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工科非本专业《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工科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非高分子专业,在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课堂内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积极运用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课外则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予以辅助.课程讲授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适当的实例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做到学以致用.为持续改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通过定期问卷调查的形式建立长期反馈机制,及时跟踪和总结,全面提升高分子化学素质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探讨。在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实验的内容首先要体现高分子化学理论课程的核心内容——高分子合成;其次实验项目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再次实验时间要与理论课程相协调,实验项目的安排顺序要...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既包含了理论基础知识,又注重实验教学。《高分子化学》作为贵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之一,作者针对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多、概念多、推导多、关联多等问题,对高分子化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材编写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见解。实践表明,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已经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5.
6.
体现工科特色的高分子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子化学"是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以及材料物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本文阐述了工科院校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的特色,关键问题和对策.同时结合作者的实践,探索了体现工科特色的高分子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7.
王存国 《大学化学》2016,31(10):39-43
结合大学本科生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体会,从双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中英文教材的选择、双语教学授课模式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授课内容的调整与优化、双语教学方法的优化、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分析了本科生双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为提高高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双语授课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东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特点,本文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深化。近年来,通过实践"巩固基础,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开展趣味性实验,推广微型化实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及完善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模式表明: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节能减排与环保意识等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创造欲望,拓宽学生的思路,及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主观能动性以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化学》课程是大部分材料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影响很大。针对材料类专业《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课程的重点与教学安排、课程主线及其所解决的问题、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本质和对高分子学科发展的意义、配位聚合的内涵和教学重点以及经典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化学新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提出了了本人的见解,并就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介绍了本人的教学经验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大学化学》2021,36(8)
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教师无法顺利开展2020春季学期线下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确保教学质量,特别是针对化学专业(非高分子专业)的100多名本科生的教学,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教学团队利用吉林大学在线学堂作为线上教学平台,后期配合线下教学课堂,同时辅助采用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成功地开展了高分子化学课程在线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本课程根据化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基础和特点,以培养学生对于高分子学科的研究兴趣,而非直接灌输学生大量的概念、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为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在线和线下教学形式的组合有效地重组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特别是思政元素与线上及线下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融合,有力地保证了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学科重要的基础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对提高学生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发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精髓,同时充分利用文献资源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方法,与课程内容广泛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全面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化学》课程对于高分子材料类专业的教学非常重要,其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学习和科研的成果。天津工业大学是以化学纤维和中空纤维膜为研究侧重的院校,《高分子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因此这门课一直是我校主要建设课程之一。虽然为提高实践课比例,理论授课时间大幅压缩;但为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其自主学习,把握重点和难点,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多种类型的课后作业,从教学内容的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重点和脉络的把握及知识的综合运用几方面考虑,帮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更好地学习。通过三年实际教学和考察,发现精心设计的课后作业更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改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高分子科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高分子课程的必要性。针对师范院校本科生高分子化学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该门课程进行分层次、模块化的课程设计,并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结合必要的课堂教学方法,形成多渠道反馈、多形式考核的评分体系。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世纪20年代“高分子”概念建立之后,高分子学科和工业蓬勃发展,人类进入了高分子材料的新纪元。高分子材料在民生、安全和尖端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全球制造业最大的国家,我国未来要在全球高分子材料领域处于引领地位,关键在于当前的大学基础教育要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顶尖专业人才。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具有典型的理工学科交叉性特征。本文结合该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的例子,总结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探讨学科交叉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以培养理工结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建设,另一个是厚植正确价值观作为人才培养基石的课程教学实践。希望本文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思考能为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高分子化学中融入了大量的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因此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相关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介绍了自由基、活化能、过渡态等基础化学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学校面临的教学形势的变化,“课程思政”、“新工科”和“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被相继提出。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高校实验教学的教学体系必将发生转变,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山西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树立正确的实验观念,实验内容多样化,探寻实验的兴趣点,注重能力的多层次培养,即“观念-内容-兴趣-能力”模式。  相似文献   

18.
陈静  侯文华 《大学化学》2013,28(3):19-23
根据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介绍在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融通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化学教学是建立高分子概念的基础性工作。在面向工科专业开展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逆向分析科学理论的形成规律,用形象的表述、恰当的比喻、生动的实例对课程中的抽象概念、重要现象、难点理论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形象化解构和分析,初步形成了一套形象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从此思路出发,以形象化的语言作为辅助手段,以适当的多媒体手段为载体,结合高分子化学理论特有的逻辑性,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化学》课程是五大化学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之一,是化学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是一种相对较新且重要的聚合物合成技术和方法,针对目前《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教学比较薄弱的现状,从教学的角度探讨了活性聚合和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本质和特点,介绍了本人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通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打造金课,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