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习得的物理知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渐渐遗忘,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培养的思维方法以及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却会留在学生的脑海中,长久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可见在物理教学中,除了知识本身,物理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以“机械能”单元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单元教学中关注对学生物理观念的培养,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逐步构建能量观,为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世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物理学是美的。物理美是物理规律的真实的、自然的流露,是物理规律本质的映射。爱因斯坦曾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物理学家对物理科学的执着探究是一种对美的不懈追求。物理教学也是美的,作为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艺  相似文献   

3.
物理,即万物之原理.在研究物理的历程中,都是先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抽象概括出现象的本质,即物理概念.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来学习物理原理,做的题目大多数都是理想化的,一是为了学习一些生活常识,二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物理知识做铺垫.但是,有的时候,出题者编写出的试题太过理想化,反过来从理论出发编出一些现象,认为是好题,新题,却与真实生活不相符合,违背了我们学习物理的初衷,让我们先来看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4.
<物理通报>是我的老朋友.记得在40多年前,当我在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的时候,虽然正值"自然灾害"及随后的"调整恢复"时期,衣食紧张,生活极为拮据,但我还是从牙缝中挤出一点钱来,订阅了一份珍爱的杂志,这就是<物理通报>.之所以订<物理通报>,是因为它上面有许多精彩的文章,使我和一些好学的同学们,在生活困难之际,知识上得到营养,心灵上得到安慰,精神上得到鼓舞!  相似文献   

5.
"大白话"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儿童对生活的原始体验,起源于自身的感悟或道听途说;或来源于课堂中对现象观察,所获取的初步的感知、操作技能."大白话"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物理的学习,特别是在八年级起始阶段的物理学习.他们在分析问题或解答物理问题时,大多数依赖的是这些源自于生活感受的原始"大白话"式的体验和思维方式,在他们来到课堂之前,不可能被我们洗成"空白"大脑.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知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积累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与现实生活联系极为密切.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就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实验,因此,要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在生产实际和现实生活中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是促进农村科学和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茜 《物理通报》2011,(1):19-21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物理课程标准的三维度之一.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了解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方法,能够应用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生活及生产中的物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什么是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有哪些?物理教学中又怎样对学生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8.
把生活实例引入初中的物理教学实际上就是把学生个体能够看到的,体验到的生活信息,生活模型为教学案例,通过这些和学生息息相关的信息激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探究欲,从而提高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生活与物理课程的关系要求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高中课标),"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研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初中课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让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物理知识教育特点及其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物理知识教育转变为物理文化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并指出物理文化教育中应注意的错误倾向.同时以狭义相对论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展示物理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物理文化,以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传统物理习题的弊端日益突出:习题内容日益僵化,仅局限学科知识范围,远离生活、社会实际;习题的手段、技术与方法单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对知识的动用表现为"直接性",即运用相关知识直接求解理想情景、模型中抽象化的"纯物理"问题;考查的能力只是"题海战术"下的解题能力;习题答案规范唯一;习题评价只是"辨别正误",忽视全面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等等.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落实,习题的价值观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向.习题不再只是训练与检测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程度,在"直接性"解题中培养与区分解题能力,而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而且把解答过程看作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和体现过程,学生主体在解答中消除困惑、解决与生成问题,获取新知、满足需要.创新知识及展示与升华自我的过程是习题求解过程的本质所在.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以几道中考题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以动量守恒定律为例,探讨了物理思政元素的融入探讨,通过播放嫦娥五号在月球着陆的视频,两个学生做滑板游戏,借助生活模型转化成物理模型,通过学以致用模块,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不仅融入了课堂思政又融入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类比法教学通过对物理知识或规律之间的相似性作对比,由已掌握的知识或规律去掌握未掌握的知识或规律;通过与生活中看得见或简单易懂的具体现象作类比去掌握物理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通过与生活经验作类比巧解一些物理习题;类比后进行联想进发创造思维的火花;并通过类比知识间的联系性建立知识网络使得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相似文献   

14.
1 问题的提出 "非常规"物理实验,是指选择利用"非专门化"的物理手段,不按固定方法或形式,人为控制条件,有目的实施的观察与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活动.大多是引进现实生活中的个案,通过对环境中潜在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与创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沟通物理学习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沟通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学习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物理教学从来不是单一的抽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师生的交流不应仅仅是作为知识概念的交流,还应该是心灵和感情的交流,即“真善美”的绕一,因此,物理教学必须站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上,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运用美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所以物理教学中讲究美是为学生创造接受知识的条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物理之美和美的物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使学生在更高的审美情趣中认识美的世界,创造美的未来。 一、科学家对现代物理学之美的追求 物理学史告诉我们,近代物理学是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也使得希腊的科学美学思想在欧洲复活,唤醒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习题课的教学是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情况的反馈,是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如何在习题课中优化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物理的能力是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思考的重大课题,笔者就自己的做法谈谈高中物理习题课如何有效地实施. 1创设习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践 习题教学可以及时的检验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情况和反馈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是一门实用的自然科学,对物理学的研究来源于对我们身边自然规律的研究,脱离实际的物理问题没有研究的实际价值.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了开放意识,创设的习题应该也要有开放意识,让习题走近生活,贴近生活,用生活中的点滴激发学生的做题动机,消除学生做题时枯燥、乏味、难入手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当也服务于生活.物理教师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安排,把物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学习物理,在物理的学习中联想到实际,并应用于实际,从而可以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2012年高考浙江理综卷两道物理题为例进行评析,并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提出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知识的广泛应用,使物理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和地位应该给予充分且足够的重视.当前正在实施的教育改革理念深刻地改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性质和模式,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实验的作用和地位得到较大的提升.这种改变对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已渗透到从教学研究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其应用却远没有被充分体现.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原因是教师对新技术、新仪器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是很熟悉,因此,迫切需要有符合新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紧密相配合的物理实验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