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运庚  高立晟 《物理》2001,30(1):52-56
文章介绍了肖克莱的生平事迹及其在物理学上取得的成就,着重论述了他提出的晶体管理论以及据此发明的晶体管对后世的影响,指出肖克莱提出的晶体管理论奠定了今天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林志忠 《物理》2008,37(12):875-876
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三位日本人获得,于是我们又要再次自问一个老问题,即“东方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教育,是否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此问题,相信大多数的华人的回答会是“中国传统教育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但是,日本人的回答或许未必如此.  相似文献   

4.
从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出发,考察了已往和长度基准有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从物理学史的角度.探讨了长度基准的历史沿革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曾哲 《物理通报》2022,(2):156-159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物理学界的最高奖项,其获奖记录是近现代物理学史的缩影.笔者尝试基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并对分类结果进行解读,尝试借此获得对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教学与研究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据《科技日报》报道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崔琦.崔琦1939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1967年取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并在此工作了13年,1982年受聘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物理学教授.崔琦于198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崔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薄膜电子特征、半导体微观结构和固体物理学等.  相似文献   

7.
魏志义 《物理》2006,35(03):213-217
光学频率梳是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时间频率标准的发展历史,简要介绍了飞秒频率梳的基本原理、发明背景、科学意义及研究趋势.最后通过对该项发明的思考,浅谈了一点对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成熟认识.  相似文献   

8.
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光学频率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志义 《物理》2006,35(3):213-217
光学频率梳是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时间频率标准的发展历史,简要介绍了飞秒频率梳的基本原理、发明背景、科学意义及研究趋势.最后通过对该项发明的思考,浅谈了一点对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成熟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诺贝尔物理学奖为载体编制相关的试题,不仅与物理基础知识相联系,而且可以反映现代科技的成就、水平、潮流和方向,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在教学中要及时地对诺贝尔奖资源进行开发并有效地加以利用,以促进诺贝尔物理学奖所涉及的科技与高中物理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
孔光临 《物理》1989,18(9):537-539,534
本文将使搬地介绍了非晶态半导体的发展悄况,阐述了当前非晶态半导体的前沿课题以及器件应用情况,井预期非晶态半导体将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白欣  王洪见 《大学物理》2012,31(7):43-46
对7位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分析,可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守胜 《物理》2004,33(3):198-204
简要介绍了奖金获得者Alexei A Abrikosov,Vitaly L Ginzburg和Anthony J Leggett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方面开拓性的贡献,特别着重于他们所发展的理论的背景和重要性,文章还简要谈及20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安宇森  蔡荣根  季力伟  刘同波  王少江 《物理》2017,46(12):794-801
文章简单解读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主要贡献,目前观测到的几个引力波事件,美国LIGO项目的简单历史,以及引力波观测对基础物理、宇宙学和天体物理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董相坤  邹冰松 《物理》2022,51(9):611-623
作为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强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元素天然放射性的发现。在随后将近一个世纪里,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强相互作用的面纱逐渐被揭开。文章将简要介绍与强相互作用相关的诺贝尔奖,并以此为载体梳理我们在探索世界的进程中对强相互作用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严马可  金奇奂 《物理》2013,42(04):230-236
文章介绍了大卫·维因兰德由于找到了能够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特别是由于他在离子阱方面的贡献,而与塞尔日·阿罗什共同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大卫·维因兰德带动了离子阱技术的发展,在量子计算方面为量子物理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还通过实验研究使原子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文章简述了大卫·维因兰德研究离子阱的历史,介绍了他在以离子阱技术为基础的量子计算方面和离子原子钟的发展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严马可*  金奇奂 《物理》2013,(4):230-236
文章介绍了大卫·维因兰德由于找到了能够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特别是由于他在离子阱方面的贡献,而与塞尔日·阿罗什共同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大卫·维因兰德带动了离子阱技术的发展,在量子计算方面为量子物理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还通过实验研究使原子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文章简述了大卫·维因兰德研究离子阱的历史,介绍了他在以离子阱技术为基础的量子计算方面和离子原子钟的发展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7.
李多  杨婷  刘大禾 《大学物理》2006,25(5):42-47
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讨论了光学的发展过程.并对光学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