小.直径为1.10mm的圆管出口处在低热负荷加热时发生了汽泡阻塞,并导致了剧烈的沸腾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本研究中,采用控制热流密度的方法对放置于毛细管中的细小加热丝在液氮中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实验中详细研究了毛细管直径尺寸d(0.24-3.8 mm)和位置倾角θ(0°-90°)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毛细管的直径尺寸和位置倾角对传热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传热具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