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湖沉积物中酮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GC-MS分析了青海湖沉积物和生物中的酮组分,并探讨了它们的成因。沉积物中检出的正构烷基-2-酮为C_(12)至C_(33),主峰为n-C_(25)或n-C_(29),具强烈奇碳数优势。所分析生物中的正烷基-2-酮为C_(15)至C_(31),主峰为n-C_(27)。作者认为现代沉积物中的酮直接来源于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2.
一个新系列四环三萜烷C_(30)—C_(32)羊毛甾烷,于中国中部泌阳凹陷的第三系地层中检出。这些化合物通过GC,GC—MS以及与合成标样共标共注,确定为8β(H),9α(H)-羊毛甾烷(C_(30)),24-甲基羊毛甾烷(C_(31))和24-乙基羊毛甾烷(C_(32))。本文讨论了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可能形成机制以及地质命运。  相似文献   

3.
原油、煤和沉积物中二环烷烃的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GC-MS技术分析了中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原油、岩石和煤样抽提物中的二环烷烃。这些样品普遍含有C_(12)—C_(13),二环烷烃和C_(14)—C_(16)二环倍半萜化合物,共检出22个谱峰。本文讨论了它们的构型、丰度和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的相关性;根据二环烷烃和二环倍半萜烷烃与甾、萜烷的相对丰度、C_(12)—C_(14)与C_(15)和C_(16)之间的相对丰度以及DHR值(补身烷与高补身烷的比值)可判识油气成因类型、形成环境、母源特征及成熟作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盐湖沉积物中微生物输入的脂肪酸生物标志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江汉盐湖和额吉诺尔盐湖沉积物中的烯酸、类异戊二烯烷酸和萜烷酸等生物标志物。捡出了一个iC_(17:0)类异戊二烯烷酸和两个C_(31)升伽傌蜡烷酸异构体化合物,它们可能来源于某些亲盐微生物。推测升伽傌蜡烷酸很可能是盐湖沉积物中伽傌蜡烷的重要前身物。  相似文献   

5.
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结合色—质谱分析,对五种煤的超临界抽提(SCG)物中正己烷冲出馏分的组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_(13)—C_(35)正构烷烃是其主要成份,此外还含有姥鲛烷、植烷、环烷烃等地球化学标记物。环烷烃中以五环三萜烷的C_(27)、C_(29)—C_(30)的藿烷类(17αH,21βH)、莫烷类(17βH,21αH)为主,并有一定量的C_(27)、C_(29)、C_(30)藿烯及生物藿烷,三环二萜烷量很少。试验还表明,煤阶和操作条件对上述组分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如莫烷类/藿烷类,C_(27)藿烯量等)有一定影响。所有样品中甾烷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6.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精油的重要組成部分;与合成香料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如从香茅油中分出的香叶醇(Ⅰ)、香草醛(Ⅱ),自山蒼子油中分出的檸檬醛(Ⅲ),薄荷油中的主成分薄荷脑(Ⅳ),芳樟油中的主成分芳樟醇(Ⅴ)以及松节油中的蒎烯(Ⅵ),桔子油中的苧烯(Ⅶ)等都属于这类化合物。为了消楚起見,常用萜烯这个名称指其中只含碳和氫的有关化合物。由于萜烯結构的繁簡又有单萜(C_(10)H_(16))、倍半萜(C_(15)H_(24))、二萜(C_(20)H_(32))以至多萜(C_5H_8)_n之分;到目前为止,在合成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has analysed the aldehyde fractions in sediments and living organisms of Qinghai Lake using GC-MS and discussed their origin, n-Aldehydes detected in the sediments ranged from C_(16) to C_(32) with a maximum at C_(22) C_(24) or C_(26) and showed a strong even over odd predominance. n-Aldehydes in the living organisms analysed ranged from C_(16) to C_(32) with a maximum at C_(26) or C_(28). The authors believed that aldehydes in modern sediments may directly derive from biosynthesis.  相似文献   

8.
用硅胶-氧化铝柱色谱预分离和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两种褐煤超临界流体抽提物中脂肪烃馏分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除主要成份正构烷烃(C_(13)~C_(33))外,尚有少量的类异戊二烯烃(姥鲛烷、植烷等)和萜烷。其中萜烷以五环三萜为主(C_(27)、C_(29)~C_(32)藿烷类化合物),并有一定量的C_(27)、C_(29)和C_(30)藿烯,倍半萜和三环二萜烷含量很少。未检出甾烷。此外,还检出一完整系列的烯烃。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抽提条件对褐煤抽出物各组分、含量及其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所有地质试样(沉积物、石油、煤等),不论年代和起源如何,都含有茉烷类的五环三萜。经结构测定,地质茉烷类中多数的骨架碳原子包括侧链不超过35。这在植物中是很少存在的(C_29 C_30)。在细菌中发现的细菌茉烷四醇是第一个具C_35的生物茉烷类,有与地质茉烷类相同的骨架。在微生物中,这类前体的广泛分布可以解释为什么地质菜烷类的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从燕山东段元古界下马岭组底砂岩古油藏储层沥青中,检测出来的一个新发现的C_(18-23)三环萜烷系列(质谱基峰m/z123),经人工合成标样共注和GC—MS分析,确认其结构为13α(正烷基)-三环萜烷,文中结合该储层沥青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探讨了其有机母质生源构成、两种降解作用影响,以及新三环萜烷系列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柴达木盆地新第三系的深井色质分析资料,研究了未成熟、成熟和高成熟阶段中甾烷和多环萜类在组成和构型上的演化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对其中所显示的主成油门限,结合顺磁共振资料作了进一步讨论。还结合稳定碳同位素资料,探讨了沉积物中的母质来源,结论是以陆源为主。样品中普遍存在有孕甾烷;成熟以后还出现了一个完整的三环二萜系列(C_(16)~C_(28))。  相似文献   

12.
不同模拟条件下蓝藻甾烷化合物的分布及其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蓝藻(又称蓝细菌)水压热解生成的有机质与现代蓝藻模拟硅化转化为人工化石生成的有机质,表现出两种相反的甾烷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前者C_(27)甾烷多于C_(29)甾烷,与传统的认识吻合;后者C_(29)甾烷多于C_(27)甾烷,属异常分布,在前寒武纪富藻燧石层样品中也发现C_(29)甾烷多于C_(27)甾烷,特殊的生物来源和热解实验的介质,方法与条件可能是甾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者前曾由中药木通中提出一种酸性含氮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及分子量测定结果,暂定其分子式为 C_(12)H_(11)NO_+,熔点281—282°。其化学及物理性质与作者前研究国产木防已甲素,熔点280—281°,C_(32)H_(24)N_2O_(12(13))(或 C_(16)H_(12)NO_(6(7))),及土青木香丙素,熔点278—280°,C_(33)H_(23)NO_(14),有些相似。当时因原植物不明,所得金黄色棒状结晶,暂名木通甲素。前精制甲素时仅用甲醇及丙酮交互重结晶,未用硷、酸及二甲基甲酰胺处理,含不纯物,所以有更正及补充必要,并进行铿定之。  相似文献   

14.
异养黄化藻类产烃研究新发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浮游藻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经过异养黄化后细胞内叶绿素消失,脂类含量成倍增加。异养黄化藻热解前和200℃以下较低温热解时,产烃量很低,且以C_(23)—C_(25)为主峰的高碳数正烷烃占优势:热解温度达300℃时其饱和烃产量迅速增加,是相同热解温度时绿色自养藻饱和烃产量的32倍。这时原先以高碳数占优势的正烷烃分布特征飞跃地转变为以C_(17)为主峰的低碳数正烷烃占优势的分布特征,原异养细胞内大量的十八碳一烯酸是C_(17)正烷烃的直接分子来源。用异养黄化藻类热模拟产烃符合自然界藻类生烃的实际过程,研究结果发现水生浮游藻类实际的产烃潜力应比人们过去的认识还大得多。  相似文献   

15.
气相-质谱法测定孜然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阎建辉  唐课文  钟明  邓宁华 《色谱》2002,20(6):569-57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孜然芹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 质谱法(GC MS)联机分析,共分离出60余峰,鉴定出了49种物质,用面积归一法确定了相对含量。在所分离出的化合物中,碳氢化合物16种,烃类含氧衍生物32种。主要成分为枯茗醛和藏花醛,它们分别占测得组分的32 26%和26 49%。另有9种含量在1%以上的物质,主要是萜类中的单萜、倍半萜和芳香族醛、酮醚类物质。低含量组分主要为萜烯类的醇、醛、酮、酯和部分芳香族化合物。在气相分析中,选择了合适的条件,采用中等极性的DB 210柱,对孜然芹挥发油中的中等极性和非极性成分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竹木质素的红外光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京波  陶宗娅  罗学刚 《化学学报》2005,63(16):1536-1540
应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研究了3种提纯方法得到的竹木质素及其化学反应产物的化学结构特性. 确定竹木质素C1s的电子结合能分别为283.52 (C—H或C—C), 284.58~285.72 (C—OR或C—OH), 286.10~286.44 (C=O或HO—C—OR), 287.65~287.72 (O—C=O) eV. O1s的电子结合能分别为530.31(羟基氧原子), 531.45~531.72(醛或酮的羰基氧原子), 532.73~533.74(酯键或羧酸中的羰基氧原子) eV. 竹木质素中的结构单元之间主要是通过醚键和碳碳单键连接, 慈竹磨木木质素结构单元中醚键、碳碳单键、酯键、羰基和烯双键的比例为100∶63∶32∶40∶32 (49.3∶31.0∶16.0∶19.9∶16.0)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是不饱和长碳链(C_(12)~C_(16))醇、乙酸酯或醛,双键位置一般在5、7、8、9、10和11位。它们的差别主  相似文献   

18.
广东遂溪泥煤蜡和云南寻甸褐煤蜡的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泥煤蜡和褐煤蜡的主要组成物为纯蜡和树脂物质。纯蜡经皂化和溶剂萃取分离,分离物分别用气相色谱和色谱一质谱联合检定,表明进溪泥煤蜡和寻甸褐煤腊中均含有C_(24)~C_(34)偶碳烷醇和C_(16)~C)(34)烷酸。树脂物经皂化和柱层析分离,所得的氯仿洗脱物经红外光谱和~1H校磁热振谱检定证明其中含有β-谷甾醇。泥煤蜡树脂物中的β-谷甾醇主要以α-型形式存在,而褐煤的则为β-型。此外,泥煤蜡树脂物中还检出有雌二醇和雌酚酮类物。  相似文献   

19.
由异丁烯、特丁醇,或异丁烯醛接触氧化,然后用1.0~5.0份(以甲基丙烯酸为基础)C_6或C_7脂肪烃提取所得到的含有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和AcOH的水溶液,用1.0~1.5mol当量(以甲基丙烯酸为基础)的MeOH,在作为催化剂的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存在下进一步处理,并蒸馏,由此可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用等量的已烷提取  相似文献   

20.
論文选摘     
碳硼烷及其衍生物具有通式RR′C_2B_(10)H_(10)的一系列化合物,最近制成。通式中的R及R′可以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芳基、卤烷基、羰烷氧基、乙酰烷基等。这一类型的化合物总称为碳硼烷(car(?)oranes),母体B_(10)H_(10)C_2H_2也就名为碳硼烷(carborane)。这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极高,例如异丙烯碳硼烷可以用水汽蒸餾,可以从150℃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