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蒸养混凝土早期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蒸汽养护条件下,粗细集料对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C60塑性蒸养混凝土而言,当水灰比一定时,混凝土强度随砂率的增加而增加;混凝土强度一般随细集料细度模数的增加而增加;当砂率一定时,混凝土强度随粗集料最大粒径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利用变温X射线衍射技术,在预烧过程中分析了Nd掺杂Bi4Ti3O12后生成Bi3.15Nd0.85Ti3O12(BNT)相的形成过程以及微结构的变化.实验观察到以30℃/min的升温速率,BNT相在700℃时开始形成,其衍射峰强度随温度的继续升高而增强,衍射峰半高宽随烧结时间延长而减小.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在900℃恒温条件下,烧结约2h,可形成单一的BNT相.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株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种,对草鱼进行发酵.以总酸含量为主要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Design-Expert7 Trial统计分析软件,设计4因素5水平试验,建立加盐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的二次回归模型,得到草鱼发酵的最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加盐量5.5%,发酵温度29.5℃,发酵时间25.9h,接种量7.4%,在此条件下发酵草鱼的总酸含量可达15.61‰,且感官评分值达到82.6分.  相似文献   

4.
阳离子瓜尔胶与黄原胶的凝胶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阳离子瓜尔胶 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黄原胶共混产生协同效应 ,生成凝胶 .研究了共混比例r =m(CG 40 )∶m(黄原胶 ) ,共混温度 ,体系盐离子浓度 ,恒温时间及 pH值对凝胶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多糖总浓度为 4% ,共混比例为 2 0∶80 ,共混温度为 60℃ ,盐离子浓度为 1.0mol·L-1,恒温时间为 3 0min时 ,可达最大凝胶强度值 ;最适 pH值为 7.0 .并从FTIR谱图上分析了这两种多糖共混凝胶化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波动温度对乌龟卵孵化期和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8℃、(28±3)℃和(28±6)℃温度条件下孵化乌龟(Chinemys reevesii)卵,检测上述温度条件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幼体大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孵化温度显著影响乌龟卵的孵化期、幼体重量和背甲大小,但对孵化成功率和幼体运动能力无显著影响.恒温条件下卵的孵化期短于波动温度,恒温条件下孵出的幼体体重大于波动温度条件下的幼体.因此,与恒温相比,波动孵化温度并不提高乌龟幼体质量.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黄原胶凝胶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壳聚糖-黄原胶通过改变质量分数(r)制备了混合凝胶.当多糖总浓度为4%,盐离子浓度为1 mol·L-1,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7,在80℃共混并恒温30 min,可达凝胶强度(G)的最大值;研究了制备温度(TP)、恒温时间(t)、体系中盐离子浓度及壳聚糖分子量(M)与脱乙酰度(DD)对凝胶化的影响.同时从其FTIR谱图上分析了这两种多糖凝胶化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复合一次酶解鹅皮胶原蛋白基础上,选取4种常见蛋白酶对胶原蛋白酶解产物进行二次酶解,并优化二次酶解条件以提高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确定二次酶解中的最佳水解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还原力为指标,选取p 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响应曲面法确定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在胶原蛋白的二次酶解中,以碱性蛋白酶酶解所得产物抗氧化活性较好,响应曲面法确定碱性蛋白酶最优酶解条件为p H 8.96、酶解温度49.3℃、酶解时间5.7 h,此时所得多肽还原力达到13.48×10-2,较优化前提高了3.51%.  相似文献   

8.
以二甲醚为萃取溶剂,萃取压力始终控制在0.8~1.0 MPa,优选亚临界流体萃取马鲛鱼加工下脚料中鱼油工艺条件.以马鲛鱼油萃取得率为考查指标,对影响鱼油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利用 L4(23)正交试验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马鲛鱼加工下脚料中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马鲛鱼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45 min,萃取温度40℃,萃取3次,在此条件下马鲛鱼油萃取得率为73.52%,所得马鲛鱼油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级油标准.揭示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鱼油生产,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从苦瓜中提取有效成分,萃取条件为:萃取釜压力25 MPa,温度42℃,萃取时间3 h,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20 mL。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色谱条件:HP-5MS石英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柱温60℃,恒温1 m  相似文献   

10.
以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和浸提温度为考查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北沙参中水溶性多糖进行提取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醇析浓度85%,浸提时间2.0 h,浸提次数3次,浸提温度80 ℃为最佳提取条件.北沙参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为 2.4%,多糖相对含量为90%.  相似文献   

11.
通过旋涂法在Si片上制备双酚-A聚碳酸酯(bisphenol-A polycarbonate,BAPC)薄膜,置入40℃、40kPa的丙酮蒸汽中,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丙酮蒸汽诱导BAPC薄膜结晶行为.XRD图谱显示,经丙酮蒸汽处理40min的BAPC薄膜样品位于27.3°处出现了明显的结晶衍射峰,衍射峰在3h之后消失并在57h后再次出现.结晶薄膜样品中的晶粒尺寸随着丙酮蒸汽处理时间的增长而增大.AFM形貌图显示开始是球晶形貌,随丙酮蒸汽处理时间的增长球晶形貌消失而纤维晶形貌出现.研究结果表明:BAPC薄膜在丙酮蒸汽诱导下,结晶速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并有重结晶现象;薄膜发生重结晶时形貌也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海藻酸钠协同相互作用及其凝胶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在总浓度为 4%、壳聚糖质量分数(r)为 0.8,温度为80℃、盐离子浓度为1.2mol·L-1时,它们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可达到最大值,同时探讨了制备温度(Tp)、盐离子浓度、恒温时间(t)、壳聚糖的分子量(Mv)和脱乙酰度(DD)对凝胶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大小主要与壳聚糖质量分数、温度及盐离子浓度等有关,并根据红外光谱分析了两种多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陶粒-普通混凝土双层组合路面的层间应力及弯沉, 首先进行Z型组合试件的粘结性能试验, 并利用ANSYS软件建立陶粒-普通混凝土双层组合路面模型, 分析车辆在匀速和制动工况下组合路面的层间应力及弯沉分布; 还进一步研究了增设Z型钢筋网对组合路面层间粘结性能的加强作用. 结果表明: 陶粒-普通混凝土双层组合路面具有较理想的层间粘结性能和较小的变形; 增设Z型钢筋网可进一步减小层间应力和变形, 加强整体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应变诱发熔体激活法(SIMA)制备出AZ61镁合金半固态坯料,同时对其组织演变过程进行观察,并研究预形变量和等温处理对组织及其机械性能的影响。试验样品经过0%、22%、40%的预形变量和各种加热温度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等温温度条件下,预形变量越大,维氏硬度也越高。具有树枝晶形态的AZ61镁合金经22%预形变量后,在加热温度为595℃、保温时间40min条件下,可以制备出理想的AZ61镁合金半固态非枝晶组织,而未经预变形的AZ61镁合金不宜进行半固态制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差示热量扫描法测定对虾的共晶点,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虾的冷冻干燥工艺,并对冻干产品复水后的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对虾的共晶点为-14.2℃,所建立的对虾冷冻干燥工艺为:对虾在-22℃或以上的冰箱中预冻5h;干燥仓搁板温度为在0~1 h时,从50℃上升到60℃;1~4h时,保持在60℃;4~5 h时,由60℃上升到70℃;5~10 h时,保持在70℃;10~15 h时,由70℃降温至50℃;整个冻干过程的真空度维持在0.5 Torr(66.66 Pa)左右;干燥15 h后,对虾的水分由最初的70.2%降低为4.2%,达到目标水分含量.冻干对虾复水后,其硬度、咀嚼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显著,而弹性和黏聚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废混凝土骨料和废砖骨料按比例混合模拟建筑垃圾的组成,制成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了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路用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随着水灰比增大而减少;当再生粗骨料中掺25%砖骨料时,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满足新建水泥路面面层材料的要求;当掺量达50%时,此时砖骨料对再生混凝土路用基本力学性能影响较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剪毛机支架体材料08钢为研究对像,采用固体渗碳法,对渗碳的工艺,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为提高渗碳层的耐磨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得出加热温度为950℃,保温时间为6 h,催渗剂比例为30%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响应面法对内部沸腾法提取生米藠头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3因素,利用Box-Ben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生米藠头多糖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内部沸腾法提取生米藠头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6min,液料比171。在此条件下可达到较高生米藠头多糖得率,即34.7%。  相似文献   

19.
合成3种吡唑类离子液体[BuMe3Py]PF6、[BuMe3Py]BF4和[BuMe3Py]NO3, 研究了它们对模拟油品中吡啶的脱除性能. 选取效果较好的[BuMe3Py]BF4, 考察离子液体和模拟油品的质量比(剂油比)、反应时间、温度以及沉降时间对脱氮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剂油比和反应温度对脱氮效率影响较明显, 较大的剂油比、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脱氮效率的提高. 在剂油比1:3、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h、沉降时间40min的条件下, 脱氮效率可达94.6%. 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 重复利用5次仍具有较好的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20.
摘要:采用来源于生物质资源的双酚酸为原料,利用界面聚合法合成新型阻燃剂聚双酚酸苯基磷酸酯(poly(DPA PDCP)).探索了时间、催化剂用量、氢氧化钠用量等因素对其产率的影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室温、催化剂摩尔分数为0.04,nNaOH∶nDPA=3,反应时间为0.5 h),poly(DPA PDCP)产率可达75%.当poly(DPA PDCP)与APP以1∶4比例复配阻燃EVA,总添加量质量分数为30%时,EVA的氧指数达到25.7%;锥形量热测试表明最大热释放速率降低61%;TGA测试显示起始分解温度较纯EVA提高32 ℃,最大分解温度提高20 ℃,同时在600 ℃的残炭量质量分数高达27%.结果表明,poly(DPA PDCP)与APP复配阻燃体系主要以固相阻燃机理为主;poly(DPA PDCP)主要作为碳源,与APP配合使用时存在协同阻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