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6(3):98-103
利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将目前广为使用在大功率中速柴油机上的美巴公司槽形轴瓦与铜铅合金轴瓦进行耐磨性对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超低温环境下铝/铜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特性,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等研究超低温环境下不同载荷、不同转速时铝/铜摩擦副的干摩擦性能,并与常温工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超低温环境下,铝/铜摩擦副的平均摩擦因数随着载荷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但摩擦副的平均摩擦因数与磨损量比常温环境下的大;常温环境下,摩擦副产生的铝屑集中黏附在铝基体表面中央区域,而超低温环境下铝屑主要分布在铝基体表面边部区域,且有逐渐向摩擦面外排出的趋势;在常温环境下,铝/铜摩擦副摩擦磨损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在高载荷、高转速时主要发生黏着磨损甚至出现烧结现象,而在超低温条件下,其摩擦磨损以磨粒磨损为主,在高载荷、高转速时摩擦面间主要发生挤压剥落现象。 相似文献
3.
对AI-Sn-Zn合金材料的研究发现,含适量Sn和Zn的轴承铝合金具有好的耐磨性,可用作小型轴承材料。含Sn量增加时,承载能力下降,只能做双金属或三金属轴承的表层材料。该铝合金的显微组织为硬的铝锌固溶体基体上分布着软的锡相质点,拥有良好的耐氨蚀性,成本降低,是化肥厂用轴承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铝碳陶瓷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铝碳陶瓷材料在干摩擦和固体润滑两种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两种摩擦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干摩擦及润滑状态下试样的滑动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加而减少;并且润滑状态下滑动摩擦系数仅是干摩擦状态下滑动摩擦系数的1/2左右; 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铝碳陶瓷材料干摩擦状态下最大剪切应力大于最大正应力,试样表面容易发生由微断裂引起的磨粒磨损.固体润滑状态下的接触应力很小,这是因为固体润滑状态下主要发生的是固体润滑涂层材料之间的内摩擦. 相似文献
5.
钛合金是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但摩擦磨损性能的不足限制了其在更广泛工况下的使用。介绍了关于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传统认识和新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有关钛合金磨损机制和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改善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3类常用表面处理方法,即表面改性技术、表面合金化技术和表面涂镀技术;指出了当前钛合金磨损研究和性能改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钛合金耐磨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铝铜合金激光熔敷层高载荷干摩擦下的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高铝铜合金涂层,对涂层进行较高载荷下的干摩擦磨损实验研究,测定不同载荷下涂层的摩擦系数,观察涂层的磨损形貌,测量涂层不同载荷下的磨损失重量,探讨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外加载荷的增加,激光熔覆层的摩擦因数变化很小,其值在0.65~0.83,具有很好的摩擦稳定性,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加逐渐增大,但不同载荷下涂层的磨损机理不同,在100N的较低载荷下,涂层以磨粒磨损和刮擦磨损为主,随载荷增加到200、300N时,磨损失重的主要原因是切削磨损和磨粒磨损,当载荷超过400N时,涂层的磨损形式则以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剥落磨损的复合磨损形式体现. 相似文献
7.
8.
路永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
本文综合论述了美国维吉尼亚州立大学机械系 N.S.Eiss 教授对高分子材料摩擦学特性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考察研究表明,该项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研究结果证明了高分子材料的摩擦学特性取决于分子结构、分子量、结晶度、横向环的密度、分子定向、薄膜转移、表面粗糙度及温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采用快速凝固技术工艺制备的Al-Si-Fe-Mn合金与Al-17Si-0.5Mn和Al-7Si-1.3Fe-0.5Mg铸态合金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并对几种合金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快凝Al-Si-Fe-Mn合金比其它铸态合金的耐磨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AZ91D镁合金的摩擦磨损行为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传统铸造和触变成形AZ91D镁合金在干摩擦往复运动条件下与GCr15钢对磨时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触变成形和传统铸造的平均摩擦系数都在0.26~0.36,前者比后者稍小.在较低载荷下,镁合金的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随着载荷的增大,磨损机制将完全以剥层磨损为主,甚至出现粘着磨损,并伴随向偶件材料表面的大量转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Al-Pb和Al-Sn基合金粉末,然后通过烧结将之制备成合金.采用XRD、SEM、TEM分析技术对合金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适当机械合金化和烧结工艺条件下,可得到Al基体上均匀分布尺寸约为100nm的软相Pb或Sn的合金.摩擦摩损性能测试表明,这种组织结构的Al基轴承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对Pb相粗化的研究表明,这种纳米复合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第二相的长大仍然满足关于粗化的经典理论——LSW理论.研究中还特别关注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污染对Al基轴承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发现铁污染会导致Al7Cu2Fe相的生成,氧污染则导致Pb颗粒上有Al2O3附着. 相似文献
12.
钛合金是航空航天、军工、生物等领域重要使用材料之一,但其摩擦磨损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在摩擦工况下的应用。对比测试了TC29钛合金在不同摩擦配副和摩擦参数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GCr15钢对磨时,TC29钛合金的摩擦磨损程度明显高于其与TC29钛合金对磨时的摩擦磨损程度;与GCr15钢对磨时,TC29钛合金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与TC29钛合金对磨时,其主要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载荷和对磨转速的增加均会加剧TC29钛合金的摩擦磨损,但具体摩擦磨损的程度受摩擦配副情况及相应的磨损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无压烧结和反应烧结两种方法制备氮化硅陶瓷,利用拴盘式摩擦实验机考察了氮化硅与GCr15球对磨的摩擦损特性,结果表明,虽然氮化硅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但磨损率较低,特别是在水和油等介质存在的条件下,氮化硅具有低摩擦和磨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拴盘式摩擦试验机、扫描电镜EDX等技术,研究了Ce-TZP陶瓷及含有少量Al2O3的Ce-TZP陶瓷与Y-TZP对偶小球的对磨情况。实验表明,对陶瓷材料而言,材料的韧性对耐磨性有重要的影响。韧性高,耐磨性好,控制其摩擦磨损的机理是摩擦表面显著的塑性变形及塑性变形片的脱落,表现为沿晶和穿晶断裂。 相似文献
15.
廖钰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6,37(1):24-28
试验以SiC含量对C19400铸态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将SiC(质量分数wSiC,分别为0.2%、0.4%、0.6%、0.8%)添加到C19400铸态合金中,然后对其成分、组织、硬度和摩擦系数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C19400铸态合金中加入SiC能使合金晶粒尺寸减小;合金的硬度随SiC含量增加而提高;C19400铸态合金的摩擦系数随着SiC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当wSiC为0.8%时,合金摩擦系数降低到1.48,比未添加SiC的C19400铸态合金摩擦系数(5.44)降低了72.8%,有效提高了合金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室温、无润滑的条件下,利用销盘式摩擦磨损实验考察了SiC与不锈钢(1Cr18Ni9Ti)组成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特性,SiC在5 N和20 N载荷作用下磨损机制为脆性分层磨损.SiC随载荷增加摩擦系数减少,但磨损率随载荷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SiC与不锈钢对磨时,磨损率达10-4mm3/(N.m)-1数量级,属磨损剧烈,不适合组成摩擦副. 相似文献
17.
以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MA-SPS)制备的超细晶Ti-8Mo-3Fe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合金在模拟体液(SBF)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的微米尺寸晶粒的Ti-8Mo-3Fe合金、铸造纯Ti及Ti-6Al-4V(TC4)合金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MA-SPS工艺可制备出高致密度、组织均匀的超细晶Ti-8Mo-3Fe合金,合金由β相及少量α相组成,平均晶粒尺寸为1.5μm,显微硬度为448 HV;在相同摩擦磨损条件下,超细晶Ti-8Mo-3Fe合金的摩损程度明显低于微米晶粒Ti-8Mo-3Fe和铸态的纯Ti及TC4合金,具有最低的磨损体积和较稳定的摩擦系数.超细晶Ti-8Mo-3Fe合金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而微米晶粒Ti-8Mo-3Fe和铸态纯Ti及TC4合金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并存的混合磨损. 相似文献
18.
碳化硅及其镍钛复合材料干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改制的盘销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在15℃,300℃,600℃下,对浸Si反应烧结SiC及其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NiTi的SiC复合材料以原SiC材料15℃常温时的摩擦学性能影响不大,但能使600℃条件下的摩擦性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加Ti的Si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可降低到0.32,磨损的X射线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加NiTi的SiC陶瓷复合材料与原SiC陶瓷材料相比,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铸造高强度锌基合金 ZA27和添加有少量合金元素的 ZA27S,在油充分润滑条件下,与青铜 ZQSn6-6-3、ZQSn10-1进行了摩擦、磨损特性的对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变化并非为定值。载荷增加时,摩擦系数下降,其中以 ZQSn10-1下降最多,ZQSn6-6-3变化最小。轻载时锌基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与 ZQSn6-6-3相近,明显优于 ZQSn10-1;重载时又与 ZQSn10-1相似,远比 ZQSn6-6-3好,尤以 ZA27S 最佳。此外,锌基合金比锡青铜具有更好的跑合性和建立油膜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