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知博  南照东 《应用化学》2017,34(3):282-290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系统考察了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引发剂、交联剂和聚合温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单体丙烯酸质量为基准,当交联剂,引发剂和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分别为0.04%、0.3%和0.3%,聚合温度75℃时,所合成树脂的吸水性能最佳。添加碳纳米管后树脂表面粗糙和形成孔结构导致了其吸水性能的变化,使得碳纳米管/聚丙烯酸钠的吸水量和吸水速率明显提高,其吸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能力分别达到1423和104g/g。该树脂重复吸水5次后,其吸水能力为1081.5g/g,达到最大吸水倍数的76.0%。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盐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树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耐盐性高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co-丙烯酰胺).研究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及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常压及加压(1.96×103Pa)下吸盐水(wNaCl=0.009)率的影响.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常压和加压下吸盐水率分别为50g·g-1和18 g·g-1,且凝胶强度好.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酯类吸油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二丙烯酸丁二醇酯为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聚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研究了分散剂、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及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2%,引发剂用量为1.0%,交联剂用量为1.5%时树脂的吸油能力最佳,吸甲苯倍率可达15倍,吸汽油倍率可达10倍,吸机油倍率可达近9倍.  相似文献   

4.
PAAM高吸水树脂反相悬浮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通过部分中和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M)高吸水树脂,讨论了聚合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对其吸液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FTIR、TGA测试,得到最佳的合成工艺配方:单体质量浓度为30%,中和度N为75%,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7∶3,交联剂、引发剂和分散剂质量浓度分别为0.065%、0.7%和0.5%(相对于单体总质量),单体溶液的滴加速度为2~3mL/min,聚合温度和时间分别为70℃和1.5h。此时在蒸馏水、0.9%NaCl溶液%(wt)中最大吸水倍率分别为Qw=1300g/g、Qs=93g/g(Qw为蒸馏水中吸水倍率,Qs为0.9%NaCl溶液中的吸水倍率,下同),树脂在320℃之前都是比较稳定的,可以适应较高的使用温度。  相似文献   

5.
表面交联的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及丙烯磺酸钠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SAP1),用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与氯化铝作交联剂,对SAP1进行表面交联处理得高吸水树脂SAP2。SAP2在加压下吸盐水率高,凝胶颗粒表面干爽且易分散。考察了引发温度、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引发剂、丙烯酰胺及丙烯磺酸钠的用量对常压下吸盐水率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与无机盐用量对常压及加压下吸盐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宏科  陈琦 《合成化学》2007,15(5):643-646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淀粉与丙烯酸/醋酸乙烯酯混合单体通过接枝共聚,制备了吸水及耐盐性能均较好的淀粉接枝丙烯酸/醋酸乙烯酯高吸水性树脂(CGAV)。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10.0 g,m(混合单体)∶m(淀粉)=4∶1,w(引发剂)=0.3%,w(交联剂)=0.05%,于45℃反应2h~3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CGAV吸去离子水率760 g.g-1,吸0.9%NaC l水溶液率68 g.g-1。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和腐植酸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采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反应制备聚丙烯酸钠/腐植酸复合高吸水性树脂。 考察了放电电压、交联剂、丙烯酸中和度、后聚合温度、腐植酸钠和丙烯酸的含量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讨论了树脂在0.9%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胀速率和不同pH值溶液中的溶胀行为。 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分别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条件为:放电电压470 V、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6%、腐植酸钠质量分数为4%、丙烯酸质量分数为10%、中和度60%、后聚合温度70 ℃。 所得复合树脂对蒸馏水的吸水率为1152 g/g,对0.9%NaCl溶液的吸水率为89 g/g,800 ℃后复合树脂残留率为44.3%。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汞离子为模板,8-巯基喹啉为荧光单体,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二甲基亚砜溶剂中,以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支撑介质,65℃热引发聚合得到甲基汞离子荧光印迹膜。该荧光印迹膜对甲基汞离子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最佳吸附pH值为7.0,检出限为3.5×10-7mol/L。将其作为吸附材料,应用于河水中甲基汞离子的分离和富集,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甲基汞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吸附,回收率达93%~104%。  相似文献   

9.
紫外光引发制备高吸水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介绍了紫外光(UV)引发及其常用的自由基光引发剂、光引发的特点、以及与γ射线辐射引发、微波辐射引发和电子束引发等三种引发方式相比较的优缺点等内容。然后就四种主要的光引发高吸水树脂:光引发乙烯基单体溶液聚合制备的高吸水树脂、光引发乙烯基单体接枝聚合制备的高吸水树脂、光引发制备复合高吸水树脂及光引发制备互穿网络(ISPN)高吸水树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指出了紫外光引发制备高吸水树脂需要加强的几个方向,即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光引发剂、开发新型复合高吸水树脂以及设计新的聚合工艺等。  相似文献   

10.
以淀粉、丙烯酸和腐殖酸钠为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在水溶液中引发聚合制备淀粉-聚丙烯酸/腐殖酸钠复合高吸水树脂。考察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单体与淀粉质量比、腐殖酸钠含量、交联剂、温度及中和度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分别对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优化合成条件下,所得的复合树脂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和耐盐性,常温下对蒸馏水吸收量为862g/g,对0.9%NaCl溶液的吸收量为69g/g。  相似文献   

11.
谢建军  梁吉福  罗迎社 《应用化学》2011,28(11):1250-1255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通过均匀实验设计,制备了聚(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PAAMPS)高吸水树脂,探讨了单体摩尔分数及其中和度、引发剂及交联剂摩尔分数(相对于单体总量)对蒸馏水、质量分数0.9%NaCl水溶液中吸液性能的影响,并经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二次回归方程,比较了优化配方、单因素实验的模拟值和实验值,结果表明,模拟值与优化值基本接近,其优化工艺参数为:AMPS占单体的摩尔分数8%,中和度为75%,交联剂、引发剂用量与单体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035%和0.17%,单体总质量浓度为30%,分散剂用量为单体质量分数的0.5%,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1.5 h。 此条件下合成的PAAMPS在蒸馏水、0.9%NaCl水溶液中的吸液倍率分别为1.600和130 g/g。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生物炭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生物炭复合高吸水性树脂(BC-SA),并研究了其尿素负载性能。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以尿素负载量为考察对象,得到最优合成工艺条件:生物炭质量分数5%,引发剂和交联剂质量均为聚合单体质量的0. 3%,中和度65%,反应温度65℃,该条件下制备的BC-SA尿素负载量可达77. 8%。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分析对BCSA的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与AA、AM之间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生物炭的加入使复合树脂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研究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及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树脂在去离子水和0.9%盐水中吸水率的影响.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在去离子水中吸水率为750g·g^-1,在0.9%盐水中吸水率为85g·g^-1.  相似文献   

14.
以鞣花酸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合成鞣花酸(EA)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采用红外光谱、比表面积测定、扫描电镜、静态吸附试验、选择性吸附试验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聚合温度65℃,以70 mL二甲基亚砜为致孔剂...  相似文献   

15.
酯类交联剂交联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的紫外引发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部分中和的丙烯酸为原料,分别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EGDMA)、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GDA)与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TEGDMA)为交联剂,通过紫外引发合成了聚丙烯酸钠缩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PAANa-E)、聚丙烯酸钠缩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PAANa-GDA)、聚丙烯酸钠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PAANa-TE)3种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单体体积分数、丙烯酸中和度、辐照时间对树脂吸液率的影响,研究了3种不同链长的酯类交联剂制备的树脂吸液率与温度、pH、盐溶液浓度的关系。采用红外、热失重分析对树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上3种树脂在最佳条件下吸去离子水率和吸NaCl溶液率分别为2 509,170g/g;2 291,125g/g;3 930,219g/g。其中PAANa-TE的吸液率最高,PAANa-E的吸液率次之,PAANa-GDA的吸液率最低。当极性基团类型相同,数量不同时,PAANa-E、PAANa-TE树脂的吸液率随着交联剂所含醚基数目的增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水为分散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A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进行三元共聚,利用酰胺基和环氧的加成反应得到原位自交联高吸水性树脂P(AA-AM-GMA),其结构经IR表征。在GMA 30 mmol,n(AM)∶n(AA)∶n(GMA)=10∶82∶8,引发剂占单体质量0.533%,80℃反应3.5 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P(AA-AM-GMA)的吸水能力最佳,达629倍。  相似文献   

17.
淀粉/AMPS/DMC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淀粉、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作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淀粉/AMPS/DMC高吸水树脂。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确定了所合成高吸水树脂的结构组成,并研究了其对Cu~(2+)、Ni~(2+)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显示,淀粉/AMPS/DMC高吸水树脂对于CuSO_4和NiSO_4的吸附极限浓度均为2g/L,均在2~3 min内吸附完全,其等温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8.
以阿司匹林铜配合物为目标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了阿司匹林铜配合物印迹聚合物.采用EDTA洗脱铜离子,再用索氏提取洗脱阿司匹林后得到两种印迹模板,并用铜试剂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两种分子印迹模板对铜离子的吸附时间、吸附等温线和Scatchard方程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洗脱阿司匹林的印迹模板比洗脱阿司匹林的印迹模板的吸附性能较佳,但差异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19.
PSY-g-PAA/Na-MMT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欧车前胶(PSY)、丙烯酸(AA)和钠基蒙脱土(Na-MMT)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欧车前胶接枝聚丙烯酸/钠基蒙脱土(PSY-g-PAA/Na-MMT)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Na-MMT质量分数对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和Cu2+吸附...  相似文献   

20.
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吸附法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马铃薯淀粉磷酸酯为原料合成高吸水树脂,并且检测了高吸水树脂对Cu2+的静态等温吸附性能。讨论了不同丙烯酸中和度的高吸水树脂产品、Cu2+离子浓度、树脂用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并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验证了铜离子在树脂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