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江苏省太湖地区1999年汛期的暴雨,进行暴雨成因、雨情、与典型年暴雨比较及各历时暴雨重现期的分析,进一步认识该地区暴雨特性,为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州是中国的暴雨多发城市,气候、天气系统、地理位置及地形是形成暴雨的主要因素.文章选取了广州市区、番禺、花都、增城、从化五个站点1985~2004年的暴雨资料,分析了近20年广州地区暴雨的时空规律,表明:暴雨具有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集中的特征;暴雨频次、等级、雨量的基本特征具有正相关关系;五个站点中从化和增城的次数和强度相对突出,近20年来频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09年近50年来开封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对开封暴雨、大暴雨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其年代际变化均呈波浪型,波峰为20世纪70年代,波谷为80年代,90年代回升,21世纪初大暴雨呈减少趋势.开封地区的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暴雨最多,尤其是7月中下旬最为集中;多局部暴雨,少区域性暴雨,连续暴雨也较少;暴雨南部多北部少,而大暴雨东部、东南部多,西部少;年暴雨站次数与年降水量呈很好的正相关;夜暴雨多于昼暴雨,并分析了暴雨的成因和产生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长白山地区59 a地面观测资料,分析暴雨发生的气候规律;基于年最大值法选样,选取指数、耿贝尔Ⅰ型、皮尔逊Ⅲ型、韦布尔4种分布函数对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3个站点暴雨重现期进行拟合计算,推求4种分布函数参数,得出重现期-年最大日降水量关系曲线,并进行χ2检验.结果 表明:长白山地区暴雨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天池站暴雨日...  相似文献   

5.
牛文豪 《科技信息》2013,(21):63-66
本文对2002年6月27日14BT-28日14BT长江流域暴雨过程的大、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揭示:200hPa西部型的南亚高压、500hPa的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进以及700hPa维持的江淮切变线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大尺度条件;700hPa和850hPa的中尺度低涡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中尺度系统;中尺度低涡的南压和东移以及低空急流的不断加强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动力学条件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6.
“94.6”与“94.7”华南致洪暴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分析了1994年6月和7月华南地区两场造成建国以来最大灾害的致洪暴雨,它们具有不同的空间特征和影响系统.“946”暴雨期间副高位置偏南,暴雨是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947”暴雨期间副高位置偏北,暴雨主要是由低纬热带系统作用所造成  相似文献   

7.
利用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1°×1°的6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7月19日和24日威海市两次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欧亚上空阻塞高压的建立、加强,使得500hPa高度上西风锋区南压,冷空气南下,有利于山东半岛暴雨的加强;造成两次暴雨的天气系统高空为冷涡,低层为切变线或低压;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在山东半岛附近交汇,使暴雨产生和发展;来自东海-黄海中部的水汽对强降水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切变线和低涡暴雨都是低空为散度辐合,高空为散度辐散,但辐合中心高度不同,两类系统的垂直上升运动都到达200hPa,这种配置是暴雨产生的动力条件;山东半岛高能、高湿区的存在是暴雨形成的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2001年6月上旬南汀河流域发生了一场暴雨洪水,该场由持续降雨加暴雨的洪水,起涨快、水位高、流量大、退水时段长。通过分析该场暴雨洪水的暴雨特性、洪水特征及其重观期,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山区性河流暴雨洪水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分析两次台风对宁海凫溪流域所造成的暴雨洪水影响,找出山溪性河流洪水受流域内暴雨影响特点,为该流域的防汛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FY2D卫星云图等从影响系统、物理量场诊断等方面对2009年5月20日发生在江西赣中、赣东北的区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次暴雨过程是在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地面静止锋等天气尺度系统共同影响下产生的,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对应,并伴有高能高湿条件;地面弱冷空气入侵,导致行星边界层能量锋区加强;由于高空槽前强的正涡度平流和斜压性,高空槽云系发展成典型的斜压叶状云型,对应地面锋生和江淮气旋生成,降水加强。  相似文献   

11.
大理州“2010.8.22”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TBB资料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10年8月22日大理州突发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切变线是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大暴雨发生在中尺度对流云团-52℃的冷云区范围内;物理量场与暴雨天气配合较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暴雨天气的发生;风廓线雷达的负垂直速度和信噪比变化可以揭示出中小尺度系统变化过程,降雨强时负的垂直速度和信噪比也加大;对提高中小尺度的监测预警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陆菊芳 《科技信息》2013,(8):487-488
2003年6月27日凌晨3:00,漓江上游控制站大溶江水位站出现了建站以来有实测资料的第二大洪水,沿河两岸洪水泛滥成灾,损失严重。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对"2003.6"洪水进行了暴雨分析和洪水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运用常规天气图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结合卫星云图和D opp ler雷达回波资料,对2009年"4.19"暴雨天气过程中天气系统演变及其物理量场进行分析,意在了解此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杨珂玲  郑稻根 《科技信息》2009,(22):354-355
7月13日08时生成于台湾东南方洋面上的热带低压,于14日凌晨04时在我省莆田市沿海登陆,受其影响,出现了覆盖漳浦全境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此次降水来势猛、强度大,是我县今年以来首场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强降水。  相似文献   

15.
陈婷婷 《科技信息》2011,(21):I0357-I0357
2007年8月9日0时至14时,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及周边普降大到暴雨,给当地群众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调查统一按四段制雨量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当地7所雨量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在总结"8.9暴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可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30816”云南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天气图、卫星云图TBB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云南2003年8月16日的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大尺度天气形势为中尺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不稳定条件、能量条件和动力条件;在卫星云图上切变线云系在西南移过程中发展形成飑线,其上诱发产生的3个中-α尺度云团和1个中-β尺度的云团直接造成了强降水;在多普勒雷达上偏东风和偏西风之间的中-β尺度的切变线和逆风区对中-α尺度飑线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还诱发产生出了超级单体和中气旋,中-α尺度飑线导致了这次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7.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研究了2010年12月11日发生在滇中及以南地区的云南暴雨天气过程.结果发现,这次冬季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ITCZ位置偏北较活跃,孟湾存在大片对流云系,中印度洋10°N附近存在一支异常的大尺度西南气流,孟加拉湾低层有一个热带气旋生成,在卫星云图上表现出明显的气旋式云系,孟湾热带气旋和90°E附近的南支槽及槽前西南低空急流东移造成了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引发暴雨的水汽和能量由低空急流从孟加拉湾输送而来,充沛的水汽在云南上空强烈辐合,暴雨区θse呈陡立状,暴雨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和湿Q矢量辐合区与暴雨区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细致地了解郑州极端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与内部动力特征间的联系,本文利用地面自动站、探空、欧洲中期再分析资料以及双偏振雷达,分析了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和成熟阶段的回波和雷达反演的风场结构,揭示了对流系统内粒子相态特征,动力特征等宏微观特征。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反射率因子特征为南北向的带状区域逐渐汇集为团状;径向速度特征为低层辐合和风向随高度顺转的强垂直风切变;2)基于雷达偏振量的分析,给出了对流系统局部结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差分反射率狭窄的强弧状区域,可有效地指示对流系统内的强上升运动,其为极端降水系统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动力强迫;3)剖面上差分反射率柱与差分相位常数柱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分离现象,两者体现出对流系统内的强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展与增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和雷达资料等,对松桃县2015年7月14日夜间到15日白天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本次特大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高空槽及高原低槽东移,带动槽后冷空气南下,与中低层地涡切变线东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相互作用;较大的CAPE值、大气层积不稳定、湿层厚度较大是强对流天气得以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孟加拉湾水汽通道的建立为本次特大暴雨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汽源,低层水汽辐合,高层水汽辐散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特大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供应;从雷达图和TBB图的演变来看,较强的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对流云团强烈发生和稳定少变是造成本次降水强度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10.6.26”云南东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和云南省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2010年6月25日20时~26日08时发生在云南东部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的暖式切变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高空风切变和中低层的水汽辐合是造成云南东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气层上冷下暖、上干下湿的位势不稳定区,是云南东部短时强对流天气的有利条件;卫星云图、云南闪电定位资料与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