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螺(口恶)嗪类化合物是在螺吡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与螺吡喃相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光响应快,抗疲劳性好等优点,在光信息记录、非银感成像、非线性光电器件、光过滤器、防伪以及装饰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1]。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含有光致聚合肉桂酸酯基团的新型光致变色螺吡喃染料,研究其与普通螺吡喃染料在不同高分子材料中的光致变色和热退色过程(PMMA和PVCi).通过UV-Vis光谱、NMR谱和IR光谱研究了新型染料中的肉桂酸酯基团的光致聚合过程,考察了其对螺吡喃结构的光致变色显色体热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吲哚啉螺萘并吡喃的合成和时间分辩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螺萘并吡喃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因可用作光敏、光信息和光记录材料,而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其中对螺苯并吡喃和螺嗪两类化合物的开环机理有较多的文献报道[1,2],而对螺萘并吡喃的研究则少得多.我们合成了3个螺萘并吡喃化合物(其中SP1...  相似文献   

4.
长链双吲哚啉螺苯并吡喃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吲哚啉螺吡喃是一类重要光(热)致变色化合物,在现代技术和日用工业中已有应用。70年代以来人们已制得各种类型的双螺吡喃,但由于溶解性能较差等原因使其应用开发受到限制。向母体分子中引入长链烷基是改善与树  相似文献   

5.
螺吡喃是一类重要的光致变色化合物.螺吡喃的正向光致变色是指在紫外光照下,螺吡喃分子的C—O键异裂,由闭环无色体(SP)可逆地变成开环有色体(MC).所形成的有色体可以在暗条件下热致褪色或在可见光照下褪成无色体(示意图1).它的逆向光致变色是指某一类螺...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含有双官能团的螺吡喃类化合物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良好;化合物的乙醇溶液在365 nm光激发时产生双荧光发射,分别为闭环体和开环体所对应的的荧光峰。本文首次从场效应角度推测了螺吡喃吲哚林N原子上含有极性基团时开环体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两种支链含有光致变色的螺吡喃结构的复合高分子材料, 观察了光激发下材料的光致变色动力学过程. 一种高分子材料为丙烯酸甲脂(MMA)和丙烯酸-螺吡喃单体(MMA-Spiropyran)的共聚物, 另一种是丙烯酸-查尔酮单体(MMA-Chalcone)和丙烯酸-螺吡喃单体的共聚物.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对合成的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光敏性能进行了考察, 从研究中发现, 材料的光致聚合过程对其光致变色显色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双功能螺吡喃螺噁嗪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致变色材料在光学镜头、光学信息存储、光分子开关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双功能光致变色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综述了以螺吡喃、螺噁嗪为光致变色基团的双功能光致变色化合体系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具有荧光性能、与金属离子络合性能的光致变色体系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LB技术制备纳米有序螺吡喃类化合物光信息储存超分子膜,着重研究了螺吡喃类化合物在不同亚相和pH值时的成膜条件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对膜的稳定性,光致变色特性和抗疲劳能力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得到一种粒度均匀,分辨率在微米量级的超分子膜,并提出了作为三维贮储光记忆材料时一种写入和非破坏性读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6-氯-8-溴-螺吡喃光致变色化合物, 并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1′,5′-甲基取代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UV-Vis光谱对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溶剂和结构对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 光致变色现象明显; 给电子能力较强的基团和强极性溶剂使最大吸收波长蓝移.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测定 2 -对甲氧基苯基 -4 -苯基 -1,5 -苯并硫氮杂(艹卓) -α -(N -噁唑烷酮基) -β -内酰胺 (MPPBOL)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Hypersil ODS2(4.6 mm× 250 mm,5 μ m),流动相为 CH3CN-CH2Cl2-H2O(体积比 70∶ 0.5∶ 30),检测波长 240 nm; MPPBOL在 0.1~ 10 mg范围内,峰面积与待测物质的质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 0.999 4,相对标准偏差 3.4%(m=1.0 mg,n=6),回收率在 97%~ 103%之间.  相似文献   

12.
由L-氨基酸不对称合成了4种新型手性化合物(6a,6b,7a,7b),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MS等证实。  相似文献   

13.
异氰酸苯醇和N-[2-(4,6-二甲基)-嘧啶基]-羟胺(5)反应生成1-[2-(4,6-二甲基)-嘧啶基]-1-羟基-3-苯基脲(6)。化合物(6)在三乙胺存在下和氯甲酸乙醇反应生成2-[2-(4,6-二甲基)-嘧啶基]-4-苯基-1,2,4-噁二唑烷-3,5-二酮(1)。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一条较好的制备7,8-二氢-6,6-二甲基-7,8环氧-6氢-吡喃[2,3-f]苯并-2,1,3-噁二唑的合成路线,即由对乙酰氨基苯酚经酯化、Fries重排、环合、还原、脱水、硝化、脱酰基、氧化、脱氧和催化环氧化等反应制得标题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  相似文献   

15.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1-O-酰基-四-O-乙酰基-β-D-吡喃己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氯化三乙基苄基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用2, 3, 4, 6-四-O-乙酰基-β-D-溴代吡喃葡萄糖和2, 3, 4, 6-四-O-乙酰基-β-D-溴代吡喃半乳糖与羧酸反应, 合成了相应的1-O-酰基-2, 3, 4, 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和半乳糖。通过解析这些化合物的^1H NMR和红外光谱, 确证其糖甙键构型为β。该相转移催化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后处理简单和立体选择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周金林  邱雪芬  季凤英  马林  黄志纾  古练权 《有机化学》2004,24(7):819-821,J005
以1,4-对醌、芳肼为原料,通过Aza-Nenitzescu反应、氧化银氧化得到吲唑醌,亲核试剂(各种芳香胺)在Ce3 催化下与吲唑醌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一系列5-芳氨基基取代的吲唑醌.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及1H NMR证实.初步的生理活性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哮喘活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氧四胺大环配体:12-正戊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L)。采用pH电位法,在(25±0.1)℃,I=0.1mol·dm^-^3NaNO~3条件下,测定了锌(Ⅱ)与L的二元配合物及锌(Ⅱ)与L和六种α-氨基酸(AA=Gly,Ala,Val,Leu,Ile,Phe)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讨论了在双氧四胺大环配体上引入疏水碳链形成具有双亲结构的配体后,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的变化以及形成Zn(L)(AA)三元配合物稳定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trans-2-氧代-2-氯-4-苯基-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以及cis-2-硫代-2-氯-4-苯基-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甲醇解反应的立体化学。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酸碱性对前者甲醇解反应的立体化学有着重要影响。而硫代环磷酰氯在碱性条件下的甲醇解反应存在一个开环异构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分级结晶和柱层析法对手性配体2-(2-吡啶基)-4-羧乙基-1,3-噻唑烷(A)进行了异构体分离提纯。将其与[Rh(COD)Cl]_2制备的原位催化剂用于催化苯乙酮及其它几种芳香酮的不对称硅氢化反应,化学收率达90%左右,光学纯度达80%e.e.左右,噻唑烷环上的C_2构型对催化反应结果无影响,C_4位上酯基的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20.
(S)-2-氨基-1,1-二苯基-1-丙醇是一种合成多种手性助剂的重要中间体,也用于外消旋屈昔多巴前体化合物的拆分。从价廉易得的L-丙氨酸出发,通过四步反应制得,总收率55.6%L-丙氨酸经甲酯化,苄氧羰基保护制得的L-2-苄羰基氨基丙酸甲酯与苯基溴化镁反应制得(S)-2-苄氧羰基氨基-1,1-二苯基-1-丙醇。是在5%Pd/C催化加氢下脱除苄氧羰基得到标题化合物。该制备方法涉及的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易于纯化,总收率高且重现性好。我们用制得的氨基醇能成功地拆分外消旋苏式屈昔多巴前体化合物3-3,4-二苄氧苯基)-N-苄氧羰基丙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