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谈新课程元素复习课中的整合性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志明 《化学教育》2009,30(1):18-20
高中化学新课程是分模块教学的,而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在必修1中呈现,高三复习时怎么处理?以硫酸和硝酸的复习为例,研讨了在复习课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实验的安排,整合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现象后面的一般性规律及认识这些规律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结构特点、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认识和解决元素化合物有关问题的思维机制,提出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运用认识对象、化学问题、能力任务、认识角度和认识方式类型等重要的认识变量,揭示了中学生针对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这一认识域的认识系统构成。研究还基于模型进行了《化学1》中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基于模型进行复习教学的整体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进行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陆军 《化学教育》2007,28(12):17-19,24
在分析高中新课程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安排及其在新课程体系中地位的基础上,探讨了新课程下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策略。在必修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获得有关物质及性质的事实;在选修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将元素化合物知识融入学科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对元素化合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调研北京市4所学校元素化合物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关键改进点:师生对话的有效性;进行物质分类及氧化还原的功能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黄鸣春  王磊  宋晓敏  常伟 《化学教育》2013,34(11):12-18
在梳理已有研究并明确学生关于元素周期律·表学习问题的基础上,挖掘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将元素周期律·表的教学定位于促进学生对于元素及物质的认识发展,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学生对于元素及物质的认识发展层级,通过在高中化学必修2进行元素周期律·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提出了中学生关于元素及物质的认识模型,从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主要环节的梳理与改进、教学效果的检验4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了中学阶段关于元素及物质的认识模型对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思维,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研究热点“储氢材料”为载体进行选择性必修阶段“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应用必修阶段已有的“元素及物质的系统认知模型”,通过选择元素制备金属氢化物、解析氨硼烷2个教学环节,在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基于认知需求认识电离能、电负性,了解双氢键,并将新认知与已有认知模型进行融合,实现认知模型进阶和系统思维能力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化学教育》2010,31(Z2):341-347
一直以来元素化合物的单元教学是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为教学目标的,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观念建构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功能化,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硫的转化"单元为例,本研究提出以建构"转化观"为核心的单元教学目标,研究了"转化观"有效建构的2个重要标志,即学生能够自主建构以价态和类别为横纵坐标的二维物质转化关系图,能够利用转化关系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观念的工具化。研究了有效建构"转化观"的教学策略:(1)由整体到局部的策略,即先建构转化关系再利用整体结构指导学生认识重要代表物的性质,实现思维的系统化、有序化和结构化;(2)从自然现象→实验室→工业生产→环境等多角度建构和应用转化关系,以实现知识的工具化;(3)依据各课时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开放程度适当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材料家族的元素"单元为例,提出了建构"材料观"的单元核心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材料的思路和角度,即认识材料的性能、加工、制备、用途等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研究确立了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铝为载体建构基本认识框架,以铝的重要化合物为载体深化认识思路和方法,最后应用该思路和方法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关材料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对单元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及方法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明确单元核心基本观念及思想方法→选择与核心观念相匹配的知识载体→合理分配各部分知识载体的功能→合理设计单元中每一课时的教学情境、问题和学生活动→精心设计课时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学的衔接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懿 《化学教育》2009,30(12):17-19
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衔接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系统归纳了必修与选修模块间的衔接框架图,分析了必修与选修、初高中、选修模块内和选修模块间等4条衔接线,提出了依据课程结构把握衔接脉络、依据教材内在逻辑设计教学和依据教学目标落实综合评价等全方位的衔接教学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出发, 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设计单元教学, 阐述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建构与应用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并从确定单元主题,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厘清单元教学起点, 设计单元教学进阶, 在真实情境中创设活动, 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经过不同的阶段,专家型教师的课堂行为特征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启示价值。通过对专家型化学教师10节常态课教学行为对以及教学行为链类型、所用时间的对比和分析,总结了专家型教师在概念原理主题和元素化合物主题下教学行为的相同特征和差异。  相似文献   

11.
晏雄  陈继文 《化学教育》2021,42(1):92-92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简称新教材)与2018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简称旧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新教材的特色,给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宋玥  王磊 《化学教育》2016,37(15):23-32
基于认识方式有关理论及高中生化学平衡认识模型,分析高中生在化学平衡从必修到选修的认识发展情况,进行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并对比传统以知识获得为主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实际认识测查数据说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型教学优于传统教学。建议教师充分挖掘化学平衡常数的认识功能与价值,围绕化学平衡常数开展课堂教学,建立和发展学生对化学平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崔霞 《化学教育》2014,35(7):18-21
结合课程改革实践,在校本教研中发现,不少青年教师对教材的整体编写意图和主要特点了解得不充分,还难以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编写意图运用到教学中去。本文针对鲁科版《化学1(必修)》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化学反应速率是中学化学主要的原理知识之一,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在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对不同模块要求和比较各版本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情,提出具体教学建议:优化组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必修模块强调定性认识;选修模块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多种表示方法及其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张俊华  王澜  王磊 《化学教育》2015,36(5):22-25
针对常规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现状,设计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以"评估菠菜补铁是真的吗"为核心任务,突出了研究元素化合物的认识角度——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以探究实验为手段,将铁元素的定性检测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用模型拆解了一个真实、复杂的生活问题。结果表明,模型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性思维,有利于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突破学生认知的障碍点,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胡久华  吴益平 《化学教育》2007,28(11):20-21,24
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分为必修和选修2部分,"化学与生活"属于其中的一个选修模块。广大化学教师在实施此模块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是:感觉没有多少化学知识,大部分教学内容倾向于科普介绍。通过"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教学案例探讨避免"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的科普化的教学策略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试论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常  崔蕴兰 《化学教育》1997,18(11):11-12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调查了解发现,有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头绪多,仅是描述性教材,学生自己能看懂,没有什么好讲的;用不着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用不着仔细考虑教学方法。并认为元素化合物知识远不及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化学计算讲起来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8.
<正>1 教学主题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绪言课,也是学生从必修走向选择性必修的进阶过渡课。其教学内容对应人教版教材的“引言”,对应鲁科版教材的“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鉴于绪言课的作用是明确模块的认识角度,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本节课结合人教版提供的线索及鲁科版呈现的史实素材,  相似文献   

19.
林海斌 《化学教育》2010,31(3):39-41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的要求进行分析,认为这2份文件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要求是“简约而不简单”。通过对现行的3套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整理分析,认为现行高中化学课程并没有降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要求,而是采取“化整为零”的教材组织策略,提出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化学学习的对象、目标和工具的设想,并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取吉林省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部分高中化学教师为样本,以问卷方式测查了教师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教师对于高中化学体系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不能很好地从化学学科层面去分析和理解教学中的问题;教龄、职称、教过毕业班次数、学校所在地和学校类型5个因素对教师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