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推式促销和拉式促销在季节性商品销售中的作用绩效问题,基于推式促销和拉式促销对需求曲线的不同影响机制,本文构建了制造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求解制造商和零售商在正价销售期和促销期各自的均衡策略.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种价格促销方式的效率和性质,发现对于确定性的价格效应,推式促销和拉式促销是可完全替代的,因而确定性的价格效应并不能解释二者的差异.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实施价格促销前后供应链上下游间的利润分配格局,发现制造商获得了大部分利润,高于零售商获得的利润,而且实施价格促销并不能显著的改变供应链的利润分配格局.最后,通过分析推式促销的性质,指出完善的需求信息有利于制造商分辨正价销售期和促销期的需求,避免过度补偿零售商,从而部分解释了供应链的价格传递效应高于1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针对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制造商一方面考虑是否开拓电子商务市场而建立直销渠道与零售商展开渠道竞争,另一方面为刺激市场需求开展促销活动并对所有消费者提供有偿延保服务。分别针对先后订货和同时订货两种情形,刻画了不同入侵成本下制造商的最优入侵、促销、定价以及销售策略,并分析了制造商渠道入侵策略对零售商订货决策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满足入侵成本阈值条件时,渠道入侵有利于改善制造商利润;同时订货会降低制造商的入侵动机和零售商利润;在延保服务价格敏感系数和促销成本系数满足相关约束时,零售商能够从制造商渠道入侵中攫取更多利润,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互利共赢;无论订货时序如何,渠道入侵总会提高促销努力水平和延保服务价格。  相似文献   

3.
《大学数学》2016,(3):37-43
研究了考虑广告投入的闭环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建立了制造商品牌广告投入和零售商地方促销广告投入共同影响市场需求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分别给出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制造商的最优品牌广告投入努力,零售商最优地方促销广告投入努力及制造商的最优回收率和最优批发价格,利用特许经营契约使闭环供应链系统达到协调,并且通过数值对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4.
在批发价格定价权转移条件下,首先研究定价权转移、促销策略以及消费者忠诚度对三种权力结构下竞争渠道均衡结果的影响,然后分析基于权力结构与促销策略的双重选择均衡,最后探讨消费者忠诚度、促销敏感度以及权力结构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三种权力结构下,不管是否引入促销策略,定价权转移使得强势零售商比竞争对手获得更多利润;在MS权力结构下,制造商和弱势零售商通过促销转移共同分享强势零售商部分利润,而在RS权力结构下,促销转移使得渠道成员达到“共赢效应”;当消费者促销敏感度较高时,双重选择可能会出现双均衡;消费者忠诚度的增加降低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而引入促销策略将提高社会福利,但未必能够提高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5.
返利作为一种典型的拉式促销策略,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文章针对由一个返利制造商和一个风险厌恶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到消费者对返利的敏感程度不同,通过建立集中决策和两种分散决策模型,研究返利制造商和风险厌恶零售商的定价策略,并分析零售商风险厌恶程度、返利敏感系数及返利兑现率等对供应链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中...  相似文献   

6.
研究制造商与渠道势力不对称零售商的合作广告问题.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建立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分散式与集中式系统下的合作广告模型,得到了不同系统下制造商和强势零售商的最优合作广告策略、强势零售商和边缘零售商的最优订货策略,及他们的最优期望利润.通过对不同系统下均衡结果的比较分析,证明了分散式系统存在不协调.设计了实现渠道协调的联合契约,指出分散式协调系统下的联合契约不唯一,契约参数两两正相关,广告补贴率、产品批发价格和回购价格是制造商和强势零售商力量平衡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考虑政府补贴的二级闭环供应链系统,政府对回收产品对象予以补贴,对比了零售商回收、制造商回收、制造商与零售商完全联合回收三种模式下的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产品需求量、零售价和产品质量.结果表明,产品需求量和产品质量在制造商与零售商完全联合回收模式下最高,且政府补贴越高,则三种模式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产品质量、产品需求、零售价越高,而技术投入敏感系数越大,则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8.
低碳背景下,考虑政府分别对低碳产品制造商进行直接补贴和购买低碳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补贴两种补贴形式,以单个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三种不同主导力(无主导、制造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下的定价和减排问题.以不同的补贴方式为类别,分别对三种不同主导力下的最优定价策略、最优减排策略和最优成员利润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了政府单位产品补贴系数对最优决策结果的影响.分析发现,1)无论政府补贴制造商还是消费者,制造商主导下的批发价格最大,其次是无主导力的,最小是零售商主导的;制造商主导的零售价格最大,其次是零售商主导的,最小是无主导的;无主导的减排水平最高,其次是零售商主导的,最低的是制造商主导的.2)政府对低碳产品制造商进行直接补贴时,三种不同主导力对制造商利润大小关系的影响顺序依次为零售商主导,制造商主导和无主导;而对零售商利润大小关系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和无主导.3)政府对购买低碳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补贴时,三种不同主导力对制造商利润大小关系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制造商主导,无主导和零售主导;三种不同主导力对零售商利润大小关系的影响顺序恰好相反.最后,通过算例对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同时进行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生产活动的制造商和同时进行销售和回收活动的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在考虑闭环供应链中公平关切行为和成本分担的情形下分析零售商公平关切、制造商的成本分担对供应链系统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零售商公平中性时,制造商的成本分担与零售商的回收率正相关,且制造商的成本分担能够提高回收率、降低制造商向零售商支付回收产品的单位转让价格;当制造商不参与回收成本分担时,零售商的公平关切程度与零售商的利润正相关,与回收率、制造商的利润均为负相关,且并不会影响供应链系统的总利润;当公平关切行为和成本分担契约同时存在时,成本分担契约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远小于公平关切行为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两条供应链相互竞争下决策者风险厌恶程度的影响和链内协调问题。针对两条分别由风险中性制造商和风险厌恶零售商组成、进行订货与促销竞争的可替代产品供应链,假定需求随机且依赖于促销努力水平与产品合格率,利用条件风险值(CVaR)方法和博弈理论建立了对应两条供应链均为分散式供应链(DD模式)、均为集中式供应链(II模式)、一条为分散式供应链一条为集中式供应链(DI模式)的EPEC、Nash和MPEC竞争决策模型,给出了三种模式下的竞争均衡决策、以及零售商为风险厌恶者时可实现链内协调的回购加促销补贴契约。进一步分析了零售商风险中性情况。最后的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协调契约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越厌恶风险,其订货量越低;产品合格率越高,零售商的促销努力水平越大;供应链协调是供应链竞争下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文在碳交易规制下,研究单一制造商和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减排与低碳推广决策以及零售商对制造商的成本信息分享问题,分析了零售商对制造商分享成本信息的条件,及不同情形下的制造商减排和零售商低碳推广策略。研究发现:零售商的最优低碳推广水平只与自身相关参数有关,零售商只有在自身低碳推广效率足够高时才会与制造商分享信息;制造商最优减排量随消费者低碳意识、碳交易价格、零售商低碳推广效率及其不确定性增大而提高,随零售商之间竞争程度提高而降低;无论零售商是否对制造商分享成本信息,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利润随零售商之间竞争程度提高而增加,随消费者低碳意识、碳交易价格提高而提高;零售商低碳推广效率的不确定性越大则制造商的最优利润越低,零售商的最优利润越高;仅一家零售商分享成本信息时,制造商无法通过转移支付使另一家零售商与其分享信息。  相似文献   

12.
自有品牌的引入使渠道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市场绩效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构建了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情境下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的模型,分析了在间接渠道和混合渠道两种条件下引入自有品牌对零售商、制造商市场绩效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在间接渠道和混合渠道下,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后,一方面会导致制造商品牌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制造商利润的降低,对制造商不利;另一方面能增加渠道总利润、零售商利润及零售商在整个渠道中的利润分成,零售商应该将自有品牌的战略定位为高质高价的品牌,而非低价低质的原始状态型品牌,而制造商单纯靠改变销售渠道模式的策略并不足以对抗自有品牌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以制造商为主导的双渠道低碳供应链中,在制造商、零售商为公平中性、零售商具有公平关切以及制造商具有公平关切3种情形下,分别对比分析单位低碳产品碳减排量、零售商销售努力程度、公平关切程度对制造商、零售商决策及效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制造商主导的供应链中,无论哪一方具有公平关切,也不论公平关切程度大小,制造商大多是获利方;公平关切行为不会带来定价变动趋势的变化;单位碳减排量越大或者零售商销售努力程度越高,则制造商对零售商的批发价格越高,如果零售商具有一定的公平关切,则批发价格上涨幅度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控制;制造商、零售商的效益相互依赖,当零售商销售努力程度上升时,制造商的效用也会增加;当零售商不愿为低碳产品的销售付出努力时,制造商具有公平关切情形下零售商的损失反而较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质量控制和损失规避背景下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通过变分不等式原理描述供应链内部成员的最优行为,构建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证实均衡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运用拟牛顿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对损失规避程度、产品合格率和补偿金等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展现质量控制和损失规避等要素对供应链均衡解以及成员利益的作用。研究表明:制造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合格率来减少损失规避给其带来的损失;损失规避行为会降低因产品合格率提高给零售商带来的效用的增量;零售商可以通过收取补偿金的方式激励制造商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闭环供应链中,为研究政府补贴下供应链需求信息共享对决策的影响及共享价值,针对两种补贴对象,构建并求解无信息共享和信息共享博弈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研究表明:1)两种补贴对象下,制造商均能从信息共享中获益,零售商仅在绿色成本和回收成本较低时才会从信息共享中获益;绿色成本和回收成本稍高时,设计基于谈判势力的信息补偿机制能有效促进零售商共享信息.2)产品绿色度和回收率随预测需求量的提高而提高,批发价和零售价仅在回收成本较低时,才会随预测需求量的提高而提高.3)在仅补贴一方情况下,当补贴对象为低补贴一方时,两个主体所获的信息共享价值大;若对两者的补贴均较低,两个主体均希望补贴对象为零售商;若对两者的补贴均较高,零售商不愿共享需求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消费者退货下,构建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模型,研究了双方的订货量决策问题,并分析不同策略以及决策顺序对均衡结果和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单渠道中,提供退款保证可提高订货量、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当直销成本较大时,制造商将不开通直销渠道;提供退款保证有利于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在双渠道中,提供退款保证能够提高直销量、总订货量和制造商利润;直销量、总订货量、制造商利润和总利润都随直销成本递减;在顺序决策下,制造商利润和总利润更高。  相似文献   

17.
碳减排会增加制造商的成本,导致批发价和零售价提高,从而抑制市场需求。以此为背景,本文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研究了强制减排规制下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时的供应链决策与协调。通过设计碳减排利润增量分享契约协调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实现帕累托改进,利用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最终确定减排利润分享比例。研究发现,实施碳减排利润分享契约能有效提高零售商的订货量,并降低批发价格;制造商的利润随着消费者低碳意识提高而提高;当净化率较低时,零售商的利润随消费者低碳意识提高而提高;当净化率较高时,零售商的利润随消费者低碳意识提高而降低;最后,论文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碳减排利润分享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零售商销售价格与回收价格竞争情形,构建了一个可持续的闭环供应链.考虑决策者风险规避行为,研究了闭环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决策问题.利用博弈论,在风险中性与风险规避特性下分别探讨了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回收价格的最优决策,并建立了它们的表达式.研究结论表明,仅当零售商具有风险规避时,制造商决策不受零售商的影响,而仅当制造商具有风险规避时,零售商决策会受制造商的影响.同时,当二者都具有风险规避特性时,他们之间的决策会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partner selection on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one capacitated make-to-stock manufacturer and two retailers. When the high priority retailer with a higher shortfall cost is the sole partner, in the case that the low priority one places an order, the manufacturer allocates inventory more accurately according to more predictable orders from the high priority retailer. When only the low priority retailer shares information, the manufacturer is better informed about orders from this retailer, which shall trigger rationing decisions. Such intriguing differences in utilizing information from two prioritized retailers further induce differ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production and rationing policies and form two distinctive but closely related selective-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s. We characterize the manufacturer’s optimal production and rationing policies under both systems. Through a numerical study, we emphas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partnering with the high priority retailer. When the manufacturer can establish information sharing links with only one retailer, such a choice usually brings more benefits despite differences in order sizes and/or demand rates of the two retailers. When a selective-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is the pilot run to full-information sharing, we find that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throughout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ten exhibits second-mover advantage and such a choice also helps the manufacturer create a more balanced return pattern. Finally, we illustrate that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inventory rationing can be significant and optimally rationing inventor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superior of the selective-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with the high priority retail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