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低能核物理出发,利用原子核结合能的半经验公式子原子核稳定的条件;利用一般相对论计算了在高密物质中原子核稳定、中子从核中脱落直至整个原子核瓦解,变成中子流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子核球堆积模型及液滴模型两种核结构模型的核素结合能解析式及推导公式,选取β稳定线上90种核素和具有α衰变能的152种核素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核素β稳定线解析方面,原子核球堆积模型比液滴模型能更好地解释β稳定线质子数Z与核质量数A之间的关系;但从α衰变能角度分析,液滴模型却比原子核堆积模型更适合.  相似文献   

3.
从原子核的幻数和壳层的理论出发,探求各主量子数最低能级的数学表示,得出了核结构的幻数公式.经比较,由幻数公式得出的各个幻数和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等电子原子模型及数据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和确定了元素的有效核电荷(Ze),电子屏蔽系数(Sk)及其变化规律。用元素电离势实验值检验的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提出稳定原子核的质子壳层模型,模型假设原子核中质子位于核的外表一层,建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数学表达式,给出模型的计算结果,最后列出由模型推演出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框架下的多种可能的晕现象.预言了中子滴线附近的Ca原子核中可能存在着巨晕,并简要介绍了O、Ni、zr、Sn和Pb等一些质子幻数核从质子滴线到中子滴线之间的原子核基态性质.随后给出超核内的晕现象研究,如Ca超核内的中子晕和153AC内的单A超子晕.此外,还讨论了形变晕等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7.
8.
9.
原子核的裂变、衰变与核群子结构参数间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原子核结构理论中核素的裂变、放射性同位素的 β+、β-等衰变机理的研究占很重要的地位。到目前为止 ,没有一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各种现象 ,如对称、不对称裂变等。从核素的群子结构出发首次研究了92235U14323290Th14220983Bi126 裂变机制。其中92235U143在一个热中子的冲击下发生不对称裂变,其根源在于核群子结构的剧变,(PB)41(PB2 ) 51-B(P2 B3)40 *(PB2 ) 12 有密切关系;23290Th142 在α粒子冲击下也发生不对称裂变,其原因同样可用原子核群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加以解释。至于20983Bi126 在α粒子冲击下发生对称裂变, 是与核素中出现比较单一的激活态群子结构有密切关系。还详细考察了各种放射性元素发生 β+、β-衰变与核群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证实了核群子结构的存在同样是这些衰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中子没有电荷,但是实验方面证实了中子有磁矩。我们知道:一切磁性都是由于电荷运动而构成的。现在存在着的中子磁矩的理论是介于理论。焦起和于尔班等先后支持和发展了这个理论。费米在1949年的原子核物理课程中,认为中子实在是一种混合状态,就是说大部分时间,中子是一种磁矩为零的理想的中子,但是每秒钟的一小部分时间 t,中子转变为一个理想的质子和一个负的π介子如下式:  相似文献   

11.
给出含参变量的变上限函数的导数公式,指出了该公式在求解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等众多领域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2.
推出了一种能方便地用于计算多种属塑性平面变形问题的上限公式,并利用Lagrange乘子法证明了获得最佳上限解的分块模式为滑移线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研究了积分上限函数的导数,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举例证明:在利用洛必达法则和麦克劳林公式求函数极限时,应因情况不同而加以选择。在求极限的过程中,如果糅合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无穷小替换、变量代换和把极限存在的函数分离出来等方法,有可能大大简化求极限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原子核弥散层的性质,得出原子核弥散层的核子数,由此探求重元素寿命递减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讨论在抽检、返工的质量控制方案下对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目标及质量上限进行双水准经济选择的问题.提出了问题的一般模型及优化方法,对过程质量呈正态分布的情形给出了模型的具体表达形式及解法.对双水准经济选择方式与单水准方式在优化结果上的差异及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有关参考文献,研究、介绍了一些特殊数列的收敛性与极限的求法,希望对该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考察了流动注射-导数-火焰原子吸收信号的特征及影响灵敏度的因素,并对导数原子吸收法和常规原子吸收法的基线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和检出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流动注射-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较常规原子吸收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精密度和更低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齿轮齿面电蚀失效的微观形貌特征:条形花样和云形花样。建立了非接触放电电蚀模型和接触放电电蚀模型来阐述齿面电蚀产生的机理。在齿面间的极间电压较高、润滑油模形成较好的情况下产生非接触放电电蚀;在齿面间的极间电压较低、润滑油模形成比较差的情况下产生接触放电电蚀。电蚀和磨擦磨损的共同作用加速了齿轮的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