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善红外光通信系统,研究雾霾天气对红外光通信信道容量的影响。在两个地区分别进行红外光通信链路的架设,在晴朗天气下对架设通信链路的红外光通信信道容量进行测量,并将该组数据作为对比组数据,在不同颗粒直径即不同浓度的雾霾天气下,通过实验设备获取架设的红外光通信链路的红外光通信信道容量,利用本端的激光大气通信机等设备进行伪随机序列码的发送,利用对端的红外光通信链路等设备对接收的伪随机序列码进行误码分析,通过误码分析结果计算红外光通信信道容量,将所得数据作为实验组数据,对比实验组数据与对比组数据,对雾霾天气对红外光通信信道容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知,随着雾霾浓度的逐渐增加,红外光通信信道容量也随之逐渐减少,雾霾浓度与红外光通信信道容量呈反比状态。雾霾天气会导致红外光通信信道容量的减少,影响红外光通信。 相似文献
2.
传统红外光通信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巨大的功耗来维持运行,且实际操作过程中复杂度较高。为此提出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超低功耗红外光通信系统设计。首先给出红外光通信系统总体框架,对该系统的硬件部分进行设计,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提出软件运行时的数学理论支持,最后通过嵌入式组网技术对该系统的网络进行组合和连接,实现通信功能。经过仿真实验验证,设计系统的功耗较低,误码率较低,能够有效提高红外光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检测系统在检测过程中音频信号的初始收集程度较低,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过程不完善,获取的音频信息的完整度较低,无法排除干扰信号对音频信号的干扰等问题,提出人工智能环境下设计了新的音频信号传输完整度检测方法系统。整体系统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硬件主要对系统的采集器、处理器以及检测器进行细致的设计,以此来提升整体系统的效能;软件由信息读取、信息测量和信息提取三部分组成。实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环境下的音频信号传输完整度检测系统可以很好地排除干扰信号,与传统系统相比,该系统大大提高了传输完整度,有利于音频信号的完整传输。 相似文献
4.
雾霾环境是影响光电系统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外场环境下雾霾条件不可控,难以满足光电系统雾霾条件下性能测试重复性要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浓度可控雾霾环境仿真系统,可生成水雾、尘雾、烟雾等不同种类雾霾,采用浓度百分比控制方法,实现了薄雾、中雾、浓雾等不同浓度雾霾的定量化控制。实验表明:该仿真系统可生成能见度501 000 m的雾霾,能模拟大气透过率为0.351 000 m的雾霾,能模拟大气透过率为0.351自然雾霾环境。在此创新地采用内外场环境等效模型方法,实现了内外场不同雾霾粒子大小对光电系统影响效果的等效,在内场实现了可控的定量化雾霾环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电子收费系统,利用红外光通信技术代替微波通信,在高速公路上实现全自动收费。采用红外光作为通信载体与采用无线电频率相比,具有宽带、高速、安全性高的优点。系统包括有车载单元和路侧单元两部分,分别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固件程序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达到了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不正确的屏蔽使用不仅不能防止外部干扰 ,而且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分析了屏蔽的连接地、屏蔽材料的选用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屏蔽技术 ,并归纳了屏蔽使用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1.
12.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5)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近些年来通信系统领域中的重要突破,可极大的提升无线通信的传输可靠性与信道容量,是推动无线通信系统进步的关键技术,对其信号的检测是MIMO技术中需深入研究的而重要课题。本文从MIMO技术的概述出发,分析MIMO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红外小目标自动检测方法存在着抗复杂背景能力差、误检率高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复杂环境下弱信号中的红外小目标自动检测方法研究。根据设计的红外小目标自动检测方法框架图,采用形态学处理方法抑制红外图像背景,并运用contrast box算法分割红外图像,得到二值化红外图像。以得到的二值化红外图像为依据,结合计算得到的信号增量自动搜索小目标红外图像序列。以小目标红外图像序列为基础,通过数学模型实现红外小目标的自动检测。通过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红外小目标自动检测方法相比较,提出的红外小目标自动检测方法极大的提升了抗复杂背景能力,降低了误检率,充分说明提出的红外小目标自动检测方法具备更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FPGA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种脉冲频率调制(PFM)与脉冲宽度调制(PWM)对信号先后调制,并用红外光来进行同时传输的装置。发送端通过FPGA自带的高速AD对音频信号采样,通过PFM与PWM来实现音频信号的调制,接收端FPGA对光脉冲进行解调输出。设计中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完全采用分离元件进行构建,具有成本低、功耗小、传输效率高等优点。通过对设计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在12 m内,1~10 kHz的音频信号和数字信号能够在一个通道里进行无失真的实时传输。传输信号经过中继站实现信号向不同方向转发的功能。同时中继站的功耗为0.08 W,满足节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干扰环境下BPSK接收机跟踪--检测联合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干扰环境中噪声和干扰对接收机的跟踪性能和检测性能的联合影响。主要分析了存在噪声和带内单频干扰情况下BPSK接收机的误码率性能和Costas环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设计的通信抗干扰系统抗干扰能力较低,导致通信过程稳定性较差.为此,设计一种基于径向函数的通信智能抗干扰系统.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处理器、显示器和扩频器模块.处理器选用高性能PA576芯片缩短信号的计算时间,扩频器选用YU1768芯片;系统软件部分,利用A/D转换将检测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后,构造神经网络,进行系统优化,提...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设计了一个基本的数据采集电路,即六路脉象信息,共享一个放大通道、滤波和一个转换/D电路。在采集6个信息通道时,使用单通道循环采集方法。从传感器中提取的一个信号通过模拟开关逐个放大和滤波,将从传感器中提取的约5 m V的信号放大到约5 V,并对高频部分进行滤波。文章设计了50 Hz陷波器,用于滤除信号中的50 Hz工频干扰;CPU模块主要由AT89C51单片机组成,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该卡还对电源进行了特殊设计,可由电池和直接电源供电。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电子技术》2017,(6):10-13
由于网络入侵类型多种多样,导致网络入侵异常信号抗干扰检测系统的检测准确率和检测稳定性不高。为此,设计性能较高的网络入侵异常信号抗干扰检测系统,该系统由激励端、检测端和处理端组成。激励端将由网络入侵产生的信号转换成正弦波信号,对正弦波信号进行放大后传输到检测端。激励端同时产生激励信号和标准信号,用于调用检测端进行异常信号检测工作以及处理端的初始化。检测端通过传感器接收激励信号和正弦波信号,将传感器线圈输出电压作为异常信号检测的输入,利用异常信号抗干扰定位、检测函数,实现对异常信号的抗干扰检测。处理端利用S3C2440a处理芯片对检测端检测出的网络入侵异常信号进行滤波、整流和异常信号显示。经实验分析可知,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和检测稳定性,可较好地实现设计初衷。 相似文献
19.
邓文林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5):70-71
本文首先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对雷达探测的影响,介绍了雷达抗干扰技术的特点,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抗干扰技术及其工作原理进行深入探讨,展望了雷达抗干扰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