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们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都希望解题过程能够简单,但是如何能够做到简单,除须对基本的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或基本的数学方法加深理解外,还须增强一种回归简单的解题思维意识.美籍华人数学家张寿武说,数学最美的地方是:正确是基于简单的理由,而不是复杂的理由.数学与科学和文学一样,能够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本文试图通过几道典型的高考试题的解题思维过程,试图阐述在解题中,如何返璞归真、回归简单.以资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例谈数学美在数学解题中的导向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永厂 《数学通报》2005,44(2):39-41
在数学中,一个复杂问题的简单解法,一个对称的式子,一个优美的图形,一个和谐的结构,一个奇异的念头,都会使你沉浸在数学美的海洋中,当你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审视数学问题时,你会因数学世界的简洁、对称、和谐和奇异而赞叹不已;你会因数学的如此之美而如饮醇珍美酒;你也会因此而陶醉在数学美之中.  相似文献   

3.
牛顿曾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牛顿的这句名言对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同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当你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时,不妨从问题所呈现的情景中,大胆地做出各种合乎情理的猜想,再依此进行小心缜密的求证,或许问题的解决就会水到渠成,抑或一个新的数学结论就此诞生.此时此刻,你就能领略数学探究带来的成就感,享受一种赏心的愉悦和温馨.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圆与椭圆、双曲线同属有心圆锥曲线,它们都有对称中心和对称轴,因此它们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同学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当你面对一个圆的问题时,要经常想一想,如果在椭圆或双曲线中创设了相同的条件下,其结论会作何种变化?经过探究,你可能会有惊喜的发现和收获.这样对待数学的学习,你会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很好玩.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简单谈谈怎样将圆与椭圆、双曲线进行类比从而得到新的结论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一类半开放型问题的解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开放型数学题已日益引起数学教育界的关注,并且逐渐形成了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所谓半开放型题就是条件或结论中有一个不定,需自己加以判断,解答,推证的一种题型.结论不确定型的问题是最常见的一种,这类题型往往是问结论存在则求之,不存在则说明理由.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解答往往由于条件、结论的不定性而感到困难.本文就此类结论不确定的半开放型问题给出几种常见而又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同意如下命题:学生是通过“解题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你也会同意下面的推论:(学生)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尤其在课改所引发教材、教法、学法的深刻变革中,深刻反省我们传统的解题教学,使之更加符合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并防止因课改动摇我们在国际范围内的“双基”优势,就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现谨提供两道解法风格迥异的习题,并进行教学评析,以期引发同行更深刻地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一对应是高中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高中数学中函数的基础以及换元思想的理论依据,深刻把握一一对应的定义与性质,对于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著名数学史专家H·伊夫斯(Howard W.Eves)在《数学史上的里程碑》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在教育学中有一个原理,根据的是生物学家简单叙述的著名法则:‘个体发育再现系统发育’,其含义是:一般地说,‘个体重复群体的发展过程’.”这就是“认知的历史相似性”的观点,它说明了学科发展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也说明:数学的文化价值是巨大的,以数学文化背景引导数学教学是解决很多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许多数学问题,虽然其表现形式可能是较为复杂的一般情形,但其本质总存在着简单的一面.因此不妨从一般退到特殊,用“特殊化法”对问题进行整体处理或实施赋值、降维、减元等转化的策略,从特殊情况的探究中,寻找解题思路,发现解答问题的方向或途径,并能快速得出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常惊叹于各种数学杂志资料上介绍的数学问题的精妙解法,我们也偶尔对自己灵光闪现发现的优美解法洋洋得意,我们更为教学中学生创造的层出不穷的奇妙解法所吸引,感叹数学解题方法真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冷静下来,我们不禁要问:创新解法你从哪里来?构建充满联系的知识结构,探究问题背后的本质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反思解题方法的缺陷不足,坚持策略方法的不断改进,捕捉奇思妙想的灵感闪现,创新解法往往会不期而遇.以下以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为例,探究如何发现创新解法.  相似文献   

11.
例谈解数学题的"自然、简洁"境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广修  吴绍兵 《数学通报》2006,45(10):35-38
解题不仅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途径,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数学以求简作为自己的一大特点,解数学题就应该尽可能追求思路的自然流畅、方法的简单明快,也就是说,解题所用的知识普通,所用的方法自然、常规,所述的过程简短、明了,以充分体现数学解题的优美精彩,体现数学美感.我们认为,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条途径.然而,这个问题并没有被广泛关注,在数学教学中,“为完成解题任务而解题”的现象较为普遍,解完即止,不去追求解题的自然、简洁性境界.笔者在学习数学教学研究类杂志时发现,有些例题解答,虽经精雕细琢,但在思路方法上仍然让人觉得:或拘泥于背景知识,或拘泥于某种章法,思路狭窄,解答繁琐;或追求另类的奇特,失去更为自然、更为基本的东西,全然不见浑然天成的自然意境.下面列举数例,以期引起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12.
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理论,更在于其应用,常言道“兴趣是第一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高初结合解决简单应用性问题是具体可行的措施之一.下面,通过一个数学建模简单实例,我们初步展示了高初结合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康宇 《数学通讯》2010,(11):2-2
同学们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解决任何一个数学问题,都需要伸出你思维的触角,而思维的触角可以是多方位的,找出最佳的思维触角常常有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所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尤其是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调整思维触角的过程.下面,我们通过对一个具体的问题的思维历程加以说明,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数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省身 《数学进展》1996,25(5):385-388
中国的数学陈省身1996年5月9日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出发,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因此结果是十分坚强的.它会有用,是可以想象的.但应用的广泛与深刻,则到了神妙的地步,非常理可以预料的了.以下将就最近数学的发展中,举若干故事为谈助.一、...  相似文献   

15.
2009年高考陕西省理科数学卷第22题是一道数列问题,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年用数列作压轴题了,有着较为深刻的背景,让人做过之后回味无穷.下文仅仅是我做过之后的一点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和李士铸教授主编了“数学教育研究前沿”系列丛书.该丛书收集了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者所做的博士学位论文、调查报告和专题研究.在这三辑共11册丛书中,仅范良火博士的论文是完完整整地从英文原版翻译过来的,张教授在该册的序言中写道“我在这里着重推荐的是这种研究方法:清晰的问题-创新的目的-科学的方法-可靠的证据-周详的分析-明确的结论”([1],P.7).因此本文就按照类似的思路对其论文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特别是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习过程离不开解题,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曾说过:“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育中,解题活动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一个好的问题的解决方式往往有多种,用构造法解题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虽然有时凭直觉提出的猜想可能会引出一些重大命题,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仅凭直觉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靠不住的.本文列举几个简单问题,对于每一个问题,请你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继续阅读.看一看你所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9.
从一道历史名题谈数学建模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和基本的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高中阶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  相似文献   

20.
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现有一杯糖水,再向杯中加入适当的糖,请问在溶液非饱和状态下,糖水是甜了还是淡了?试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个现象,你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数学结论?并证明你的结沦,然后,用你的结论证明不等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