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长期趋势和重要手段.已有研究表明产业区域间推移有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但没有考虑到邻近区域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尝试将邻近空间溢出效应纳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以泛长三角为典型区域进行了实证检验,空间杜宾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未来2025年左右,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融合程度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将缩小一半;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区域内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和邻近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物质资本、城市化具有空间挤出效应;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存在条件收敛趋势,且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显著的经济一体化涓流效应.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政策建议有:长三角区域内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以行政契约制度和磋商沟通机制为主要方式的地区性多元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建设和培育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推动产业城镇互动发展,形成区域融合重组的增长极轴.  相似文献   

2.
对北疆主要地区城市化发展中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及预测,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建立了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以北疆主要的5个地区为例,评价四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其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计算方法,对北疆5个地区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引入ARMA模型预测法,对该区5个地州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北疆五个主要地区的经济和环境增长较快,且二者互不影响,社会和资源的变化趋势不显著;四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主要制约因素是社会保障;未来5年四大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前10年的相似,总体表现为小幅上升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虚拟变量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内蒙古相关统计数据,探索了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物流能力的格兰杰原因,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耦合互动效应;不同耦合协调度等级下,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实现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个东部和中西部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关于两区域经济发展的Raham-Intriligator模型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修改,得出Raham-Intriligator模型不同的结论:对于两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巴州地区9县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2-2012年城市化、经济与环境相关评价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法,结合加权求和得到三系统综合得分,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确定9县市的城市化、经济与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对巴州地区各县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三者的空间演化,结论如下:1)城市化、经济、环境三系统均呈现波动前进,巴州地区协调程度逐渐增强,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态势;2)巴州9县市协调程度主要集中于中度协调和低度协调两个类型,表明三者之间的协调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提高;3)城市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总体上呈正相关、相似性与集聚性向负相关、异质性的趋势发展;4)局部空间自相关的聚类分布发现和硕、博湖、尉犁位于高高区域,结合中心城市库尔勒市的行政地位及其地理位置等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地评价我国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选取10个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收入因子、对外开放度因子和资本投入因子从不同层面上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差距极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中东西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落后.根据地区经济状况,给出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5):761-769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三地间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使用分位数回归,结合BIC准则的聚类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13个地市1978至2017年间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三大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唐是京津冀地区发展最快的3个经济单元;京津唐三地总体经济增速差异不大,但北京市的第三产业增速远高于津唐地区,天津市的第二产业增速略高于京唐两地。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基础.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采用了物理学的耦合模型对2007-2019年城市轨道交通和经济发展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和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持续上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与经济发展两者具有较高的耦合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是逐年提高的,2016年以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较好互动影响阶段.  相似文献   

9.
引进SSM(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发现当前普遍采用的基于研究初末期的SSM算法有缺陷,因此,提出改进算法.根据全国第一、二次经济普查,以泉州区域经济发展为参照,应用改进的SSM,从县域经济及其产业的规模、结构与竞争效果等,分析2004-2008年泉州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十二五"计划的发展目标之一,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为视角,在相应分析法的基础上引进x~2距离度量,定义相似度,改进了变量间相似程度的具体计算方法,以此探讨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和支出结构相似性以及潜在的差异性,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1989~2004年首都区域技术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动态协整分析。结果发现,技术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二者之间远未形成一种协调联动的相互促进机制。技术市场在首都区域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中还没有起到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统一体.利用协同学分析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状态,并建立了它们协同发展的状态与调控模型.模型参数的计算是此模型的关键,本文在遵循其经济含义的基础上通过非线性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得出这些参数的近似代替值.最后,构建了徐州地区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状态与调控模型的具体形式,并指出了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科技创新都是目前学术领域研究的热点,而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了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我国27个省区2015年的相关数据对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科技创新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各省市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程度普遍较低;科技人才聚集水平落后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6):951-964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西部12省区1952-2009年经济差距的发展动态进行多尺度分析,并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角度剖析经济差距波动的生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省区经济差距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显著:在整个样本研究期间呈现出明显的"N;;型曲线特征,而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则表现为"U"型曲线;区域经济差距的波动分别以准周期约为60年的长期趋势、准周期约为25年的中期尺度分量和9.5年的短期尺度分量为主,近期区域经济差距呈扩大趋势。三次产业的地区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经济差距波动的重要动因。据此文章从产业驱动、区域协作和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肖灿夫 《经济数学》2011,28(2):101-106
以Romer模型为基础,通过构造一个两区域模型,研究了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了实行经济一体化后每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均能得到显著提高,并阐明了经济一体化促进各区域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规模效应,即经济一体化使得各区域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市场规模得到扩大而获得的规模收益;二是技术扩散效应,即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领域吸纳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中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共同富裕产生重要影响.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针对区域层面、尤其是边疆欠发达地区开展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机理研究,对于在新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了反映区域数字经济特点的不区分进口就业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并运用结构分解方法深入分析就业变化,为深入研究分析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机理提供理论支持;以新疆为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效应,表明新疆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更多其他行业的就业增长,尤其是在消费、投资、出口、国内省外流出、技术变迁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新疆就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对于在新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边疆巩固、边疆发展和边境安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了新疆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促进关系.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新疆经济增长指标,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作为新疆居民消费指标,选用1997-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探究新疆城乡居民消费与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显示:新疆居民消费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促进作用;地区经济增长对新疆居民消费的促进效果较弱;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前者大于后者,进一步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因此选取2005年-2015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实证分析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外资引进的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对产业高级化的作用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除南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北经济区受到抑制外,其他的都呈现带动效果.2)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高级化都呈现出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6-2013年莆田市旅游业收入与地区GDP的相关数据,研究莆田市旅游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考虑到这些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对这些序列进行平稳性分析,然后应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莆田市旅游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和单向的Granger因果原因,即区域经济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影响较小,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制定内蒙古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有效政策,需要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做综合评价和优势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评价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熵权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对各个盟市的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排序.利用双标图方法对区域与经济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优势分析.其相关结论和建议为内蒙古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潜在的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