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明矾净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宣申 《化学教育》2003,24(5):42-42
我国民间常用明矾处理天然水。河水中一般含有少量HCO3- ,它和明矾溶解生成的Al3+ 发生下列反应 :  Al3 ++3HCO3-Al(OH) 3 +3CO2 生成的絮状Al(OH) 3载带河水中的悬浮物而沉降 ,从而使水澄清。若是水中“没有”少量HCO3- ,则溶解了的明矾 ,不可能因Al3+ 水解而生成Al(OH ) 3,因此也就起不到使水澄清的作用。试验如下 :把明矾溶于“没有”HCO3- 的水中 ,加热 (加热促进水解 ,如把FeCl3溶液滴入沸水得氢氧化铁胶体 )至沸 ,而后冷却到室温 ,仍是溶液———没有Tyndall效应。 (附 :Fe3+ 、Al3+ 的水解常数依次为 6.5× 10 - …  相似文献   

2.
氢氧化铁胶体新制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茂坚 《化学教育》2009,30(9):52-54
通过对氢氧化铁胶体形成的实验研究,得出用适当浓度的NaOH溶液与适当浓度的FeCl3溶液直接参加反应,制取Fe(OH)3胶体的方法,及用这种方法制取Fe(OH)3胶体,所需的NaOH溶液和FeCl3溶液配制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3.
熊晓丹  孙丹  伍晓春 《化学教育》2016,37(17):66-68
Fe(OH)3胶体的制备是中学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由于实验过程需要加热而耗时较长。从理论与实验的角度证实了使用MgO可促进Fe3+水解形成Fe(OH)3胶体。该方法在常温下即可进行,无需加热,实验成功率高及实验现象明显,符合绿色化学理念,非常适合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  相似文献   

4.
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三册第19页讲胶体性质中Fe(OH)3胶体电泳是高中化学中关于胶体性质的一个重要实验.因课本中Fe(OH)3胶体电泳实验是采用把电极直接插入胶体内使溶胶被破坏而凝聚析出胶粒.聚集成的颗粒使电极附近的溶胶变成红褐色沉淀,即形成电泳,但现象不明显,笔者通过反复实验,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后实验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秦应池 《化学教育》2005,26(3):52-53
1研究起因理论上,Fe^3 与HCO3-的水解因相互促进而彻底进行:3HC03- Fe^3 =Fe(OH)3↓ 3C02↑。Fe(OH)3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才可以溶解:pH<4.1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0H)3 3H =Fe^3 3H20;pH>14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OH)3 60H-=Fe(OH)6^3 或Fe(OH)3 OH-=Fe(OH)4^4-。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Fe2(SO4)3的水溶性和用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分散系中的成分及硫酸盐(SO42-)对Fe(OH)3胶体稳定性的影响的分析, 得出不宜用Fe2(SO4)3制备Fe(OH)3胶体的原因是SO42-比Cl-较易被界面吸附, 所以在溶剂化层内的负电荷数增加, 扩散层内的负电荷数减少, 扩散层变薄, Fe(OH)3胶粒相互碰撞容易发生聚沉。  相似文献   

7.
秦应池 《化学教育》2005,26(3):52-53
1 研究起因理论上,Fe3+与HCO3-的水解因相互促进而彻底进行:3HCO3- +Fe3+ =Fe(OH)3↓ +3CO2↑。Fe(OH)3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才可以溶解:pH<4. 1 [1]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OH)3 +3H+ =Fe3+ +3H2O;pH>14 [1]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OH)3 +6OH- =Fe(OH)63-或Fe(OH)3 +OH - =Fe(OH)44 -。[1~3]然而在一次探究性学生实验中,却出现如下现象:将NaHCO3溶液逐滴加入到FeCl3溶液中,生成无色气泡和絮状沉淀,而沉淀又逐渐溶解于溶液中,直至NaHCO3溶液达到一定量后,生成的沉淀才不再溶解;将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HCO3溶液中,溶液…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Fe(OH)3胶体纯化过程中,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纯度的Fe(OH)3胶体的问题,探究了两种Fe(OH)3胶体纯化的新方法,冷热交替渗析法和混合离子交换树脂法,并且对两种方法的最佳纯化条件及其各自的优劣进行探索。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冷热交替渗析法,60°C热水浴渗析35 min后冷水浴渗析15 min,胶体的电导率可达560μS?cm-1;而混合离子交换树脂法,当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总质量为10 g,且质量比为1:1,粗胶体的体积为45 m L时,胶体的电导率可降至42μS?cm-1。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水溶液中以过硫酸铵((NH4)2S2O8)和亚硫酸氢钠(NaHSO3)为引发体系,利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氢氧化铁(Fe(OH)3)有机-无机杂化型高分子絮凝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合成杂化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0℃,引发剂质量分数0.5%,丙烯酰胺质量分数30%,反应时间7 h.FT-IR、T...  相似文献   

10.
王涛 《化学教育》2014,35(9):44-45
正1活动设计1.1目标知道区分透明胶体和溶液的简单方法,了解使胶体聚沉的方法。1.2用品CuSO4溶液、Fe(OH)3胶体、Fe(OH)3悬浊液;饱和Na2SiO3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6.0mL豆浆、0.1g石膏、0.1g蔗糖;带塞10mL青霉素小瓶(3个),10mL滴瓶(3个),激光灯、小试管(7支)。1.3步骤(1)将实验结果与现象填入表1。表1胶体的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11.
阮秀琴  尹家卉 《化学教育》2015,36(10):29-31
针对现行的物理化学实验中的溶胶电泳实验,胶溶法存在容易失败的问题,水解法存在渗析纯化所需时间过长的问题,采用用盐酸溶液作为胶溶法的分散剂,对Fe(OH)3胶体实验进行了改进,省时简便,成功率高,可不经过渗析直接进行电泳实验。  相似文献   

12.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14,35(19):74-75
正1问题的提出文献[1]:硫酸铜的水溶液由于Cu2+水解而显酸性,其水解度随浓度降低而增加,288K时,0.1mol/L CuSO4溶液的pH=4.2,所以配制铜盐时,常加入少量同名的酸。文献[2][3]:在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由于FeCl3是强酸弱碱生成的盐,容易水解生成难溶于水的Fe(OH)3:FeCl3+3H2O=Fe(OH)3+3HCl致使溶液浑浊,得不到澄清的FeCl3溶液。所  相似文献   

13.
制备Fe(OH)2过程中出现的绿色物质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华英 《化学教育》2004,25(8):59-60
Fe(OH) 2 是白色胶状沉淀 ,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在制备Fe(OH) 2 过程中出现的浅绿色或灰绿色或墨绿色物质究竟是什么 ,似乎历来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查《中学教师化学手册》等资料可知“Fe(OH) 2 为苍绿色六方晶体或白色无定型” ;《普通无机化学》等不少资料认为该绿色物质是组成为Fe(OH ) 2 ·2Fe(OH ) 3或Fe3(OH ) 8或FeO·Fe2 O3·4H2 O的混合型氢氧化物或混合型氧化物 ;北师大《无机化学》上这样写道 :“Fe(OH) 2 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 ,往往得不到白色的Fe(OH) 2 ,而是变成绿色 ,最后成为棕红色的Fe(OH) 3:4Fe(OH) 2 +O…  相似文献   

14.
孙影  查玲  许敏 《化学教育》2015,36(7):57-60
人教版高中《化学1》教科书中介绍胶体性质与制备实验时采用氯化铁水解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胶体本质的认识,利用物理凝聚法,分别用饱和氯化钠溶液、20%氯化钠溶液和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混合制取氯化钠胶体.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及统计分析,探讨氯化钠胶体制备的影响因素、显著性水平及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丁铎尔现象是胶体的一个重要性质—光学性质。该实验看似简单,要想做好也不容易。笔者根据多年实验摸索经验。在制备胶体如Fe(OH)3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不同Fe(Ⅲ)化合物与ClO-热溶液中化学反应的跟踪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汉东  关彩霞 《无机化学学报》2006,22(11):2043-2048
采用分光光度法跟踪5种不同的Fe(Ⅲ)化合物分别与高碱度NaClO溶液共热到80 ℃时所发生的变化,发现Fe(Ⅲ)首先被氧化为Fe(Ⅵ);在聚合硫酸铁、六氟合铁酸钾和氢氧化铁参与的反应体系中,Fe(Ⅵ)在分解生成Fe(OH)3沉淀的同时,还有Fe(Ⅵ)紫色溶液变成Fe(Ⅳ)绿色溶液的反应存在;在硝酸铁和三氯化铁参与的反应体系中,只有Fe(Ⅵ)分解生成Fe(OH)3沉淀的反应存在。在反应过程中,聚合硫酸铁、硝酸铁所参与的反应体系中,前者生成Fe(Ⅳ)溶液浓度最高:1.25 × 10-3 mol·L-1,后者生成Fe(Ⅵ)溶液浓度最高:0.23 mol·L-1。  相似文献   

17.
沈鹤柏  李波 《大学化学》1992,7(2):43-44
对影响氢氧化铁溶胶§电势的因素,辅助溶液和水解时FeCl_3浓度的选择及胶体的电导率和制备条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讨。  相似文献   

18.
金新 《化学教育》1982,3(4):50-50
1982年第1期刊出的"氢氧化亚铁的氧化和制取"一文中提到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跟亚铁盐溶液作用制Fe(OH)2的方法不妥,因这样制得的是FeCO3,而不是Fe(OH)2。  相似文献   

19.
β—环糊精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催化RNA的水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 β-环糊精 (β- CD)与马来酸酐合成了双 (6 -氧 -丁烯二酸单脂 ) - β- CD(简称 E1 ) ,用 KI对 E1 进行取代 ,生成了双 (6 -碘 ) - β- CD,其与组氨酸在 Na OH溶液中反应 ,生成双 (6 -氮 -组胺酸 ) - β- CD(简称 E2 ) ,E2 分别与 Mg( )、Zn( )、Fe( )和 Fe( )形成配合物 .研究了这 4种金属配合物对 RNA的水解 ,并与 Na OH水解 RNA进行了比较 ,发现 E2 · Fe( )对 RNA的水解能力可达到 Na OH水解 RNA能力的 96 .9% .  相似文献   

20.
工业制BaS的方法是:混合重晶石粉(主要成分是BaSO4 )和煤粉(质量比为4∶1 )于1 1 2 0℃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粉碎,溶于水、除杂,蒸浓、冷却析出BaS·6H2 O晶体[无机化学丛书,第二卷,75 - 76页,科学出版社(1 990 ) ],因此,不宜用“—”表示其溶解性。可能是因为有文献报道[Sidgwick ,Chemicalelementsandtheircom pounds ,VolI ,p .2 5 1 (1 95 0 ) ]:因BaS水解并能分离得到Ba(OH) (SH)化合物,所以溶解性标以“—”。按,Na2 S水解也很强,0 .1mol/L溶液的pH接近1 3,因能从溶液中析出Na2 S·xH2 O(x =6 ,9)晶体,而不是NaOH、Na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