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闿运为晚清汉魏六朝诗派的盟主,在晚清诗坛中独树一帜。目前学界多论其汉魏六朝诗学理论和复古思想,而对于其唐诗选本的研究则关注甚少。事实上,对王闿运的唐诗选本的系统研究,有利于通观把握王闿运的整体诗学思想,也有助于全面认识王闿运的学术历程与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现存王闿运六卷本《唐诗选》最早是光绪二年刊刻于成都尊经书局,但根据王闿运日记、年谱及其他一些资料,可推知该选本初次刊刻时间非光绪二年,而应该是光绪十二年。  相似文献   

3.
关于北宋元重要诗人郭祥正埋没诗坛近九百年的原因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可信的共识。本文认为郭祥正埋没诗坛的原因与其同王安石、苏轼、李之仪间的历史记载的偏颇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史》、《宋诗话辑佚》、《挥麈录》等文献将郭祥正记载为揭人隐私的轻薄文人。这些文献记载又为后代所摘引 ,致使郭祥正长期蒙受污名。由此 ,其人其诗也遭贬低 ,逐渐淡出诗坛。所以 ,纠正历史记载的偏差、恢复郭祥正的真实面貌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郭祥正其人其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史”之别是王闿运《春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他认定《春秋》及《公羊传》、《梁传》是“经”不是“史”,在“义”不在“事”,而《左传》为记事之书。在此前提下,王运展开了对《春秋》学的研究,沿着公羊家之“义例”解经风格,努力阐释经典之微言大义,以达通经致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黄道周与陈子龙均是明末爱国名士,亦是当时文章大家,二人的师生情谊在当时颇受世人赞誉。通过年谱整理和诗文分析,可见在数十年的交游中,黄道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引领着陈子龙,陈子龙对黄道周亦十分景仰和爱戴,二人患难与共,惺惺相惜,结下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6.
毛奇龄在明清易代的社会、文化时代中,与当世学者往来密切,投身于当时的重大学术活动。毛奇龄广泛、持久的交游,为其学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和便利的条件,并有力地扩大了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和朱彝尊相差二十五岁,但因书结缘,以文会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明末清初的特殊历史时期,作为贵族和清廷官员的纳兰性德与朱彝尊及其他汉族知识分子的交游具有特殊意义,客观上促进了清初满、汉民族融合,缓解民族矛盾;促进了满、汉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清初词坛风气,引领词坛中兴。  相似文献   

8.
《云居山志》是以云居山真如寺为记载主体的佛寺史志文献,其中收录了该寺僧人与当时文人士大夫交往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诗歌。笔者选取真如寺的佛印了元、大慧宗杲、诸缘洪断、晦山戒显四位禅师的交游诗为例,考证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文献著录情况,研究《云居山志》选录僧俗交游诗的一般作法,探讨僧俗交游史实及其与真如寺的关系,由此对江西禅宗文献作文化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必达简谱     
清代桂林诗人王必达著有《养拙斋诗》十四卷,为著名词人王鹏运之父。王必达于道光二十三年中举,屡举进士不第,以军功保荐,咸丰五年选任江西建昌县知县,后擢知府,曾多年为曾国藩军队筹集粮饷,颇得倚重。光绪三年授甘肃安肃道后,辅佐左宗棠收复新疆。光绪七年改官广东惠潮嘉道,卒于赴任途中。  相似文献   

10.
王存是润州人,是北宋重臣、著名地理学家,但对其展开的研究是不充分的,甚至有混淆视听的现象。对其生平进行梳理,有助于匡正视听;对其与苏轼的交往进行梳理,有助于对其政治取向有更清楚的了解。这些对于深入挖掘镇江的历史文化资源、拓展镇江的旅游资源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杨万里最初接受的是父亲的教育,14岁时,拜乡先生高守道为师,接下来的第二位老师就是王庭珪。自17岁进拜王庭珪为师以来,杨万里就和王庭珪之间建立了一种越来越密切的师生情谊。在为学、为人、为仕等方面,杨万里所受王庭珪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入仕以后,和王庭珪一直勤相往来,而且“晚复托昏(婚)”,将自己二女许嫁王庭珪两曾孙,两家结为姻亲。在王庭珪去世后三十年来,杨万里一直自称“门人”,师恩永铭于心。  相似文献   

12.
著名学者蒋寅先生《王渔洋事迹征略》一经出版,即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但正如陆林先生所说,该书也存在白璧微瑕。文章在陆文基础之上,也提出疑问二则,以求证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王回考     
王回(1023—1065年),字深父,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人。他与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等人都有交往,与其弟王向、王同并称“三王”。其先辈出自太原,后迁至侯官。其32Y_平葬于颍州(今安徽阜阳),其家遂定居于此。嘉祜二年(1057年),王回进士及第,授卫真县主簿。王回是北宋著名的文人和经学家,著有《丈集》20卷、(《清河崔氏谱》1卷,现都已经佚失,今仅存诗歌25篇,文章2篇。  相似文献   

14.
从《明史·文苑传》入手,着眼于各类文献,以文学批评的方式对“自悔说”进行再探,并从归王二人的性情方面和学术关系方面对二人的关系加以考证。认为二人只是文学上的思想有所不同,而且逐渐趋同存异,世人对王世贞的贬抑印象是钱谦益的失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王思任以聪睿灵心21岁即考中进士,为该科最年少者。但其仕途却因他的耿介性格偃蹇不顺。他先后为兴平、当涂、青浦知县,屡遭弹劾,三仕三黜,中年辞官家居,读书吟咏,纵游山水。其后虽有起复,因王思任不依附阉党,被选袁州推官也未赴任。阉党败后,王思任为九江佥事,平定骚乱,却也未免被劾的命运。甲中事后,多有人认为王思任移居山中,绝食而死。  相似文献   

16.
清初王士禄与王士禛兄弟二人的词,都有《花间》《草堂》的风调,他们在创作上体现出不同倾向:王士禄闺情之作表现静态的浓艳之美,山水之作表达隐逸的思致,王士禛写人有秀逸之美,写景注重历史时空因素的发掘;王士禄抒情较为内敛,含蓄蕴藉,王士禛则趋于外向,注重环境的感发;王士禄在表现上工笔描摹,有较明显的雕琢痕迹,王士禛重于写意,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7.
蔡锷丙午年致友人杨君书是新近发现的蔡锷佚文之一。经考证,这封信是蔡锷1906年9月至10月中旬之间给杨度的回信,对于研究蔡锷早期的活动和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汪野亭和王琦同为民国时期景德镇著名的瓷艺团体——"珠山八友"的成员,而且他们的作品具有同工异曲之妙,一方面他们有着共同的文人画艺术追求,另一方面又因创作题材、个人气质的不同而各自在诗韵、书味、画意、印趣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自宋代以后 ,宗教的观念逐渐淡化 ,一种理性和现实的人生态度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人开始致力于对外在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控制。这是一种智识主义的潮流 ,它们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繁荣和普及 ,学术的研究日益精密 ,但同时也走向僵死的形式主义 ,以及学术和道德的堕落。与此相反 ,则存在着一种反智识主义的倾向 ,致力于对上述的状况进行批判和教育改革。王阳明的哲学正是这种潮流的集中体现 ,它与西方哲学和教育中的一些思潮具有类似之处 ,并对传统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