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动物脑组织Fe含量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传统的液体进样方法中,样品前处理阶段用硝酸消解周期长,成本高耗时长,限制了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在测定动物组织中Fe含量的应用。文章以SD大鼠脑部海马、纹状体、皮层为实验材料,采用固体进样器进样,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对各组织中的Fe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传统法方法——硝酸消解样品后,液体进样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应用固体进样法,样品前处理阶段明显简单,显著节省了样品准备时间,降低了工作量,使测定时间明显缩短,成本明显降低,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外界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固体进样法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已迅速成为一种常规的分析工具,但是进样方式仍然是目前继续研究的重要课题。液体进样常用气动雾化,超声雾化、电热蒸发和氢化物发生等手段把样品引入ICP;固体进样是把固体样品直接或者气化后引入ICP。相比之下,液体进样,特别是气动雾化法仍是目前较理想的方法。电热蒸发法用作ICP的进样已由一些分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叙述了ICP光源的激光烧蚀固体进样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物质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激光输出特性(输出波长、脉冲宽度、重复频率、能量密度)和环境气氛(氦气、氩气)对样品烧蚀过程的影响,讨论了激光烧蚀室、气溶胶传输管道及样品引入改进装置在蒸发物质被传输到ICP光源过程中的作用。获得较小而均匀的气溶胶颗粒和稳定高效地将烧蚀物质输送到ICP是完善激光烧蚀固体进样技术的关键环节,元素分馏效应及蒸发物沉积是影响分析性能的重要因素。作为实际例子,也讨论了激光烧蚀固体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质谱法在金属、玻璃、有机物及其他样品分析方面的应用,对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和灵敏度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固体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矿样品中微量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石墨炉固体进样技术直接测定岩矿样品中微量银,用正交设计法进行测试参数的选择;采用氘灯及人工合成模拟样品基体扣除背景;使用了平台技术及自制进样器,以多种方法成功地测定了岩矿样品中的微量银。不同方法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激光烧蚀固体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量了标钢样品中元素P、V和Ti的光谱强度和信背比,以此研究样品输送过程对激光烧蚀固体进样方法的影响,获得优化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当样品输送管越短、直径越小时,测得的光源辐射强度越强,光谱信背比也越高;随着输送样品的载气流量的增大,光谱强度和信背比均为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在流量约为0.5L/min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固体直接进样大功率微波诱导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固态样品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自组装的固体进样系统,可方便有效的将固体粉末样品导入微波等离子体中并在等离子体中被分解和激发。进样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均较好。对于样品中的主要组分,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可控制在1%以内,对微量组分可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三通进样技术-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环境样品中的钾,消除了样品中钠对钾测定的干扰,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方法检出下限以三倍标准偏差计算,固体试样为30微克/千克;液体试样为1×10~(-3)毫克/升。能满足环境样品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三通进样技术-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环境样品中的钾,消除了样品中钠对钾测定的干扰,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方法检出下限以三倍标准偏差计算,固体试样为30微克/千克;液体试样为1×10^-3毫克/升。能满足环境样品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探针恒温原子化技术 ,系统研究了铬的分析性能 ,应用固体悬浮进样 ,直接测定了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铬 ,方法的 RSD为 3.0 %~ 6 .5 % ,检测限为 5 .1× 10 - 1 2 g铬 ,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梁炜  袁萍 《光谱实验室》2005,22(6):1151-1153
用激光烧蚀固体进样法测定出口铝锭中硅、铁、镓、铜和镁,与国标方法相比较,无需样品前处理,直接测定,提高了工作效率。经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相一致。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5%。  相似文献   

11.
本应用探针恒温原子化技术,系统研究了铍的分析性能,比较了不同类型石墨管和探针材料的测定效果。应用固体悬浮进样,直接测定了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铍,方法的RSD为3.3 ̄5.2%,检测限为5.1×10^-12g铍。  相似文献   

12.
红外光谱分析中样品处理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液体和固体样品的常规制样方法 ;指出了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压片法和液膜法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制样方法 ,即以廉价的空白KBr压片作片基 ,通过液膜法或浸渍法制样。对于低沸点液体样品 ,以两片空白KBr压片代替晶体盐窗 ,模拟液体池窗片液膜法制样 ;对于高沸点液体样品 ,将样品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稀释 ,采用浸渍法制样 ,即把空白KBr压片在稀释后的溶液中浸渍后挥发掉有机溶剂制样 ;对于固体样品 ,将其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剂 ,浸渍法制样。与按常规制样方法所获得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较 ,这种改进的制样方法所得谱图 ,能达到定性分析的要求 ,且弥补了常规液膜法和压片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FT-IR微量分析中的金刚石池采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刚石泡不仅可用于高压研究,而且是一种无基质微量采样工具。该技术不必制样就可获得低于微克量的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图。本文论述了该方法的利弊,并给出了各类样品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国产WFX-IF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应用微量注射进样技术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人耳血全血锌铜的分析方法。以间断(小体积样品)喷雾取代连续喷雾技术,使样品溶液进样体积降至10~20μl。  相似文献   

15.
基于悬浮液技术处理霜类化妆品样品,将样品悬浮在1.00g/L琼脂溶液中制成均匀的悬浮液,采用微量进样技术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霜类化妆品中的铅。方法的检出限为0.030μg/mL,回收率为98.8%—101.5%。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量土壤悬浮液中微量镉。比较了不同基体改进剂及背景吸收对测量的影响。并以草酸铵为稳定剂对悬浮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使用0.007 m ol·L- 1 的草酸铵作稳定剂时, 土壤悬浮液比较稳定。应用固体悬浮液进样方法, 直接测定了土壤样品中的微量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量土壤浮液中微量镉。比较子不同基体改进剂及背景吸收对测量的影响。并以草酸铵为稳定剂对悬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使用0.007mol·L^-1的草酸铵作稳定剂时,土壤悬浮液比较稳定。应用固体悬浮液进样方法,直接测定了土壤样品中的微量镉。  相似文献   

1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固体制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溴化钾与纳米固体超强酸样品的比例进行了探讨 ,得出制样时溴化钾与样品比例范围为1∶ 0 .0 0 1— 1∶ 0 .0 2 9,其最佳比例范围为 1∶ 0 .0 0 98— 1∶ 0 .0 1 5 ,并且应用于其他固体样品的测定 ,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得出 ,固体样品的最少检测量为 2 .0× 1 0 -5g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室拟采用ICP-MS与激光烧蚀进样系统相结合的技术进行粒子分析研究,实验中制备了铀微粒样品,为了保证实验室及环境的安全,需要知道制备的铀微粒样品量。本实验通过制备铀微粒样品,估算样品中的铀量,为将来开展钚粒子分析技术的实验安全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20.
以ICP固体粉末法作区域化探扫面的测试,在开发性试验上已获得较好的效果。分析了1493个样品。图边样品141个,一级监控样24个,二级监控样156个,重复分析样76个,批间内检样64个,自检样39个,总计1993个样品。所得的结果满足了化探测试的要求。一次取样同时测定硼、钡、铍、铬、镧、铌、锶、钛、钒、钴、钇及锆等十二个元素。一、仪器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