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了测定卡维地洛(CAR)新的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CA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pH4.0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CAR在碳糊电极上产生3个不可逆的氧化峰.以0.92V处的氧化峰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峰电流Ipa,1与CAR浓度在2.45×10-5~1.19×10-3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CAR的检出限为5.6×10-6mol/L.当BSA加入CAR溶液后,CAR峰电流降低,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Ipa,1与BSA的浓度在2.92×10-7~1.09×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BSA的检出限为4.1×10-8mol/L.电化学结果表明,CAR与BSA之间形成1∶1的结合物,结合常数为3.14×106L/mol.紫外光谱表明CAR的加入使BSA的吸收峰发生红移且有增色效应.红外光谱表明CAR与BSA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硫及氮原子形成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测定盐酸胺碘酮(Am)的新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A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pH=5.0的B-R缓冲溶液中,Am在0.87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其氧化峰电流Ipa与Am的浓度在1.8×10-7~6.7×10-5 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6.0×10-8 mol/L。当BSA加入Am溶液后,Am的氧化峰电流降低,其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Ipa与BSA的浓度在2.4×10-7~2.2×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BSA的检出限(S/N=3)为9.0×10–8 mol/L。电化学研究表明,Am与BSA之间形成1∶1的结合物,结合常数为9.9×106 L/mol。紫外光谱表明Am的加入使BSA的吸收峰发生红移且有增色效应。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Am与BSA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硫及氮原子形成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5-(三氟甲基)吡啶-2-羧酸(Htpc)与DyCl3·6H2O、TmCl3·3H2O构筑了2种异质同晶的单核配合物[M(tpc)3(H2O)3]·H2O,其中 M=Dy (1)、Tm (2)。配合物 12 均为单斜晶系,P21/c 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为八配位且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十二面体构型。温度梯度下的荧光和紫外测试表明,2 种配合物均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发生静态猝灭作用,猝灭常数(Ksv)为 105~106 L·mol-1。配合物与BSA结合过程的ΔH和ΔS均为正值,说明疏水作用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5℃时,2种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约为104 L·mol-1,表明二者与BSA的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4.
以5-(三氟甲基)吡啶-2-羧酸(Htpc)与DyCl3·6H2O、TmCl3·3H2O构筑了2种异质同晶的单核配合物[M(tpc)3(H2O)3]·H2O,其中M=Dy(1)、Tm(2)。配合物12均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为八配位且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十二面体构型。温度梯度下的荧光和紫外测试表明,2种配合物均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发生静态猝灭作用,猝灭常数(Ksv)为105~106 L·mol-1。配合物与BSA结合过程的ΔH和ΔS均为正值,说明疏水作用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5℃时,2种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约为104 L·mol-1,表明二者与BSA的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5.
荧光法研究偏钒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偏钒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研究了紫外灯(253.7 nm)照射对偏钒酸钠与BSA结合的影响。紫外吸收光谱显示,加入偏钒酸钠后,牛血清白蛋白的紫外吸收降低,表明偏钒酸钠与BSA形成了缔合物。荧光猝灭光谱显示偏钒酸钠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荧光猝灭机理符合静态机制。缔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Ks=0.357×104(25 ℃),Ks相似文献   

6.
采用方波电位, 在10×10-3 mol·L-1 K2PtCl6+3×10-4 mol·L-1 PbAc2+0.5 mol·L-1 HClO4溶液中, 于本体Pt 电极上电沉积制备出枝晶状Pt 薄膜. 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 枝晶长度逐渐由400 nm增加到900 nm, 且枝晶上的小晶粒(~10 nm大小)变得密集. 根据循环伏安(CV)曲线中氢吸脱附电量可得出Pt 薄膜具有中等粗糙度(Cr=9-36), 且电极表面的粗糙度随着沉积时间增加而增大. 观察到Pt 薄膜上吸附态CO的原位红外光谱具有明显的增强吸收效应, 当沉积时间为6 min 时所制得的枝晶Pt 电极的红外增强效应最大. CO呈现多种谱峰形状, 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 谱峰形状依次为左高右低的双极峰(类Fano 红外效应), 单极向下(表面增强红外吸收), 左高右低的双极峰, 单极向上(异常红外效应), 左低右高的双极峰和单极向下. 这表明纳米材料薄膜所呈现出的特殊红外性能, 与纳米材料的尺度和聚集状态等密切相关. 所制备的枝晶状Pt 薄膜有望为深入认识纳米材料的特殊红外性能提供一个良好的模型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还原和电位置换法制备了CoPt 纳米空心球, 该催化剂对甲醇氧化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活性.透射电镜(TEM)、能量散射光谱(EDS)和电化学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 在0.1 mol·L-1 H2SO4+0.1 mol·L-1CH3OH中进行测试时, CoPt 纳米空心球发生了去合金化过程, 催化剂表面Co元素溶解, 形成了富Pt 表面, 表现出更好的电催化活性, 同时表现出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采用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在分子水平研究了CoPt 纳米空心球上甲醇氧化过程, 发现甲醇在CoPt 纳米空心球氧化中间产物主要为CO, 且CO表现出异常红外效应, 与CO为探针分子在CoPt纳米空心球上得到的红外光谱结果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去合金化方法是一种有效调节催化剂表面组成和性能的手段, 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是潜在的原位研究有机小分子氧化机理的方法, 在燃料电池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用循环伏安、交流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Dawson型磷钨杂多阴离子P2W18O626-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 循环伏安结果显示, P2W18O626-在pH 2.52的0.1 mol·L-1 Na2SO4+NaHSO4溶液中有两对可逆的单电子还原-氧化波和两对可逆的双电子还原-氧化波. 单电子波的峰电位和电流与溶液的pH无关, 双电子波的峰电位则随溶液pH的增加而负移, 峰电流降低, 表明双电子电极过程有H+参与, 其数目为2. 交流阻抗谱表明P2W18O626-的电极过程完全受扩散控制, 实验测定其扩散系数(DO)为2.5×10-6 cm2·s-1. 循环伏安结果表明P2W18O626-的第III对波对O2还原为H2O2具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 催化效率约达300%. 将P2W18O626-应用于PW11O39Fe(III)(H2O)4-构成的类电-芬顿过程, 使该过程对硝基苯的降解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MPTS)修饰氧化石墨(GO)还原合成氨基功能化石墨烯(GP-NH2).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X射线能谱(EDX)分析证明了氨基基团的成功接枝. 以GP-NH2为添加剂, 制备胺化石墨烯/活性炭(GP-NH2/AC)复合电极, 并以GP-NH2/AC 为正极, AC电极为对电极, 组装不对称电容器(AC||GPNH2/AC)用于电容脱盐. 实验表明, AC||GP-NH2/AC 单循环脱盐量为7.63 mg·g-1, 电流效率达77.6%. 利用磺酸重氮盐接枝石墨烯制备磺化石墨烯(GP-SO3H)及磺化石墨烯/活性炭(GP-SO3H/AC)复合电极. 并以GPSO3H/AC为负极, GP-NH2/AC 为正极, 组装不对称电容器(GP-SO3H /AC||GP-NH2/AC)用于电容脱盐, 其平均脱盐速率可达0.99 mg·g-1·min-1, 比纯AC电极提高了接近5倍. 充放电速率提高了30%; 而且由于正、负极表面固有电荷的存在, 大大降低了反离子效应, 电流效率由40% (纯AC||AC对称电容器)提高到92.8%. 表明电极内功能化导电石墨烯的存在既提高了导电性, 又兼具离子选择性的作用, 从而明显改善电极的脱盐性能.  相似文献   

10.
李英奇  任学英  段新娥 《化学学报》2010,68(10):1027-1031
用TNS疏水探针研究了脱铁伴清蛋白(apoOTf)和不同形式的铕伴清蛋白(EuN-OTf, Eu2-OTf)的表面疏水暴露程度, 依次为apoOTf>EuN-OTf>Eu2-OTf, 表明Eu3+与脱铁伴清蛋白N端结合引起蛋白构象变化大, 与C端结合引起蛋白构象变化小. 此外, 由盐酸胍对3种蛋白变性实验, 发现Eu3+与脱铁伴清蛋白的结合稳定了蛋白的结构, 稳定性依次为apoOTf<EuN-OTf<Eu2-OTf. 离子强度效应也充分表明3种蛋白内部疏水基团相互作用依apoOTf<EuN-OTf<Eu2-OTf顺序增大, 稳定性也依次增大. 本研究对进一步探讨Eu3+的生物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环素-Al(Ⅲ)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四环素(TC)-Al3+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TC与DNA无明显的相互作用,但在Al3+离子存在下,TC能结合到小牛胸腺DNA上.TC先与Al3+作用,生成TC-Al二元配合物,该配合物再与DNA发生作用,形成(TC-Al)-DNA三元配合物.TC-Al二元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为6.5×104L/mol,其配位比n(TC):n(Al):n(DNA)=1:1:1.TC-Al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模式主要是静电相互作用.溶液的pH值对TC-Al二元配合物和(TC-Al)-DNA三元配合物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利用TC-Al配合物与DNA作用使体系荧光强度增强的性质测定DNA,其线性范围为1.0×10-6~6.0×10-5mol/L,检测限为5.0×10-7mol/L.分别测定了天然与热变性酵母样品中DNA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测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 ,应用最广泛的是 Pharmacia公司发展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实时分析 (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analysis,BIA)技术 [1~ 3] .它可以实时、原位地测定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而反应物无需标记 ,可以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常数 ,这对于进行反应的动力学分析和机理研究 ,以及进行性质鉴定和筛选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8] .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临床上用于肿瘤治疗的非常有效的细胞因子类药物 [9] .本文报道了…  相似文献   

13.
以芳香二磺酰氯和芳香二酚为原料,三乙胺作缚酸剂,二氯甲烷作溶剂,采取一步成环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芳环单元不同的芳香寡聚磺酸酯桥联大环化合物。 合成产物的结构用IR、1H NMR、13C NMR和MALDI-TOF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确认。 并对合成方法、紫外光谱和变温核磁结构研究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 化合物3~5的DMF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在266 nm处,化合物6在267 nm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是4.65×104、5.61×104、5.09×104和9.98×104 L/(mol·cm);检出限分别是2.15×10-7、1.78×10-7、1.96×10-7和1.00×10-7 mol/L。 变温核磁数据证明,苯环上连有支链有利于固定构象,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合成结构固定的杯芳烃。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与茜素红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活性大分子蛋白质、DNA及多糖等与小分子探针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是近年来化学、临床医学及生命科学中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些研究可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和新药的研发,壳聚糖(CS)是目前自然界已被发现的唯一带正电荷的可食用的碱性多糖,分子中含有丰富的氨基和羟基,并具有双螺旋结构,近年来已在食品、医药保健、化妆、环保、农业及化学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种新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非线性光学(NLO)有机材料芳香查尔酮衍生物1-(呋喃-2-基)-3-(4-甲氧基苯基)丙烯酮(1)和1-(噻吩-2-基)-3-(4-甲氧基苯基)丙烯酮(2),并对其进行了NMR、IR和HR-MS结构表征。 采用4f相位相干成像技术测定了化合物1和2的三阶NLO性质并确定了相关参数:脉冲宽度4 nm,激光波长440 nm,化合物1:非线性吸收系数β=5.5×10-10 m/W,非线性折射系数n2=-2.1×10-17 m2/W,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1.58×10-11 esu;化合物2:β=-2.4×10-10 m/W,n2=0.3×10-17 m2/W,χ(3)=0.50×10-11 esu;并测定了紫外光谱和DSC曲线。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化合物1和2的轨道能量和极化率,结果表明电子转移能在分子内部进行,说明比较易于极化,展示了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UV absorption and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of both bovine (BSA) and human (HSA) serum albumin underwent noticeable changes upon irradiation of their 1:1 complexes with bilirubin; both these phenomena are suggestive of the photosensitized modification of aromatic amino acid residues. Amino acid analysis showed that after relatively short irradiation times of both albumins, only histidyl and tryptophyl residues appeared to be affected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After 60min of irradiation, some decrease in the tyrosine content was also observed, especially for HSA.
Conformational studies, obtained by exposing unirradiated and irradiated BSA and HSA to denaturing agents, showed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15 min irradiated samples was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native proteins. On the other hand, after 15 min of irradiation, the association constant of the bilirubin-albumin complexes decreased from 2.07 to 0.54×108 M -1 for HSA and from 2.16 to 0.87×107 M -1 for BSA.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histidyl residues are relatively un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the native tertiary structure of BSA and HSA, but they are critical for determining the binding capacity of the albumins. Our data also imply that the tertiary structure of the BSA molecule is more labile than that of HSA.  相似文献   

17.
吡柔比星在钴离子注入修饰微电极上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吡柔比星在0.1mol/LHAc-NaAc(pH=5.05)缓冲溶液中,用Co离子注入修饰碳纤维微电极进行研究,得到一良好的还原峰,峰电位Ep=-0.520V(vs.SCE).峰电流与吡柔比星浓度在1.0×10-7~6.0×10-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8mol/L.用于病人尿样测定,回收率在91.6%~106.7%之间.吡柔比星的还原为可逆吸附过程,伴随着两个电子、两个氢离子参加电极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俄歇电子能谱(AES)两种表面分析技术对Co离子注入修饰微电极的表面状况、表面元素组成及深度分布进行测定.实验表明,Co离子确实被注入到碳纤维表面上.扫速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证明体系存在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制的液体光声传感器,研究了在620~665nm波长范围不同溶剂中稀土Ho3+的光谱精细结构;探讨了入射激光脉冲能量、测试温度以及各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对光声信号强度的影响。在乙腈水溶液中测定稀土Ho3+、Nd3+检测限分别为5×10-8mol/L和1.0×10-7mol/L,相应的吸光度为1.5×10-7和6.3×10-7。  相似文献   

19.
在2,4-二氯苯酚(2,4-DCP)存在下, 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邻氨基苯硫酚(oATP)并电聚合oATP/金纳米粒子, 制得2,4-DCP印迹复合膜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对传感器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 以K3Fe(CN)6为探针, 间接对2,4-DCP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2,4-DCP在5.0×10-8~1.2×10-4 mol/L 浓度范围内与K3Fe(CN)6示差脉冲伏安曲线的峰电流呈线性关系(R2=0.9964), 检出限为1.5×10-8 mol/L(S/N=3).该印迹传感器可在几种氯代酚干扰下选择性测定2,4-DCP.利用该传感器对环境水样进行加标回收检测, 回收率为95.2%~109.3%.  相似文献   

20.
氨甲蝶呤在0.1mol/LHAc-NaAc(pH=4.96)缓冲溶液中,用Co/GC离子注入修饰电极进行伏安测定,得到一良好的还原峰,峰电位为-0.95V(vs.SCE).峰电流Ip与氨甲蝶呤的浓度在2.2×10-7~8.8×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10-8mol/L.建立了测定氨甲蝶呤的新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回收率在98.9%~106.2%之间。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电极反应机理。实验表明,氨甲蝶呤的还原为不可逆吸附过程,并伴随两个电子和两个氢离子参与电极反应。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面分析技术对Co离子注入修饰电极的表面元素组成及深度分布等进行测定,表明Co离子确被注入到玻碳表面。扫速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证明体系存在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