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理 设四边形 ABCD的边 AB、BC、CD、DA与对角线 AC、BD的中点分别为 E、F、E′、F′、G、G′,△ BCD、△ CDA、△ DAB、△ ABC的重心分别为 A′、B′、C′、D′,则 AA′、BB′、CC′、DD′、EE′、FF′、GG′七线共点 .证明 如图 1 ,连结EF、FE′、E′ F′、F′ E,图 1则可得 EF ∥=12 AC,F′ E′∥=12 AC.即有 EF∥=F′ E′,故四边形 EFE′ F′是平行四边形 ,于是 EE′、FF′互相平分 .类似地 ,可证明 FF′、GG′互相平分 .故 EE′、FF′、GG′相交于它们的中点 .令 EE′的中点为 I,连结 EC、D…  相似文献   

2.
1问题提出国标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册24页例6[1]:图1已知:如图1,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各边的中点,AF、BG、CH、DE分别相交于点A′、B′、C′、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2方法探究课本给出的证法经历了三次全等证明:①△ABF≌△BCG,②△AB′B≌△BC′C,③△AA′E≌△BB′F.接下来,要思考的是能否减少证明全等的次数,使得证明更简单、自然?不妨把上述的三次证明全等,定义为三个模块.不难发现,模块①是证明过程必不可少的,通过模块①证∠A′B′C′=90°,同理可证四边形A′B′C′D′其它的各内角也都为90°,从而可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在此基础上,模块②、③中只需证明其中的一个即可.方法1证明模块②,可得AB′=BC′,BB′=CC′,同理有CC′=DD′=AA′,则AB′-AA′=BC′-BB′,即A′B′=B′C′,从四边形A′B′C′D′的一组邻边相等.因此,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方法2证明模块③,可得AA′=BB′,B′F=A′E,同理有A′E=D′H=C′G,则AF-B′F-AA′=BG-C′G-BB′,即A′B′=B′C′,从...  相似文献   

3.
<正>1试题呈现(第6届伊朗奥林匹克几何初级组第2题)如图1,矩形ABCD与PQRD的面积相等,且对应边平行.设N、M、T分别是线段QR、PC、AB的中点,证明:N、M、T三点共线.2思路分析由矩形ABCD与PQRD的面积相等,可得AB·AD=PQ·QR.欲证明N、M、T三点共线,一方面可考虑连接TN,设线段TN与线段PC相交于点M′,然后借助关系式AB·AD=PQ·QR证明M′是线段PC的中点,  相似文献   

4.
胡春洪 《中学数学》2001,(11):47-48
1 问题的提出1 995年安徽省中考有这样一道试题 :课本中曾要我们证明 :从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 A、B、C、D的形外的任意直线MN引垂线 AA′、BB′、CC′、DD′,垂足是 A′、B′、C′、D′,如图 1 ,求证 :AA′ CC′=BB′ DD′.现将直线 MN向上移动 ,使得点 A在直线一侧 ,B、C、D三点在直线的另一侧 ,如图2 ,这时从 A、B、C、D向直线 MN作垂线 ,垂足为 A′、B′、C′、D′,那么垂线段 AA′、BB′、CC′、DD′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如将直线 MN再向上移动 ,使两侧各有两个顶点 ,如图 3,从 A、B、C、D向直线 MN作的垂线…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1])如图1,四边形ABCD内接于⊙O,对边AB与DC交于点P,AD与BC交于点Q,M为PQ的中点,MC与⊙O交于另一点G.求证:A、G、P、Q四点共圆.证明如图1所示,连AG,延长CM至点N,使CM=MN.则四边形PNQC为平行四边形.于是∠PAQ+∠PNQ=∠PAQ+∠PCQ=∠BAD+∠BCD=180°,  相似文献   

6.
性质 如图 ,空间四边形ABCD中 ,点E分AB ,及点F分DC所成的比均为λ ,则EF =11 +λAD + λ1 +λBC .图 1证明 如图 ,过C点作CH∥AD且CH =AD ,连结AH ,则四边形ADCH为平行四边形 .设CB和CH确定的平面为α ,过F作AD的平行线交AH于G ,连结EG .因为E ,F分AB ,DC所成比为λ所以AGGH=DFFC=λ =AEEB,因为EF =EG +GF ,EG =λ1 +λBH ,所以EF =λ1 +λBH + λ1 +λHC + 11 +λAD=λ1 +λBC + 11 +λAD .又因为E ,G ,F分别为中点 ,所以EG =12 BH ,GF =AC =HC ,所以EF =12 BH +AD =12 (BH +HC) +12 AD =1…  相似文献   

7.
嵇珂 《中学数学》2003,(9):45-46
命题 如图 1,A1 、A2 、B1 、B2 、C1 、C2 、D1 、D2 是凸四边形 ABCD边上的点 ,且AA1 =BA2 =r AB,  DC1 =CC2 =r CD,AD1 =DD2 =t AD,  BB1 =CB2 =t BC,(0 相似文献   

8.
两组对边的比值相等的圆内接四边形,有一系列有趣的结论,本文介绍其中一、二,以飨读者.性质1如图1,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且ABCD=ADBC,  相似文献   

9.
中点四边形     
中点四边形即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而得到的四边形. 如图,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则有EF∥1/2AC∥HG,HE∥1/2BD  相似文献   

10.
文 [1 ]给出了文 [2 ]中一些猜想的证明 .在此 ,笔者运用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再给出这些猜想统一简捷的证明 .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 设 A′,B′,C′分别是△ ABC的三边 BC,CA,AB上的点 ,则三直线 AA′,BB′,CC′共点的充要条件是sin∠ BAA′sin∠ A′AC.sin∠ CBB′sin∠ B′BA.sin∠ ACC′sin∠ C′CB=1 .事实上 ,如图 1 ,由BA′A′C=S△ ABA′S△ AA′C =AB . sin∠ BAA′AC . sin∠ A′AC,CB′B′A=BC . sin∠ CBB′AB . sin∠ B′BA,AC′C′B=AC . sin∠ ACC′BC . sin∠ C′CB.图 1三式相乘 ,再运用…  相似文献   

11.
题目P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任意一点,以PA、PB为边作PAC′B,所以PA、PC为边作PCB′A,以PB、PC为边作PBA′C,则AA′、BB′、CC′、三线共点,且互相平分.分析由题设可分为以下六种情形:(1)P点在△ABC的内部,如图1,(2)P点在△ABC的外部,如图2,(3)P点在△ABC的某条边上,如图3,(4)P点与△ABC的某条边的中点重合,  相似文献   

12.
几个著名定理的向量法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梅涅劳斯定理及其逆定理设直线PR分别交△ABC三边AB ,BC ,CA(或延长线)于R ,P ,Q ,求证:|AR||RB| ·|BP||PC| ·|CQ||QA| =1图1 三角形证 设|BP||PC| =m ,|AR||RB| =q ,|CQ||QA| =n ,则PC→=11 -mBC→,CQ→=nn + 1 CA→,AR→=q1 +qAB→,QA→=1n + 1 CA→,∴PQ→=PC→+CQ→=11 -mBC→+ nn + 1 CA→, QR→=QA→+AR→=1n + 1 CA→+ q1 +qAB→.因为P ,Q ,R三点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使得PQ→=λQR→.即11 -mBC→+ nn + 1 CA→=λ( 1n + 1 CA→+q1 +qAB→) =λ[1n + 1 CA→+ q1 +q(AC→+CB→) ]=( λn…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文 [1]中给出了棱在面上的内接四面体体积与原四面体体积之间一个关系 ,本文给出顶点在面上的一个非常优美的结论 .定理 四面体A BCD中 ,E ,F ,G ,H分别在棱AB ,BC ,CD ,DA上 ,且 AEEB=λ1,BFFC=λ2 ,CGGD=λ3,DHHA=λ4 .又BH∩DE =I ,BG∩DF =L ,AG∩CH=J ,AF∩CE =K .则内接四面体ILKJ的体积VILKJ= 1+λ1λ2 λ3λ4 +λ21λ22 λ23λ24 (1+λ1+λ1λ2 ) (1+λ2 +λ2 λ3) (1+λ3+λ3λ4 ) (1+λ4 +λ4 λ1) VABCD.图 1 四面体分析 如图 1,要求出内接四面体ILKJ的体积与原四面体体积的关系 ,只需计算…  相似文献   

14.
沈毅 《数学通讯》2009,(12):42-42
文[1]对第46届IMO第5题中作了如下推广: 题目给定凸四边形ABCD,BC=λAD(λ为正常数),且BC不平行于AD.设点E和F分别在边BC和AD的内部,且满足BE=λDF.  相似文献   

15.
<正>改"斜"归"正"策略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极其重要,可以达到化斜为直之效,是一种重要的转化思想.它可以将"斜"线段之间关系转化为"直"线段之间的关系.首先,来看问题1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四边形"C组复习题第4题)(1)如图1,从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C,D向形外的任意直线MN作垂线AA′,BB′,CC′,DD′,垂足是点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直线与面—、例题例1 如图1—1(a),点P、Q,R、S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 (1) 若空间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a,b,AC和BD所成的角为θ,求四边形PQ-RS的面积。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尔马点的又一个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进一步加强文 [1]中的结论 ,即有命题 设 F是△ ABC内的费尔马点 ,延长AF、BF、CF分别交对边于 A′、B′、C′.记 AA′=x,BB′=y,CC′=z,△ ABC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分别为 R与 r,则( 1x 1y 1z) 2≥ 116r( 9r 14R) . 1证明 由文 [3 ]知   ( 1x 1y 1z) 2  =3 ( a  相似文献   

18.
性质1如图1,在△PAB中,M是边AB的中点,Q是PM上的任意一点,过点Q的任意一条直线交边PA,PB于A′,B′,若PQ=t PM,PA′=x PA,PB′=y PB,则1x 1y=2t.证因为M是AB的中点,所以PM=12(PA PB).PQ=t2(PA PB)=t2(1xPA′ 1yPB′)=t2xPA′ t2yPB′.因为Q,A′,B′共线,所以t2x t2y=1,即1x 1y=2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 ,出现了有关折纸的新题型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 :一要注意运用全等形的性质 ;二要注意添加能完整显示折起部分与重合部分的辅助线 .下面分类进行解法分析 .一、关于三角形的折叠例 1如图 ,∠ADB= 45° ,BD =1,把△ABD沿直线AD折叠过去 ,点B落在B′的位置上 ,标出B′的位置 .求得BB′的长等于 .分析 由折叠图形的全等性可知 ,B′D =BD ,∠B′DA =∠BDA =45°,即∠BDB′ =90° ,从而BB′ =2 .二、关于正方形的折叠例 2如图 ,有一块面积为 1的正方形ABCD ,M、N分别为AD、BC边的中点 ,将C点折至MN上 ,落…  相似文献   

20.
田彦武 《数学通讯》2007,(11):32-32
性质1 如图1,在△PAB中,M是边AB上任意一点,Q是PM上的任意一点,过点Q的任意一条直线交边PA,PB于A′,B′,若→AM=λ→AB,→PQ=t→PM,→PA′=x→PA,→PB′=y→PB,则1-λ/x+λ/y=1/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