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PEG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及纳米级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端基反应法合成苯乙烯封端的聚乙二醇(PEG)大分子单体,用凝胶色谱和核磁共振表征它们的相对分子量和末端官能度,发现得到的大分单体的末端有较高的官能度,使该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进行接枝共聚,将得到的产物逐步滴加到各种比例的甲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实验发现,接枝共聚物浓度,共聚物中PEG的含量和混合溶剂的比例对纳米微球的形成与聚集形态有明显的影响,X-射线能谱研究表明,微球表面为亲水性PEO,核为疏水的聚苯乙烯,即形成的聚集物为核-壳复合结构的纳米微球。 相似文献
2.
以水为反应介质,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在70 ℃下合成了末端为溴原子的聚丙烯酰胺预聚体(PAM-Br). 利用水相凝胶渗透色谱(GPC)对PAM-Br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单体浓度、单体与引发剂物质的量之比和反应时间对PAM-Br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在较低AM单体与引发剂物质的量比条件下, 其聚合过程符合ATRP的基本规律. 进而使PAM-Br预聚体末端的溴原子与甲基丙烯酸(MAA)进行亲核取代反应, 得到了末端带有不饱和双键的大分子单体(MAA-PAM). 并利用霍夫曼降解制备出了部分胺解的聚乙烯胺(MAA-PVAm)大分子单体, 其结构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核磁共振仪(NMR)的表征得到了确定. 以得到的大分子单体为反应性分散稳定剂, 与苯乙烯在乙醇/水的混合介质中进行分散共聚反应, 制得了聚苯乙烯接枝MAA-PVAm (PS-g-PVAm)复合微球, 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 微球保持规整的球形结构, 粒径分布均一, 有较好的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3.
PVA-g-PS复合微球的制备与粒径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链转移自由基聚合与端基置换反应法,合成了苯乙稀基单封端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大分子单体,使其与苯乙烯在乙醇/水的混合介质中进行自由基分散共聚,得到了表面以PVAc为接枝链的聚苯乙烯(PVAc-g-PSt)微球。将所得微球在碱性条件下醇解,形成了以亲水性聚乙烯醇(PVA)为壳、聚苯乙烯为核的复合微球(PVAc-g-PSt)。用核磁共振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定出了PVAc末端双键的含量;并用激光光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粒径与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共聚反应体系中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与浓度、苯乙烯浓度、引发剂浓度及溶剂的组成对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大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热敏性高分子接枝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聚N-乙烯基异丁酰胺(PNVIBA)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自由基分散共聚,得到热敏性PNVIBA接枝聚苯乙烯(PNVIBA-g-PSt)高分子微球。用TEM对微球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同时考察了起始PNVIBA大分子单体浓度、苯乙烯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和混合溶剂中水对微球直径的影响。发现在较宽的聚合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接枝高分子颗粒均保持球形并具有单分散性,微球的数均直径(D)与反应条件的关系遵循:D=K[PNVIBA]^-0.39[St]^0.80[I]^-0.14;微球直径随聚合温度的升高和混合溶剂中水含量增加而降低;颗粒形态可以通过改变聚合反应条件或添加第二小分子单体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分散共聚法制备特殊形态高分子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聚乙二醇 (PEG)大分子单体为反应性稳定剂 ,在丙烯腈的分散共聚反应中添加少量苯乙烯以形成疏水性核 ,制备得到了亚微米级高分子微球 .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 ,该高分子微球具有特异的形态结构 .同时研究了分散共聚体系中各种反应因素对微球形态和直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 ,苯乙烯单体的添加量、PEG大分子单体的浓度及分子量、混合溶剂的组成对微球直径和形态均有明显的影响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研究结果表明 ,微球表面聚集有亲水性PEG链 ,核为疏水的聚 (丙烯腈 苯乙烯 ) ,即形成的特异形态的PEG接枝高分子微球亦为复合型结构 相似文献
6.
PAm-g-PMAA亲水性聚合物微球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链转移自由基聚合和端基置换反应法 ,合成了苯乙烯基单封端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PBMA)大分子单体 .在N ,N′ 亚甲基二丙烯酰胺 (Bis A)存在的条件下 ,使PBMA大分子单体与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Am)在乙醇 水的混合介质中进行分散共聚反应 ,得到了表面为PBMA接枝的聚丙烯酰胺 (PAm g PBMA)聚合物微球 .将所得PAm g PBMA微球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得到了整体亲水的聚甲基丙烯酸接枝的聚丙烯酰胺(PAm g PMAA)聚合物微球 .用激光光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聚合物微球的直径、形态及表面组成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在共聚反应中PBMA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与浓度、Bis A浓度和介质的组成对微球的形成与颗粒直径的大小有明显影响 ;所形成的聚合物颗粒是以PBMA为壳、以交联PAm为核的核壳结构微球 . 相似文献
7.
采用丙烯酸酯(AC)对水性聚氨酯(WPU)进行改性,合成了接枝型丙烯酸酯/聚氨酯(PUA)复合乳液。 随着共聚物中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外观由透明变为不透明,乳液粒径随之增大、分布变宽。 TEM显示,PUA乳胶粒子呈现清晰的核壳结构,且形态规整,粒径分布在60~120 nm之间。 FTIR测试表明,随着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增加,聚氨酯(PU)硬段氢键化作用先增强后减弱,硬段的有序度逐渐降低。 DSC分析表明,当AC的质量分数低于75%时,PU、聚丙烯酸酯(PA)两组分相容性较好,只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随着PA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升高。 PA质量分数的增加,使胶膜的最大热失重速率从363 ℃提高至412 ℃,吸水率从11.3%降低至5.7%,弹性模量从16.4 MPa提高至47.6 MPa,拉伸强度从9.0 MPa提高至23.7 MPa,断裂伸长率从365%提高至408%,同时乳液的粘度下降,干燥时间变短,胶膜的附着力变好。 相似文献
8.
乙醇-水介质中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与一般的以非极性脂肪烃或甲醇 水作为分散介质不同 ,采用乙醇 水混合溶剂作为分散介质进行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散聚合 ,讨论了醇 水比例对聚合的影响 .在反应中 ,采用了一种新的加热反应方式 ,先高温反应一段时间以利于成核 ,然后降温到一较低温度反应至结束 .这种反应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大大降低了粒度分布 .此外 ,还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对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发现混合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 (AIBN)和过硫酸钾 (KPS)中即使只含有少量的KPS ,也会明显使粒径减小 ,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9.
PEG接枝PAN/PS高分子颗粒的形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甲基丙烯酸单封端聚乙二醇大分子单体(MAA—PEG)为反应性稳定剂,使之与苯乙烯/丙烯腈在乙醇/水混合介质中三元分散共聚,利用单体间反应性差异及聚合物溶解性的不同,制备具有特殊形态的高分子颗粒.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颗粒形态与反应时间、单体配比、MAA—PEG浓度及分子量有关.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表明,增加反应时间,颗粒表面聚集的亲水性PEG成分增加,中心是聚苯乙烯,外部凸起部主要为聚丙烯腈,高分子颗粒具有核-壳结构.调节苯乙烯浓度、MAA—PEG浓度及介质组成可以控制颗粒大小,影响颗粒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单体反应性差异和MAA—PEG的分子量及浓度. 相似文献
10.
单分散多孔St/DVB共聚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散聚合法制出了粒径约为2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t)种子,再通过改进的活性二步种子溶胀法制得了粒径约为4.5μm的单分散多孔St/DVB共聚微球。在溶胀阶段,用XSP-8CA生物显微镜观察活化、溶胀温度,1~氯代十二烷(CD,mL)/PSt(g)的比例及单体混合物总体积对溶胀种子粒径及单分散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制备工艺条件。用SEM观察多孔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和形貌,并用BET法考察了不同比例的及甲苯浓度变化对多孔聚合物微球孔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VDVB/Vst的比例的增大和甲苯浓度的提高,多孔微球的比表面积增大,孔分布向小孔区域移动。 相似文献
11.
黏度法研究聚丙烯酰胺与聚乙二醇在水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黏度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与聚乙二醇(PEG)在水中的相互作用,发现当聚合物浓度较高时,PAM与PEG存在疏水作用、氢键以及相互缠结.两者间的相互作用随着聚合物浓度、PEG分子量以及PAM分子量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相互作用先减小后增大;盐、乙醇以及丙烯酰胺的加入使相互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2.
The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modified by poly (ethlene glycol) (PEG) were determined by DSC. The dual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ciprocal of t 1/2 ( the half life of crystallization) and the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variable. Th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activation energy (Ed) for transport, the equilibrium melting temperature (T_m~0),the nucleation parameter (ψ),themaximum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T_(e, max)), and the kinetic crystallizability (G) for the copolyesters were obtained. The influence of the PEG content in PET chains on the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and crystallization thermodynamic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Xin-tao Shuai Zbigniew Jedlinski Qiang Luo Nozirow Farhod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Institute of Polymer Chemistry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 Zabrze Poland Institute of Synthetic Fibre Chinese Academy of Textile Sciences Beijing China 《高分子科学》2000,(1):19-23
A novel kind of copolymer with ABA-type block 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by anionic ring-openingpolymerization of β-butyrolactone (β-BL) in the presence of a PEG-based dicarboxylates as macroinitiators which wereprepared by the esterification of aliphatic cyclic anhydride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oligomers (M_n=2000, 4000 and6000) and conversion of potassium dicarboxylates. The resultant copolymers as well as the intermediates were characterizedby IR,~1H-NMR and GPC. 相似文献
14.
将苯胺(An)与甲氧基聚乙二醇邻氨基苯基醚氧化共聚,制备了梳状接枝共聚物PAn-g-PEG.研究了梳状接枝共聚物的UV-Vis、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溶解成膜性等随侧链聚乙二醇(PEG)链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PAn-g-PEG中PEG链段长度和含量的提高,共聚物的溶解性和成膜性能显著提高,电子导电率缓慢降低,热稳定性变差.共聚物具有微相分离结构,其形态随PEG链段的改变分别为“海-岛相”和“双连续相”;提高PEG链段长度和含量,PAn-g-PEG能形成稳定的水溶性分散体系,并能浇注成柔韧平整的导电高分子自支撑膜.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无皂乳液共聚的粒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库尔特粒径测试仪、TEM及zeta电位跟踪观测了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无皂乳液共聚过程中的粒径、粒径分布以及zeta电位变化.聚合物粒径会经历由小到大(某些粒径甚至超过1000μm,分布在0.04~2000μm的极宽范围内),再由大变小(形成的数均分布在0.04~0.18μm)过程,且粒径分布也由宽变窄,最终粒径数均分布集中在0.04~0.18μm窄范围内.结合聚合转化率数据,根据PEG水溶液中进行的St/MMA无皂乳液共聚粒径变化过程,以及zeta电位在聚合过程中异于普通无皂乳液的现象,认为该体系在反应初期形成的粒子会形成粒子堆,并随着聚合反应的继续,带有离子片段的自由基链段不断扩散进入粒子堆表面的小粒子,使其zeta电位不断增强,最终脱离粒子堆.提出了PEG水溶液中St/MMA无皂乳液共聚聚并脱析成核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聚合产品的微观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偶氮类水溶性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二盐酸盐(VA044)引发丙烯酰胺(AM)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的双水相聚合;研究了引发剂、单体、聚乙二醇浓度及温度对最终产品中聚丙烯酰胺(PAM)液滴形态、尺寸的影响.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加,液滴由球状变为细长条状;随着温度的上升,球状液滴逐渐趋于条状,然后又重新趋于球状;在初始单体浓度较低时,PAM液滴滴径分布较窄,当其浓度增加后,滴径呈多峰分布;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液滴趋于球状。 相似文献
17.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季戊四醇(PTOL)为引发剂,引发对二氧环己酮(PDO)单体开环聚合,合成了以PTOL为核的四臂聚对二氧环己酮(4s-PPDO).通过直接将4s-PPDO预聚物和聚乙二醇(PEG)于熔点以上、惰性气体保护下与偶联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交联共聚得到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乙二醇(PPDO-b-PEG)两亲性共网络聚合物(PPDO-PEG APCNs).研究了两亲性聚合物共网络结构、配比组成、溶剂种类等对聚合物溶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PCNs在不同类型的溶剂中表现出不同的溶胀行为,可以通过调节偶联剂的用量及PPDO/PEG的投料比来满足不同的实际需求.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详细研究APCNs的结晶性能,证实交联反应降低APCNs的结晶度和结晶尺寸. 相似文献
18.
首先合成双端羟基的聚对二氧环己酮预聚物(PPDO)和双端羧基的聚乙二醇预聚物(PEG),然后以丁二酸酐/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将PPDO与PEG偶联共聚,得到PPDO/PEG多嵌段共聚物.通过1H-NMR和GPC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用透析法制备了共聚物纳米粒子,并用动态光散射(DLS)表征了共聚物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散度,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亲水链段PEG含量的增加,其纳米粒子更易形成,粒子粒径随共聚物分子量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聚乙二醇对PAMPS/PAM双网络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制备了聚乙二醇(PEG)改性的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聚丙烯酰胺(PAMPS/PAM)双网络水凝胶.测定并比较了PEG改性前后双网络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以及单网络水凝胶中丙烯酰胺(AM)的吸收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单网络水凝胶的结构;测定PEG改性前后双网络水凝胶的压缩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经PEG改性后的双网络水凝胶有较高的溶胀比;改性后单网络水凝胶更易吸收AM;改性后双网络水凝胶压缩形变率达到90%以上、拉伸形变率是未改性双网络水凝胶的2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