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及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是缩短西部与发达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的最佳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中学西部校园网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现状及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一中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研究化学教学的课例。  相似文献   

2.
基于Internet的化学学习模式与化学网络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化学》2003,18(3):42-46
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 ,给化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为化学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可以很好地与Internet技术结合 ,Internet巨大的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能适应网络时代化学教育需求的全新的学习模式。分析并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的化学学习模式 ,以及如何在化学教育中深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案例研究的形式,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说起西部 ,人们马上想到西部的自然资源 ,认为开发西部就是开发西部的资源 .不错 ,西部确实有很多种类的资源 ,但现在看来 ,不能笼统地说西部资源多么丰富 .西部也有很多资源是贫乏的 ,最大的就是水资源贫乏 ,绿色资源也贫乏 .过去一些年 ,西部地区已经吃过一哄而起、乱采乱伐各种资源、造成资源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苦头 .前车之鉴记忆犹新 ,如果又借大开发之各一哄而起 ,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这样的蠢事我们决不能再干了 .现代经济越来越具有知识经济的特点 .从世界许多国家来看 ,资源丰度高的国家和地区 ,经济水平未必就高 ;而不少资源丰度…  相似文献   

5.
正天然先导化合物是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基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勤实研究组,多年来从事天然先导化合物发现与研究工作。目前该研究组在vibsanin B的药物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赵勤实研究组与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竺研究团队合作,前期对vibsanin B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苦豆子胶多糖化学结构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豆子胶(Sophora alopecuroides Linn)属豆科槐属多年生的灌木,在我国西部几省分布较广。其种子内胚乳含多糖胶,迄今尚未加以研究和应用,为了开发和合理利用这种丰富资源,我们已开始对苦豆子胶进行各方面的研究。本文介绍对苦豆子胶多糖的化学结构进行测定的初步结果。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   

7.
马培华 《化学进展》2009,21(11):2349-2357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力实施,我国盐湖资源正处于大规模开发的新阶段。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盐湖开发的相关技术与钾肥、锂盐和镁工业的发展状况,并按照资源综合利用的开发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科学开发我国盐湖资源开发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成为传授知识的重要平台。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入厂实习是化工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实习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入厂前的校内、厂内2级安全教育。为期1周的校内安全教育通过紧密结合工艺教学,依托网络教育平台、安全手册以及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面向学生讲授生产和生活安全知识,将安全教育有效融入化工工艺学习环节。校内教育侧重安全基础知识,厂内教育侧重现场应急知识。校内教育将安全知识和工艺教学交叉进行,有利于安全知识学习的深入;社交化的网络教育平台有利于师生学习交流,拓展安全知识;覆盖面广泛的安全手册有利于学生在现场随时查阅安全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将安全教育融入化工专业实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木质素作为一种大量存在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木质素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木质素资源利用的研究状况,简要介绍了木质素利用的两种方式:大分子形式利用以及液化降解利用。重点介绍了木质素液化降解制备生物油及酚类化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液化降解机理进行了阐述。最后,总结了当前木质素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木质素利用的研究方向,展望了木质素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笔者分别于2002、2007和2008年3次跟踪调研了互联网上中学化学教育信息资源变化情况,并作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学化学教师应重视和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旨在为同行们认识、研究和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卢香宇  方芳  李强 《化学教育》2011,32(9):73-76
在新课程理念下,选择贵州西部一所农村乡镇中学(六枝特区岩脚中学)为试点,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鲁教版)教材实验为基础,以低成本、省资源、少污染、尽可能小剂量实验为目标,进行替代品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让学生在实验中探  相似文献   

13.
生物遗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保藏与利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医疗与科技水平的提升,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保藏、规范利用引起了我国高度的重视,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然而,当前生物遗传资源的保藏技术存在标准化难、安全性存疑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几类主要生物遗传资源保藏技术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4.
单朝辉 《化学教育》2008,29(2):31-33
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这一资源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理解、利用、开发阐述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濮江  伍晓红 《化学教育》2013,34(4):11-14
课程资源包是课程资源的集合体,它具有容量大、活动性、适用性强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有效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积极开发、利用和更新课程资源,不仅对于有效教学本身是一种促进,更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化学课程资源的定义与类型、课程资源包的设计开发的途径和步骤等进行了探讨,并以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中“羧酸酯”为例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包作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中进入新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被提升到历史的高度。通过对师生的化学课程资源的调查显示,在传统课程目标下,广大师生在化学课程资源的观念方面有严重缺失,学校在化学课程资源构建方面仍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本文从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目标的角度,论述了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的重要性和研究农作物秸秆解聚对开发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的新工艺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解聚的典型工艺及解聚产物组成分析和利用研究的进展,预测了农作物秸秆解聚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及因此产生的环境问题驱动了生物质资源各组分转化为燃料、化学品及材料的研究发展.木质素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可再生芳香碳氢资源,也是生物质中最难以实现高值化利用的组分.将木质素催化降解生成苯酚类单体化合物是其高值化利用的关键,因此开发新型催化体系对于提高当前生物精炼产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钌碳耦合碱...  相似文献   

19.
田伟生  史勇 《化学进展》2010,22(4):537-556
本文总结了本课题组在资源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内容涉及到天然资源化合物甾体皂甙元和非天然资源性化合物氟烷基磺酰氟的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原子经济性地利用甾体皂甙元资源的策略与方法。为解决甾体皂甙元资源在工业利用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我们发展了用30%双氧水代替铬酐氧化降解假甾体皂甙元的方法,使“百分之百”利用甾体皂甙元资源的理想成为现实。双氧水与乙酸原地产生的过氧酸直接氧化甾体皂甙元成为孕甾-16,20-二醇类化合物和4R-甲基-5羟基戊酸内酯,通过甾体皂甙元的非正常Baeyer-Villiger反应合成了甾体-16羟基-22-内酯类化合物和3R-甲基-5羟基戊酸内酯。所获甾体中间体和带甲基侧链的双官能团手性试剂被应用于部分甾体药物、昆虫信息素、香料和天然产物的合成中。另外还介绍了利用甾体皂甙元完整骨架合成目标分子的资源性化合物利用策略。本文第二部分内容介绍了氟烷基磺酰氟资源利用的策略和方式。反应共生是我们提高氟烷基磺酰氟资源利用率的新思路,基于共生反应概念,研究了邻二醇环氧化反应、烯烃环氧化反应和碳正离子重排等反应与氟烷基磺酰氟水解反应的共生反应,并且介绍了其合成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综合评价过程系统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 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 将其应用范围拓宽到能够考虑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 从而得到可以用来综合评价过程系统的资源利用性和环境影响性的技术性指标. 引入危害系数和效应系数分别考虑不同污染物的危害程度以及环境污染相对资源浪费的效应. 讨论了危害系数和效应系数的确定方法. 应用本方法对两个聚氯乙烯悬浮聚合工艺流程进行了计算,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表明本方法可以较全面的评价化工过程的资源利用性和环境影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