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索米星分批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伊尼奥小单孢菌F003为产生菌的西索米星发酵过程具有典型的非生长耦联特征,西索米星浓度大于0.50 g/L将明显抑制产物合成.建立了符合不同时期微生物代谢特性的西索米星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和回归,模型拟合偏差平方和≤6%,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西索米星发酵过程菌体的生长、底物的消耗和产物的合成.菌体生长期动力学模型参数μm、KS、KX、m分别为:0.058 h-1、4.046 g/L、0.433 g/g、0.0001 g/(g.h);产物合成期动力学模型参数μm、KX、K2、N、YX、YP、m分别为:0.058 h-1、60.556 g/g、1.198 g/(g.h)、0.606、0.090 g/g、0.095 g/g、0.00173 g/(g.h).验证实验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初始淀粉浓度为50.0~70.0 g/L时西索米星的发酵过程特性.  相似文献   

2.
阿维菌素发酵过程有机酸积累规律与生物合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S.avermitilis发酵过程茵体胞内与胞外的几种有机酸浓度进行跟踪测定。通过与产素关联发现低产批次与高产批次有机酸积累有明显不同。低产批次胞内丙酮酸浓度高迭31.6mg/L,此后降至5mg/L以下,而胞外在80h后都开始出现积累;乙酸、柠檬酸与琥珀酸一直都大量出现在胞外,如柠檬酸胞内胞外浓度比值初期低于0.1。这体现出生长期延长以致与产素期重叠过多造成产素偏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TTC-CaCO3复合平板法筛选丙酮酸(盐)高产菌株,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丙酮酸(盐)的液体发酵条件及其产物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丙酮酸(盐)液体发酵培养的最优维生素组合为盐酸硫胺素0.015 mg/L,烟酸9 mg/L,生物素0.020 mg/L,盐酸吡哆醇0.35 mg/L;最优提取条件组合为:萃取剂种类为磷酸三正丁酯,发酵液与萃取液体积比为1:2,提取温度为20℃,其中萃取剂种类、发酵液与萃取液体积比对提取率的影响显著(P<0.05)丙酮酸(盐)发酵产物浓度及提取率均基本达到国内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4.
确定全氟辛酸是否通过脂质过氧化造成小鼠肝脏的损伤.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1/16LD50、1/8LD50和1/4LD50组,染毒14 d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试剂盒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变化.HE染色观察到全氟辛酸染毒组肝组织损伤明显;试剂盒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全氟辛酸组小鼠组织匀浆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GSH活性显著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全氟辛酸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LP活性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ALP活性有升高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全氟辛酸通过脂质过氧化造成小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实践中,碱性磷酸酶(ALP)是最常检测的酶之一,已被广泛用作肝病、骨病、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检测指标.通过自组装方法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制备金纳米线(AuNWs),利用4-巯基苯甲酸(4-MBA)修饰AuNWs,对其进行改性,与铜离子(Cu2+)螯合形成Cu2+-AuNWs/ITO电极.在ALP活性检测中,电解液中的焦磷酸根阴离子(PPi)与电极表面Cu2+结合,湮灭了Cu2+的电化学信号.ALP的加入使底物PPi水解并释放出Cu2+,电化学信号增加.构建的Cu2+-AuNWs/ITO电极对ALP活性检测范围为60~180 U·L-1,且抗干扰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桤叶唐棣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桤叶唐棣果酒最佳发酵工艺.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桤叶唐棣果汁和果酒中的有机酸,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桤叶唐棣果汁和果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桤叶唐棣果酒最佳发酵工艺为酵母添加量0.06%,糖22%,30℃发酵9 d;桤叶唐棣果汁...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谷氨酸棒杆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根据其好氧环境下可发酵生产氨基酸,厌氧条件下可积累有机酸的特性,建立了好氧、厌氧两阶段生产氨基酸及有机酸的串联发酵工艺。研究表明:在好氧条件下谷氨酸棒杆菌以80 g/L葡萄糖为碳源生产L-鸟氨酸15 g/L,糖酸转化率为18.75%;好氧发酵结束后收集菌体转入厌氧发酵工艺,以40 g/L葡萄糖为碳源,发酵液中积累乳酸19.58 g/L、乙酸1.34 g/L、丁二酸18.37 g/L,综合糖酸转化率达到98.88%。整个串联发酵工艺的实现,有效地利用了生物质资源、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小了环境污染,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后续利用代谢工程进一步改造谷氨酸棒杆菌,并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氨基酸、有机酸联合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产洛伐他汀过程中胞内外有机酸浓度进行测定,发现菌形对发酵过程胞内外有机酸浓度和洛伐他汀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球状菌比丝状菌更有利于洛伐他汀的合成,并且球状菌的胞内有机酸浓度普遍高于丝状菌.通过把有机酸与产素关联,发现在高产批次中胞内柠檬酸,a-酮戊二酸以及丙二酸大量积累,并且在产素期维持三羧酸循环的低通量能促进洛伐他汀高产.  相似文献   

9.
以谷氨酸棒状杆菌CZ04为出发菌株,利用pK19mobsacB载体的反向筛选,通过在ppc和pyc基因前面敲入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启动子(Psod),相应获得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上调的重组菌株CZ05和丙酮酸羧化酶(PYC)上调的重组菌株CZ06以及PPC、PYC双上调的重组菌株CZ07,并研究了增强谷氨酸棒...  相似文献   

10.
高向阳  刘娜 《河南科学》2009,27(7):821-82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郑州地区火棘果中有机酸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HypersilO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磷酸二氢钠-磷酸缓冲液(pH2.6);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0nm.实验结果表明:火棘果果实中主要含柠檬酸9.243mg/kg,苹果酸10.244mg/kg,琥珀酸7.215mg/kg;在0.1~2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9,0.9998;最低检测限为0.01~0.04μg/mL.本法简便、准确、快捷,用于郑州地区火棘果中有机酸的测定,为火棘资源的质量检测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对抗生素JI- 2 0A产生菌的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产物合成阶段 ,添加Leu和Met对抗生素JI- 2 0A产物合成有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12.
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直接检测法,在NaH2PO4Na2B4O7缓冲液中分离草酸、甲酸、富马酸、丁二酸、柠檬酸、苹果酸、乙酸、酒石酸9种有机酸.以溴化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作电渗流反向修饰剂,研究了缓冲液浓度、pH、TTAB浓度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并对实际发酵液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有机酸加标回收率为95.9%~102.3%,该方法适用于整个发酵过程条件的优化及发酵产物的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采自昆明滇池的新鲜水葫芦为材料,以酸降解液中所含还原糖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为指标,研究温度、酸质量分数、固液比和处理时间对稀盐酸降解新鲜水葫芦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顺序为:温度酸质量分数固液比处理时间;对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顺序为:酸质量分数固液比处理时间温度.同时确定了稀盐酸预处理水葫芦的最佳条件为:酸质量分数7%,处理温度60 ℃,固液比1 g:3 mL,处理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还原糖和挥发性脂肪酸转化率达到4.4%和29.0%,与未处理样相比分别提高了628%和491%.可见,以此方式可提高水葫芦的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快捷地掌握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通过KRH-BI0300型发酵罐控制系统、细胞密度监测系统、SHP8400PM过程气体质谱分析仪、生物传感分析仪等多种发酵过程分析检测手段,对乳酸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细胞数、尾气成分、葡萄糖及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应用多种现代化分析检测手段可以快速、精确地掌握乳酸菌发酵过程参数变化情况。该研究为乳酸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及规模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1,4-二(2-乙基已氧基)苯和3-氰基溴苄为原料,经过四步反应合成了共轭二载体2,5-二(1(E)-3-氰基苯乙烯基)-1,4-二(2-乙基已氧基)苯,并通过波谱分析确定了它的结构,该化合物紫外最大吸收峰和荧光光谱主要发射峰分别为400nm和459nm,荧光发光率为1.78。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采自甘南的尖顶羊肚菌菌株,经人工引种驯化、组织分离,用摇瓶培养制得菌种,并经发酵罐放大进行深层发酵制得发酵液和菌丝体,以此为样品,分别测定了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7.
作为营养盐的氮源对酒精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尿素等作为氮源,在不同添加量情况下氮源对还原糖含量、酵母数量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前期结束时添加0.1%的不同氮源可将发酵时间缩短20 h左右,大幅度降低还原糖含量,提高成熟发酵醪中酒精含量30%~35%.与硫酸铵和硝酸铵等无机氮源相比,尿素作为氮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根霉L-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东京根霉(Rhizopus tokinensis) R8-1产生L-乳酸的发酵条件。比较了不同碳源和不同含量碳源对产酸的影响,以10%的葡萄糖、30℃下210r/min振荡培养72h,得到的发酵液中乳酸的质量分数为7.5%,对糖的转化率为80.64%:以12%的玉米粉为碳源发酵60h,发酵液中乳酸的质量分数为7.18%,对糖的转化率为78.4%。静置培养时乳酸产量要比通气培养时低得多。发酵产物经旋光分光仪、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测定可确认为L-乳酸,为同型乳酸发酵。  相似文献   

19.
乙酸对1,3-丙二醇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克雷伯氏菌发酵生产1,3-丙二醇过程中,乙酸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初始培养基中加入微量的乙酸能够提高1,3-丙二醇的产量,但乙酸的添加会影响菌体生长,造成发酵液的菌体吸光度A下降。通过实验确定了乙酸的最优添加质量浓度为0.6g/L,此时1,3-丙二醇质量浓度为8.46g/L,转化率为0.62;在此浓度乙酸初始培养基中添加1.2g/L葡萄糖作为辅助底物将甘油转化率提高到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