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球形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吸附牛血清蛋白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多孔微球树脂,讨论了交联剂环氧氯丙烷浓度、致孔剂PEG2000浓度对成球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树脂为蜂窝状多孔微球,色泽好,粒度均匀,阴离子交换容量为3-4mmol/g,不溶于水、酸、碱.从吸附牛血清蛋白(BSA)的实验发现,交联剂浓度对吸附有很大影响,交联浓度为0.04 mol·L-1时得到的微球树脂对牛血清蛋白有较好的吸附,其饱和吸附容量达到 116mg/g.  相似文献   

2.
本项研究以浙江省储量较富的地开石作为聚丙烯塑料的填料,以常规方法造粒、注塑成型后,对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电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并作为制品与聚丙烯塑料制品进行了比较。从总体上看,复合改性后的塑料的力学性能与纯聚丙烯塑料相差不大,但绝缘耐电压强度及热变形温度则略有提高。复合改性塑料的可电镀性及注塑制品的收缩性方面均优于纯聚丙烯塑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研究了火焰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F-MWCNT)的结构,发现F-MWCNT表面带有一定量的羧基等活性基团.将F-MWCNT直接与氯化亚砜及十六烷基胺反应,成功制备了其酰胺功能化产物(H-MWCN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结果表明,F-MWCNT及酰胺化产物H-MWCNT明显改善了相应的聚苯乙烯(PS)/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大孔聚合物为整体型模板,利用硅酸酯原位溶胶-凝胶过程和高温烧结法制备出大尺寸SiO2大孔材料,通过水热法用铝酸钠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得到铝掺杂SiO2大孔材料(Al-SiO2),并用SEM、FTIR和XPS对大孔材料进行了表征.以Cu^2+和Pb^2+为模拟污染物,研究改性大孔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大孔材料对Cu^2+和Pb^2+均具有良好吸附能力;Al-SiO2对Cu^2+和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mg·g^-1和138mg·g^-1,0.100gAl-SiO2对100mL50mg·L^-1水溶液中Pb^2+的去除率达到95.3%,重复使用3次后的去除率保持在89.8%.  相似文献   

5.
纳米级氧化铁的合成及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铁,研究了合成条件,并采用T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测得产品的平均粒径为20-30nm.研究了纳米级氧化铁对Cr(Ⅵ)的吸附.在pH=3.0,吸附比为3.5×10-6:1×10-2(g/g)时,平均吸附效率为95.98%,最大吸附量为398.3μg Cr(Ⅵ)/g.采用2mol/LNaOH可完全洗脱纳米氧化铁所吸附的Cr(Ⅵ),测定了回收后的纳米氧化铁对Cr(Ⅵ)的吸附效率,结果表明纳米级氧化铁可循环使用,这将为环境污水中Cr(Ⅵ)的治理及研究纳米材料的吸附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凹凸棒石(Ph-ATP)为载体, 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Ph- ATP@PANI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 以Ph-ATP@PANI纳米复合材料为填料制备了Ph-ATP@PANI/环氧树脂防腐涂层, 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极化曲线(Tafel)以及盐雾试验分析了涂层的防腐性能. 测试结果表明, 相比纯PANI, Ph-ATP@PANI复合材料中PANI的红外特征吸收峰蓝移、热分解温度降低, Ph-ATP@PANI粒子在环氧树脂涂层中的分散性增强, 涂层的防腐蚀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进行了活性炭的氧化改性,以提高活性炭在油品吸附脱氮中的吸附量.利用程序升温分解质谱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分别使用含有喹啉的模型油品和煤液化油对氧化前后活性炭的吸附脱氮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氧化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浓度由改性前的6.2mmol-O/g-A提高到改性后的25.9 mmol-O/g-A,同时,活性炭改性后其在模型油品和煤液化油吸附脱氮的吸附量也比改性前分别提高了2.8和2.6倍.进一步研究发现达到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可以通过甲苯进行脱附,脱附后的活性炭具有与吸附前基本相同的吸附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8.
含硅松香改性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几种含硅松香扩链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合成,通过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用热重法对树脂的热稳定性能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含硅松香扩链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一种表面接枝聚(γ-苄基-L-谷氨酸)的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PBLG-g-HA),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证明了聚(γ-苄基-L-谷氨酸)(PBLG)成功的接枝在羟基磷灰石表面,TGA结果显示PBLG的接枝量为33.6%。通过溶剂复合法制得了PBLG-g-HA/PLLA复合材料,并通过MTT法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LG-g-HA/P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选用聚乙烯亚胺为功能单体,以磷酸改性的SBA-15为载体,制备了镧离子印迹聚合物La-IIP/P-SBA-15。对其做了相关表征,系统地研究其对低浓度镧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温度、初始浓度和pH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T=308 K的条件下,在5 min后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544.14 mg·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具有相似性质的干扰离子存在下,La-IIP/P-SBA-15对La(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直链淀粉马来酸酐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在水溶液中用马来酸酐对直链淀粉进行酯化的优化条件.马来酸酐和淀粉葡萄糖基在摩尔比为0.7:1.0,PH=8.0,温度为30℃的条件下反应3h,可得到粘度、热稳定性、透明度等物理性质均优于直链淀粉的酯化产物,用FTIR谱图表征了直链淀粉马来酸酐酯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HDPE/CaCO3纳米复合材料的自由体积及其界面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不同纳米碳酸钙(CaC03)颗粒含量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纳米复合材料,测量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观察到在纳米颗粒含量为6%时,其冲击强度有较大提高.同时,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研究了不同纳米颗粒含量的纳米复合材料的自由体积特性和界面信息,并探讨了它们对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复合材料中最长寿命τ3变化不大,但其强度I3有明显减小;第二寿命分量与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CaC03颗粒和HDPE链段之间的界面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人工湿地在南方红壤区农田径流应用时的除磷效果,在基质中添加自制的氯化铁改性麦饭石构建强化型人工湿地,通过模拟实验对比研究铁改性麦饭石的加入对农田径流中磷的处理效果,和基质中4种主要形态磷的吸附特征。结果显示,强化型人工湿地运行初期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1.75%,运行5个月后为87.86%,均高于普通人工湿地的73.31%和41.90%;基质中磷的4种形态吸附量依次为铁铝磷>腐殖质磷>弱吸附磷>钙镁磷,磷的吸附总量为4 304.30 mg,为普通人工湿地的1.3倍。研究表明强化型人工湿地中铁改性麦饭石具有较好的磷吸附容量177.75 mg·kg-1,且能促使释放敏感磷转化为稳定的铁铝磷,从而强化人工湿地对农田径流中磷的去除能力。本研究为人工湿地等生态技术增强除磷效果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热机械曲线法(TM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氰酸酯/低溴环氧树脂(1:1)的共固化反应行为、历程,研究了氰酸酯改性不同环氧树脂体系层压板的耐热性能、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用动态的TGA研究了共固化体系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当低溴环氧树脂/氰酸酯质量比为1/1时,固化反应首先是氰酸酯发生自聚形成三聚体(三嗪环),然后三嗪环很快与环氧基反应形成异氰脲酸酯,异氰尿酸酯再与环氧树基反应生成噁唑烷酮,同时,氰酸酯单体直接与环氧基反应生成噁唑啉进而转变成噁唑烷酮,随着氰酸酯质量分数的增加,共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介电性能增加,抗弯强度减少,残碳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BaTiO3-CoFe2O4两相复合纳米粉体,利用固态烧结法制备出BaTiO3-CoFe2O4多铁性复合陶瓷.XRD测试和实验结果表明,两相复合陶瓷中同时含有四方相的BaTiO3陶瓷和立方相的CoFe2O4陶瓷.复合纳米陶瓷具有较好的铁电性和铁磁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磁电耦合效应及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聚氨酯的高温耐水解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甲苯-2,4-异氰酸酯(TDI)对聚氨酯(PU)膜片进行处理,使得膜表面生成自由的异氰酸酯(NCO)基团,然后再经过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BE-903)与之作用后,裸露在外层的为三甲氧基硅烷,经水解、脱水,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耐水解的硅氧硅膜.对每步处理后的PU膜进行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ART-FTIR)表征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并经过耐水解实验,与原始未处理膜相比较,用该方法处理后的PU膜块,耐水解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该实验的主要特点在于采用表面接枝的方法改性,保持了材料原有的各种优良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 ZSM 5、Cu beta、Cu USY和Cu SAPO 34四种铜改性分子筛催化剂,并评价了各个催化剂的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 SCR)性能,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 TPR)、CO吸附红外(CO DRIFTS)、原位红外(In situ FTIR)等实验技术研究了不同Cu zeolite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NH3 SC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 ZSM 5和Cu beta在150 ℃时NO转化率可达到80%左右,表现出优异的低温活性,并且催化剂的温度窗口很宽,在170~400 ℃内都能够将NO完全转化.这很可能与这2种催化剂拥有较低的起始还原温度和较高的Cu+物种含量有关.原位红外研究表明,NH3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Lewis酸位(Cu n+位)和Brnsted酸位上,进而参与SCR反应,且吸附在Lewis酸位上的NH3物种有更高的低温NH3SCR活性.  相似文献   

18.
选用Mn(CH3COO)2.4H2O为前体,以十八烯为溶剂,在表面活性剂油酸和油胺存在时,在高温条件下通过"一锅法"制得类四角星形状MnO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样品的尺寸、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可制得50~100 nm的纳米粒子,并且尺寸可控、粒径均一.该MnO纳米粒子经部分氧化后不仅保持类四角星的形状,且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远优于商用的MnO2.  相似文献   

19.
以热稳定性较高的离子液体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溴盐([C16min]Br)为改性剂,以水为溶剂对累托石(REC)进行有机处理,制得离子液体型累托石([C16min]Br-REC).通过元素分析考察了反应配比、制浆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对REC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热失重分析对有机累托石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累托石层间距由2.23nm扩大到3.14nm,[C16min]Br-REC的热分解温度比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累托石(CTAB-REC)提高了71℃.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两种基于寡聚L-乳酸(OLL)改性葡聚糖的工艺路线:路线Ⅰ为OLL末端羟基活化后接枝葡聚糖;路线Ⅱ为在亲核试剂及偶合剂的存在下,OLL末端羧基接枝葡聚糖.研究表明,固定OLL与葡聚糖摩尔比,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路线Ⅰ的产品得率,而对路线Ⅱ中的产品得率几乎没有影响.1HNMR,IR,UV表征改性后产物显示OLL在葡聚糖上的接枝率(葡聚塘的100个葡萄糖单元上OLL的数目)可以通过调节反应物摩尔比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