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煤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为优质燃料、化学品和材料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煤的热物理化学、煤基液体燃料合成、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关产品加工新工艺和新技术、能源环境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燃料化学学报》2005,33(5):596-596,640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协调解决煤炭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问题、为洁净煤技术的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工程化基础为目标,以煤高效洁净转化为优质燃料、化学品和材料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煤的热物理化学、煤基液体燃料合成、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关产品加工新工艺和新技术、能源环境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煤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为优质燃料、化学品和材料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煤的热物理化学、煤基液体燃料合成、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关产品加工新工艺和新技术、能源环境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  相似文献   

4.
《燃料化学学报》2001,29(5):480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经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实验室于 1995年经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 ,1999年 7月以较好的成绩通过国家科技部对实验室的评估。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煤高效洁净转化为燃料、化学品和相关材料的科学和技术基础研究 ,重点研究核心科学问题和相关前沿课题 ,综合协调地发展煤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和工程科学 ,为实现洁净煤技术的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工程化基础。一 .研究内容煤转化过程的应用化学与工程基础⑴煤转化过程中的构效关系 …  相似文献   

5.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经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实验室于1995年经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煤炭及伴生资源转化和利用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涉及与煤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煤直接加氢转化是制备高品质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煤直接加氢转化反应机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工作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综述了煤加氢液化、煤加氢热解以及其他煤直接加氢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中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煤液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能源转化为高效清洁的液体燃料,但同时伴随着大量副产物的生成.煤液化残渣是煤液化技术的主要副产物,占原煤总量的30%.煤液化残渣的高附加值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煤液化过程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完善煤液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介绍煤液化残渣成分和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煤液化残渣的传统应用现状,重点关注以煤液化残渣为前驱体制备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负载Rh催化剂上CO加H2制C2含氧化合物及助剂(载体)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油资源的紧缺, 使得基于利用煤和天然气生产液体燃料及有机化工产品的C1化学得到迅速发展 . 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 煤、天然气的间接转化路线最具应用前景, 即首先将天然气、煤转化为合成气, 然后由合成气来生产化工产品及液体燃料. 除费用高昂的合成气造气过程外, 制约煤、天然气间接利用路线的另一关键因素, 是由合成气出发只能制得有限的几种产物, 远不足于建立起替代以石油为原料的生产路线, 因此, 开展合成气多种转化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种高变质程度煤热解过程中H2的逸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气是煤热解的主要气体产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氢能源研究热潮的兴起,煤制氢成为煤转化技术新的研究热点。由于煤的热解是煤热转化过程的初次阶段,深入分析煤热解过程中氢的析出特征不仅可以深入理解煤的热解机理,而且也可以为煤热转化的后续工艺设计提供基础。同时,也是理解地  相似文献   

10.
制备不同外在水分和原始赋存水分含量的煤体,通过模拟煤自燃升温氧化过程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氧化煤样;利用原位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测定不同氧化煤样中活性官能团的含量,研究形态水分对煤自燃过程微观官能团生成和转化的影响;利用氮吸附仪表征不同氧化煤样中比表面积大小,研究形态水分对煤自燃过程微观孔结构变化的影响;同时结合官能团与比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探讨形态水分对煤自燃过程的微观作用机制。形态水分对煤自燃过程的作用机制随着煤自燃状态发展而发生变化,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外来水分含量和原始赋存水分都会促进酚、醇类羟基及含羧基类化合物的生成。外来水分和原始赋存水分的含量对煤自燃过程中微观比表面积、脂肪族C-H组分、含羟基化合物以及含羰基类化合物的生成和转化影响具有差异性;水分形态对微观比表面积和脂肪族C-H组分含量的变化影响具有差异性,而对含羟基化合物以及羧基化合物的生成和转化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穆斯堡尔谱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含铁化合物,是研究煤组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早在1967年就发表了用穆斯堡尔谱研究煤的文章,直到十年后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出现很多报导和述评。了解煤中铁化合物的种类和分布,可为研究形成煤的地质条件提供参考数据。在煤的转化如氧化、燃烧、焦化、气化、液化等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煤中铁化合物的变化,因此,可以从研究铁化合物的变化来了解煤的转化。近来倾向于研究铁化合物在煤转化中的催化作用。利用穆斯堡尔谱研究油页岩的亦有报导。本文用穆斯堡尔谱辅以X-射线衍射法和化学分析鉴定广东一些地区生产的煤和油页岩中所含的铁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疆超大煤田的相继发现,新疆煤凭借储量大、碱金属含量高、在热利用过程中易造成锅炉沾污、结垢等问题而得到普遍关注。对高碱煤在燃烧过程中钠挥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更全面的探究,可为高碱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重要参考。本文统计、分析了已发表论文中高碱煤燃烧钠挥发特性的相关数据,研究得到,绝大多数高碱煤中的钠以水溶性钠为主,部分煤(神华宽沟煤和后峡煤)则以不溶性钠为主;不溶性钠含量较高的煤,盐酸可溶性钠和醋酸可溶性钠含量也较高。本文对比研究了四个主要影响钠迁移转化的因素(钠形态和含量、Cl的含量、灰组分和燃烧温度)得出,温度对钠挥发量的影响最大,温度的升高可显著增加钠挥发量,900℃后又可加快挥发速率;当钠含量分布在2000-4000 μg/g时,挥发量与总量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与可溶性钠含量无关;当燃料中Na和Cl物质的量比低于3.5时,Cl对钠的挥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于10以后,钠的挥发量较低;钠挥发量与Na和[(Si+Al)-(Ca+Mg)]物质的量比有明显的负相关。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考虑钠的赋存形态及影响挥发的因素后,将钠在燃煤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归纳为三个阶段(内部转化、外部挥发和转化、凝结)和四条路径。  相似文献   

13.
煤炭能源中的化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振宇 《化学进展》2000,12(4):458-462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求煤的高效洁净燃烧和高效洁净转化。煤炭能源中的主要化学问题就是解决效率、污染、能源形式转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 包括对煤组成结构的认识、煤中不同组分在热场中的化学变化与相互作用和阶段特征, 特别是煤中污染组分的赋存形态和变迁规律、煤基合成气的催化反应等。  相似文献   

14.
《燃料化学学报》2000,28(3):277
时  间  2 0 0 1年 5月 13- 16日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 日本学术振兴会    会  址 海南省海口市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要征文范围  1、煤的结构、性质与表征 ;2、碳一化学与工程 (CH4 、CO、CO2 等的转化与利用 ) ;3、煤转化技术 (煤的热解、燃烧、气化、液化、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 ) ;4、煤的加工利用 (型煤、备煤、炼焦技术、水 (油 )煤浆技术、煤焦油加工处理等 ) ;5、煤基材料、煤的非燃料利用 (煤基材料制备、煤基化学品、腐植酸等 ) ;6、煤炭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煤中有害物质的脱除与转化、脱硫、脱…  相似文献   

15.
农林废弃生物质与煤共气化通过充分利用两者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实现原料转化过程的节能、低碳、清洁高效。原料灰渣的理化特性是影响共气化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成为了共气化研究关注的重点。本综述主要从农林废弃生物质灰与煤灰的共性与差异、混合灰渣熔融与黏温特性、混合灰中碱/碱土金属对共气化反应性和结渣过程烧结行为的影响等方面,梳理了世界各国农林废弃生物质与煤共气化灰渣理化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了添加农林废弃生物质对混合灰熔融流动、烧结行为的影响机制,归纳了混合灰熔融特征、黏温及结渣特性的预测模型与方法,并提出了农林废弃生物质与煤共气化灰渣的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序言     
胡浩权 《燃料化学学报》2021,49(5):前插1-前插2
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煤炭消费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低变质煤中低温热解和加氢液化等直接转化途径作为重要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自本世纪以来在中国得到很大的发展,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值模型,研究了煤热解、燃烧过程中挥发分氮的析出、中间含氮产物HCN的生成以及转变为NO的过程。应用有限体积法对质量、化学组分、动量和热量守恒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揭示了炉膛温度、颗粒直径以及氧浓度等参数对煤中挥发分氮的析出和进一步转化为NO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属态原子电负性、电子脱出功及吸附热之间关系的计算研究王贵昌孙予罕*钟炳(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1)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活化吸附过程是多相催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中间步骤,获取该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信息对人们进行催...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用两种煤(白音华褐煤和鄂州煤),研究了煤中重金属砷、硒、铅的赋存形态及其在灰化过程的释放规律,并结合煤中矿物质的变化,研究了灰化条件对矿物质转化的影响.通过外推法从热失重曲线确定了煤样的燃尽温度,以此为基准并结合国标法分别对煤样进行低温和高温灰化,对所制备的灰样采用XRD、XRF、TG-DTG等方法进行表征,分...  相似文献   

20.
利用XANES技术研究了酸处理对义马煤的比表面积、体相及表面硫形态分布和热解过程中硫变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酸处理过程中部分镶嵌于有机质中的矿物质被脱除导致部分闭合孔打开,煤的比表面积有所增大。HCl-HF和HCl-HF-HNO_3处理脱除了煤中大部分矿物质和无机硫,由于HNO_3的强氧化性,YMN中亚砜和砜硫化物的相对含量均高于YMR和YMD。相比煤样体相,酸处理过程对表面形态硫的分布产生了更为明显的影响。酸处理煤样热解含硫气体释放量减少,但由于大部分碱性矿物质的脱除和煤中易分解形态硫相对含量的增加,含硫气体释放率增加。不同形态硫之间的内部转化使得酸处理煤焦中主要形态硫的分布更为均匀。通过HCl-HF-HNO_3处理可以有效地脱除煤中矿物质及无机硫,并改变煤中形态硫分布,从而为高灰分、富含黄铁矿的高硫煤的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