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二水合氯化铜为催化剂,通过等摩尔芳香醛、乙酰乙酸甲(乙)酯和N-取代脲的Biginelli缩合反应,"一锅法"合成了19个N1-取代的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其中11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0.3mmol,反应温度为90℃。并对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80 ~oC、无溶剂条件下,以四氯化锡为催化剂,芳香醛、β-酮酯、N-取代的(硫)脲三组分通过Biginelli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N1-取代的-4-芳基-3,4-二氢嘧啶-2(1H)-(硫)酮。反应在较短的时间(0.2-6.0 h)内获得了较好的收率(46-94%)。底物适用范围广是该工艺的一个显著优势。产品结构通过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目标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3.
王敏  潘鹤  姜宏旭  张顺 《化学通报》2017,80(9):863-863
以芳香醛、乙酰乙酸乙酯(甲酯)、单取代脲为原料,氯化亚锡为催化剂,在无溶剂、80℃条件下,通过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N1-取代的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通过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确证,提出了可能的催化作用机理。本文的合成方法具有催化剂活性高、廉价易得和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产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陈勇  江洪 《化学研究》2011,22(3):44-47,60
以硅胶固载硫酸镧作为催化剂,由芳香醛、β-酮酸酯和脲(硫脲)合成了相应的3,4-二氢嘧啶-2(1H)-酮化合物,考察了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脲三组分发生Biginelli反应时的催化剂用量、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并利用核磁共振谱(1H NMR)和红外光谱(IR)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无溶剂、80 ~oC条件下,硝酸铈铵催化化学计量的芳香醛、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甲酯)和单取代(硫)脲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N1-取代的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产品结构通过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确证。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产率高,方法绿色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在氯化镉催化作用下,以环己烷为溶剂,芳香醛、芳香酮和脲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4,6-二芳基-3,4-二氢嘧啶-2(1H)-酮化合物。考察了溶剂和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通过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以La(NO3)3催化芳香醛、β-酮酯和脲或硫脲-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1H)-(硫)酮的简单、有效方法.与经典Biginelli反应条件相比,它具有产率高、反应时间短和操作简单等优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3C NMR和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8.
在乙醇水溶剂中,回流条件下,以硝酸铋为催化剂,靛红酸酐、芳香醛和铵盐或伯胺三组分"一锅法"反应,高效合成了单取代和双取代2,3-二氢-4(1H)-喹唑啉酮。考察了不同溶剂条件和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靛红酸酐、醛、铵盐或伯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1∶1∶1.1,乙醇/水体积比为1∶3,硝酸铋为1mol%时,反应时间短,产品产率较高。产物的结构通过熔点、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9.
无溶剂、90℃条件下,碘化钾催化芳香醛、苯乙酮衍生物和脲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4,6-二芳基-3,4-二氢嘧啶-2(~1H)-酮。产品结构通过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证。提出了可能的催化作用机理。新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清洁、温和,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催化剂绿色、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以无水硫酸钾为催化剂,环己烷为溶剂,芳香醛、芳香酮和脲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5-未取代3,4-二氢嘧啶-2(1H)-酮化合物。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溶剂无毒、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无溶剂条件下,硫酸氢钾可有效催化芳香醛、苯乙酮衍生物和脲的三组分"一锅法"Biginelli反应来合成5-未取代的3,4-二氢嘧啶-2(1H)-酮。确定了优化反应条件。产品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2.
宋志国  孙啸虎  杨喜宝 《化学通报》2014,77(10):990-993
无溶剂条件下,硫酸氢钾可有效催化芳香醛、苯乙酮衍生物和脲的三组分"一锅法"Biginelli反应来合成5-未取代的3,4-二氢嘧啶-2(1H)-酮。确定了优化反应条件。产品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3.
I2负载蒙脱土超声法催化Biginelli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芳香醛、乙酰乙酸乙酯及脲为原料,I2负载蒙脱土为催化剂,对超声条件下Biginelli反应进行研究。用单因素法考察溶剂及催化剂对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温度、超声时间及原料摩尔比。优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超声时间5min,芳香醛、乙酰乙酸乙酯和脲的摩尔比为1∶1∶1,催化剂用量为10(mol)%,产率最高可达86.9%。合成的7种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熔点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4.
徐玉林  龚文朋  杨水金 《应用化学》2014,31(10):1203-1209
以取代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为原料,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负载的磷钨酸(H3PW12O40/SiO2)为催化剂,催化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考察了三组分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H3PW12O40/SiO2是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的良性催化剂,在取代苯甲醛的用量为0.04 mol,反应温度为90 ℃的条件下,收率可达73.1%~88.4%。 催化剂和产品结构分别经IR、XRD、SEM和1H NMR、IR、MS等技术手段表征。  相似文献   

15.
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回流条件下,无需使用催化剂,靛红酸酐、芳香醛和铵盐或伯胺三组分"一锅法"反应,可合成单取代和双取代的2,3-二氢-4(1H)-喹唑啉酮。考察了溶剂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水体积比为1∶3时,产品产率较高。产物的结构通过熔点、IR、1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测定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6.
在可膨胀石墨催化下, 由芳香醛、β-酮酸酯和尿素(摩尔比1∶1∶1.5)三组分缩合制备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 反应时间1.5~2 h, 产率可达72%~93%, 且催化剂可回收重复利用. 产物的结构经1H NMR, IR确证.  相似文献   

17.
多组分反应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反应物在同一反应容器里形成一个新的、包括所有反应物主要部分的产物.多组分反应因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和原子经济性好等优点而引起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成为有机合成发展趋势之一.9-芳基-2,3,4,5,6,7-六氢-2H-氧杂蒽-1,8-二酮衍生物是由芳香醛和1,3-环己二酮化合物的多组分缩合反应制备.通常在Lewis酸或Brnsted酸催化下进行反应,常用的催化剂有对十二烷基苯磺酸、Amberlyst-1、I2、MCM-41-SO3H、HCl O4-Si O2、离子液体(如[Et3NH][HSO4])、纳米TiO2和纤维素-磺酸等,微波和超声波等技术也用于该反应.这些方法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反应时间较长和产率较低等缺点.因此,开发与研究氧杂蒽二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方法显得非常必要.β-环糊精是由7个葡萄糖经1,4-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化合物,7个伯醇羟基位于空洞小的一端,14个仲醇排列在空洞大的一端,形成空洞外部和入口处富有亲水性而空洞内部呈疏水性的特性.由于这一独特性能,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被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环加成反应及偶联反应.对β-环糊精进行功能化修饰是拓展β-环糊精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应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采用丁磺酸基功能化修饰β-环糊精,得到β-环糊精-丁磺酸(β-CD-BSA),探讨了其作为酸性催化剂在芳香醛和1,3-环己二酮(或二甲酮)制备氧杂蒽二酮衍生物反应中的应用.首先,β-环糊精与丁磺酸内酯反应,生产磺丁基醚-β-环糊精,再经过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得到β-CD-BSA,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1H NMR表征催化剂.结果表明,磺酸丁基成功嫁接到β-环糊精上,经1H NMR图谱分析,β-CD-BSA的磺酸丁基平均取代度为7.以苯甲醛和二甲酮反应为模型反应,探讨了反应溶剂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优反应工艺条件为:以H2O为溶剂,反应温度100o C,催化剂用量1 mol%.探讨了反应底物适用性,采用不同取代基的芳香醛与1,3-环己二酮(或二甲酮)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氧杂蒽二酮衍生物.结果表明,无论芳香醛苯环上连接吸电子基团还是供电子基团,都能顺利发生反应并得到相应目标化合物,反应时间为15–60 min,产率为88%–97%.同时,与芳香醛上连有供电子基团相比,当芳香醛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其反应速度更快,反应时间更短,产率相对较高.与文献报道方法相比,本文构建的催化反应体系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较高的反应产率.基于上述反应现象,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了该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本文还以对硝基苯甲醛和二甲酮反应为模型反应,探讨了β-CD-BSA循环回收使用性能.当反应结束后,加入少量水,过滤得到固体产物,滤液经干燥回收催化剂,不经进一步处理即可用于下一次反应,当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时,反应产率由95%降至90%.可见,该催化剂回收方法简单,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β-CD-BSA/H2O催化反应体系,制备了一系列氧杂蒽二酮衍生物,该催化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通用性,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产率高,是一个制备氧杂蒽二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组分反应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反应物在同一反应容器里形成一个新的、包括所有反应物主要部分的产物.多组分反应因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和原子经济性好等优点而引起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成为有机合成发展趋势之一.9-芳基-2,3,4,5,6,7-六氢-2H-氧杂蒽-1,8-二酮衍生物是由芳香醛和1,3-环己二酮化合物的多组分缩合反应制备.通常在Lewis酸或Br?nsted酸催化下进行反应,常用的催化剂有对十二烷基苯磺酸、Amberlyst-1、I2、MCM-41-SO3H、HClO4-SiO2、离子液体(如[Et3NH][HSO4])、纳米TiO2和纤维素-磺酸等,微波和超声波等技术也用于该反应.这些方法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反应时间较长和产率较低等缺点.因此,开发与研究氧杂蒽二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β-环糊精是由7个葡萄糖经1,4-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化合物,7个伯醇羟基位于空洞小的一端,14个仲醇排列在空洞大的一端,形成空洞外部和入口处富有亲水性而空洞内部呈疏水性的特性.由于这一独特性能,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被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环加成反应及偶联反应.对β-环糊精进行功能化修饰是拓展β-环糊精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应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采用丁磺酸基功能化修饰β-环糊精,得到β-环糊精-丁磺酸(β-CD-BSA),探讨了其作为酸性催化剂在芳香醛和1,3-环己二酮(或二甲酮)制备氧杂蒽二酮衍生物反应中的应用.首先,β-环糊精与丁磺酸内酯反应,生产磺丁基醚-β-环糊精,再经过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得到β-CD-BSA,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1H NMR表征催化剂.结果表明,磺酸丁基成功嫁接到β-环糊精上,经1H NMR图谱分析,β-CD-BSA的磺酸丁基平均取代度为7.以苯甲醛和二甲酮反应为模型反应,探讨了反应溶剂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优反应工艺条件为:以H2O为溶剂,反应温度100 oC,催化剂用量1 mol%.探讨了反应底物适用性,采用不同取代基的芳香醛与1,3-环己二酮(或二甲酮)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氧杂蒽二酮衍生物.结果表明,无论芳香醛苯环上连接吸电子基团还是供电子基团,都能顺利发生反应并得到相应目标化合物,反应时间为15–60 min,产率为88%–97%.同时,与芳香醛上连有供电子基团相比,当芳香醛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其反应速度更快,反应时间更短,产率相对较高.与文献报道方法相比,本文构建的催化反应体系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较高的反应产率.基于上述反应现象,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了该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本文还以对硝基苯甲醛和二甲酮反应为模型反应,探讨了β-CD-BSA循环回收使用性能.当反应结束后,加入少量水,过滤得到固体产物,滤液经干燥回收催化剂,不经进一步处理即可用于下一次反应,当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时,反应产率由95%降至90%.可见,该催化剂回收方法简单,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β-CD-BSA/H2O催化反应体系,制备了一系列氧杂蒽二酮衍生物,该催化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通用性,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产率高,是一个制备氧杂蒽二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使β-环糊精(简称β-CD)被烯丙基修饰合成了七-(2,3,6-O-烯丙基)-β-环糊精[Heptakis-(2,3,6-O-allyl)-β-CD].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修饰剂--烯丙基溴用量等因素对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影响,得出合成七-(2,3,6-O-烯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实验条件:n(β-环糊精)∶n(烯丙基溴)=1∶86.92,n(催化剂)∶n(烯丙基溴)=1∶1.052.产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表征和确认.  相似文献   

20.
以间甲基苯胺和硫氰酸铵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芳基硫脲1,再与3-溴-2,4-戊二酮2反应得到2-芳基-4-甲基-5-噻唑乙酮3,后者在离子液体N-乙基吡啶硫酸氢盐4催化下与肼基甲酸甲酯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芳基噻唑腙甲酸酯5。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及重复利用次数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乙基吡啶硫酸氢盐为催化剂,反应物配比为1∶1.1,控制反应时间为6h及反应温度为82℃,目标化合物收率可达31.1%,催化剂经处理后重复利用4次,收率仍可达30.3%。产品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及MS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