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离聚体的结构表征:V.含氟离聚体中离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2.
离聚体的结构表征:Ⅱ.含氟离聚体的FT—IR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报导了以甲基丙烯酸氟醇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羧酸型钙、钠离聚体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的FT-IR图谱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在离聚体聚集态中钙、钠离子的局部配位形式及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以聚环氧乙烷(PEO)、聚环氧丙烷(PPO)以及聚丁二烯(PBD)为软段,以4,4’-二异氰酸二苯甲烷(MDI)和N,N-二羟乙基甲胺(MDEA)为硬段的链段型聚氨酯的合成。并通过MDEA中的第三胺与Υ-丙磺内酯反应,转化为双离子型离聚体。用差示扫描量热、红外光谱、动态力学性能以及应力-应变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化学组成和氨磺化程度对材料相分离程度,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化后的材料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改善。对PBD为软段的材料,离子化只能提高硬段“微区”的内聚能,而对PEO、PPO为软段的材料,还能大大提高软、硬相的相分离程度。  相似文献   

4.
离聚物共混体系在溶液中分子间缔合的粘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聚(苯乙烯 4 乙烯吡啶)共混体系、磺化聚苯醚离聚体/聚(苯乙烯 4 乙烯吡啶)共混体系和磺化聚苯醚离聚体/胺化聚苯醚共混体系在氯仿/甲醇混合溶剂中的粘度行为,结果表明,和它们分别对应的不含离子基的共混物相比,这三个共混体系都表现出较高的比浓粘度.这是由于体系中的酸基及其盐和含氮碱基的引入,在共混组分间产生了强烈的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分子间的缔合,使比浓粘度提高.并讨论了溶剂体系、功能基种类及共混组分的主链结构等因素对这种分子间缔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FTIR和ESR法研究离聚体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磺化乙丙三元共聚物(SEPDM)离聚体在二甲苯/5%正己醇混合溶剂中具有特异的粘浓关系和粘温关系,估计是由于金属离子被己醇溶剂化而影响离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但尚未有更多的实验数据加以验证.本文用FTIR和ESR方法对SEPDM离聚体溶液作进一步考察,发现金属离子与己醇确实存在溶剂化效应,溶剂化程度与离子的大小、浓度和温度有关,它直接影响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状态(单离子或离子聚集体),这些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了解离聚体溶液性质提供了理论根据.用波谱方法研究离聚体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尚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采用氨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4,4’-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反应,以1,2-二羟基丙磺酸钠为扩链剂合成了一系列结构规整,软段分子量不同的新型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脲聚氨酯离聚体,并进一步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将磺酸钠转换为其它金属盐。采用示差扫描量热计,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动态力学谱,光电子能谱仪,热失重分仪及应力应变测试仪研究了其形态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7.
稀土系离聚体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具有较一般离聚体大得多的吸水性能。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离聚体中不同稀土金属离子、不同可离子化基团含量、不同中和度、不同反离子以及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对离聚体吸水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离聚体的性能表征及使用提供了必要的应用参数。  相似文献   

8.
红外光谱法研究离聚体中离子聚集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外光谱法研究离聚体中离子聚集状态冯克,高洪涛,李卓美,阎荣江(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广州,510275)(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关键词离聚体,红外光谱,离子聚集离聚体是指含有15mol%以下离子基团的聚合物,依离子含量高低,离子聚集状态分为...  相似文献   

9.
乙丙三元共聚物磺酸锰离聚体溶液中离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乙丙三元共聚物(EPDM)磺酸盐离聚体在二甲苯/正己醇中具有特异的粘度-浓度及粘度-温度关系,前文用波谱方法考察了离聚体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本文以含Mn~(2+)(核自旋数5/2)的EPDM磺酸盐(SEPDM-Mn)为对象,且与Mg盐(SEPDM-Mg)离聚体比较,讨论了比浓粘度与溶液浓度及温度的关系,用FTIR和ESR方法对离聚体溶液作进一步考察,发现  相似文献   

10.
用溶液法由液体端羧基聚丁二烯(CTPB)及液体端羧基聚(CTBN)合成了Li^+、Na^+、K^+、Mg^2+、Zn^2+、Al^3+的遥爪型离聚体,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离聚体形成的影响及离聚体稀溶液的性质。并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粘弹谱仪研究和表征了部分CTPB、CTBN遥爪型离聚体。  相似文献   

11.
含氟离聚体的多相结构及大分子链运动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13C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表征了以丙烯酸-1,1,5-三氢全氟戊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离聚体体系的多相结构和大分子链段运动特性,结果表明:离子微区和聚合物基体之间存在界面层,聚合物主链的运动活性与离聚体的共聚物组成、金属离子特性、离子化程度、离子微区的稳定性和离子微区内的精细结构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接枝马来酸盐离聚体FTIR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为基础,合成马来酸型的碱金属(Na和K)、碱土金属(Mg和Ca)及过渡金属(Zn和Cd)离聚体,详细研究了它们在不同中的度下的FTIR光谱的变化规律,探讨它们的形成的机理及其聚集态的结构膜型。  相似文献   

13.
聚(2,6-二甲基-1,4-苯醚)高聚体/聚(苯乙烯-co-4-乙烯吡啶)共混物的溶液行为研究表明,与对应的PPO/PSVP共混物相比,这两个系列的共混的都表现出较高的比浓粘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聚(苯乙烯-4-乙烯吡啶)共混体系,磺化聚苯醚离聚体/聚(苯乙烯-4-乙烯吡啶)共混体系的磺化聚苯醚离聚体/胺化聚苯醚共混体系在氯仿/甲醇混合溶剂中的粘度行为,结果表明,和它们分别对应的不含离子基的共混物相比,这三个共混体系都表现出较高的比较粘度,这是由于体系中的酸基及其盐和含氮碱基的引入,在共混组分间产生了强烈的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分子间的缔合,使比浓粘度提高,并讨论  相似文献   

15.
温亦兴 《广州化学》2013,38(2):48-56
采用磺化方法制备磺化聚碳酸酯型离聚体。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紫外光老化分析测试,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磺化聚碳酸酯型离聚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于纯PC有所下降;离聚体的热稳定性温度高低顺序为SPC-Cu>SPC>SPC-Mg>SPC-Ca;耐老化性能为SPC>SPC-Cu>SPC-Mg>SPC-Ca;未提纯的离子型SPC比提纯的SPC耐老化性能好。  相似文献   

16.
用DSC方法研究了羧化聚苯醚(CPPO)/磺化聚苯乙烯(SPS)、以及它们对应的碱金属离子(Li+、Na+、Cs+)中和的离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这一体系具有较宽的相容范围,金属离子的引入使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所变化,Li+和Cs+能促进相容性,而Na+则使相溶性略有减弱.  相似文献   

17.
聚苯醚离聚体水基微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酰磺酸为磺为磺化剂制备了磺化度为3~17mol%的磺化聚苯醚(SPPO),并中和成盐,在一定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下,加水将SPPO离聚体溶液乳化成水包同的稳定水基微乳液。用光散射法及航向电镜法(TEM)测定了SPPO离聚体水基微乳液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研究了磺化度、溶剂的极性、因含量等因素对微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伟梁  廖兵 《广州化学》2001,26(1):11-14
将聚苯乙烯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 (SPS) ,利用相反转技术 ,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加水制成具有纳米级的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SPS纳米微粒核内部作为反应场所 ,用引发剂引发亲油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制备具有相互缠结结构的PMMA/SPS复合水基微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MMA的用量、溶剂极性对聚合反应及复合水基微乳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α—甲基苯乙烯离子聚合体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良  应圣康 《应用化学》1992,9(1):87-88
聚α-甲基苯乙烯-丁二烯-α-甲基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常温下,α-甲基苯乙烯的聚合是在极性添加剂存在下进行的,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及聚合温度不仅影响聚合动力学,尚且影响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控制α-甲基苯乙烯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20.
强电解质凝胶的溶胀平衡与体积相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作者近年来对强电解质凝胶的研究结果为中心,介绍了磺酸基凝胶和丙烯酸基凝胶在纯水,缓冲溶液中溶胀比与电荷密度的关系及其差异,揭示了磺酸基凝胶中的反离子凝聚现象和在有机溶剂中体积相变,还讨论了体积相变的滞后现象及其成因,最后就体积相变的驱动力,统一认识电解质和离聚体以及有关的实验结果阐述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