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是要实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目标.本文根据雷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地区经济、生态与社会特点,结合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将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结果引入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核算出雷州市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同时对雷州市土地资源进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导向的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优化结果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得到的不同发展目标的优化方案,与雷州市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提高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邵丽霞  邵园园  张琦  解清杰 《科技信息》2009,(7):357-358,350
为分析高校绿化状况,合理建设生态校园,以江苏大学为例,通过对实地物种分布调研和分析,发现校园植物物种丰富度不足,但注重环境效益物种的选择。根据配置原则,找出了以工厂、学校绿化带附近为主的绿化漏点,提出解决优化方案。此次调查以期找出共性,为高校生态校园建设提供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理分析及分类结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原理,根据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系统结构模型加以改进,设计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分类结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来解决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空间优化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土地利用基本特征的阐述,和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优化土地利用模式的策略,探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为沈阳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客观、量化且能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目标约束下,设计应用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多智能体遗传进化算法,构建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MOSOLUA(Multi obiective spati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land use allocation)模型;以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为例,进行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OSOLUA模型得到的优化后的土地利用格局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程度较优化前有明显提高;MOSOLUA模型的收敛速度较普通遗传算法模型的快,实证应用所花时间由8.57 h减少到3.31 h,运行效率提高61.38%;模型的总体适应度与采用普通遗传算法的优化配置模型相比提高了12.57%.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分析了中国目前城乡用地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二调数据,深入分析了该研究区城乡用地的历史变化情况、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的办法和建议,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区的城乡用地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以浙江省乐清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 ,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 ,应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乐清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改进研究——以禹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科学》2017,(11):1790-1796
为了解决现有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准确评价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水平,建立了土地利用系数修正法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的土地利用系数.首先建立项目区耕地土地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分别评价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水平指数,将两者的比值作为修正系数,对原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修正,并利用修正后的利用系数评定耕地质量等别.通过对禹州市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质量评定和验证,得出:修正法与项目验收5年后产量法计算的利用系数一致性更高.说明利用系数修正法体现了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比产量法更适合对土地整治等项目区耕地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9.
以福清市县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系统为例 ,通过空间数据源调查和分析 ,建立土地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 (实体关系模型 ) ,并在此基础上定义空间数据库的逻辑和物理结构 ,建立县域中尺度土地利用数据库 ,为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时空分析和综合决策提供一个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
王玉宝  彭跃 《科技资讯》2012,(33):192-193
本文基于专业课时数,研究了专业教师优化配置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师资配置优化方案,并用0-1规划模型进行了排课设计,探索了教室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晋城市畜禽养殖业正在蓬勃发展,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成为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工作的重点。介绍了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探讨了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南省畜禽养殖规模现状及区域分布特征、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水平的分析,得出该省畜禽养殖污染存在畜禽养殖总量大、畜禽粪便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并提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清洁养殖;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加强畜禽养殖环境规划,加大执法力度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解决浅丘平坝区人地矛盾问题的关键技术体系即是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土地整理,增加土地弹性供给.以重庆典型的浅丘平坝县——垫江县金临土地整理项目的具体规划实践为例进行探讨,认为:分水岭至坡脚分层设置防治体系,主要包括坡改梯工程设计、水土保持林设计、经济果木林设计、保土耕作设计、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设计、田间道路工程设计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防治辽河流域(吉林省部分)的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有必要先确定流域的畜禽养殖污染负荷及其环境效应。本研究利用排泄系数法的原理,估算了该流域各县、市的畜禽养殖污染物(包括COD、氨氮、总氮、总磷)的产生量、排放量和入河量,核算出了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氮和磷的养分平衡率。结果表明:在4 种污染物中,COD的产生量、排放量、入河量所占比例均最大,其次是总氮,再次是总磷,氨氮所占比例最小。流域农田的畜禽粪便负荷量的平均值达52.7 t.hm-2.a-1,其中伊通县的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最高,达到了污染的程度。流域中双辽市、公主岭市和伊通县的氮养分平衡率和磷养分平衡率都大于1。因此,辽河流域(吉林省部分)的畜禽养殖已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并存在明显的环境风险,尤以公主岭市、双辽市和伊通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首先利用MAPGIS和ARCVIEW进行图层信息采集(数字化),建立区域图形库的同时,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因素权重,并建立GIS系统管理下的各图层(评价因素)空间属性信息数据库,接着利用GIS叠加分析功能,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最小评价单元,最后利用累加求和模型计算评价单元的分值并划分适宜等级。对城口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GIS对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传统的评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小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评价,直接反映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文章构建了一套小城镇土地利用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北碚区小城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从而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经济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生态脆弱区(江西省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农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基本特征.通过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马尔柯夫过程模拟模型,进行了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农业土地用途相互转换分析,并对土地利用变化演变趋势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上饶县在未来的10年内,耕地资源仍将继续减少,其中水田减少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旱地减少的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同时,在农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引导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各种地类的相互转换,如茶园变果园、桑园变旱地等,势必引起土地覆被的变化,从而可能导致生态脆弱环境下的水土流失;此外,由于我国正处于宏观政策改革时期,使得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频率加快,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户忽视了农业生产的持续投入,造成土壤地力退化.据此,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城乡统筹用地的关键环节之一,平原地区是我国农村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因而进行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的集约利用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资源稀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帕雷托最优理论,探讨了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运作模式、集约潜力计算的指标选择、影响评价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该研究选择河南省东部平原地区的柘城县,进行了实证分析,虽然目前还不能较准确地用数字来定性地研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彭曼法推算水稻需水量的基础上,结合武穴市的气象、地形条件,用“浅、蓄、湿、晒”灌溉技术计算一定设计保证率的水稻灌溉定额.将该法用于武穴市魏高邑项目区土地整理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计算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artificial alder and cypress mixed forest being planted, there has been a marked land use change since 1970s' in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China. Data from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or posts operated over long time,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of NPP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biomass of biological community, and analysi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how that the artificial alder and cypress mixed forest has outstanding eco-environmental effect: adjusting local climate, raising soil fertility, alleviating menace of drought, and raising NPP and biomass of biological community. It is very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afforest artificial alder and cypress mixed forest in populous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