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温胁迫下不同龙须菜品系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龙须菜耐高温新材料07-2、龙须菜良种981及野生型龙须菜3个品系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4、28、32℃)其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及抗坏血酸(维生素C)、维生素E、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条件下,981和07-2的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野生型,28℃时981上升幅度比野生型高102.35%,07-2比野生型高18.86%;32℃时981比野生型上升幅度高17.87%,07-2则比野生型高73.52%.高温胁迫条件下,无论是酶促抗氧化系统还是非酶促抗氧化系统981和07-2都不同程度地优于野生型.可见,高温胁迫条件下981和07-2与野生型相比具有更强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表明抗氧化活性指标与龙须菜耐热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鱿鱼的食用品质, 以北太鱿鱼作为副干酪乳杆菌Lpsi的发酵基质, 研究料液比、菌株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鱿鱼发酵效果的影响. 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得到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鱿鱼的最佳优化条件为: 料液比1:1.92、发酵温度31.42℃、加糖量3.16%、接种量4%, 发酵时间48h. 在此条件下, 鱿鱼发酵液的实际氨基氮含量达到0.63g?L-1. 鱿鱼经过副干酪乳杆菌蛋白酶的分解作用, 呈味氨基酸含量上升, 提高了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易消化吸收性, 使其营养性和保健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pH突变对拟穴青蟹免疫因子的胁迫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穴青蟹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pH 6.5、pH 7.0、pH 7.5、pH 8.0、pH 8.5各梯度胁迫0h、24h、48h、72h、96h时青蟹的血细胞总数(THC)、血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及溶血素等相关免疫因子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长时间胁迫使各免疫指标值下降,显示可抑制免疫因子的活性,其中THC、LZM和溶血素活力下降明显.小幅度(pH 7.05、pH 8.02)突变下短时间内各项指标值有所上升,而后下降;大幅度(pH 6.45、pH 8.44)突变各项指标值显著降低.pH胁迫24h后对照组的THC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H 7.05、pH 6.45、pH 8.02组的溶血素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H 8.44、pH 6.45组的血细胞吞噬作用和ACP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THC、溶血素、血细胞吞噬能力、PO和POD可作为pH胁迫对拟穴青蟹抗病力影响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濒危植物新疆沙冬青和蒙古沙冬青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体色素含量、叶绿体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氰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5℃和-15℃低温处理后,两种沙冬青的初始荧光(Fo)、Chla/Chlb比值和Car含量随温度降低呈上升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Chla和Chlb含量随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均随温度降低旱上升趋势,0℃、-5℃处理48h后,两者的APX活性升高,-15℃处理48h后,两者的APX活性与-5℃时相比活性下降.这说明低温对两种沙冬青的光化学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其光合机构通过增加过剩光能的热耗散来抵御低温对比合系统的破坏,另外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保证了两种沙冬青在低温下能够维持一定的光合作用,保护光合系统免遭活性氧的损伤.比较分析两种沙冬青幼苗光合生理受低温的影响,初步说明蒙古沙冬青比新疆沙冬青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5.
水涝胁迫对烟草理化特性和几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水涝胁迫对烟草的影响,本文以K326烤烟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不同天数水涝胁迫,然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烟叶中的可溶性糖、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总酚、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检测了6种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随着水涝时间的延长,烟叶中的脯氨酸(0.006~0.043mg·g-1)和可溶性糖(14.19~36.36mg·g-1)含量上升,总叶绿素(1.33~0.66mg·g-1)、叶绿素a(0.97~0.47mg·g-1)、叶绿素b(0.37~0.17mg·g-1)、可溶性蛋白(0.003 7~0.001 5mg·g-1)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79.82~138.04U·g-1)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10.23~19.70~13.45nmol·g-1),于第5天达到最大值19.70nmol·g-1。过氧化物酶(POD)(18.15~30.12~13.33U·g-1)、过氧化氢酶(CAT)活性(0.65~1.07~0.17U·g-1)均先上升后下降;总酚(1.97~3.76mg·g-1)、总生物碱(0.32~1.87mg·g-1)含量上升,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变化。在胁迫过程中没食子酸含量从0.048mg·g-1下降到0.014mg·g-1,芦丁、绿原酸、咖啡酸含量分别从0.008 4,0.34,0.01mg·g-1增加到0.043,3.087,0.085mg·g-1。表儿茶素和原儿茶酸含量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水涝对烟草的伤害机制及烟草抵抗水涝胁迫的应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藻类高温胁迫分子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抗氧化系统、信号传导系统、热激蛋白及其他功能因子在藻类应对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①高温胁迫会引起藻体产生活性氧(ROS),产生热激信号,抗氧化系统做出响应,消除ROS的生成、或缓解活性氧引起的损伤等途径来缓解生物体内的氧化胁迫;②藻类依靠信号系统,包括:Ca2+、钙调素(CaM)、热激转录因子(HSF)、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感受并传导热激信号、激活热激基因的表达和诱导耐热性;③经热激信号的传导调控,藻类会新合成或增强合成一组蛋白质--热激蛋白(HSPs),参与生物体内新生肽的运输、折叠、组装、定位以及变性蛋白的复性和降解,缓解高温胁迫造成的伤害,产生抗热性;④其他功能因子,如:泛素、甘氨酸甜菜碱、热激油脂、海藻糖等也对高温胁迫做出应答.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陆生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和绿萝(Scindapsus aureum)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过程中对不同质量浓度Cr(Ⅵ)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Cr(Ⅵ)胁迫影响植物生长,Cr(Ⅵ)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两种植物生长明显受到抑制.Cr(Ⅵ)质量浓度为2 mg·L-1时促进美人蕉及绿萝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了美人蕉及绿萝SOD、CAT、POD活性,对两种植物MDA积累无明显影响;当Cr(Ⅵ)质量浓度5 mg·L-1时抑制美人蕉和绿萝可溶性蛋白质合成及绿萝CAT活性,提高美人蕉SOD、CAT、POD及绿萝SOD、POD活性,对美人蕉MDA积累影响不大,增加绿萝MDA积累;当Cr(Ⅵ)质量浓度达到10 mg·L-1时,明显抑制两种植物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且抑制美人蕉CAT、POD活性和绿萝CAT活性,提高美人蕉和绿萝SOD活性及绿萝POD活性,显著增加两种植物MDA积累.本试验条件下,美人蕉生长速度大于绿萝,对铬胁迫的耐受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用二价铜离子(Cu2+)胁迫克氏原螯虾,分析其肝胰腺、触角腺、鳃等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能在含10mg/LCu2+水中生活;在10mg/LCu2+胁迫下,在0~24h,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CAT、SOD活性均显著升高,CAT活性在24h达到最高;在24~36h,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CAT活性开始下降,而SOD活性继续上升,在第36h时达到最高;48h后,肝胰腺和触角腺中SOD和SOD活性下降并均趋于平稳表达,SOD活性仍显著高于非胁迫处理时,而CAT活性则显著低于Cu2+处理时;鳃中的SOD和SOD活性未受到Cu2+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说明模拟自然界温度渐降低温胁迫的冷害作用的机理,以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以直降低温胁迫(昼温/夜温=(10±0.5)℃/(5±0.5)℃)为对照CK,常温(昼温/夜温=(25±0.5)℃/(18±0.5)℃)为对照CK1,研究渐降低温胁迫(即以1 ℃·h-1的平均降温速度进行降温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绿体膜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Ca2+ATPase和Mg2+ ATPase活性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低温胁迫的进程,渐降低温胁迫下2种酶活性下降的幅度明显低于直降低温胁迫.(2)经过低温胁迫,冷害指数、叶绿体膜蛋白质量浓度和叶绿素质量浓度显著下降.(3)处理T的冷害指数、膜蛋白和叶绿素质量浓度、Ca2+ ATPase和Mg2+ 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CK.总之,渐降低温胁迫可以减少叶绿体膜的损伤,增强抵御低温逆境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光质对金线莲组培苗生长和代谢物质积累的影响,本文以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和台湾金线莲(A.formosanus)组培苗为实验材料,在红蓝光2:1(R2B1)、红蓝光1:2(R1B2)和白光(W)3种LED光处理下培养60 d,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标准品测定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阿魏酸和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两种金线莲在R2B1下株高、叶长、叶宽、鲜重、叶绿素和5种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均达到最高,在R1B2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达到最低。R2B1下福建金线莲总酚含量(3.33±0.22)mg·g-1显著高于白光,而R1B2下台湾金线莲可溶性糖(4.06±0.22)mg·g-1和总黄酮含量(1.37±0.07)mg·g-1显著高于白光。R2B1下福建金线莲中槲皮素含量和异鼠李素含量分别达到(36.52±0.91)和(61.35±2.45)μg.g-1,台湾金线莲中绿原酸含量达到(40.09±3.79)μg.g-1。R2B1可以作为金线莲组织培养的适宜光配方,为LED在金线莲组培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低温胁迫下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Quinone,PQQ)对黄瓜幼苗子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并与常规的外源活性氧清除剂8-羟基喹啉(8-HQ),抗坏血酸(As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QQ能提高SOD,AsAPOD活性,增加GSH含量.缓解电解质泄漏,减缓质脂过氧化作用.PQQ可作为活性氧清除剂,调节生物体内自由基代谢平衡,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燕麦粉、小麦粉、大米粉、麦芽糖浆以及加工稳定性较好的棕榈油为主要原料,开发口感好、性质稳定的速食燕麦产品,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研究优化速食麦片的配方;结果得到最优配方为:熔点为42℃的棕榈油为最佳油脂原料,质量分数为5.7%,小麦粉、麦芽糖浆(葡萄糖当量值即DE值为50)、燕麦粉和大米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6%,13.4%,57.1%和14.2%。此外,将棕榈油速食麦片与市售麦片(西麦和桂格)进行对比分析可知,3种产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为接近;与西麦和桂格麦片相比,棕榈油麦片的汤汁可溶性固形物和高温吸水率更高,吸水膨胀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预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其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浓度(0.005~0.2 mmol·L-1)的外源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种子协优46(抗水稻白叶枯病)和浙辐802(高感水稻白叶枯病).结果表明:低浓度SA预处理促进水稻种子萌发,两品种在发芽率、发芽指数、可溶性糖含量、POD和SOD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在SA浓度为0.01 mmol·L-1时,发芽指数及活性指数达最高;协优46在处理46 h时发芽率提高最多,为8.0%,浙辐802在处理12 h时提高最多,为6.7%;浙辐802比协优4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多;在SA浓度为0.005 mmol·L-1时,浙辐802的POD酶活性降低了27.8%,协优46的POD活性则提高了52.3%;浙辐802的SOD酶活性较对照降低了8.7%,而协优46只降低了2.4%.  相似文献   

14.
草酸预处理对辣椒叶片抗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 40℃热胁迫下辣椒叶片中膜透性、膜脂过氧化、抗坏血酸 (ascorbate,As A)和还原态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草酸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在热胁迫处理前 3d用草酸溶液 (p H6 .5 )喷洒叶片 .结果表明 :草酸预处理能减轻热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 (以电解质渗漏表示 ) ,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 H2 O2 的产生 ;草酸预处理能使辣椒叶片在 40℃热处理下保持较高水平的 As A、GSH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 (peroxidase,POD) ;在常温下 ,草酸预处理能诱导 POD活性 ,但是对草酸氧化酶活性没有影响 .这些结果提示 ,草酸预处理能增强辣椒叶片的内在抗热性 ,但与草酸氧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咸肉中亚硝酸盐含量, 将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发酵乳杆菌RC4应用于咸肉制作中, 研究其对咸肉亚硝酸盐含量、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 对添加发酵乳杆菌RC4的实验组咸肉制作工艺进行优化, 比较接菌组和未接菌发酵对照组在感官评分、亚硝酸盐含量、pH、色差、水分、硫代巴比妥值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 结果表明: 实验组咸肉亚硝酸盐含量降解显著, 降解率为78.60%; 实验组咸肉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2.0%(μL·mL-1)的发酵乳杆菌RC4菌液, 18℃发酵10d.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咸肉pH降低; 色差及水分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TBA值的变化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在鉴定出的87种挥发性物质中, 庚醛为RC4发酵产生, 苯甲醛等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这几种醛均为特征风味化合物. 由此可知, 在咸肉制备工艺中, 添加发酵乳杆菌RC4能显著降低咸肉的亚硝酸盐含量, 提高咸肉保质期, 增加其特征风味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6.
环境胁迫对微小卡罗藻溶血毒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溶血实验将培养于不同盐度、pH、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微小卡罗藻的培养液做溶血检测,探讨不同环境因子胁迫下微小卡罗藻溶血毒素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适宜盐度下该藻分泌少量溶血毒素(2hHs30=2.1%),高盐或低盐胁迫下分泌较多(2hHs50=134.7%,2 hHs20=38.8%).pH〈7及pH〉9时,分泌的溶血毒素较多(2 hHp5=101.7%,2 hHp10=107.4%);pH在7~9之间,分泌很少(2 hHp7=1.5%).高温胁迫能促进溶血毒素的分泌(2 hHt50=70.7%),适宜温度下不分泌溶血毒素.短时间内(48h),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0~20000lx),该藻的生长不受影响,溶血毒素分泌很少.因此,溶血毒素的分泌与该藻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一旦生长受到抑制,毒素分泌量就会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柱状黄杆菌为刺激物,对褶纹冠蚌进行注射感染,在注射后3、6、12、24、48h后分别取血清、肝胰腺,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柱状黄杆菌感染后,实验组血清中的SOD活性在6h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GPX的活力在3h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GSH的含量在24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肝胰腺中GPX的活力在24和48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和肝胰腺中MDA和H2O2的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褶纹冠蚌注射柱状黄杆菌感染后,血清中各抗氧化指标比肝胰腺中的变化大。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离自新疆酸马奶的发酵乳杆菌RC1、植物乳杆菌RC4制备直投式发酵剂, 制作特色风味鲫鱼发酵香肠, 测定其游离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含量, 并对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抑制率、抗氧化活性、抑癌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发酵剂接种量为3%(V/V), 37℃发酵5h, 65℃烘烤30min, 鱼肉发酵香肠口感较佳, 表面鲜亮, 肉质细腻, 有特殊香味. 发酵香肠组织破碎液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为15.43mmol?hg-1, 游离氨基酸为43.94 mg?hg-1; 其ACE抑制率为78.18%, 抗氧化性能的?O2-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DPPH清除率分别为30.97%、53.24%和62.75%; 以上指标均高于自然发酵的对照组. 另外, 上述鱼肉发酵香肠组织破碎液稀释1倍后对乳腺癌细胞的抑癌率高达68.60%.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 TGase)对鱼皮明胶进行交联改性,交联度为15.45%,乳化性为64.25 m2/g,起泡性为140.00%,提高了其成膜性能。采用复配麦芽糊精等壁材制备罗伊氏乳杆菌NCUF 203.1的微胶囊,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的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17℃,进料流量7.8 m·min-1,菌壁比0.5。在此条件下,测得活菌数为8.57 log CFU/g,此工艺方法为罗伊氏乳杆菌微胶囊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低成本、高活性产品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以沉降体积比和流动性为考察指标,经单因素试验筛选内容物基质、固液比和助悬剂的合理研究范围。以综合评分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钙软胶囊内容物的配方。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各项参数为:内容物以58%熔点5℃棕榈油和42%(w/w)大豆油为基质,碳酸钙粉(400目)和基质质量比2:1(g/g),助悬剂蜂蜡加入量为基质的3%(w/w)。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得到内容物的综合评分为98.51分(n=3)。所得软胶囊内容物稳定,流动性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