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数字信号处理器已经由单核系统发展为多核并行系统,可通过并行执行任务加快信号处理速度。北斗C_(B2I)码是GPS C/A码码长的两倍,若使用传统捕获算法将会延长信号捕获时间。基于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FFT的并行捕获算法。该算法将信号奇偶点分开进行并行处理,可将单次FFT变换点数减半,并通过高效利用多核资源加快信号捕获速度。为了验证算法性能,对比了传统算法和改进后算法的PTP值。仿真结果表明,两算法PTP均值分别为2.961和2.938,改进后算法未降低捕获精度。最后,以多核嵌入式平台为基础分析了两算法的单核运算量,结果表明:当待处理的信号点数由1000增加到256 000时,改进后算法单核乘法运算量减少比例由33%增加到了40%,而加法计算量始终减少50%,改进后算法可达到快速捕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GPS软件接收机捕获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GPS软件接收机捕获算法;针对常规时域串行搜索算法速度慢和并行码相位频域搜索算法 FFT计算量大等缺点,采用常规串行捕获算法和频域并行码空间捕获算法相结合的混合搜捕算法来实现对空中可见卫星的捕获;针对信号较弱情况下的卫星捕获,采用了非相关积分捕获算法;设计了中频信号仿真器,并使用其产生的仿真信号对捕获算法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混合搜捕算法能够为软件接收机提供较快的捕获能力,非相关积分捕获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微弱信号的捕获.  相似文献   

3.
基于嵌入式Linux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简要介绍了“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原理,阐述了基于PC104主板自主实现的一个嵌入式Linux,以及在该嵌入式Linux平台上基于Linux图形开发软件Mini GUI开发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软件。该软件利用PC104的RS232接口和北斗接收机的RS232接口进行数据通讯,实现了北斗系统的定位、通讯、授时三大主要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位查询和通讯功能实现了对下属车辆或船舶等的调度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评定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各项性能,需在测试中模拟接收机的各种工作环境.该软件可根据用户需求,通过设定一系列的测试场景参数,模拟产生卫星星座、用户轨迹、观测数据、导航电文等数据,并可根据测试项目合理产生和控制各种误差,同时为满足特殊测试的需求,软件还提供对导航电文、天线模式等信息的编辑功能,为物理信号的产生提供数据支持,并为接收机性能指标的评定提供参考基准.经在建的用户机测试系统验证,利用本软件设计的测试场景,能够较为科学准确的评价导航型用户机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MATLAB的GPS软件接收机捕获与跟踪算法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GPS软件接收机的捕获和跟踪算法,并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和射频前端在PC上实现了GPS软件接收机样机。介绍了GPS软件接收机的结构和数据采集硬件,讨论了GPSC/A码的特性、产生原理以及捕获过程。针对传统的串行搜索算法慢的缺点以及高动态GPS软件接收机的特点,在该样机中实现了快速的基于循环卷积的并行捕获算法,并联合使用超前滞后环和对相位反转不敏感的科斯塔斯锁相环分别对码相位和多普勒频偏进行跟踪,解调得到导航电文。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GPS软件接收机进行信号处理的思想使用户在算法处理和软件升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应用于下一代任何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NSS)和空基增强系统(SBAS)接收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基于射频前端的GPS软件接收机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介绍了基于硬件射频前端的GPS软件接收机设计与验证。针对GPS串行的搜索算法速度慢的缺点,采用了高速的并行码相位搜索算法;设计和实现了码跟踪环和载波跟踪环,并用载波环路来辅助码跟踪环路;综合考虑接收机的动态性和噪声影响,采用最优化设计思想,设计了GPS软件接收机最优环路带宽。采用GPS中频信号采样器采集实际GPS数据,对搜索和跟踪算法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证明所设计的搜索和跟踪方法是有效的,使得用户在微弱信号处理、多路径处理和发展新的算法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为实际的高性能硬件GPS接收机设计提供的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给GPS软件接收机的跟踪环提供精确的初始条件,捕获后得到的载波频率应在几十Hz范围内,所以必须寻找一种既能精确测量载波多普勒频移,又能有较快运算速度的方法。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载噪比较高时采用相位测量和较低时采用长相干处理的载波频率精确估计策略。利用Matlab 仿真产生的卫星中频数据作为数据源对该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输入信号的载噪比大于35.5 dB·Hz的时候,相位测量算法得到的多普勒频率值的误差保持在约10 Hz之内。对于微弱信号的捕获,如果将相干处理的时间从200 ms扩展到600 ms,捕获频率的误差从3 Hz减小到0.5 Hz。此外,与传统的FFT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加法和乘法运算量分别降低了96.2%和35%。测试结果体现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软件GPS接收机的高动态跟踪环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三阶载波跟踪环路的设计方法,并在MATLAB软件上通过低动态实验和高动态仿真实验对设计的跟踪环路性能进行验证。低动态实验采用中频信号采样器采集的真实GPS信号,高动态实验采用GPS信号仿真器生成的高动态仿真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软件GPS接收机设计的二阶载波跟踪环路可满足一般低动态要求,而三阶载波环路则可满足载体相对于卫星加速度为10个g的高动态要求。  相似文献   

9.
强电离层闪烁会导致信号幅度深度衰减和载波相位激烈震荡,引起GPS载波跟踪环的失锁,从而导致定位误差增长甚至导航中断。本文研究了GPS L1软件接收机在经历强电离层闪烁时的信号处理算法。研究数据采集于构建于巴西的一个多GNSS多频段中频信号采集系统,数据采集时间为2013年11月,此年为太阳活动极大年。信号捕获、跟踪算法以及由载波跟踪环计算得出的闪烁指数(包活幅度指数S_4和载波相位指数σ_φ等)都在文中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强电离层闪烁对GPS软件接收机的影响对于研究卫星高级跟踪算法和提高GPS接收机的鲁棒性及定位精度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L2C信号是由现代化GPS IIR-M卫星播发的新一代民用信号。基于软件接收机的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的研究旨在提高信号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的捕获稳定性和跟踪精度。L2C信号结构描述了其民用中码和民用长码的时分复用特征。信号采集部分包括宽频天线和接收机前端的设计,工作频段为L1-L2频段,前端采用下变频和频谱搬移来避免频谱混叠。数据处理中采用降频处理的方法能有效增强信号捕获的稳定性,并利用圆周相关算法获得CM码的初始相位。码和载波跟踪数据处理包含计算原理的介绍和跟踪环结构设计。最后,通过低信噪比环境下的实验来验证L2C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利用GPS定位与测速相结合的动态定位方法。引入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GPS数据进行处理,利用BP网络实现模糊化知识集的记忆和模糊判决的功能;最后,对处理前后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GPS在开阔场地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在GPS接收机的基带信号处理部分引入SINS的辅助信息,并且灵活进行接收机的参数设定和加载新的信号处理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DSP平台的GPS接收机设计。用Xilinx的Spartan 3E-1600完成RF数据的采集和AGC控制,对采集数据进行相干累加计算;用TI公司TMS320系列的VC6727完成基带信号处理和PVT解算。同时,基于对低价、小尺寸的考虑,RF前端用分立元件进行设计。该接收机尺寸小,功耗低,参数控制灵活,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兼容性,并且提高了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MBC策略供需函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并改进了基于市场机制的控制MBC(Market-Based Control)策略应用于建筑结构控制时所采用的供需S-D(Supply-Demand)函数模型;基于Lyapunov第二法确立了保证受控结构系统稳定的方法,提出了确定改进S-D函数模型中各参数值的归一化方法并给出了相应流程;结合安装有控制装置的建筑结构的仿真计算,分析了改进模型中参数的取值对系统控制效果的影响,同时验证了采用改进供需函数模型MBC策略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以整星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含有离散变量的混合变量优化问题,应用二级多点近似方法给出从卫星拓扑布局设计到尺寸的一体化优化求解过程。首先,对整星结构进行仿真和振动试验,设计满足总体指标要求且已得到在轨验证。其次,建立以极小化卫星质量为目标的多工况优化模型后利用分段多点逼近函数建立了显式近似问题。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和变尺度法分别对离散/连续两类变量寻优,并以拓扑构型一致性和目标函数的下降程度作为收敛的判定依据。结果显示,在满足频率和静力的约束下,卫星质量降低了7.9%,且结构分析迭代次数仅为50~60次,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在求解整星结构多变量多工况下的一体化设计问题时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Due to a higher operating temperature (≥800 °C), Solar Particle Receiver (SPR) which uses particles as the working medium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best candidates to improve th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plants. In this paper, a quartz tube solid particle receiver model is fully developed by using the discretized lumped parameter method, in which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of particle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loss is clearly give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ipulation level of particle receiver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artz tube particle receiver are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by the disturbance test of selected input parameters. Besides, in order to grasp the influence rule of key parameters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particle receiver, the key parameters’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also deep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 outlet temperature can reach as high as 810 °C under a relatively small value of solar flux 600 kW/m2, but the receiver efficiency is only about 75%; Besides, the receiver efficiency shows a variation tendency that it rises first falls afterward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cident solar flux. The validity of proposed model is verified by a heating experimental system with a single quartz tube, and the relative error is not more than 7.9%.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benefi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ing the particle receiver.  相似文献   

17.
模糊卡尔曼滤波器在初始对准抗野值修正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Kalman滤波器广泛应用于捷联导航系统,在实际系统中量测序列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出现错误的量测值或野值,会影响滤波器的估计效果。采用基于模糊控制器的卡尔曼滤波器,可以有效减小野值对实际系统的影响,提高滤波质量,改善系统精度。  相似文献   

18.
结构可靠性分析的多项式数值逼近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提出了工程结构可靠性分析的多项式数值逼近法。它是以多项式{1,x,…,x^n}为基,利用功能函数高阶矩,通过计算功能函数的最佳逼近概率密度函数,然后用工程结构可靠性分析的一般式来计算结构失效概率的可靠性分析新方法。通过理论分布曲线的数值检验和结构构件失效概率的计算,表明工程结构可靠性分析的最佳平方逼近法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和工程上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光纤陀螺SLD光源的驱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光纤陀螺(FOG)作为一种新型角速度传感器正在飞速发展。SLD(超辐射二极管)光源的稳定性对光纤陀螺的性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从分析SLD的特性及FOG对其驱动控制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几种驱动控制实现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非惯性系下柔性悬臂梁的振动主动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蔡国平  洪嘉振 《力学学报》2003,35(6):744-751
采用变结构控制方法对非惯性系下柔性悬臂梁的振动主动控制进行研究.重点通过算例揭示一次近似模型与传统的零次近似模型的巨大差异,以及变结构方法在控制非惯性系下柔性悬臂梁的稳态振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大范围旋转运动角速度较大时,传统零次近似模型不能对动力系统进行正确的数学描述;变结构控制方法能够使得非惯性系下梁的稳态振动得到完全镇定,且该方法对转动角速度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采用零次近似模型进行控制设计的控制效果将在某一临界角速度条件下出现失效,该临界角速度值大于静止悬臂梁的基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