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玉 《中学数学》2012,(16):5-6
中考中许多试题都是来自课本习题的改编,如果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能对这些习题多加研究,掌握它的多种变化,在考场上,我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下面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看看中考试题是如何变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韩春见 《中学数学》2012,(20):92-95
课本中重要的例题和习题、数学活动材料等反映数学理论的本质属性,通过类比、延伸、迁移、拓广,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解决,能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事实上,许多中考试题都源于课本,因此,注重课本中例习题的练习与变式,不仅能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审题和触类旁通的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第58页第11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1 课本习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P95习题24.1中第11题是:例1 如图1,A,P,B,C是⊙O上的四点,∠APC=∠CPB=60°,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在上述问题中,易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利用这一结论,并过点C作BP的平行线与PA的延长线相交,就得到2011年孝感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的第23题.  相似文献   

4.
典型的例题、习题、练习题往往是中考题的母体.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很多题都来源于课本的例题和习题.由于它们的地位特殊,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几何》第三册P145练习题第2题为例,说明加强课本习题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2011年武汉市中考数学第22题是来源于课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02页第5题)又高于课本的一道好题.它突出基本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解法发散,能够让考生从不同的角度探求问题的解法,对中考备考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晓阳 《数学通报》2003,(9):34-35,21
孤立地、片面地解决一个课本习题 ,在数学教学中毫无疑问是低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相反 ,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唯物的观点去分析、观察、探索一个数学问题 ,寻求课本习题的内在变化规律及习题之间的联系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我们要坚决拥护 .题目不在做得多 ,开发其价值就行 .如何开发课本习题的价值 ?本文提供四种基本方法 :1 )多题一组 ,构造问题链 ;2 )一题多探 ,推而广之 ;3)一题多解 ,比较解法 ;4)一题多改 ,突而破之 .1 多题一组 ,编拟问题链 ,形成“合力” :加强题与题之间的横向联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州中考几何压轴题对"等线段共顶点"问题"情有独钟".在2016年中考第25题中以圆与等腰直角三角形为背景首次出现,2018年中考第25题中以四边形为背景独立出现,如今2020年中考第24题中以圆与等边三角形为背景再次出现,并以创新方式融入了对最短路径的考查,使之一再成为中考备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本中的典型习题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塑性和迁移性 ,另一方面 ,也是我们智能的生长点 ,是高考、竞赛的依据 .故在学习中 ,要重视对课本习题的研究 .为此 ,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 ,研究其解法、推广、引申及应用 ,说明对课本中典型习题要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供同学们参考 .题目 在椭圆 x24 5 y22 0 =1上求一点P ,使它与两个焦点F1和F2 的连线互相垂直 (现行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必修本 (老教材 )全一册P112第 10题 ) .1 研究解法解法 1 设点P为 (x0 ,y0 ) ,因为两焦点为F1(- 5 ,0 ) ,F2 (5 ,0 ) ,∠F1PF2 =90° ,故k…  相似文献   

9.
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 ,学生手中的资料越来越多 ,习题浩如烟海 .怎样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们不主张学生用过多的复习资料 ,而应该力求资料来源于课本 ,来源于教材 ,来源于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之中 .同时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 ,做到规范、多解、多变 .下面我们从解一道高考试题谈起 .研究一 在解题过程中 ,课本习题中的结论能否直接当定理用 ?图 1 题 1图题 1  (2 0 0 1年高考理科试题 ,第 19题 )设抛物线y2 =2 px(p >0 )的焦点为F ,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两点 ,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 ,且BC…  相似文献   

10.
毛厅 《数学之友》2022,(4):90-91
通过对2021年全国理科三卷第20题第1问的探究,发现该题分别来自于人教A版选修21第73页习题2.4第6题和第81页复习参考题B组第3题,启发在习题教学中注重课本习题和以往高考题联系,关注问题本质,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11.
温故而知新,中考复习中,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教材,整合资源,尤其是关注习题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内在价值,并进行拓展创新,那么对学生知识的巩固,数学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及为重要的意义.苏科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复习题"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由于广大教师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易获得大量中考试题,课本习题往往闲置,特别是单元复习中的有关习题则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大量习题俨然“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学期下来,课本基本不用,导致教学资源极大浪费,教学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3.
2021年中考福建卷第22题立足平面几何的核心——几何直观与逻辑推理,试题的解答需要对平面几何的研究方法有较深刻的认识,能综合利用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线、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矩形等相关基础知识,通过深入分析图形的几何特征,借助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对问题进行有效转化,再运用逻辑推理或代数运算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三角形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也是初中空间与图形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因此三角形在历年各地中考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分数占4%—12%,题型主要有填空、选择,另有少数的解答题,既可以独立成题,也  相似文献   

15.
张俊老师在文[1]中给出了发展课本例习题的常用策略,本人受益良多,但其中的新题23与新题25的结论有误,现指出并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16.
课本中的例习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因而要去挖掘题目中蕴含的东西,通过一题多解、多变、拓展延伸,使学生对题目的内在联系了解更深,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以一道课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根据中考对象的变化、功能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在题型、题量、结构、难度等方面作了一些调整,使整套试卷出现了一个新的面貌和特色,下面谈谈自己对今年试卷的一点初步看法.一、突出基础整套试卷所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除1、25题外,其它试题都可在课本的例习题中找到“原型”和影子.其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如:字母代数的思想(第22、24题)、数形结合的思想(第19、21、24、25题)、方程的思想(第22、24题)、函数思想(第22、25题)、分类讨论的思想(第25题)、运动的思想(第14、21、25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景中的…  相似文献   

18.
肖燕鹏 《数学通讯》2002,(19):15-15
在数学教学中 ,若注重对课本习题进行变式训练 ,不但可以抓好双基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下面是一道课本总复习参考题的变式教学的一点探讨 .题  (人教版《解析几何》总复习题第 13题 )求曲线y2 =4 - 2x上与原点距离最近的点P的坐标 .变题 1 在曲线 y2 =4 - 2x上求一点M ,使此点到A(a ,0 )的距离最短 ,并求最短距离 .解 设点M的坐标为 (x ,y) ,则|OP | =(x -a) 2 + y2=(x -a) 2 - 2x + 4=(x -a - 1) 2 + 3- 2a(x≤ 2 ) .若a≥ 1,则当x =2时 ,|MA| min=|a - 2 | ,这时点M的坐标为 (2 ,0 ) ;若…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 ,若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例习题 .揭示出其丰富的内涵 ,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而且对于培养应变能力 ,开拓思路 ,活跃思维 ,都是有益的 ,同时对于目前高考命题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也有一定的针对性 ,更重要的是与素质教育要求的“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本质相吻合 .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 ,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习题 ,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题 1 求椭圆 x216 y22 5=1上一点P( 2 .4 ,4 )与两焦点的距离 .(解几课本习题六第 3题 ) .本…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进行了将近六年,笔者有幸进行了第一个和第二个轮回的教学试验,作为第一批教学的实践者,本人有许多的感想.目前,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认真钻研教材,用好课本,对课本的知识要形成网络,对课本的例题进行深入的钻研,挖掘它的内涵,进行引申,对课本习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