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星  吕琳  崔晨昀  章琳 《化学教育》2012,33(2):69-70
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分析研究了Zn在CuCl2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向CuCl2溶液中加入锌片或锌粉,除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外,还有CuCl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2.
3.
陆军 《化学教育》2000,21(Z1):84-85
“滴水生烟”是一则趣味化学实验:将少量碘晶体放在研钵里研细,然后放入少量铝粉,并混合均匀。把混合物堆放在石棉网上,用胶头滴管向混合物上滴1至2滴水。  相似文献   

4.
氯化亚铜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万里 《大学化学》1991,6(2):46-47
通常制备氯化亚铜的方法,是在热的浓盐酸中将CuCl_2与金属铜进行反应,然后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即可得到白色的氯化亚铜沉淀。有关的化学反应如下: 2HCl(浓)+CuCl_2+Cu△=2HCuCl_2 (1) HCuCl_2稀释=HCl+CuCl↓ (2) 一般认为稀释前溶液的颜色就是CuCl_2~-离子的颜色,并将这种颜色作为上述第一个反应是否进行完全的标志。然而,对于CuCl_2~-离子的颜色,曾有过多种不同的描述。虽现已确证为无色,但按传统方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在Cr(Ⅲ)、Co(Ⅱ)、Cu(Ⅱ)、铁氰化钾催化下的化学发光演示实验。结果表明以Co(Ⅱ)为催化剂,简便易行、费时少、现象明显、颜色对比强烈、教学效果明显。对实验原理进行了讨论。通过该演示实验能加深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分子发光分析部分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项云英 《化学教育》1993,14(6):34-34
为了说明“受热时,氯化铵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冷却时,它们又重新结合成氯化铵”(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二册第41页)的性质,在中学、中师的化学课本中安排了“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但是,按课本介绍的方法去做,不仅达不到实验目的,而且会产生氯化铵受热时升华,其蒸气遇冷凝华的错觉。  相似文献   

7.
关于“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实验,在刊物上已有不少文章提出了改进意见。但是还不够理想,本人做了多次实验对此提一点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潘明先 《化学教育》1996,17(9):33-33
高中化学课本中关于钠在空气里燃烧生成过氧化钠的实验,只有“把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生的变化。”一句,给人的印象是,这个实验非常简单,然而事实上远非如此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9.
孙兆熊 《化学教育》1982,3(5):53-53
高一化学讲授硝酸生成时如能设置下述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以下三方面的概念:(1)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并放出1/3体积的NO。(2)NO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3)NO和NO2是经过多次的氧化和吸收,才能比较完全地被水吸收。  相似文献   

10.
以苯甲酸正丁酯的合成为例,介绍了有机化学实验"学、教、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导学、助学、促学、先学后教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开放性实验代替传统实验,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对实验成绩进行综合立体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实践表明"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兴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多数被发掘的古代青铜文物表面都附着有某些钢锈,其中以粉状锈(Cu_2(OH)_3Cl)对铜器的腐蚀最为严重.迄今已有一些文献介绍粉状锈的生成机理,但对其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尚未见报导。作为青铜合金中含量最丰的元素铜,被氧化腐蚀是分步进行的.本工作主要用X-光衍射及分光光度法对一价铜锈CuCl在潮湿环境中进行氧化反应的速度常数及表观活化能进行测定核算;对反应的中间产物及伴随现象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年3月号化学通报上看到“稻草造纸实验”一文,总的讲这一实验是好的,尤其在设备极其简单的情况下来进行这样的实验确实是值得介绍的。这篇文章着重的说明了稻草造纸的实验方法,作为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当然很有意思;如果学生们将去参观纸厂,就更能帮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使参观的效果得到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在没有工厂实习前,做这样的实验也是有意义的。但该文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实验过程中每一个操作所代替的工业生产部分的比较没有更具体的说明;如果能有一简单的生产流程图表和实验的程序,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实验中每一个操作的目的。我没有教学经验,因此可能所提意见是有问题的,仅供参考。下面是稻草造纸实验一文中有关造纸技术  相似文献   

13.
较详细地探讨了命名术语“母体氢化物”和“特性基团”的概念、含义及其对命名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意义。通过大量实例说明,用母体氢化物(parent hydride)的名称统一处理碳氢化物和其他杂原子氢化物的命名,可以更系统、更方便、更清晰地命名有机化合物;用特性基团(characteristic group)代替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来命名有机化合物,使每个原子只能被描述一次,不能被重复描述,从而更加准确地命名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向大气中大量排放可以吸收红外线的气体(如CO2、氟里昂等),可以引起气候变暖,影响植物生长,甚至会导致海平面的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5.
作熔硫实验所用的试管,不容易洗刷。如用二硫碳来溶解,太不经济。后经我校实验室李同志将试管和烧杯,送到菜灶上炭火里烧,没有五分钟时间,把试管和烧杯拿出,等冷却了,放在水里一洗,和新的试管、  相似文献   

16.
徐鸣 《化学教育》2000,21(5):34-34
乙炔银沉淀的生成实验是高中及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不饱和烃性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的做法是将经饱和硫酸铜溶液洗气后的乙炔通入硝酸银氨溶液,片刻后即有白色乙炔银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17.
张杨  郭晓丽  王澜  魏锐 《化学教育》2016,(23):68-72
在对实验中选取的FeCl3、指示剂和pH传感器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验说明的基础上,明确应选择仅存在单纯水解平衡的溶液体系,且将水解平衡自身现象的变化应作为实验的判断依据。进而从生成气体、沉淀和溶液颜色变化3个角度对反应物的选取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选取常用的盐类代表物进行实验验证,提出Fe(NO3)3、Fe2(SO4)3、CuSO4及酸化后的SnCl2溶液适合作为高中探究"温度对盐类水解影响"的反应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探讨教科书中“从海带中提取碘”实验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玻璃棒引燃”的前提下,采用蒸发皿灰化、选用质量分数为10%的H2O2、滴加10滴稀硫酸,现象最明显,实验时间大大缩减.另外,探讨得出教材中“煮沸2~3 min”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关键步骤,宜改为“加热2~3 min,至沸腾即停止”.这有利于直观地建构碘元素存在于海带中的事实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实验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课本〔实验5-13〕指出:浓硫酸能夺取纸张、木材、衣服、皮肤(它们都是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的)里的分子,使它们碳化。并注明此为脱水作用。但在演示实验时,往往由于使用纸张不同,现象就不一。为此,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韦薇  周林宗 《化学教育》1993,14(2):38-39
中学教材编排了硅酸钠与盐酸反应制取硅酸凝胶。胶体实验部分又选用水玻璃与1 mol·L-1盐酸反应制取硅酸溶胶。高师无机化学教材,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教材中也安排了硅酸与盐酸反应制得凝胶的实验。而我们在做实验过程中盲目地就往硅酸盐溶液中加入盐酸,实际上很难得到凝胶。而在水玻璃中加入1 mol·L-1盐酸时又难以得到溶胶,而易制得凝胶。致使实验不能顺利地完成。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对凝胶形成的条件掌握不好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