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Boltzmann-Langevin方程研究了40Ca+58Fe和40Ca+58Ni两个反应系统在53,100,150和200MeV/u入射能量下对心碰撞的径向膨胀流.发现对于丰中子系统40Ca+58Fe的径向膨胀流系统性地小于稳定系统40Ca+58Ni的径向膨胀流.在假定轰击能量与反应体系的压缩密度呈抛物线关系时,能够解释入射能量和径向膨胀流之间呈现的直线关系.提取了出现径向膨胀流的轰击能量阈值,发现对丰中子系统40Ca+58Fe得到的能量阈值小于稳定系统40Ca+58Ni所得到的能量阈值.  相似文献   

2.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集体流的同位旋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Skyrme–Hartree–Fock计算所得的中子、质子密度,同时利用费米气体模型得到相应的中子、质子费米面,抽样出稳定的58Fe和58Ni初始核.仔细研究了55MeV/u 58Fe+58Fe和55MeV/u58Ni+58Ni两个反应中集体流的同位旋效应.在不同碰撞参数下对不同类型的碎块,观察到丰中子反应系统58Fe+58Fe比58Ni+58Ni有更强的集体流,并能与实验结果定性符合.同时,研究了同位旋相关的对称能与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对集体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同位旋相关的Boltzmann-Langevin方程研究了在入射能量为28.7MeV/u下,不同弹核^14O,^16O和^18O轰击不同靶核^7Be和^9Be的反应,计算了生成碎片的产生截面,发现用丰中子(缺中子)炮弹或丰中子(缺中子)靶进行反应,所得到的产物均有丰中子(缺中子)的碎片出现。同位素分布宽度和峰位与入射体系密切相关,产生碎片的电荷数越接近入射弹核的电荷数,则同位素分布的宽度越大,峰位偏离β稳定线值越远,其同位旋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框架下,通过分析中间快度的方位角分布研究了40MeV/u 58Fe+58Fe和58Ni+58Ni反应体系在不同碰撞参数下的转动集体流,并且半经典地计算了转动观测量.发现丰中子体系(58Fe+58Fe)具有较强的转动集体流,这种现象在半周边碰撞中更加明显.转动集体流的同位旋相关性主要来自于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同位旋相关性和对称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径向膨胀流的同位旋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24Ba+124Ba和124Sn+124Sn两个系统在不同入射能量下对心碰撞的径向膨胀流.发现丰中子系统124Sn+124Sn的径向膨胀流系统性地小于系统124Ba+124Ba的径向膨胀流.同时发现这种差别主要来自于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同位旋相关性而几乎与对称能无关.  相似文献   

6.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平衡能的同位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计算了58Fe+58Fe和58M+58Ni两个反应系统在不同碰撞参数下的平衡能.观察到在不同碰撞参数下丰中子反应系统58Fe+58Fe比58Ni+58Ni有更高的平衡能.计算结果能与实验数据定性符合.  相似文献   

7.
用同位旋相关的Boltzmann-Langevin方程研究了在入射能量为28.7MeV/u下,不同弹核14O,16O和18O轰击不同靶核7Be和9Be的反应,计算了生成碎片的产生截面,发现用丰中子(缺中子)炮弹或丰中子(缺中子)靶进行反应,所得到的产物均有丰中子(缺中子)的碎片出现.同位素分布宽度和峰位与入射体系密切相关,产生碎片的电荷数越接近入射弹核的电荷数,则同位素分布的宽度越大,峰位偏离β稳定线值越远,其同位旋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12Sn ^112Sn和^124Sn ^124Sn两个反应系统在入射能量E=40MeV/u时的多重碎裂。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定性符合。观察到了两个反应系统中,中等质量碎片多重性,中子多重性,荷电粒子多重性与轻荷电粒子多重性之间的关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另外,通过与膨胀蒸发源模型及同位旋相关的渗透模型分析结果的比较,发现这种差别主要是由同位旋相关的反应动力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12Sn+112Sn和124Sn+124Sn两个反应系统在入射能量E=40MeV/u时的多重碎裂.计算结果能与实验值定性符合.观察到两个反应系统中,中等质量碎片多重性、中子多重性、荷电粒子多重性与轻荷电粒子多重性之间的关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另外,通过与膨胀蒸发源模型及同位旋相关的渗透模型分析结果的比较,发现这种差别主要是由同位旋相关的反应动力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40Ca+40Ca系统在能量从30MeV/u到150MeV/u的在平面流和椭圆流.发现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加,在平面流出现从负到正的跃迁,而椭圆流则随入射能量的增大而减少并且出现从正到负的跃迁.椭圆流和在平面流对于入射能量和碰撞参数较为敏感,相反对于对称能和核态方程却不太敏感.最后对于不同质量的碎块的依赖性关系我们还作了进一步仔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熔合位垒的研究对熔合反应以及超重核合成有重要的意义。在改进的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IQMD)模型框架下,提取了熔合反应体系40Ca+40Ca,48Ca+208Pb,48Ca+204Pb和16O+154Sm的熔合位垒。研究了壳修正能对熔合位垒的影响、动力学位垒的能量依赖性、同位旋效应以及形变核的方向效应。计算发现壳修正能降低了熔合反应的位垒。在研究动力学位垒的能量依赖性时,发现位垒高度和位垒半径表现出相反的能量依赖行为。在动力学反应中,当两个核距离接近时,缺中子体系的库仑势同样表现出一定的能量依赖性。对于丰中子体系,由于中子屏蔽作用,库仑势基本没有能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在入射能量E为40和100MeV/u时,对112Sn+112Sn和124Sn+124Sn两个反应系统在不同碰撞参数下进行了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计算,系统研究了阻塞率、线性动量转移、荷电粒子多重性、轻荷电粒子多重性、中子多重性以及束缚核总电荷Zbound随碰撞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子多重性对碰撞参数的依赖在两个能量下都存在着明显的同位旋效应,Zbound在E为40MeV/u时存在着同位旋效应.同时讨论了在较低和较高能量时如何更合理地确定反应事件的碰撞参数.  相似文献   

13.
轻系统多重碎裂的同位旋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对40Ca+40Ca和40Ar+40Ar系统在不同入射能量时,同位旋效应对多重碎裂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低能区的多重碎裂由于多种同位旋相关的因素相互抵消,因此多重碎裂的同位旋效应不明显.随着能量的增加,同位旋相关的截面造成多重碎裂的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12Sn+112Sn和124Sn+124Sn两反应系统在不同入射能量、不同碰撞参数、不同势场和不同核子-核子碰撞截面下的粒子发射特征.阐述了发射体系的同位旋对轻粒子产额比的影响.发现轻粒子产额比是同位旋的敏感观测量.另外,还发现中快度区发射的粒子有更高的丰中子程度.同时,轻粒子的比不敏感于核子核子碰撞截面,而敏感于核态方程,这使得从轻粒子比提取同位旋相关的核态方程变成一种可能. 关键词: 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 同位旋效应 轻粒子产额比  相似文献   

15.
李文飞  张丰收  陈列文 《物理学报》2001,50(6):1040-1045
采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轰击能量为40MeV/u和100MeV/u时,112Sn+112Sn和124Sn+124Sn反应产物的同位素分布.发现在40MeV/u时,同位素分布与入射体系的同位旋密切相关;而在100MeV/u时,对这两种不同同位旋体系给出几乎相同的同位素分布.这种同位素分布的能量依赖性为研究化学不稳定性及其与力学不稳定性的竞争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 化学不稳定性 同位旋效应 同位素分布 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同位旋相关的输运方程,研究了在入射能量为28.7和6 0. 0MeV/u时 12C+ 12C的反应,对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计算结果较好地符合实验结果,说明了方程的可靠性. 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在入射能量为28.7MeV/u下反应系统 17 -20,22Ne+ 12C中核素 19Na的产生截面,发现缺中子核引起的反应,具有更大 19Na的产生截面,为新核素的探测找到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同位旋相关的Boltzmann—Langevin方程及新核素^19Na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同位旋相关的输运方程,研究了在入射能量为28.7和60.0MeV/u时^12C+^12C的反应,对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计算结果较好地符合实验结果,说明了方程的可靠性,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在入射能量为28.7MeV/u下反应系统^17-20,22Ne+^12C中核素^19Na的产生截面,发现缺中子核引起的反映,具有更大^19Na的产生截面,为新核素的探测找到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35MeV/u 36 ,40 Ar+ 112 ,12 4Sn反应中 ,在前角 5°和 2 0°观测到丰中子核与稳定核的产额比随粒子出射动能的增加而减小 ,而缺中子核与稳定核的产额比随动能的增加而增加 .对于某种元素 ,随着动能的减小 ,其平均中质比逐渐由弹核N/Z向靶核N/Z过渡 .这些现象表明在这样的入射能量下 ,周边或近周边碰撞过程中同位旋自由度没有完全达到平衡 .这种行为对两个靶核系统是相似的 ,但是同位素产额比的绝对值在 5°没有靶核相关性 ,而在 2 0°处却表现出明显的靶核相关性 .  相似文献   

19.
Using the momentum- and isospin-dependent Boltmann-Uehling-Uhlenbeck (BUU) model, we investigate the transverse flow and balance energy in two isotopic colliding systems ^48Ca+^58Fe and ^48Cr+^58Ni by adopting different symmetry potentials.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colliding systems, we fin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alance energies of two isotopic system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sensitive probe to the density dependence of symmetry energy.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中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同位旋分馏现象及其对于碰撞系统同位旋的依赖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碰撞系统膨胀的低密度区, 气相(发射核子)与液相(碎片)的中子-质子比出现不均等分配现象,即同位旋分馏. 同位旋分馏的强弱明显地依赖于碰撞系统的中子-质子比,其强度随着系统中子-质子比的增大而增大. 丰中子碰撞系统产生丰中子的气相和缺中子的液相,而缺中子碰撞系统产生缺中子的气相和丰中子的液相.在丰中子的碰撞系统中同位旋分馏强度敏感地依赖于对称势,而对于两体碰撞的同位旋效应并不敏感,但对于缺中子的碰撞系统,同位旋分馏强度对于对称势不敏感, 同时发现动量相关作用对于同位旋分馏过程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中能重离子碰撞 同位旋分馏 同位旋效应 对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