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宁乡县乡村汉族体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湖南宁乡县乡村418例(男197例,女221例)汉族成人体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 湖南宁乡县乡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5-5.3-1.8,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4.9-4.9-1.4,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② 男性以30岁为体型分界点,30岁前男性肌肉较发达而体脂相对菲薄,30岁后随年龄增长皮下脂肪积累量增加但体型变化不大;女性以40岁为体型分界点,40岁前随年龄增长肌肉渐趋发达,身体线性度下降.40岁后肌肉和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体型变化不明显.③ 湖南宁乡县乡村汉族成人体型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其他群体相比,宁乡县男性平均体型与鄂温克族(SAD=0.36)和山东乡村汉族(SAD=0.37)最为接近,女性平均体型与鄂温克族(SAD=0.59)最接近. 相似文献
2.
山东乡村汉族体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寿光市乡村汉族成人20~80岁共472例(男272例,女200例)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1)山东乡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7-5.6-1.9,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6-5.2-1.3,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2)男女以30岁为体型分界点,表现为30岁前后的体型差异;男女性在30岁以后的4个年龄组,体型变化不大.(3)山东乡村汉族成人体型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4)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山东乡村汉族男、女平均体型与北方族群体型更接近. 相似文献
3.
研究浙江城市汉族体型特点.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浙江城市汉族297例(城男144例,城女153例)成人体型进行了研究.(1)浙江城市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4.3-5.0-2.1,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在13种体型中,出现率最高的3种体型分别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43.1%)、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18.1%)、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11.1%),这3种体型出现率之和为72.3%.(2)浙江城市汉族女性体型均数为5.4-4.9-1.8,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在13种体型中,出现率最高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7.9%)、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25.5%)、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16.3%),这3种体型出现率之和为79.7%.(3)浙江城市汉族随年龄增长内、中因子值线性增大;外因子与年龄呈负相关,随年龄增长外因子值线性减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内、中、外因子的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长,浙江城市汉族身体充实度增大,而线性度下降;女性比男性线性度更小.与其他城市汉族资料比较,浙江城市汉族体型与湖南娄底汉族、江西汉族接近,与广西汉族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4.
运用 Heath - Carter 人体测量体型法,分析了300 名蒙古族和425 名汉族大学生的体型特点.结果显示:1) 蒙古族大学生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中胚层体型(2 .4 - 4 .5 - 2 .8) ,女性为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体型(4 .5 - 3 .7 - 2 .2) ;2) 汉族大学生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外胚层型的中胚层体型(2 .4 - 4 .3 - 3 .1) ,女性亦为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体型(4 .4 - 3 .4 - 2 .7) ;3) 蒙古族和汉族男性体型间无显著性差异,女性体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 蒙古族和汉族男女大学生体型的性别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Heath-Carter法对内蒙古兴安盟20-79岁城市汉族共319人(男144人,女175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发现:(1)兴安盟城市汉族平均体型值为男4.4-5.6-1.7(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6.1-5.4-1.3(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2)30岁后,男、女体型都呈现出内、中因子值上升而外因子值下降的明显变化,随后随年龄增长男性体型变化不大,女性内因子和中因子值仍保持小幅上升、外因子值仍保持小幅下降的趋势.(3)各年龄组的男女平均体型均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内蒙古兴安盟城市汉族男、女平均体型与北方族群更接近. 相似文献
6.
采用Heath-Carter法对江西丰城市石江乡汉族成人398例(男203例,女195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石江乡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是3.67-5.37-1.86,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平均体型值是5.16-5.20-1.19,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男女体型的年龄变化,男性以30岁为分界点,30岁前后男性体型存在差异。女性以40岁为分界点,40岁前后体型发生变化。成人体型性别间差异,除30~岁组外,其他年龄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我国其他乡村族群相比,石江乡汉族男、女平均体型与山东乡村汉族接近,与壮族体型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7.
探讨闽南语族群成人城市汉族的体型特征.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福建省闽南地区城市汉族成人20~80周岁,总计313例(男149人,女164人)进行了体型评定,并与我国其他城市汉族族群进行比较.闽南语族群成人城市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5.5-4.4-1.9;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6.1-3.9-1.7.闽南语族群成人城市汉族男性和女性的体型均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随年龄增长,男、女体型值呈相同变化: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均先上升后下降,外因子值先下降后上升;闽南语族群成人城市汉族性别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其他城市汉族族群比较,闽南语族群成人城市汉族男性体型与陕西汉族比较接近,女性体型与安徽汉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仫佬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大梧村仫佬族成年人465例(男为232例,女为233例)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1)仫佬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2.4-4.5-2.8和4.1-4.0-2.2,仫佬族成人男女分别属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和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2)随年龄增长,男性内因子值在20-岁组到40-岁组缓慢增长,50-岁后增长较快,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在20岁到30岁变化明显,30岁后变化不大;女性在20-岁组到40-岁组内因子值与中因子值增长较快,外因子值逐渐减小,40岁后3因子变化不大.(3)仫佬族成人男女间的体型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4)与国内、外资料相比,仫佬族体型与宁夏回族、广西三江侗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怒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云南省怒江州的贡山县丙中洛乡和福贡县匹河乡怒族成年人317倒(男为183例,女为134倒)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1)怒族成人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2.1—4.9—2.6),女性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4.3—4.5-1.7).(2)随着年龄增长,怒族男女在20-岁组到40-岁组体型均呈内因子值增大、外因子值减小的趋势;50岁以后内因子值减小,外因子值增大;中因子值,男性在50岁前增大,50岁后减小,女性则一直增大.(3)男女问体型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女性中因子值、外因子值低于男性,而内因子值高于男性.(4)与其他群体相比,怒族内因子值偏低,中因子值偏高,外因子值偏高或居中,与侗族体型最接近(男性SAD=0.46;女性SAD=0.36),与布依族和仡佬族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独龙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成年人200例(男为97例,女为103例)进行了体型评定,研究结果显示:(1)独龙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2.2-4.5-2.4和3.9-4.1-1.8,独龙族成人男女分别属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和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2)独龙族男女各年龄组体型点位置相对集中,随年龄增长,内、中、外因子值变化均不大;(3)独龙族成人男女间的体型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4)与国内外其他民族相比,独龙族体型与侗族、仫佬族、怒族最为接近,独龙族具有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体型特点.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371例(男165例,女206例)文昌汉族中学生的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研究结果表明:(1)文昌汉族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47.98%、5.12%、16.17%、60.11%、2.96%.除尖舌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男女性别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3)与其他族群比较,文昌汉族卷舌率、翻舌率、尖舌率和三叶舌率均较低;(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文昌汉族的舌运动类型与仫佬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胡林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9,(2)
自西汉中央封建政权对海南岛实行统治之后,中原汉族遗民或出于军事征伐,或为任官贬官,或因经商先后进入该岛。其后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虽然中央封建政权对海南岛的统治时“紧”时“松”,但汉人迁入却随着历史的推移而不断增多,形成岛上今天占全岛人口85%比例的汉族遗民强大民族群。本文略述其中各时期的汉族移民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海南汉族106例高血压患者和97例汉族正常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结果显示:高血压组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0%,28.3%,55.7%;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2%,69.8%.正常对照组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5%,44.3%,40.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1%,62.8%.两组之间的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D等位基因频率都比I等位基因频率低;ACE基因I/D多态性与汉族高血压的发病有相关性,是汉族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4.
海南文昌昌洒农村植被特点与农业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昌昌洒农村植被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地区植被类型多样 ,有滨海葡匐植被 ,特殊的沙地植被 ,滨海灌丛 ,农村周边丛林和多种类型的人工植被 ,其中特殊的沙地植被是海南省少见的原生草地 ,主要由薄果草和岗松群落构成 ,植物种类组成较为特殊 ,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