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色数据中心内将虚拟机迁移并整合到更少数目的物理机上,从而关闭或睡眠空闲的物理机,是非常高效的数据中心节能方法.本文构建了新的流量感知虚拟机迁移模型,把物理机使用数量、流量代价、迁移代价影响都置入模型,使得虚拟机的迁移方案达到缩减物理机目的的同时,减少网络代价和迁移过程中的代价。提出了最小流量代价优先匹配的贪婪算法来解决这个多目标优化问题。仿真结果显示,这个多目标的优化中,多个优化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因此需要折中处理。该算法在物理机数量和迁移代价两个目标上做出了微小的让步,得到了较好的流量代价优化。实际的迁移算法应用中,还应考虑各个部分的真实能耗,采取合理的折中处理. 相似文献
2.
3.
利用混沌系统的伪随机性和初值敏感性,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的自嵌入安全水印算法.该算法以混沌初值为密钥生成混沌序列,根据混沌序列的索引有序序列随机生成图像块的水印嵌入位置.与现有的自嵌入算法相比,该算法实现了水印嵌入位置的随机选取,有效扩大了算法的密钥空间,且解决了自嵌入水印算法如何准确定位篡改块的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提高了自嵌入水印算法的篡改定位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增强了算法抵抗向量量化攻击和同步伪造攻击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字水印
混沌
脆弱水印
自嵌入 相似文献
4.
5.
提出一种求解大型稀疏对称矩阵几个最大(最小)特征值和相应特征向量的迭代块DL(即Davidson-Lanczos)算法并且讨论了迭代块DL算法的收敛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原子集团模型和嵌入原子方法,计算研究了H在Ni(100),(110)和(111)表面上的扩散特性,其扩散激活能分别是0.152eV;0.343eV和0.142eV。Ni(100)面上的吸附Ni原子和Ni原子空位,分别是在其表面上扩散的H原子的一种陷阱和位垒;Ni(100)面上的台阶,将使通过此台阶的H原子的扩散势垒增高,激活能增大,且引起扩散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嵌入反应合成了有机-无机嵌入化合物Fe0.95PS3(MV)0.11(MV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对其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此嵌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仍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m,晶胞参数a=0.879 nm,b=0.944 nm,c=1.070 nm,β=114.76°.相对于纯FePS3,层间距离增大0.33 nm.磁化率研究表明,从室温降到4.2 K过程中,此化合物经历了两级磁相变.在居里温度TC=84 K以下发生铁磁相变,奈尔温度TN=26 K以下为反铁磁相变.12-300 K变温Mossbauer谱研究证实,此化合物存在三个高自旋二价铁的位置,表明在嵌入反应过程中有电荷从客体分子转移到主体晶格中Fe-S的e*g反键轨道上,并有部分铁离子从晶格中脱出,从而在主体晶格中产生金属阳离子空位.铁磁性是由于自旋倾斜所致,而极低温度下自旋倾斜消失,又表现为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分组传送网络中现存几种带宽资源分配优化算法的优缺点,针对现有带宽资源分配机制无法很好地保证在不同等级业务带宽需求和实现不同业务公平性之间取得平衡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等级的带宽调整机制.通过分析基于MPLS-TP技术的分组传送网网络中存在的基本类型的流量,构建出不同类型业务流量所需带宽资源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网络带宽资源情况下,基于不同类型流量的带宽资源分配问题,满足不同服务等级业务对带宽、时延、丢包等的不同要求;并着重分析了带宽实时调整机制下,新接入业务的带宽需求对网络中已有的不同服务等级业务占用带宽的影响.通过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机制在保证高等级业务带宽需求的同时,实时调整低等级带宽业务的带宽,尽最大努力满足低等级业务的带宽需求,同时避免出现饿死现象,实现不同服务等级业务占用带宽的公平性.本机制可实现低丢包率,同时保证高等级业务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减小数据中心冷冻水系统蓄冷罐充冷时造成的末端压差波动,设计了反馈和前馈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案,通过机理建模法建立了系统的前馈律模型和整个冷冻水系统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对系统进行了仿真,与未加前馈时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有效降低了蓄冷罐充冷时带来的末端压力波动,提高了系统响应的快速性。最终通过PLC实现该方案在数据中心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后在相同条件下压力波动减小到原来的25%,达到稳态的时间缩短到原来的40%,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虚拟和真实实验相融合的三维非完全数据层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了解决非完全数据条件下复杂流场的三维层析重建,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计算流动显示技术(Computational flo wimaging,CFI)和光学层析技术(Optic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OCT),提出了应用于非完全数据流场重建的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相融合(即CFD,CFI与OCT融合)的三维层析。非对称双峰温度场实验结果表明,与完全数据重建结果相比,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融合的三维层析的重建双峰误差小于5%。因此能够更好地实现非完全数据条件下流场的三维重建,极大地提高非完全数据条件下流场重建的真实性,较好地与实际结果相吻合,从而为解决有限角条件下的严重非完全数据流场的重建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线网指挥中心是地铁管理控制中的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接入线网各线路的控制中心,实时的监测线网整体的运营状况。并通过与上级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系统的对接,将相关数据提交至交通管理系统,配合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数据中心是线网指挥中心的核心环节,存储线网所有线路的生产数据和业务数据。目前线网指挥中心的数据中心都是基于传统的数据仓库的架构来创建的,而随着线路的不断增多,数据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传统数仓暴露出成本高,扩容难,维护困难的缺点。本方案提出的基于Hadoop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极大了降低了使用和维护成本,Hadoop生态圈包含了各类的组件模块,能够解决建设和使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高了数据中心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14.
遥感数据模拟已广泛应用于遥感研究中, 遥感模拟对于新型传感器的设计,新算法的检测等都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传感器系统参数的变化会影响数据模拟的精度。实验采用卷积宽视场多光谱成像仪蓝、绿、红和近红外四个波段的光谱响应函数,基于光谱重构的方法对多光谱数据进行了高光谱的数据模拟。研究分析了多光谱数据中心波长和带宽的变化对高光谱重构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波长和带宽的变化对于光谱重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说模拟结果有很好的精度。中心波长的变化所引起的RMSE小于0.025,带宽变化引起的RMSE小于0.012。因而基于中心波长和带宽变化的高光谱数据重构有助于用户更好的了解高光谱成像系统,找到系统性能的主要影响者,以便更好的模拟高光谱数据,扩展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基于光谱检测和数据驱动模型的非接触式血液物种识别技术。选取了4个物种(猴144,大鼠203,狗133,人169)共计649个血样作为原始样本。超连续谱激光光源的波长范围是450~2 400 nm。分别采集抗凝管盛装血液样本的后向散射可见光谱(294~1 160 nm)和十个不同空间位点的前向散射近红外光谱(1 021~1 757 nm),将十一条光谱数据顺序连接为一维数据作为每个样本的原始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集进行特征信息提取,保留原始差异信息量的99.99%,同时将数据量压缩为原始数据量的1.5%,提高分类识别的运算效率。对不同数量的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训练预测实验表明,十折交叉验证的识别误差率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样本库规模的增大可以提高识别的精确度。由于数据驱动模型是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数据流处理模型,因而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分类算法实现。通过比较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偏最小二乘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和朴素贝叶斯的识别效果可以发现,不同算法的识别效果具有类别差异性,即各个算法的正确识别率排序在不同的物种中是有差异的。因而实际应用中,在选择数据驱动模型时,除了需要考虑算法的整体识别率之外,当对部分类别的识别效果有额外要求时,还应该考虑算法本身的类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17.
牵引变电所作为电力系统中实现变换电能的场所,给电力机车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由于机车具有非线性运载特点,在吸收电网电流的同时也在输入谐波电流,引起电网干扰波动和噪声误差、电压畸变等现象,对供电系统安全构成威胁。本文通过建立变电所三相匹配与失配模型,利用自适应数据融合算法仿真检测控制误差的效果和优化误差的最佳方案,合理控制参数的状态和优化参数的规律。结果表明数据融合可以解决局部电网误差波动电流超标和电压畸变,在保障供电质量和电网安全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Using the form–function of optical transition as a basis, we suggest an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the field dependences of the probability of nonradiative transitions. The algorithm worked out is compared with an experiment carried out for the V
Ga
S
As complex in gallium arsenide.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of calculating the field dependences is preferable to the methods based on a single–coordinate mode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