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苗种规格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养殖效果的影响, 进行了放养3种不同规格乌贼苗种(胴长分别为(4.09±0.15)、(5.25±0.48)和(6.16±0.19)cm)的养殖实验. 结果表明 不同规格乌贼苗种的摄食量均波动上升, 饵料系数随养殖时间逐渐降低, 由8.00±1.01降至3.74±0.35. 乌贼苗种的特定生长率先增加, 在胴长左右时达到峰值, 后减少并稳定至4%左右. 3种规格乌贼苗种养殖30d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8.50±0.88)%、(92.00±0.60)%、(93.83±0.34)%. 大规格乌贼苗种的日均增重量、存活率显著(P<0.05)高于小规格乌贼苗种. 综上所述, 在虎斑乌贼养殖中苗种放养规格以胴长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水泥池养殖条件下虎斑乌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体重、胴长、墨囊重和壳重4个指标变化情况,研究了水泥池养殖条件下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体重呈指数增长,日均增重量(0.09~2.78 g)不断增加,瞬时增重率(11.86%~1.03%)呈下降趋势;胴长呈直线增长,日均增长量(0.03~0.13cm)不断波动,瞬时增长率(4.99%~0.35%)呈下降趋势;墨囊重呈指数增长,日均增重量(0.01~0.09g)呈上升趋势,瞬时增重率(11.95%~1.68%)呈下降趋势,墨囊指数3.06%~4.25%;壳重呈指数增长,日均增重量(0.01~0.13 g)呈上升趋势,瞬时增重率(10.73%~1.02%)呈下降趋势,壳指数为5.06%~7.65%.成活率在日龄0~45d(90.69%~95.25%)和60~150d(95.73%~98.89%)时平稳上升,而在日龄45~60d(饵料转变过程中)下降至最低(50.01%).体重和胴长、墨囊重、壳重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1,(1)
正宁波大学海洋学院蒋霞敏教授等著的《虎斑乌贼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2019年11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虎斑乌贼是一种头足类海洋经济动物,极具养殖前景。为更好地推广虎斑乌贼养殖技术,造福菜篮子工程和促进惠民增收,满足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作者在书中对近10年来虎斑乌贼研究工作的相关成果与育苗、养殖的生产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4.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试验配制了蛋白质水平为35%、40%、45%、50%、55%共5组试验饲料, 对初始体重为(37.86±5.63)g的(P>0.05). 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50%时, 肌肉中粗蛋白(82.09%)、氨基酸总量(80.45%)达最大值, 而肌肉粗脂肪在饲料蛋白质55%组达到最大(6.33%), 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 对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结果表明: 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量(28.29%)和鲜味氨基酸量(33.03%)在45%和5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 总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在45%组和5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根据SGR折线模型拟合回归方程分析得出, 日本无针乌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为44.73%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定向培藻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应用效果. 选取体长0.545cm的凡纳滨对虾84万尾, 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 每个室内水泥池(30m2)14万尾), 对照组水体不添加藻, 试验组水体中添加海链藻(藻浓度维持2×104~5×104 cell?mL-1), 试验周期25d. 结果表明: 定向培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养殖水质影响显著(P<0.05), 其中, 对虾体长、体质量成活率和饵料系数均为海链藻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养殖水体的pH日差值和、NO3--N、NH4+-N、PO43--P和养殖水体中弧菌数量均为海链藻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 在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 养殖池中添加定向培海链藻有利于维持养殖池水体的水质稳定, 减少水体的氮磷含量和抑制弧菌的生长, 同时也有利于凡纳滨对虾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拟目乌贼受精卵长途运输的最佳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受精卵运输密度及运输时间对拟目乌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输密度对孵化率、幼体成活率、初孵幼体体重及卵黄完全吸收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各项指标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运输时间对受精卵孵化也有显著影响(P<0.05),各项指标也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建议运输密度为100~300 ind·L-1,运输时间为36 h以内. 相似文献
7.
董家仪李菁曹广义赖昕欣胡蓓娟洪一江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21,45(6):571-577
为探究淡水珍珠育珠蚌养殖水域水质因子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对珍珠蚌生长的影响,以优质淡水珍珠蚌池蝶蚌养殖为对象,2017年6月~2018年5月对两个不同养殖基地进行了为期1年的水质变化监测和池蝶蚌生长观测,分析了部分水质因子与池蝶蚌生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夏季是池蝶蚌最佳生长季节,该季节的养殖水体内悬浮颗粒有机物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8.
以中早熟品种‘元绿701’青花菜为试材,当植株长至3片真叶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2 000、3 000、4 000mg·L-1)的矮壮素溶液,在其长到6片真叶时进行低温春化处理(昼温/夜温=(13.3±0.5)℃/(6.3±0.5)℃),研究矮壮素处理对青花菜生长状态及春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后,改变了植株的营养生长状态,使株高显著降低、茎粗显著增加;降低了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了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低水平的转化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有利于春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室内培育的曼氏无针乌贼自然生产的受精卵形态和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成乳头状,平均卵长10mm,平均卵宽5.5mm,受精卵外被黑色坚韧而富有弹性的三级卵膜,成串聚集一起成葡萄状.胚胎发育分为12个阶段: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初具形态期、腕分化期、心跳出现期、色素出现期、内骨骼形成期、尾腺出现期、缘膜形成期、孵化期.其胚胎大小从卵裂期开始增长,卵裂期胚胎长(3.40±0.12)mm,胚胎宽(3.29±0.14)mm,到孵化出膜前胚胎长达(8.17±0.33)mm,胚胎宽达(7.17±0.33)mm,增大了2倍左右.初具形态期各器官开始形成,胴部、头部、腕部开始分化.在19~21℃水温下,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历时28~30d,初孵小乌贼仍挂着梨状卵黄囊,卵黄囊均长3.70mm,均宽2.75mm,在水中游动1~10min后就自动脱落,乌贼幼体一出膜就能喷墨,同时能开口摄食动物性饵料. 相似文献
10.
土地沙漠化是目前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研究植被斑图对防治土壤沙漠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文章基于已有的植被斑图模型,建立了具有交叉扩散项的新模型,分析了该模型对应的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非负常数平衡点的稳定性. 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褐菖仔鱼在饥饿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 对其仔鱼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以及延迟投喂下仔鱼的存活及生长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6~18℃下, 仔鱼产出当日开口摄食, 4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最高, 达(93.33±9.43)%, 饥饿不可逆点为7.2日龄; 投喂组仔鱼卵黄囊消耗较饥饿组快, 前者卵黄囊于5日龄基本耗尽, 后者维持到8日龄; 延迟投喂1~5d各组, 其10日龄仔鱼存活率在70%以上, 显著高于延迟投喂6~9d各组(P<0.05); 初产仔鱼平均全长为(4.15±0.10) mm, 饥饿3d内, 全长平均日增长量为8.3×10-2 mm?d-1, 第4天后出现负增长; 延迟投喂0~3d各组的20日龄仔鱼全长及特殊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延迟4d后各投喂组, 各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 因此认为, 褐菖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4日龄, 对其以后的生长、存活最有利.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养殖条件下,研究了水泥池养殖管角螺幼体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初孵稚螺早期壳高与螺重的生长速度都很快,旬增长率最高时分别达到186.7%、313.2%,以后生长逐渐减慢.壳高呈对数生长L=21.494lnd+2.0343(R2=0.9783);螺重呈幂形生长W=0.0388d2.5069(R2=0.962);稚螺螺重与壳高之间呈幂函数W=0.0001L2.770 8(R2=0.9569).不同时期稚螺成活率达到80%以上,壳高长至21.9mm以上,幼螺死亡逐渐减少,成活率均保持在91.6%~99.7%.不同时期的出肉率差别不显著,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羊软骨为实验材料,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二甲基亚砜(Me2SO)作为保护剂,在4、-20、-30、-70℃温度下研究对羊软骨细胞存活率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e2SO对细胞的存活率和SDH活性的影响受温度和体积分数的影响较大.在4~20℃时,Me2SO作为单独冷冻保护剂的最佳初始体积分数为10%~20%.在-20~-70℃时,Me2SO作为羊软骨细胞保护剂的最佳应用体积分数为10%~45%. 相似文献
14.
苔藓植物的园艺园林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是一种交织生长、色泽翠绿、越冬能力强、观赏价值较高的林地野生苔藓资源.以黄泥土、黄砂土、白泥土为基质在光照培养箱内对细叶小羽藓进行栽培,利用盖度、分枝长度、分枝数、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及光合色素质量比等指标评价了细叶小羽藓生长发育状况,探讨了不同土壤类型对细叶小羽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黄泥土栽培细叶小羽藓生长效果最佳,栽培50d其盖度可达84.33%,分枝长度为4.80cm,一级及二级分枝数为11.87和5.13个,鲜重及干重分别增长38.15和17.69倍,黄砂土栽培细叶小羽藓生长效果次之,白泥土最差;不同土壤栽培细叶小羽藓光合色素质量比依次为黄泥土>黄砂土>白泥土,其中黄砂土栽培与野外生长光合色素质量比最相近;培养箱中用不同土壤栽培细叶小羽藓不改变其耐阴性. 相似文献
15.
以嗜酸乳杆菌为代表菌种, 利用快速保质期试验法, 研究热休克处理结合冻干保护剂对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在不同贮存温度下存活率的影响 以筛选出存活率最高的冻干保护剂, 并确定冻干后菌粉半致死时间最长的贮存温度. 结果表明: 乳酸菌在冷冻干燥前进行热休克预处理, 冻存期间存活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热休克处理的对照组; 冻干保护剂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 10脱脂乳>10葡萄糖>水; 贮存温度降低, 乳酸菌半致死时间延长. 最后获得直投式发酵剂贮存期间存活率最高的实验条件为: 嗜酸乳杆菌经46处理30min后, 加入10葡萄糖、2.5甘油、1.5山梨糖醇以及10脱脂乳为冻干保护剂 冻干后菌粉于20℃冻存121d后存活率达88.48, 与以水为冻干保护剂且未加热休克处理的对照组相比, 冻干存活率提高了30.69. 相似文献
16.
以赤潮异弯藻为研究对象, 利用水样叶绿素荧光仪等研究新鲜坛紫菜、灭活坛紫菜、坛紫菜水溶性浸提液和甲醇提取物对有害赤潮微藻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新鲜坛紫菜具有抑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叶绿素a含量、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的作用; 灭活坛紫菜(3.20g·L-1)、坛紫菜水溶性浸提液(0.80、1.60g·L-1)和甲醇提取物(3.20g·L-1)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具有“先抑后促”作用. 坛紫菜水溶性浸提液(3.20 g·L-1)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 生长抑制作用大小为坛紫菜水溶性浸提液>灭活坛紫菜>新鲜坛紫菜>坛紫菜甲醇提取物, 坛紫菜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来抑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 且主要成分具有水溶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