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一兵 《化学教育》2013,34(1):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化学教科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与化学教科书发展关系的问题;化学教科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用先进化学知识充实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问题;化学教科书中元素化合物和基础理论的编排关系问题;化学教科书中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的匹配问题;学习国外教科书编写的问题等。审视其发展中的问题,揭示其历史发展规律,可以为教科书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曾兵芳  蔡彩芳 《化学教育》2019,40(21):90-95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4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6套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化学史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化学史的总体数量、图像、呈现位置、呈现形式、篇幅、涉及的区域及年代等方面的变化,获得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化学史在各方面的变化趋势,为教科书中化学史的编写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建构主义理论,从编排顺序、特点、知识发展关系等方面对美国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中的“物质的量概念系统”的建构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美国教科书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方面独具匠心,而我国教科书在这些方面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中科学家内容是增进学生化学学科理解、加强科学本质教育、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从数量、呈现位置、呈现内容等维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5套典型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科学家内容,总结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家内容变迁的特点,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以期对教科书中科学家内容的编写和化学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赵明 《大学化学》2014,29(5):7-9
在化学教学改革的新时期,除了要引进实验教科书和虚拟化学实验的教学技术之外,还应该注重学习和研究国外大学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教科书编纂方法以及实验教学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法,了解国外化学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方法和实验室文化.  相似文献   

6.
张世勇  陈琪  李勋 《化学教育》2015,36(9):14-19
应用内容分析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教版出版的6套初中化学教科书的“溶液”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溶液”在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等方面的演变,以期获得我国初中化学教科书的发展特点,为“溶液”内容在化学教科书中的编写与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化学课程中融入化学史,一直是化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化学课程融入化学史表现在各个层面,化学教科书中的融入是一个中间环节,它既是教育理念、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又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史的提示和指导。本文从教科书中化学史的内容、呈现方式、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习方式等几个角度,对我国义务教育4个版本化学教科书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当展现科学家形象;描述真实的科学发展过程;寻求内史与外史的有机整合;内容组织时考虑多种学习活动方式的结合几个教材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轶鹏  孙影  王磊 《化学教育》2021,42(7):15-21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4本化学必修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借鉴Gkitzia等人开发的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4本教科书中的视觉表征进行分析。从表征的类型、表面特征的注释、表征与文本的关联情况、是否存在合适标题、多重表征内各层表征间连接情况等5个维度对教科书进行编码统计,获得新版化学教科书中视觉表征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刘竟男  宫丽红 《化学教育》2020,41(13):11-16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为研究对象,将化学教科书中“潜台词”分为文字中的“潜台词”、表格中的“潜台词”、插图中的“潜台词”3类,对教科书中“潜台词”的作用与功能、类型与呈现知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江家发  曹雨 《化学教育》2020,41(10):105-109
上海文明书局1906年出版的“蒙学系列教科书”是我国第一套完善的蒙学系列教材,对于中国近代教科书的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蒙学化学教科书》作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代表着当时化学启蒙教育的最高水平。对该书的出版背景、内容、编排体系及进步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管窥清末化学启蒙教育,对于我国初等化学教育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化学家P.Hiemenz所著的《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Principle of Collold and Surface Chemistry)是一本颇具特色的胶体与表面化学教科书。该书出版于1977年,适合于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使用。书中除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基本原理外,还相当详细地讨论了实验方法,介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这在其他同类教科书中是较为少见的。  相似文献   

12.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科书内容的微观设计需反映学生知识获取的认知过程。本文在对“三态粒子模型“形成的概念通路进行理论构建基础上,通过对香港初中科学教科书“化学分支“中“三态粒子模型“的内容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以解答基于概念通路的教科书内容微观设计的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统计了美国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内容所包含的图片类型,分析研究其作用,同时针对我国化学教科书图片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教科书插图是一种将对象属性、数据特征等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手段。中学化学教科书插图中隐含着丰富的隐性知识,常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盲点。在对国内外教科书插图隐性知识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鲁科版《化学1》和《化学2》插图中的隐性知识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外显化、情境化和直观化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赵小昕  秦浩正 《化学教育》2018,39(21):11-17
以“科学和工程实践”的8大环节和学习者主体性2个维度建立模型,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实践活动。发现此教科书中的实践十分注重分析环节,能较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节有:科学实践中的分析解释数据环节;工程实践中的建模、计划、实施调查等环节。但总体上工程实践不足,无论科学实践还是工程实践,在提出问题、设计步骤这2个环节上学生过于被动。据此认为,在化学教科书实践活动的修改或教学优化上,应增强学生的主动性,除了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也要适当增加工程设计等活动。  相似文献   

16.
刘冰  毕华林 《化学教育》2012,33(9):50-54
随着课程改革对化学探究实验的重视,实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通过对我国现行3个版本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美国初中主流化学教科书《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教科书中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相对薄弱。建议以教科书为载体显化实验安全教育内容、教科书中增加实验安全标志、处理好安全教育与主动探究的关系,把安全作为实验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中化学史编写进行分析,可知教科书中化学史图文并茂,但存在如下不足:化学史的地位不高;科学家形象平面化;内史与外史失衡;科学探究过程描述不足;失误与争论的内容较少;科学方法单一;呈现方式缺乏问题意识.化学史要有效融入教科书中,建议教材编写:重塑科学家的真实形象、寻求内史与外史的有机整合、描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争论和失误、选择典型的科学探究范例、丰富学习情境的创设、精心编制化学史习题.  相似文献   

18.
艾学富 《化学教育》2006,27(2):29-32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主要从现行教科书中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片断、化学实验中的研究性学习、化学习题中的研究性学习、化学复习中的研究性学习、化学课外研究性学习等方面介绍了在初级中学进行实践尝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选取加拿大安大略省纳尔逊教育版九年级科学教科书(学术)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共同内容“原子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的方法,从目标引导、过程引导、评价引导等3个维度对2本教科书教学属性进行比较。发现在教学属性的设计上,安大略版教科书更趋于素养取向,而人教版则趋向于知识取向。并基于此对化学教科书教学属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离子极化是波兰化学家法扬斯(Fajans)于1923年提出的一个化学原理。五十多年来,这个化学原理有了很大发展,用它可以解释许多化学现象,目前已经成为无机化学、结晶化学、结构化学、地球化学等教科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近年来在固体物理学中也有不少应用。然而,很不足的是这个原理迄今为止仍旧是个定性概念,非常缺乏定量的甚至是半定量的讨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