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伏季休渔--话渔业资源的TAC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措施,我国自1996年开始实施伏季休渔制度,福建省从1997年起实施,福建南部则在1999年才开始实施伏季休渔,因此,厦门市的伏季休渔制度也始于1999年的6月1日零点,首次伏季休渔于7月31日24点结束.2000年,也就是厦门市实施伏季休渔的第二年,休渔期间又做了延长调整:自6月1日12时起至8月1日12时止,比头一个伏季休渔整整延长24小时.今年,按作业类型,自5月1日零点至6月30日24点,为所有定置网休渔;6月1日12点至8月1日12点,禁止所有拖网和灯光围网作业,休渔达2~3个月.  相似文献   

2.
伏季休渔制度下东海区带鱼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年东海区带鱼资源动态监测结果,结合有关带鱼课题资料,对东海区带鱼资源从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以来的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3 a的伏季休渔,东海区带鱼产量稳定,幼带鱼密度指数也较稳定,高龄鱼比例有所提高,最小性成熟肛长有所增大,渔获带鱼平均肛长有增大的趋势。但是,由于高强度的捕捞压力,东海区带鱼群体组成小型化、低龄化、单位渔获量下降等生长型过度捕捞现象还比较明显,资源状况未有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3.
跨世纪东海渔业资源利用和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近几年调查研究和监测资料,对世纪之交东海渔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作出了分析和评价,并较系统地分析、阐述了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针对目前东海渔业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合理、科学和持续利用东海渔业资源的角度考虑,提出了延长伏季休渔时间、实施拖虾休渔期、规范电脉冲捕捞和管理、完善张网休渔管理、加强梭子蟹资源保护、严格渔具标准、限制作业调整范围等渔业管理方法、措施和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4.
专属经济区制度下东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东海渔业资源的利用状况和东海渔业管理的法律制度,提出专属经济区制度下养护和管理东海渔业资源的基本原则,并对我国促进东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1)严格执行现有的渔业管理制度和措施;2)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3)发展沿海渔业地区非捕捞经济;4)开展与日本、韩国的渔业管理合作.  相似文献   

5.
东海北部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相似文献   

6.
东海北部、黄海南部深水流网渔业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1998年8月~2004年6月在27°00′~33°30′N、128°30′E以西一带海域作业的流网渔船累计76个航次,共1 661 197张网片所捕获的941 144kg渔获物分鱼种渔捞记录数据,阐述了该海域深水流网渔业资源状况.经查明,其渔获物种类较多,鱼类有65种,优势种类为方头鱼Branchiostegidae、白姑鱼Argyrosonus argentatus、刺鲳Psenopsis anomala三者共占总渔获量的70.1%,其出现频率在87.5%~100%之间,其它种类比重不大,或仅交替出现.该作业平均网产56.92 kg/100片网片,渔获量月变化明显,9~10月较多,6~7月较低.主要渔场是舟外渔场,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35.2%,平均网产60.98 kg/100片网片,三大优势种类数量均比其它各渔场高.在调查期间,三大优势种类所占比重变化不大,方头鱼始终居首位,白姑鱼和刺鲳年间变动量互相交替.从上述情况看,虽其资源结构相对较稳定,但与早期深水流网渔业比较,优势种类所占份额尤其方头鱼已有所减少,且年间波动较大,所以应当控制捕捞强度,合理利用,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完善伏休管理保护渔业资源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伏休10年来宁波市渔船功率和捕捞产量的变化,对我国现行的伏休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加强渔船数量和功率以及捕捞品种控制对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必要性,并对今后开展渔业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管鞭虾为东海区桁杆拖虾作业重要的渔获对象.本文根据2006-2008年桁杆拖虾监测调查数据整理的各月体长频率数据,应用FiSAT Ⅱ软件分析结果表明: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为K=1.1,极限体长L∞=149.63 mm;根据生长参数和栖息地平均水温估算的自然死亡系数M=1.779 4,由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估算的总死亡系数Z=4.896,利用率E=63.66%,开捕体长Lc=97.75;应用长度结构的VPA方法估算的年平均资源量为42.47×109-ind、3.56×104-t.通过单位补充量产量、产值分析表明,该群体已过度利用,应降低开发率和捕捞努力量水平,以使得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合理、持续利用大管鞭虾资源.  相似文献   

9.
10.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2~2004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主要捕捞鱼种的生物学资料和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对东海区近3 a季节间的资源密度、渔业生物学性状以及历年来的渔获群落结构组成、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动态比较,分析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维持在历史高水平,但主要是依赖于超高的捕捞力量、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使群体资源得到暂时的养护等措施.主要经济鱼种的亲鱼量年间变化不大且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渔获物小型化、利用资源主体以当龄鱼为主、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下降等过度捕捞现象十分明显,资源基础相当脆弱,渔业资源衰退之势仍在加剧.秋季调查资源密度的年间波动取决于补充量水平,其水平的高低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东海北部浅海渔场头足类的数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对29°30′~32°00′N,122°30′~125°30′E东海北部浅海海域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头足类数量的时空分布和各类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头足类资源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鱿鱼成为头足类的优势种,6月为其捕捞高峰期,密集分布区在长江口渔场的东部;其次为章鱼类,其高峰期出现在5月和9月,密集分布区在舟山渔场东南部;乌贼比例最低,每年渔获量不超过5%,基本形不成渔汛.为今后更好地持续利用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的头足类资源,建议春、冬季对其进行保护,夏季高峰期重点开发;在拖网伏休的7、8月份可采用光诱作业和鱿钓等作业方式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东海的主要物理过程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类群结构的时空分布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2006年和2011年夏季东海陆架条件下的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组成及含量,并通过CHEMTAX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风场条件下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类群结构均有显著差异。在2006年夏季航次,受弱西北风的控制,长江冲淡水向外延伸面积较大,东海陆架叶绿素a的平均浓度为1 228.6ng/L,主要特征光合色素多甲藻素(Peri)、19-己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hex)、19-丁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but)、玉米黄素(Zea)和二乙烯基叶绿素a(DV-Chl.a)相对较高,浮游植物以硅藻(41%)和甲藻(16%)为主要优势类群;2011年夏季航次,受强东南风影响,底层低温高盐水涌升现象明显,东海陆架叶绿素a(Chl.a)的平均浓度(2 677.9ng/L)比2006年高一倍,叶绿素b(Chlb.)、青绿藻素(Prasino)、新黄素(Neo)和别藻黄素(Allo)等光合色素浓度相对较高,硅藻(60%)在浮游植物群落中占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NCAR的在分析资料,分析了1948~2004年期间澳大利亚(以下简称澳高)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澳高强弱年这种影响有着不同的结果:在年际变化中,澳高与南海夏季风的相关性在澳高弱年明显大于强澳高年;而日变化中,澳高与南海夏季风的相关性在澳高弱年为正,澳高强年则为负。进一步研究表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强弱澳高年,越赤道气流的通道变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位置偏向;马斯可林高压(以下简称马高)的作用的叠加效应.这些作用对于南海夏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赤道气流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了南海夏季风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9年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17个站位的大中型浮游生物与水质参数分析,研究了大中型浮游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长江口咸淡水混合影响下,长江口-东海陆架断面浮游生物物种数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随盐度增加而增大,且淡水及低盐度站位与高盐度站位的优势物种存在显著差异。长江口-东海陆架关键断面13个站位的大中型浮游生物密度及生物量与叶绿素a无显著相关性,与营养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上行效应并非控制该断面浮游生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在咸淡水混合所致多因素变化的复杂影响下,该断面大中型浮游生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呈现出盐度相关的区域性差异。首次利用浮游生物在线成像和分类设备(CPICS)在多个高盐度站位开展原位观测,获得了多种大中型浮游生物的原位影像,可对夜光藻、双生水母等大型浮游动物鉴定至种,对桡足类鉴定至亚纲。CPICS垂直布放原位观测与野外垂直拖网采样分析结果所反映的物种数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东海争端,是中日两国围绕能源安全在国际法领域展开的关于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争夺和较量。在东海争端中,中国主张公平原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自然延伸原则。自然延伸原则在适用东海大陆架划界上具备坚实的国际法文本依据、地理法律事实依据、国际司法判例依据。日本主张的中间线原则不过是一种简便的划界方法,并不具备国际法原则地位,因此,日本无权将中间线原则强加给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东海蟹类的区系特征和经济蟹类资源分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蟹类及以往有关文献曾报道过在东海有分布的蟹类种类,对东海蟹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以描述东海蟹类的全貌。结果表明:东海324种蟹类绝大多数蟹类区系成分属亚热带和热带的暖水性种,蟹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日亚区,其区系关系与日本最为密切,其次是南海,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不同区域的蟹类区系成分有所不同,热带性成分具有自北向南,自潮间带、沿岸浅海向外侧深水区渐有增加的趋势。同时,一些热带性强的蟹类,其分布北界似乎就在31°N附近海区,值得指出的是,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得知,一些种类在东海的地理分布要比以往有关文献报道的更广泛,它们都越过长江口向北推进到了33°N或济州岛西南,而不是仅分布长江口以南,如红星梭子蟹、纤手梭子蟹和长手隆背蟹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舟山海区航行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舟山浪岗山附近接连发生多起重大人员伤亡和失踪事故,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迫切需要我们对舟山海区航行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成因与对策进行探索研究。本文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围绕船员、船舶、环境和管理各要素中与事故相关因素的归纳和分析,探索消除这种危险和危害的可行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或减少该水域航行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