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滨海湿地是自然界最具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加强对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滨海湿地演化研究是实现滨海湿地综合管理的前提. 基于1990、2000、2008、2017年盐城、杭州湾南岸及象山港湿地的土地利用数据, 对滨海湿地的时空演化特征和环境质量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除1990~2000年象山港自然湿地增加了60.54 km2以外, 27年间3个研究区自然湿地面积持续减少, 人工湿地面积和非湿地面积持续增加; (2)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的影响强度为杭州湾南岸湿地>象山港湿地>盐城湿地, 相比于1990~2000年与2000~2008年阶段, 3个研究区人类围垦活动的强度在2008~2017年阶段有所下降; (3)湿地环境质量从优到劣依次为盐城湿地、杭州湾南岸湿地、象山港湿地, 3个研究区湿地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根据海岸带土地资源特征,利用GIS空间分析,结合多期土地利用数据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发展潜力数据进行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及开发强度评价与分析,并以杭州湾南岸为例,对其2000~2005年与2005~2010年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弱,但2005~2010年开发强度与2000~2005年的开发强度相比有所下降;(2)研究区土地开发利用平均强度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至内陆呈U形趋势,且慈溪岸段较余姚、镇海岸段强;(3)开发强度较大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主要为农用地转城乡建设用地、滩涂转城乡建设用地、浅海水域转滩涂等.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演化及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尺度、长时间的视角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是在特定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形成演变的,它与长江的演变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演化及环境变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地质历史时期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对其影响巨大,而近现代人类活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长江中下游湖泊特有的自然演变模式使得该地区湖泊营养本底普遍较高;密切的江湖关系使洪水成为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认为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严峻的富营养化情势是长期自然演化和近代人类干扰活动不断加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西部新疆干旱区特有的气候一植被特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干旱区进行光合作用植被和非光合作用植被区分和解析,通过对于旱覆被植被灌层结构解析.解决植被区系差异和环境背景干扰问题.并参考国际上GLO-PEM、CEVSA和CASA遥感--生态模型,助生态遥感反演的物理分析,初步构建基于遥感与生态过程的适用于干旱区的光能利用率模型NPP-GPEM.并以新疆陆地生态系统为例,利用AVHRR/NOAA 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和气候资料估算了1981到2000年新疆陆地生态系统Ikm分辨率的年净第一性生产力.同时对之进行了时空变化探测分析.模拟检验结果精度较好,生态系统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结果表明,利用干旱区植被生理特征的光能利用模型.模拟结果较为合理,为将NPP-GPEM模型应用到干旱区生态系统研究做了-定的探索.也试图为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研究对更加理性化利用海岸带土地资源, 提高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 实现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以1990年、2000年、2010年3个时期TM影像为数据源, 提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 分析了甬台温地区海岸带利用强度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1)1990~2010年甬台温地区海岸带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 三者面积之和在不同时期均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 (2)1990~2010年甬台温地区海岸带林地、耕地面积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养殖用地逐渐增加, 滩涂面积前期增加后期减少. (3)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2个时间段的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表现出较大差异, 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则表现为后10年为前10年的2.5倍. 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更加剧烈, 而1990~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较大. (4)杭州湾南岸岸区、椒江口岸区、瓯江口岸区和鳌江口岸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总体较强. 20年间, 甬台温地区海岸带土地利用更加集约化, 土地利用程度增强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杭州湾南岸全新世温暖期气候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抱粉、动物、文物、海洋沉积等资料,运用生物现生种分布周界法和植被类型位移法,探讨了杭州湾南岸全新世温瞬期(7. 0-3. OkaI3P )气候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大尺度、长时序的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开展。以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对东海区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和ESV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ESV与景观格局变化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0—2015年的25 a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东海区海岸带农田和海域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在所研究的5类地貌类型中,除中起伏山地外,其余地貌类型景观面积转移都较为剧烈。25 a间东海区海岸带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界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不断增加,景观破碎化、复杂化、多样化增强。农田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形态指数、边界密度等变化均较大。东海区海岸带ESV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森林景观对ESV总量贡献最大;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废物处理和气体调节是东海区海岸带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空间上表现出以单位面积中、低ESV为主导的空间分布,高、极高和极低ESV分布较少。研究区ESV总量与农田和海域以及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显著相关;与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和形态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同时,食物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服务价值与景观指数间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东海区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尺度、长时序的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开展。以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对东海区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和ESV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ESV与景观格局变化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0—2015年的25 a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东海区海岸带农田和海域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在所研究的5类地貌类型中,除中起伏山地外,其余地貌类型景观面积转移都较为剧烈。25 a间东海区海岸带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界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不断增加,景观破碎化、复杂化、多样化增强。农田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形态指数、边界密度等变化均较大。东海区海岸带ESV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森林景观对ESV总量贡献最大;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废物处理和气体调节是东海区海岸带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空间上表现出以单位面积中、低ESV为主导的空间分布,高、极高和极低ESV分布较少。研究区ESV总量与农田和海域以及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显著相关;与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和形态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同时,食物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服务价值与景观指数间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极端干旱环境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性质以及演变的主要特征 ,指出在此地区资源是决定人地关系性质和特征的首要因素 ,而气候的自然演变、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制约着干旱区人类的生存空间、活动空间以及人类的生存活动、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从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一直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大致经历了依附自然 ,干预——顺应自然 ,干预自然 ,回归自然四个阶段 .各个阶段以气候环境变化为背景 ,以水资源为主线 ,表现出人地关系演变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分析了坦帕湾海岸带景观类型及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30 a来各类景观用地面积变化存在较大差异.(2)景观的斑块密度不断增加,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弱后强.(3)整体动态度呈现基本稳定趋势,单一景观类型变化剧烈,各景观类型间转移频繁.(4)坦帕湾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演化受当地人文社会经济发展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
湿地植被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在生态平衡、生态水分、物质能量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够综合反映湿地的生境特征.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水文情势改变与盐分聚集已造成大面积的湿地植被退化,湿地植被面临着不可逆的破坏.本文以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些年来植被高光谱研究的主要成绩和方法,并探讨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又分别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环境因子方面讨论总结了湿地环境效应的主要研究成果.作者认为今后应加强湿地水分和盐分的综合环境效应研究,同时应重视服务于决策和管理的应用研究,提高环境监测和实验分析的技术水平,开发和完善基于RS和GIS空间分析功能的湿地植被高光谱诊断模型,以更精确有效和地评估湿地植被变化所导致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道路交通流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开放式边界的单向三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考虑了小车和大车的不同运动性能, 并区分激进型司机与谨慎型司机的不同驾驶特征, 根据杭州湾跨海大桥不同时段的实测车流量, 对模型中开放式边界的进车率进行了识别. 依据提出的模型模拟得到杭州湾跨海大桥路段不同密度时的车流量, 经与实测数据比较, 两者吻合良好, 表明本文提出的交通流模型符合杭州湾跨海大桥交通流的实际情况. 同时, 通过展示车辆的时空演化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路面交通流所表现出的宏观特征, 有望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交通优化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克里雅河尾闾沙漠腹地达理雅博依天然绿洲植被格局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2017年克里雅河上游吉音水库建成,尾闾绿洲观测与研究相对空白,科学调控需数据与理论支持.为此在国家基金委的支持下,课题组2018年沿下游沙漠河段及天然绿洲纵横断面设置可长期观测的多个植被样方、样带;布设了地表水、网格化浅层地下水、中小尺度气象站等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此后,拟利用系统化的观测数据在空间相关统计、三维有限差分、有限元方法支持下构建和验证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土壤水、植被时空关系模型.揭示地表水对天然绿洲整体景观,浅层地下水对种群组合,土壤水对植物个体生长特征不同尺度上的影响作用与机制.阐明沙漠腹地绿洲植被空间格局影响因子及其作用、过程与机制是沙漠绿洲学和绿洲保护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解决杭州湾北部深槽水深问题的途径,建立了杭州湾海域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海湾工程对北岸深槽的潮流存在一定影响,其中,南岸的浅滩围垦使北岸深槽乍浦段的潮流流速增大约6.94%,而金山及其他观测点的流速普遍减小;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北岸深槽靠近大桥段流速减小了1.8%;潜顺坝工程的实施增强了附近深槽的潮流动力,深槽附近段进潮量最大增加14.55%,流速最大增幅达21.94%;距离潜顺坝工程较远的深槽流速最大减幅为3.09%.分析认为潜顺坝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北岸深槽的潮流,改善了制约港口航运发展的深槽水深问题,可为杭州湾北岸港口建设和航运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此外,还对外海潮流等因素对深槽的潮汐动力影响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植被类型及百万分之一植被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典型,因它位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但由于人类的长期活动以及生境的复杂,使浙江省的自然植被除常绿阔叶林外,还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灌草丛,草甸、沼泽及水生植被等类型.浙江省的人工植被,分草本栽培植被和木本栽培植被两大类,其下再分出各种作物的组合型.对植被图的编制,作者避免了图斑细碎复杂的情况而将占地面积小而又较为相似的诸群落,加以综合,使图斑较清楚,易于阅读.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典型.因它位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但由于人类的长期活动以及生境的复杂,使浙江省的自然植被除常绿阔叶林外,还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灌草丛,草甸、沼泽及水生植被等类型.浙江省的人工植被,分草本栽培植被和木本栽培植被两大类.其下再分出各种作物的组合型.对植被图的编制,作者避免了图斑细碎复杂的情况而将占地面积小而又较为相似的诸群落.加以综合,使图斑较清楚.易于阅读  相似文献   

17.
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地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是中国湿地的重要代表类型和宝贵的湿地资源,随着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湿地退化严重,该地区植物多样性也受到影响.若尔盖湿地植物变化及水生植物现状分析显示,若尔盖湿地植被由水生向陆生演替,当前若尔盖水生植物种类较少、分布面积小,水生植被呈现出逐渐减少并呈单优势种分布的趋势,且全区不同区域的水生植物多样性水平不一,整体水生植物多样性低,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区农业生产的重要障碍,威胁着绿洲生态环境的稳定。监测土壤盐渍化动态,掌握盐渍化土壤的分布规律,探索盐渍化的发生发展机理,总结土壤盐渍化的研究方法,对干旱区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态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盐渍化的发展变化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强烈作用,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本文在中外关于土壤盐渍化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我国干旱区区域土壤盐渍化监测的主要方法,为土壤盐渍化监测、预报和调控的方法与理论提供了补充,同时也提出了当前干旱区区域土壤盐渍化监测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强调了今后面向区域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开展的四个领域的研究,为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面向某一业务问题求解相关的一组知识及其相关情境资源的组合被称为知识模块, 知识模块的演化代表了业务解决能力的变化. 针对业务问题求解过程中知识模块的演化现象, 提出基于制造生态框架的知识模块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方法. 在多维度视角下构建知识模块演化的维度体系, 在演化维度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势理论, 构建了知识模块生态系统演化的生态势分析框架模型. 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与Vensim PLE软件对知识模块演化的生态势模型进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研究知识模块演化的动力机制问题. 本文研究有益于丰富知识管理理论, 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阿勒泰地区的气候、环境、人类活动三者构成一个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整体.山体抬升的大尺度环境剧变,能引起气候趋势的改变.地质时期巨大的气候变迁,则又带来巨大的环境变化。几百年来持续干旱、波动变化的气候,在其不同的阶段上,会导致小的环境改变,而环境小的改变,又会影响小气候及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则是在一定的气候背景下,对环境变化起加速和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