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蓝夜蛾隶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危害甘蓝、西兰花、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与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相比,昆虫信息素防治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绿色环保、同时不会误伤天敌等优点。但天然信息素易降解、持效期短,长期单一使用会诱导昆虫产生抗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并合成了4种结构新颖的信息素类似物:反-11-十六碳烯-3-氯丙酸酯(G1)、反-11-十六碳烯-2-溴丙酸酯(G2)、11,12-二氟十六烷基-1-醇(G3)、11,12-二氟十六烷基乙酸酯(G4),并表征了其结构。通过触角电生理试验(EAG)初步测试了G1~G4的室内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道用丙二酸二乙酯的相转移催化烃化产物经拆分并分别还原,氧化制得的光活性2-甲-戊烯-4-醛与一系列季鏻盐的Wittig反应。通过此反应共合成新的带有两个双键的光活性昆虫性信息素类似物20个,相应的外消旋物10个。该反应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可作为这类化合物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昆虫性信息素对八字地老虎防治效果,以阻断八字地老虎雌雄虫成虫间交配行为作为切入点,根据氟原子取代性信息素上的氢原子能够影响天然性信息素的化学、生物学和物理性质的机制。以性信息素前体醇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6个新的八字地老虎含氟性信息素类似物(2a~2c, 3a~3c),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田间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方SPA2,即2b/Z7-14 ∶Ac(1/10 000),剂量为1 000 μg的诱捕效果优于八字地老虎天然性信息素组分以及其他性信息素类似物。  相似文献   

4.
以1,9-壬二醇为起始原料,经溴代、Wittig及Diels-Alder等反应合成了斜纹夜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Z,E)-9,11-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6),纯度99.2%,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6,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对斜纹夜蛾雄虫具有明显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EBF]为先导,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异烟酸类EBF类似物.以香叶醇为原料,经4步反应制得20个目标化合物(19个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HR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桃蚜有驱避活性和杀死活性,其中化合物7d,8f和8n表现出较好的桃蚜驱避活性,对桃蚜的驱避率分别为62.6%,62.0%和61.0%;化合物8a,8b和8d对桃蚜的致死率分别为73.6%,81.1%和70.2%.初步构效关系分析发现,酯基的引入对桃蚜的驱避活性有利;酰胺基的引入对杀蚜活性有利;N烷基取代的链长及支链数量影响驱避活性.  相似文献   

6.
德国小蠊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卫生害虫之一.昆虫性信息素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引诱剂用于害虫的综合治理.德国小蠊性信息素(blattellaquinone)因其结构不稳定而妨碍了它的实际应用.为了发现结构新颖且稳定的性信息素类似物,对blattellaquinone的结构中苯醌(A)、酯基(B)和脂肪链(C)部分进行了改造,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类似物,结构均通过1H NMR,IR和HRMS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7.
贵州玉米螟性信息素的简易合成及田间生物活性测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俊明  孟岳 《合成化学》1996,4(2):180-183
报道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性信息的素顺-12-十四碳烯醇醋酸酯(A)及其反应异构体(B)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以及它的田间生活活性测定试验,合成的关键步骤是通过控制羧基烯化反应体系的反应温度,用相应的ω-羟基季磷盐(D)和醛一步生成所需比例的(A)(B)两个顺反式异构体混合物。  相似文献   

8.
以十一碳烯醇和碘戊烷为原料,经过苯甲酰基保护、9-硼双环[3.3.1]-壬烷(9-BBN)硼氢化后氧化、氯铬酸吡啶盐(PCC)氧化、Wittig反应、脱苯甲酰基五步反应得到顺-11-十六碳烯-1-醇(Z11-16:OH),五步反应总收率53%.顺-11-十六碳烯-1-醇经PCC氧化或Ac2O乙酰化分别得到顺-11-十六碳烯-1-醛(Z11-16:Ald)、顺-11-十六碳烯-1-醇乙酸酯(Z11-16:Ac),目标化合物及主要中间体结构经NMR,IR和MS确证.合成方法路线短,操作简便,收率较文献中的方法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滕有为  孟岳 《合成化学》1993,1(2):129-133
分别以10-十一碳烯酸和丙炔醇为起始原料,通过炔化物路线(第1个中间体是10-十一碳炔醇-1(5),第2个中间体是10-十六碳炔醇-1(8))分别立体选择性合成了桃柱螟性信息素成分(E)-10-十六碳烯醛(1)和(Z)-10-十六碳烯醛(2)。  相似文献   

10.
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自1982年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被鉴定以来几种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路线的最新进展,参考文献21篇。  相似文献   

11.
昆虫性信息素;粉蠹虫性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查尔酮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药物植物中的1,3-二苯基丙烯酮化合物,大多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文以2-噻吩甲醛和4-氟苯乙酮为原料,经3步反应,以较高收率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哌嗪取代噻吩查尔酮衍生物(3a~3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以地塞米松作阳性对照,采用细菌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对3a~3f的体外抗炎活性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d和3e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NO的生成(IC50分别为15.24 μM和19.05 μM)。  相似文献   

13.
章维华  蒋木庚 《有机化学》2010,30(2):254-259
2-甲基间二酚或5-甲基间二酚分别与dl-苹果酸或乙酰乙酸乙酯, 在浓硫酸催化下, 经Peachmann缩合反应得到伞型酮(7-羟基香豆素)类似物57. 57经甲基化得新化合物5a, 6a7a; 经Williamson反应, TBAB(四正丁基溴化铵)相转移催化合成了14个新的香豆素类化合物5b5e, 6b6f, 7b7f. 经IR, MS, 1H NMR及元素分析对所有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初步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在50 μg/mL浓度下, 化合物6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ythora capsici)抑制率达58.5%, 化合物7c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抑制率为54.0%, 化合物6c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率达83.7%.  相似文献   

14.
二甲基十三醇;甲基溴辛烷;戊酮;松树叶蜂性信息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尝试4种形成焦磷酸键的方法合成了5种结构新颖的新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类似物.初步考察了类似物的生物活性,发现苹果酸酶和醇脱氢酶以类似物3b和3d为辅酶时,活性只有以NAD为辅酶时的13%~30%;而以类似物3a,3c和3e为辅酶时,这些酶的活性均极低.  相似文献   

16.
以取代苯甲醛(1a~1s)为原料,通过三条路线[A:1a~1o为起始原料,经硼氢化钠还原和溴代反应制得苄基溴衍生物(3a~3o); 3a~3f与邻苯丁二酰亚胺经Gabriel反应制得N-苯甲基邻苯丁二酰亚胺衍生物(4a~4f); 4a~4f与水合肼反应后与D-吡喃葡萄糖反应合成了N-β-D吡喃葡萄糖苯甲胺类化合物(6a~6f)。 B: 3g~3o与全乙酰化D-吡喃葡萄糖胺反应制得全乙酰化葡萄糖氮苷5g~5o; 5g~5o在MeONa-MeOH中脱除乙酰基合成了6g~6o。 C: 1p~1s与全乙酰化D-吡喃葡萄糖胺反应制得全乙酰化葡萄糖氮苷5p~5s; 5p~5s经MeONa-MeOH脱除乙酰基合成了6p~6s]合成了19个取代苯甲胺N-β-D吡喃葡萄糖氮苷类似物(6a~6s,其中6a, 6b, 6e, 6f, 6j, 6n~6q, 6s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6a~6s对缺氧内皮细胞代谢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6a, 6g, 6h和6l的抗缺氧活性优于红景天苷。  相似文献   

17.
An improved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ill moth's sex pheromone components in high diastereomeric purity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8.
魏梦雪  马超  陈凑喜  徐建  张和  李学强 《化学通报》2015,78(12):1090-1095
以双氢青蒿素为起始原料,在草酰氯作用下无需分离,随后在"一锅煮"条件下与哌嗪作用得到胺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与芳香酰氯作用,快速、高效地合成了6种新型芳酰胺类双氢青蒿素哌嗪衍生物。所有化合物通过IR、1H NMR、13C NMR和HR-MS得到结构确认。同时,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活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细胞活性,给药72h,半抑制浓度IC50最优值仅为0.04μmol/L。在与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对比实验中发现,该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明显提高,表现出该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seven analogs of a naturally occurring saponin, indioside E, is described. The synthesis used a 3,4,6-O-protected D-galactopyranosyl thioglycoside as the key intermediate to enable regioselective glycosylation and one-pot multistep reactions.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he synthetic saponins against a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 BEL-7402 and a human breast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MCF-7 were evaluated by means of the CCK-8 assay. Analogs carrying trisaccharides with the D-xylopyranose in indioside E substituted with a D-ribopyranose and an L-arabinopyranose or with its diosgenin aglycon replaced with tigogenin exhibited similar antitumor activities as indioside E, but not other analo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