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进行了脱除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环己酮的研究.通过改变极间电压,所加频率等条件,考察这些因素对环己酮脱除率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环己酮的脱除率随着极间电压,所加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当环己酮初始浓度为100 mL/m3,极间电压9 000 V时,环己酮的脱除率达到92.7%,证明介质阻挡放电对于流动态中的环己酮有很好的脱除效果.同时通过对反应过程中发射光谱的观察,对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脱除环己酮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环境保护的目的,采用盐酸浸泡和硝酸铜改性海泡石,并经高温煅烧制得改性海泡石催化剂,在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中该催化剂协同低温等离子体氧化脱除汽车尾气中的NO.试验证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改性海泡石催化剂能够有效脱除NO,反应器输入电压、酸浸浓度以及催化剂煅烧温度对NO脱除率有显著影响.NO脱除率随输入电压增大而增加,等离子体能够有效提高活性粒子和氧自由基浓度,以及增大催化剂的活性和吸附性能.NO脱除率随酸浸浓度和煅烧温度的增大先增加而后降低,NO脱除率具有最佳峰值.最佳实验条件为等离子体输入电压>30 kV、盐酸浓度1.5 mol/L左右、煅烧温度400 ℃左右.NO最大脱除率可达88.4%左右.该研究为脱除NOx的工业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协同催化脱除NO_x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铜氧化物催化剂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的方法,以脱除汽车尾气中NOx为目的,研究了NO气体初始浓度、空速、催化剂装填量,以及等离子体反应器输入电压对NO脱除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NO脱除率随气体初始浓度和空速增加先升高再降低,存在最大峰值;在等离子体协同作用下催化剂装填量对NO脱除率影响顺序为:反应器装满催化剂反应器装满塑料球反应器部分装填催化剂未装填催化剂;随输入电压增大NO脱除率增加;催化剂不仅具有催化和存储性能,而且还具有阻挡放电介质的功能。在本研究中当NO初始浓度在2.56×10-4左右、反应器装满催化剂、空速10.2s-1左右时,NOx获得最大脱除率。  相似文献   

4.
介质阻挡放电模拟烟气脱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介质阻挡放电方法在高温、不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将模拟烟气中的SO2直接氧化成雾状H2SO4微粒,再采用静电收雾器回收,实现了资源化烟气脱硫.并就SO2原始浓度、H2O浓度以及等离子体反应时间等因素对SO2脱除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SO2体积分数为400×10-6,O2浓度为21.0%,H2O浓度为4.0%条件下,SO2脱除率最高,达到了84.0%.  相似文献   

5.
不同结构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大气压氮气流中、不同激励电源电压条件下,具有单、双两种电介质层结构的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放电特性,利用CCD影像技术和放电电压-电流波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无论是哪种结构的介质阻挡放电,在大气压、氮气条件下微放电是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的本质,在通常条件下观察到的大气压窄间隙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均匀而强烈的放电形貌实际上是放电集体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介质阻挡放电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介质阻挡放电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机理及其某些特性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介质阻挡放电中的表面电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质阻挡放电中,计算不同的放电间隙,气压,介电常数和介质厚度等放电条件下的表面电荷量,在VD和SD两种情况下分别进行测量,比较实验和计算结果,并讨论其机理。  相似文献   

8.
介质阻挡放电击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磁流体力学方法分析介质阻挡放电的击穿过程,在仔细分析介质阻挡放电中微放电的性质和介质对放电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来模拟各种参量对放电的影响,并导出了一组方程以描述微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电子浓度,电场强度,电流密度等微观参量的演化过程。导出了电子浓度,电场强度,电流密度与工作气体的性质及器件结构的关系,并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介绍了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采用先进软开关技术的大功率高频高压电源,频率从10Hz~50kHz连续可调,体积小,控制方便.实验证明,该装置响应快,运行稳定,给介质阻挡放电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气体的击穿场强,分析了影响气体放电时起始击穿场强的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气体、气压、电源频率及气体流速对介质阻挡放电的击穿电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压越低气体的击穿场强越低,电源频率对击穿场强影响不大,流速对击穿场强的影响程度跟气体种类有关.气体种类、气压、频率和气体流速等因素综合影响了放电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介质阻挡放电与介质阻挡电晕放电用于空气脱硫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轴管状反应器产生介质阻挡放电,采用同轴线管反应器产生局部电晕放电及介质阻挡电晕放电,研究介质阻挡放电与介质阻挡电晕放电在放电特性与脱硫能耗上的差异.根据V qLissajous图形计算了放电功率、气隙电压及电场强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外施电压下同轴管状反应器比同轴线管反应器具有更高的放电电流,同轴线管反应器中脱除SO2的能量利用率可达31g/kW·h,而在同轴管状反应器中能量利用率可达39g/kW·h.根据气隙放电时电场强度的分布解释了脱硫能量利用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JP2〗采用线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结合催化剂去除甲苯,系统研究背景气体、催化剂负载位置、湿度等因素对甲苯去除与出口O3质量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负载催化剂能提高反应器的能量密度. 催化剂置于等离子体区,主要作用是催化含氧物种,实现甲苯的高效去除,〖JP〗同时可降低出口O3质量浓度. 发泡镍后端负载催化剂,比前端负载催化剂的甲苯去除效率高,出口O3质量浓度低. 湿度对等离子体去除甲苯具有双重效应,甲苯的去除效率随着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催化剂置于等离子体区后,可实现甲苯和O3的同时高效去除. 在等离子体催化体系中,甲苯的降解由高能电子和自由基引发,反应的主要产物是CO、CO2和H2O,气相副产物主要有烷烃、酸、醛和含苯环有机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作为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研究了湿度在介质阻挡放电降解甲苯中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背景气氛以及有无催化剂时湿度对甲苯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催化剂以及反应气氛中氧的体积分数为5.00%的N2时,最佳湿度为0.20%.无催化剂以及反应气氛中氧的体积分数为0.05%时,水汽的加入降低了对甲苯的去除效率;反应气氛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00%时,水汽的加入提高了对甲苯的去除效率.当有催化剂存在时,水汽的加入降低了对甲苯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介质阻挡放电过程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介质阻挡放电照相技术为背景,建立了介质阻挡放电的一维模型,分别计算和分析了介质阻挡放电市场、带电粒子浓度以及电流密度在放电空间的分布和随时间的演变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放电空间的正离子空间电荷效应和介质上电子的累积效应使放电个有微放电的特点,同时微放电特性与被照样品的突起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使得介质阻挡放电照相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无声放电和电晕放电转化温室气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无声放电和电晕放电条件下 ,研究了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甲烷和二氧化碳在不同放电形式下反应得到不同的产物 .甲烷、二氧化碳电晕放电反应的主要产物是合成气 ,无声放电反应的产物包括合成气、烃、含氧化物和高聚物等 ,类似于Fischer- Tropsch合成的产物 ,但分布不符合 Schulz- Flory方程 .在实验条件下 ,电晕放电反应体系的能量产率是 2 .2 6 mol/ (k W· h) ,无声放电反应体系的为 0 .34 mol/ (k W· h) .输入功率对等离子体反应影响较显著 ,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率随体系输入功率的提高而很快增加 .将 13X分子筛催化剂引入无声放电反应 ,提高了烃类产物选择性 ,抑制了炭黑和高聚物的生成 ,但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率分别由 6 4.3%和 5 5 .4%降低至 5 1.6 %和 41.7% ,合成气的H2 / CO比由 1.7降至 1.4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具有透明平板电极的针-板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研究了大气压氩气/空气混合气体放电中不同放电模式的特性.实验通过改变电压,实现了3种模式的放电:电晕放电、单丝放电和火花放电.在3种模式中,电流脉冲在外加电压的正、负半周表现出不同性质.采集了3种放电模式下的发射光谱,计算了分子振动温度,结果表明:电晕放电时分子振动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中放电特性随气体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击穿电压、放电的空间分布、电流波形等均随气体流量的改变而改变.击穿电压在静态气体中最高,随气体流量的增加呈现复杂行为;放电的空间分布在气体流量增加过程中由类四边形斑图转变为均匀的类辉光放电,最后出现局部的条纹斑图;而此过程中电流的脉冲数则先减小后增加.实验发现,存在一个适当的气体流量,使得击穿电压出现最低值,放电区呈现均匀的类辉光放电.  相似文献   

18.
介质阻隔放电合成臭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介质阻隔放电中臭氧生成随放电时间、场强及氧气压力变化的关系,从电子能量的角度得到了在接近常压条件下臭氧生成的最优化条件,最佳约化场强度(330Td),并测定了本系统中臭氧的热解常数。  相似文献   

19.
介质阻挡放电照相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研究介质阻挡放电照相机理和质量的基础上,采用高压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以硬币、植物叶片以及人体手指为样品,对五种应用实例进行了实验尝试和讨论。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在拍摄单一色彩的非平面图案时,所得的图像比用普通光学摄影获得的图像更为完整、清晰、且对比度高。该技术可应用于非平面样品图案图像的提取和复印、植物新鲜程度的鉴别、人体指纹的获取以及特殊摄影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