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王琢 《大学物理》2008,27(5):49-52
分析了在初动量为零时的等质量三体衰变问题.借助Dalitz图,研究衰变后能量在3个碎片中的分配关系,以及在Dalitz图中的形状.分析了在Newton经典力学、极端相对论和非极端相对论情形下的Dalitz图.在数学上分析图像差异,讨论其根源,并介绍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海参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基本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海参中胶原蛋白并分析其基本成分.分别用碱解、酶解法提取胶原蛋白,Folin-酚试剂法测定多糖含量、蛋白含量,运用GC分析单糖成分.海参中多糖含量为14.35%,蛋白含量为0.989%.多糖的成分包括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其中岩藻糖为主要单糖成分.本法简单,操作方便,实验灵敏,多糖得率高.  相似文献   

3.
衍射是光的波动性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光栅衍射则是其中一类常见且重要的衍射现象.当激光束入射直尺边缘或表面时会出现半圆形衍射光斑,其产生机理并不清楚.针对直尺边缘与表面的半圆形衍射光斑,本文理论结合实验分析了其产生机理.研究发现,当直尺表面或侧面存在规则的类光栅结构时,其衍射光斑为半圆形.利用标准二值光栅模型分析了直尺衍射问题,发现半圆形衍射光斑起源于多套光栅衍射的叠加.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础激励下机构随机振动响应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某空间望远镜相关跟踪系统摆镜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随机振动响应分析.通过分析考察了其承受动力学环境的能力.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有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方案,为摆镜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速旋转的超导转子可用作高精度角速度传感器,其转子结构的质量偏心和球面误差是限制其精度提升的关键因素,转子结构越复杂,其制作和装配过程造成的质量偏心和球面误差就越大,则其测量角速度的精度越低.基于此介绍了一种转子结构简单的超导转子磁悬浮结构,并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其磁悬浮结构的磁耦合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其对超导转子磁支承力的影响.然后基于磁路原理对磁支承结构的磁路建模,提出了一种对超导转子磁支承结构承载能力分析的方法,并设计出一种优化超导转子磁支承结构承载能力的方案.研究结果为超导转子磁悬浮系统的结构设计和优化,及其承载能力的分析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uⅡ(BTAH)2(NCS)2]·2H2O晶体.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晶胞参数为a=0.64174(6)nm,b=0.83749(8)nm,c=0.92831(5)nm,a=71.982(5)°,β=72.522(6)°,γ=77.068(4)°.通过UV-VIS-NIR反射光谱研究了其光学性质,能隙值为2.5eV,吸光系数(ε)为0.0294μm-1.  相似文献   

7.
地震动力:由巨观到微观——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定地震发生时的断层破裂能量和了解一个断层带的孕育与发展都需要地震和地质数据的结合.在一个大地震的发生过程中,藉由地震仪的记录分析,了解地震断层破裂过程中其断层的几何破裂行为及其机制,甚至分析其运动学上的灾害行为.在地震源分析中文章作者将以上行为分析称为地震的巨观分析.而地震的微观分析,则是以探讨当地震断层及破裂前缘持续向前前进时,其所需的破碎能量及其形成的极小颗粒之断层泥的物理化学机制.此断层滑移带中的断层泥之物理机制、化学组成及地震断层滑移带厚度,皆为了解地震滑移时摩擦行为及能量释放的重要参数.地震的巨观及微观行为的结合分析,为地震学上重要的突破,使人们得以进一步了解地震破裂过程中的摩擦行为、温度及压力的变化,并探讨地震时造成的地表位移、速度及加速度行为.但断层滑移带的断层泥并小易获得,除非有清楚的深部断层几何,并能以深钻的方式取得断层泥材料进行分析.1999年7.6级的台湾集集大地震产生地表或近地表8-12m的滑移,此近地表的滑移足钻井容易达成的,因此提供一次难得的机会,得出大地震滑移带的断层泥了解大滑移断层的动力机制.而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为另一了解此巨观与微观机制的地震.  相似文献   

8.
808 nm InGaAsP-InP单量子阱激光器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InGaAsP-InP单量子阱激光器结构分析入手,采用自行设计的热封闭系统对808 nm InGaAsP-InP单量子阱激光器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23-70℃的温度范围内,器件的功率由1.74 W降到0.51 W,斜率效率由1.08 W/A降到0.51 W/A.实验测得其特征温度T0为325 K.激射波长随温度的漂移dλ/dT为 0.44 nm/℃.其芯片的热阻为3.33℃/W.  相似文献   

9.
王洪伟阮萍  徐广洲 《光子学报》2014,38(12):3226-3229
介绍了基础激励下机构随机振动响应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某空间望远镜相关跟踪系统摆镜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随机振动响应分析.通过分析考察了其承受动力学环境的能力.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有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方案,为摆镜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悬浮熔炼液相高速淬火方法制备出了一种新的非晶态超导合金Ti_(80)Pd_20.热分析确定其晶化温度T_cr为976℃.玻璃转变温度T_g为550℃,低温测试表明其非晶相的超导转变温度T_c为2.1K。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状态机描述光存储伺服系统的状态转换过程。有限状态机通过CPLD硬件实现,以控制光学头的运动状态。根据DVD伺服标准的要求,设计超前滞后补偿器对整个伺服环路进行补偿。利用标准光学头和标准盘片对整个伺服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伺服系统精度较高,聚焦精度小于10%,循迹精度小于20%,对于标准盘片能得到较高的Jitter(<8%)。  相似文献   

12.
高准确度光束偏转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安虎  孙建锋  刘立人 《光子学报》2006,35(9):1379-1383
基于矢量折射定理推导了光束经过正交双棱镜后的偏转表达式.给出了装置的主要设计参量;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主要误差项,求出了总误差和实际准确度指标.结果表明,光束在水平张角及垂直张角500 μrad内可实现准确度优于0.8 μrad的偏转,偏离准确度主要受随机误差影响;反映到棱镜转角上的总误差为12.72 arcsec,引起的光束偏离误差为0.365 μrad,大于系统读数分辨率0.0387 μrad,且小于光束偏离准确度指标0.8μrad.  相似文献   

13.
激光法红外热像镜组中心偏测量与调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燕青  高俊杰 《光学技术》2002,28(2):165-167
论述了多镜片成像光学镜组中心偏的理论表征 ,以及自准反射旋转法测量中心偏的原理。设计了用于红外光学镜组的中心偏检测系统。系统包括用于 8~ 14 μm红外光学系统中心偏测量的CO2 激光 ;可调焦望远镜 ;采用TGS热释电热像仪与计算机配合的数据读出及处理系统 ;径向跳动≤ 1μm ,轴向晃动≤ 1″的高精密基准轴工作台。系统测量中心偏精度为 :角度≤ 2″ ,线度≤ 0 .0 2mm。给出了中心偏数据处理程序。系统也可用于在线装校 ,更换光源 (用He Ne激光代替CO2 激光 )系统可用于 3~ 5 μm红外光学系统的测量。进一步改进并利用激光的相干特性 ,系统可实现中心偏测量精度≤ 1μm。  相似文献   

14.
螺旋慢波电路高频特性的三维计算模拟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MAFIA软件对螺旋慢波线高频特性进行计算模拟,避免解析理论中的假设处理,提高了计算精度,与实验测试值相比色散特性的平均模拟误差为1%左右,耦合阻抗的平均误差为0.2%左右;并对不同建模方法下的不同模拟方法在计算时间和精度上作了比较,证明了准周期边界条件的模拟方法是一种在实际工程应用上同时满足精度与效率要求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功率激光装置对多程放大器腔镜准直的要求,利用小孔的像传递和光路自动准直的原理,设计出一套创新的腔镜准直调整方法,并且在SG-Ⅲ原型装置4程放大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自动准直系统能够在15min之内顺利完成主放大级系统的光路调整,光束近场调整精度值小于近场光斑直径的0.5%,光束远场调整精度小于0.3"。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字图像的高精度面内转角测量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科研与工程中转角测量优于5″的高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用直线做特征标志的基于图像的测量方法。用高分辨率相机采集被测物上长直线标志,通过高精度检测图像上直线的倾斜角度来计算转角。分析了基于图像高精度角度测量中出现的多种原来无需考虑的影响精度的因素。给出了角秒级角度测量时直线的拟合检测算法以及直线标志的成像宽度、长度、与采样方向的角度等参量的选择应满足的条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直线宽度5~9 pixel,直线方向避开与采样方向成0°和45°角时角度检测精度达到最优,当直线长度不小于1000 pixel时测量精度优于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破片迎风面积测量高效率、高准确度的要求,采用了四台并行工作的摄像机和四个微距摄影测量型电动变焦镜头组成破片迎风面积测量系统,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测量准确度.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微距摄影测量型电动变焦镜头,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系统的测量相对误差小于5%,单个破片的测量时间小于30s.  相似文献   

18.
衍射光学元件较球面、非球面光学元件在校正色差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尤其是在红外光学领域,应用衍射光学元件可进一步增加光学系统的设计自由度。随着红外光学市场的进一步增大,常规的衍射光学金刚石车削技术难以满足大规模需求,精密模压技术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技术。模具设计是实现精密模压的重点,为了缩减模具设计周期,该文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对模具进行预先设计及补偿,并试加工。采用单站式精密模压机对设计的模具进行了精密模压试验。模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能够实现衍射光学元件面形精度PV达到0.56μm,位置误差<0.011 mm,环带高度误差<0.12μm,验证了仿真预先补偿在衍射光学模具设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用于温差发生器的高精度温度测量与控制的设计与实现。采用PT100铂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详细推导了非平衡电桥测量非线性的校正公式,采用24位的Σ-Δ型的模数转换器AD7714保证了0.005℃的温度测量分辨率。控温电路采用线性化电流方式,算法上对积分分离PID算法做出改良,并与不完全微分PID算法结合形成一种优化PID算法,能快速、精确的把温差稳定到目标值,控温精度达到0.01℃。  相似文献   

20.
精密工作台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巩娟  李庆祥  李玉和 《光学技术》2005,31(4):636-638
微器件装配技术是实现组合结构的微机械电子学系统(MEMS)的关键技术之一,精密工作台系统则是微装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密工作台系统包括粗动工作台和微动工作台:粗动工作台包括精密机械及其传动系统、光栅定位系统、直流力矩电机驱动系统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微动工作台包括微动台、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和电感测微移。实验结果表明,粗动台系统的最高速度为5mm/s,最低速度为3.4μm/s,系统的重复定位精度为±1μm;微动台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到±1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