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H4SiW12O40.24H2O(SiW12)在水,乙醇,乙酸,乙酸丁酯中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得出,活性炭微孔结构对SiW12在其表面的吸附起着分子筛作用,水溶剂化的SiW12分子可顺利进行活性1.7nm左右的微孔,而其它溶剂化的SiW12分子,则需较大的孔径,提出了SiW12在活性炭表面吸附的微孔中孔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氢离子浓度均为3mol/L的硫酸,盐酸,磷酸,醋酸水溶液中和冰醋酸中研究了具有Keggin结构的硅钨杂多酸(SiW_(12))在不同来源活性炭上的吸附作用。各活性炭对SiW_(12)吸附等温线的形式是不相同的,吸附剂载体的微孔结构以及杂多酸的溶剂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无机酸介质中,杂多酸的吸附量比在水溶液中成规律性地增加,且与酸强度成正比关系。在有机酸介质中,吸附作用比较复杂。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了在酸性介质中杂多酸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氢离子浓度均为3mol/L的硫酸,盐酸,磷酸,醋酸水溶液中和冰醋酸中研究了具有Keggin结构的硅钨杂多酸(SiW12)在不同来源活性炭上的吸附作用,各活性炭对SiW12吸附等温线的形式是不相同的,吸附剂载体的微孔结构以及杂多酸的溶剂化起着重要的,工且在无机酸介质中,杂多酸的吸附量比在水溶液中成规律地增加,且与酸强度正比关系,在有机酸介质中,吸附作用比较复杂,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了在酸性中杂多酸在  相似文献   

4.
12-硅钨酸与γ-Al2O3载体表面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新平  叶兴凯  吴越 《催化学报》1996,17(2):149-152
研究了不同溶剂中的SiW12在γ-Al2O3表面的吸附和溶脱规律,以IR,XRD以及酸催化模型探针反应对吸附于γAl2O3表面的SiW12的存在形态和酸性进行了表征。尽管SiW12碱降解稳定性在常见杂多酸中最强,但由水溶液中吸附在γ-Al2O3表面的SiW12仍有一部分被该载体的碱性所降解,此外,在γ-Al2O3表面上SiW12质子活性性大大减弱,其阴离子的热稳定性也明显降低了可以认为,SiW1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溶剂中SiW12在γ-Al2O3表面的吸附和溶脱规律,以IR,XRD以及酸催化模型探针反应对吸附于γ-Al2O3表面的SiW12的存在形态和酸性进行了表征.尽管SiW12碱降解稳定性在常见杂多酸中最强,但由水溶液中吸附在γ-Al2O3表面的SiW12仍有一部分被该载体的碱性所降解.此外,在γ-Al2O3表面上SiW12质子的活动性大大减弱,其阴离子的热稳定性也明显降低.可以认为,SiW12的质子和Keggin阴离子与γ-Al2O3表面均有直接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担载于Al_2O_3和ZrO_2上的三种金属羰基络合物在He气中进行程序升温分解(TPDE)时,其羰基发生表面歧化反应生成CO_2能力的次序为NaRuCo_3(CO)_(12)>>Ru_3(CO)_(12)>>C_3H_7CCo_3(CO)_9。吸附于担载Ru_3和Co_3上的CO在He气中进行程序升温脱附(TPD)时发生表面歧化反应生成CO_2。在H_2气中,吸附于担载Ru_3上的CO力H_2生成CH_4,吸附于担载Co_3上的CO却生成Co_2,在担载RuCo_3上的CO几乎完全力H_2生成CH_4。以ZrO_2为载体的Ru_3、Co_3和RuCo_3催化剂上的CO吸附和反应能力均大于以Al_2O_3为载体者。吸附于以ZrO_2为载体的RuCo_3催化剂上的CO在TPD和IR谱上并不显示CO物种的存在,分析了C_(ads)和O_(ads)物种存在的原因。根据实验结果还讨论了金属、载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和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路嫔  单永奎 《结构化学》1996,15(4):301-306
SynthesisandCrystalStructureofK_8H_5[La(SiW_2Mo_9O_(39))_2(H_2O)_(17)]4H_2OLuBin(DepartmentofChemistry,HarbinNormalUniversity,Har?..  相似文献   

8.
以沥青中间相为原料,氢氧化钾直接活化,获得了比表面达2363m ̄2/g的超高比表面炭分子筛(CMS)。分别以CMS、SiO_2、活性炭和θ-Al_2O_3为担体,制备了负载钼催化剂,并研究其加压甲烷化反应性能,发现活性依下面顺序增加:θ-Al_2O_3<SiO_2<活性炭(AC)<CMS。还分别以钼酸铵和磷钼酸(HPMo)为前驱体,制备了CMS负载钼催化剂,并考察了其煤气甲烷化活性,发现不同的催化剂前驱体对催化剂反应活性影响很大。根据产物中CH_4/CO_2的变化,推测CO在钼催化剂上的甲烷化反应包括如下两个步骤:(1)3H_2+CO→CH_4+H_2O,(2)CO+H_2O→CO_2+H_2。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及离子交换方法将缺位及单取代型Keggin结构钨硅杂多含氧酸根SiW(11)及SiW(11)O(39)Z(H2O)(6-)嵌入Zn─Al型阴离子粘土层间,得到了大层间距的新型层往状微孔材料ZnAl─SiW(11)及ZnAl—SiW(11)Z(Z=Co(2+)、Ni(2十)和Cu(2+)),XRD与IR测试结果表明,它们只有9.7 的通道高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从三缺位杂多阴离子α-和β-SiW9O合成α-和β-[SiW9O37Fe3(H2O)3]7-的钾盐的方法.FAB-负离子质谱表明,阴离子在溶液中主要是以单体形式存在,二聚体微量.阴离子中的配位水分子在甲苯中可被SCN等配体取代生成具有特征颜色的配离子.标题化合物具有催化PhIO(亚碘酰苯)环氧化反式-二苯乙烯、苯乙烯、环乙烯生成相应环氧化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水溶性四(2─咪唑基)卟啉(H2_TImP),研究了它在水溶液中的聚合性质.实验发现H2TImP水溶液在PH=0,6时遵守Beer定律,并呈单体形式存在.用光谱滴定法测定了H_2TlmP加质于的平衡常数.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在乙酸溶剂中H_2TImP与Co(Ⅱ)(OAc)2反应的动力学.提出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的反应机理,并求得预平衡步的K,  以及速控步的K,讨论了溶剂化对标准摩尔熵及活化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层柱催化剂[Zn_2Al(OH)_2][SiW_(11)O_(39)Co(H_2O)]_(0.83)4H_2O的合成新途径及其对苯甲醛H_2O_2氧化的催化活性胡长文,贺庆林,张云峰,张继余,王恩波(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4)关键词层柱催化剂,苯?..  相似文献   

13.
SYNTHESIS AND ̄(183)W NMR CHARACTERIZATI0N OF α-[P_2W_(15)O_(62)Ti_3] ̄(12-) HFTEROPOLYANIONSYNTHESISAND ̄(183)WNMRCHARACTERIZAT...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水溶液中合成了镧、镨、钐和钆四种稀土硝酸盐与甘氨酸的固态配合物。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化学组成分别是La(NO_3)_3·(GLy)_3·H_2O、Pr(NO_3)_3·(GLy)_3·H_2O、Sm(NO_3)_3·(CLy)_3·3H_2O和Gd(NO_3)·(GLy)_3·3H_2O。用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特征,表明它们是一类完全不同于稀土硝酸盐和甘氨酸的新化合物。同时,考察了配合物在几种常见溶剂中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5.
双电荷离子[C_(12)H_(12)N_2O]~(2+)和[C_(12)H_(12)N_2S]~(2+)的气相单分子分解反应研究任达,贾维平,李智立,刘淑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双电荷离子,质量分析离子动能谱,串联质谱,4...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TPSR-MS技术考察CH_3OH在Mgo催化剂上的分解反应,并与MgO固体碱催化剂表面的酸碱性质进行关联。发现CH_3OH在238℃、342℃和533℃处有三个脱附峰,对应地有三种表面吸附形式。这三种吸附形式与催化剂表面的酸、碱中心的强度有关,弱的酸碱中心上,CH_3OH以分子和弱吸附的表面甲氧基形式吸附,238℃时的脱附峰主要为甲醇和二甲醚;较强的酸碱中心上表面甲氧基吸附较牢固,于342℃脱附,产生的二甲醚的相对量亦多;强酸强碱中心上吸附的甲醇易脱氢而形成表面吸附的(H_2CO),高温533℃脱附时分解成CO和H_2。  相似文献   

17.
Synthesisand ̄(183)WNMRCharacterizationofβ-[(CeO)_3(SiW_9O_(34))_2] ̄(14-)HeteropolyanionMENGLuandLIUJing-fu(DepartnientofChemi...  相似文献   

18.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等表面分析方法,表征了甲酸和乙酸在ZrO2表面 的反应和吸附态。室温下,甲酸在ZrO2表面以HCOO-(a)的形态被吸附,部分HCOO-(a)进一步分解产生O~(2-)(a), HCO(a)和CH_x(a),加热有利于表面甲酸根的分解。乙酸在ZrO2表面的反应与甲酸相似。甲酸和乙酸在ZrO2表面 的吸附实质就是表面酸碱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19.
硅钨杂多酸在中孔全硅分子筛HMS上的固载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十二烷基胺代替传统的季铵盐合成了中孔全硅分子筛HMS,并将硅钨杂多酸浸渍固载在HMS上,用XRD,FT-IR以及NH3-TPD等手段对HMS及不同负载量的焙烧温度的负载论剂进行了表征,即使在固载量为50%的SiW12/HMS中,SiW12仍保持其Keggin结构产均匀分布在载体表面上,没有SiW12晶相生成,同时,在气-固相反应体系中研究了固载在HMS上的SiW12在合成乙酸丁酯中的催化性能,实  相似文献   

20.
氯丙烯在不同催化剂表面上吸附的TPD结果表明:在TS-1上有三重脱附峰,而在TiO2/Silicalite上仅有单峰。H_2O_2或分子O_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后,在脱附物种中可用质谱检测到原子O(16)物种;说明H_O_2或分子O_2在样品表面存在解离吸附;并发现解离分子O_2的活性很低。TS-1能同时吸附氯丙烯和H_2O_2,而在SiO_2/Silicalite表面的吸附却与吸附顺序有关。环氧化活性顺序如下:TS-1(TPAOH)>TS-1(TPABr+NaOH)>TiO_2/Silicalite。TS-1沸石的高氧化活性可能与H_2O_2吸附后表面原子O(16)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