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配合物Fe(pda)2(H2O)4和[FeCo(pda)4(H2O)4]n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3-(3-吡啶基)丙烯酸的配合物:Fe(pda)2(H2O)4(1)和[FeCo(pda)4(H2O)4]n(2)(pda=3-(3-吡啶基)丙烯酸),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差热以及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进行了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单斜晶系,配合物1的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2的为P21/c.配合物1是一个pda配体中仅吡啶基氮原子参与配位、而羧基上的氧原子未参与配位的单核结构,通过大量的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体系.2是pda配体桥联Fe和Co的异核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配体吡啶基上的氮原子和羧基上的氧原子都参与了配位,其中羧基采用单齿配位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邻菲罗啉和方酸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通过自组装合成了具有二维网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C4O4)(C12N2H8)(H2O)]n,并应用X-光衍射技术测定了其单晶结构。结果表明:Cd原子与2个邻菲罗啉氮原子、3个方酸氧和1个水分子配位,生成了六配位扭曲八面体。方酸以少见的μ-1,2,3配位模式桥联3个中心金属离子,并进一步组装成二维网状配位聚合物。对配位聚合物的光学性能及热稳定性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是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强荧光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配位聚合物通常是通过某种有机配体与金属的配位几何选择以及无限网络的拓扑结构控制而形成的具有无限结构的化合物 [1] ,其结构新颖并具有不寻常的光电效应、非线性光学性能、磁性、超导及催化等诸多具有诱人应用前景的独特性能 .因此 ,近年来倍受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重视 [2~ 5] .以 Co为配位中心的配位聚合物若具有八面体构型 ,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自旋转换能力 ,而且往往可与光电转换能力相关联 ,是一种潜在的新型信息存储材料 [6 ] .对于配位聚合物的形成 ,配体的选择最重要 . 4,4′-联吡啶及其衍生物是一种较好的刚性配体 ,相关的配位聚…  相似文献   

4.
由含氮杂环的有机羧酸分子建筑块与金属离子构筑的配位聚合物不仅具有多样的拓扑结构类型,而且在光学、磁学、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1,2]。咪唑-4,5-二羧酸(H3IDC)具有N/O两种配位原子和广泛的生物学特性,且随着酸度的变化以不同的酸根离子存在(H2IDC-,HIDC2-,IDC3-),从而形成多样的配位模式,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有机羧酸桥配体与金属离子构筑配位聚合物。迄今为止,已有咪唑-4,5-二羧酸与钴、钠构筑的四方型配合物[3],与镉的单核和一维配合物[4,5],与锰形成的单核[6,7]、双核[8,9]、一维链状[10]配合物结构的报…  相似文献   

5.
潘慧  柏  安冰  党东宾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8):1710-1716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个一维配位聚合物{[Co(dpa)(H2O)4].(dpdo).(H2O)}n(1)(H2dpa=2,2′-联苯二酸,dpdo=N,N′-二氧化-4,4′-联吡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XRPD、TGA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Co(Ⅱ)原子采取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6个配位氧原子分别来自于2个dpa2-配体和4个配位水分子。每一个dpa2-配体桥联2个Co髤中心,每一个Co(Ⅱ)原子与2个dpa2-配体配位进而形成了21螺旋链结构。借助溶剂水分子的连接作用,螺旋链之间通过多种O-H…O氢键作用形成了2D网格,通过dpdo和2D网格之间多种类型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测定了室温下聚合物1的固体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6.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三维配位聚合物[Ni2(BDC)2(m-bix)(H2O)3·3H2O]n(1)[BDC=对苯二甲酸,m-bix=1,3-双(咪唑基-1-甲基)-苯],并通过红外,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化合物含有类似配位环境的金属2个Ni2+离子,2个BDC2-配体,1个m-bix分子,3个配位水分子和3个游离的溶剂水分子。两个Ni2+离子分别采用八面体构型,通过桥联水分子形成双核单元,然后通过全部脱质子的BDC形成三维孔洞结构,m-bix配体通过连接两类双核金属原子形成三维框架,游离水分子存在于框架之中。有趣的是,化合物的结构是单一六节点,具有自穿插特征。而且对化合物的红外和热重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无机-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由于在吸附、催化、分离、光学、磁学、主客体化学等功能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1~5] .这些材料大多是用刚性或柔性的有机配体与d区的金属元素通过较强的配位键或较弱的作用力,如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1 -D,2 -D,3 -D和笼状结构等多种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有机配体不仅可以形成新颖的聚合物结构,同时也可以产生不同的物理性质.Yaghi等[6~10 ] 用对苯二甲酸和均苯三甲酸等芳香多酸有机配体合成出大量的具有孔道开放骨架的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去除孔道中的溶剂后仍然可以保持骨架的完整性,B…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含吡啶基团的柔性配体:N,N′-Bis(3-pyridylmethyl)-1,4-benzenedimethylamine(bpb)。通过bpb与硫酸锌及硫酸铜反应得到了两个新型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M(H2bpb)(H2O)4](SO4)2·6H2O[M=Zn(Ⅱ) 1,Cu(Ⅱ) 2]。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两个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方法,采用H2cpna(H2cpna=5-(2′-carboxylphenyl))和bpy(bpy=2,2′-bipyridine)与Ni(OAc)2·4H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二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Ni(cpna)(bpy)(H2O)]n (1),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3个镍(Ⅱ)离子、3个cpna配体、3个2,2′-bpy配体和3个配位水分子形成了一个[Ni3(cpna)3(bpy)3(H2O)3]环,这些环通过镍(Ⅱ)离子与cpna配体的配位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又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个三维的配位框架。研究表明,该聚合物中相邻镍(Ⅱ)离子之间存在很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5-溴间苯二甲酸(H2BIPA)、1,2-双(4-吡啶基)乙烷(bpe)和Cu(NO3)2.3H2O水热反应得到了一个配位聚合物{[Cu2(BIPA)2(bpe)2].H2O}n,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洐射对其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Cu(Ⅱ)离子通过2个BIPA配体桥联形成一维梯状链,再通过bpe配体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显示羧酸桥联的双核铜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沸石和分子筛微孔晶体材料是指以硅酸盐、硅铝酸盐、磷铝酸盐和无机金属磷酸盐为骨架的晶体材料[1,2 ] .最近 ,Yaghi,Williams,Zaworotko,Kitagawa和游效曾等 [3~ 11] 利用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的有机分子 (如芳香多酸和多碱 )和金属离子作为结构单元 ,制备出了新型无机 -有机杂  相似文献   

12.
含锰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 ,在功能材料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1~ 4 ] .此外 ,锰在许多生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活性反应中心的角色 .例如在光合作用光系统 ( PS )中水氧化中心( WOC)的锰簇合物、含锰过氧化氢酶 ( Mn Catalase)、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 Mn SOD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倒反中心的稀土镧配合物{La[o-C6H4(NO2)(CO2)]3·(DMF)2}2. 通过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热重分析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镧配合物{La[o-C6H4(NO2)(CO2)]3·(DMF)2}2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a=1.902(2) nm, b=1.245 0(2) nm, c=1.298 7(2) nm, α=64.555(2)°, β=66.348(2)°, γ=71.920(2)°, V=1.569 5(5) nm3, Dc=1.658 Mg/m3, Z=2, μ=1.437 mm-1, F(000)=784. 配合物中有2个La(Ⅲ)被4个邻硝基苯甲酸的羧酸根的负氧离子桥联, 每个La(Ⅲ)的中心离子配位数为9,  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于7个邻硝基苯甲酸的羧酸根的负氧离子和2个DMF的羰基氧原子. 化合物中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其成为三维立体结构. 同时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 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4.
以2,4,6-吡啶三甲酸(H3ptc)和六水合高氯酸镍为原料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三维超分子配合物[Ni(H2O)6]1.5.[Ni(ptc)(Hptc)].(H2O)4,并经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其单晶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3058(16)nm,b=1.11852(17)nm,c=1.4689(2)nm,α=74.725(2)°,β=77.777(2)°,γ=64.734(2)°,V=1.4675(4)nm3,Mr=798.20,Z=2,ρ=1.806g/cm3,F(000)=822,μ=1.701mm-1,R1=0.0373,wR2=0.0993.结果表明,在组成该超分子体系的基本结构单元[Ni(ptc)(Hptc)]3-和[Ni(H2O)6]2+中,Ni(Ⅱ)离子均处于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中.配合物单元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了无限延伸的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镧系金属硫酸盐由于在稀土分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因其适于结构测定的单晶相对难以得到,迄今,关于稀土硫酸盐的结构报道仍然较少,且主要局限于水合硫酸盐和三元硫酸盐.近几年中,基于硫酸根与磷酸根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借鉴在水热/溶剂热体系中采用有机胺作模板剂大量合成具有空旷骨架结构的微孔磷酸盐的成功经验,以有机胺为模板剂合成具有空旷骨架结构的镧系金属硫酸盐的工作也已见诸报道.在这些化合物中,由于硫酸根配位方式的多样性和稀土元素配位数和配位构型的可调变性,展现出了一些有趣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崇臣  王鹏 《化学研究》2008,19(4):9-13
用NiCl2·6H2O,2,2'-联吡啶(bpy),NH4VO3,WO3在443K下通过水热反应法得到了两种多钒酸镍配合物Ni(bpy)(H2O)(V2O6)(1)和[Ni(bpy)2]2(V6O17)(2).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α2(1),晶胞参数为0=0.91704(18)nm,b=1.0519(2)nm,c=1.4336(3)nm,V=1.3830(5)nm^3,Z=4;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α=1.5467(3)nm,b=1.4740(3)nm,c=1.0457(2)nm,β=91.99(3)°,V=2.3826(8)nm^3,Z=4.化合物(1)由2,2’-联吡啶修饰的二维[Ni(V2O6)(H2O)]∞电中性层构成,而化合物(2)则由2,2'-联吡啶修饰的、呈正弦波浪状的[Ni:(V6O17)]∞二维电中性层构成.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2-噻吩甲酸和2-唑甲酸反应,合成了六聚体苄基锡氧2-噻吩甲酸酯(1)和六聚体苄基锡氧2-唑甲酸酯(2)鼓形簇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2760(3)nm,b=1.3056(3)nm,c=1.3343(3)nm,α=105.65(3)°,β=96.27(3)°,γ=97.20(3)°,Z=1,V=2.0997(7)nm3,Dc=1.809g/cm3,μ=2.097mm-1,F(000)=1116,R=0.0651,wR=0.1292.化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2240(4)nm,b=1.3673(4)nm,c=1.3744(4)nm,α=107.760(4)°,β=98.069(5)°,γ=91.480(5)°,Z=2,V=2.1631(12)nm3,Dc=3.373g/cm3,μ=3.799mm-1,F(000)=2136,R=0.0382,wR=0.079.它们均为鼓形簇状结构,锡原子呈畸变的八面体构型.化合物1通过分子间S…S近距离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多金属氧酸盐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较高的抗肿瘤及抗病毒活性,蛋白质和肽是氨基酸的聚合体,氨基酸侧链官能团能与多金属氧酸盐形成新型配合物.了解氨基酸和肽与多金属氧酸盐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入研究多金属氧酸盐抗肿瘤及抗病毒机理很有意义.我们曾报道了赖氨酸、丙氨酸及甘氨酸二肽与钼磷酸所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CH3NH3][NH3(CH2)6NH3]H3[P2Mo2W16O62]·H2O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合成了[CH3NH3][NH3(CH2)6NH3]H3[P2Mo2W16O62]·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用TGA-DSC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晶体属单斜晶系,P21/m空间群,a=1.2596(3)nm,b=1.8715(4)nm,c=1.9816(4)nm,α=γ=90°,β=90.16(3)°,V=4.671(2)nm3,Z=2,Mr=4358.66,Dc=3.100g·cm-3,μ=19.978mm-1,F(000)=3792,R=0.0835,Rw=0.2026.结果表明,在晶体结构内形成了0.7364nm×0.8354nm的微孔.  相似文献   

20.
在水热条件下, 合成了2个含柔性配体柠檬酸和酒石酸的二价铅配位聚合物[Pb6(H2O)2(cit)4]·3H2O(1)(H3cit=citric acid)及Pb(tar)(H2O)2(2)(tar=tartaric acid). 用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化合物1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0.97053(19) nm, b=0.9764(2) nm, c=1.0955(2) nm, α=109.016(3)°, β=98.380(3)°, γ=92.136(3)°, V=0.9671(3) nm3, Z=2, R1=0.0420, wR2=0.1049, GOF=1.064. 在化合物1的不对称结构单元中, 有3个铅离子以及2个柠檬酸阴离子和2个游离的水分子. 铅离子分别以4, 5, 7配位与柠檬酸配合形成了中性的三维骨架结构. 化合物2属于正交晶系, Pbca空间群, a=1.39739(6) nm, b=0.64922(2) nm, c=1.80354(10) nm, V=1.63620(13) nm3, Z=8, R1=0.0283, wR2=0.0649, GOF=1.014. 在化合物2的不对称结构单元中, 有1个铅离子、1个酒石酸分子和1个水分子, 六配位的铅和酒石酸形成了一维外消旋的无限长链, 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三维超分子结构. 在化合物1和2中, 两种配体均出现了α羟基和α羧基螯合的配位模式, 铅的6s孤电子对均显示了立体化学活性, 使配位键分布于半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