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圈法,对中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进行了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编制了中上扬子地区梅树村阶的单因素图及相应的岩相古地理图.所谓单因素,指的是能独立地反映某地区、某地质时期、某沉积层段沉积环境某些特征的因素,它的有无或含量的多少均可独立地反映该地区、该层段沉积环境的某些特征,如沉积环境水体的深浅、能量大小、性质等,均可作为单因素.通过对选定的单因素逐一分析,并作出单因素平面等值线图,从各单因素图的分析入手,再通过各单因素图的叠加和综合分析判断,最后作出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这一方法的核心即为定量.本次编制的定量岩相古地理图各古地理单元的划分都有确切的单因素数据,这是首次以期为单位编制中上扬子地区定量岩相古地理图.根据研究区沉积背景和梅树村期岩相古地理单元在平面上的展布总结出了沉积模式.梅树村期,本区西部发育滇中陆、川滇陆、牛首山陆,北部发育山阳-浙川陆、汉南陆和鄂中陆,西部陆的周围为细碎屑岩滨岸,向海方向依次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碎屑岩陆棚及页岩-硅质岩半深海一深海.这种定量古地理图中古地理单元的划分由于有定量的数据作依据,能够更加细致和精确的反映古地理面貌,因此在油气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探中有着更加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湖南花垣渔塘早寒武世清虚■期■化石7个属7个种5个未定种,并讨论赋存藻类组合的朝坪—泻湖沉积环境以及藻类有机体对铅锌矿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为深化对四川盆地基础地质的认识开展相关构造演化研究。通过震旦系顶界古构造恢复,对比分析拉张槽分布范围与各期川中古隆起分布范围,研究了古隆起演化与拉张槽的关系。以拉张槽和古隆起为主体可将四川盆地划分为12个区域。认为川中地区的隆起是伴随着早寒武世拉张槽由隆起转换为凹陷演化形成的,川西南地区在晚震旦世拉张槽隆升剥蚀阶段已具有雏形。拉张槽东西两侧是相互独立的构造区域,印支期(晚三叠世)古隆起与拉张槽具有北东向联合古隆起特征。此后演化特征仍具有差异性,特别是喜马拉雅期至今的演化过程中,川西南地区的隆升幅度远大于川中地区,致使现今构造特征表现为震旦系顶界构造川西南与川中分别位于同一隆起构造的高点和斜坡位置。因此,绵阳-长宁拉张槽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原生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和川中古隆起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古今油气藏的形成、调整和保存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梁军 《科技资讯》2006,(24):92-92
矿产资源是地质演化形成的客观地质体,是较难于应用观察到的部分信息准确地给予再造,即使进行大量矿产勘查研究工作,仍然是对其进行的不同程度推断和评价的认识成果。本文主要通过对青海高原划分的几大构造体系与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分析初步验证了该区构造体系与矿产资源分布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惠民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构造岩相带与油气聚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应用地层分析、构造体系分析和沉积体系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内下第三系构造岩相带与油气聚集进行了研究。在阐述地层特征、构造体系类型与展布、火山岩岩相及沉积体系分布和演化基础上,总结出五种构造岩相带,指出构造岩相带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各构造岩相带的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富集条件,取决于其中发育的圈闭因素与储集层的配置。  相似文献   

6.
该文详细地研究了古盘虫类三叶虫Shizhudiscus armatus Li(sp.nov.)的个体发育,将其个体发育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和8个阶段,总结了该种的形态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演变特点以及同生物全息律的关系。此外通过电镜扫描、化学元素能谱分析、切片等手段对磷质三叶虫壳层结构和物质成分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竹溪县属于湖北省地质灾害多发县,对于该区地质灾害成因机理的研究前人所做工作甚少.在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竹溪县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以下重要结论:地质灾害分区与区域构造分区具有一致性,整体表现为南崩、北滑、中间崩滑以及东西分异的地质灾害分布格局;局部构造样式控制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发育程度,南部山区断层相关褶皱样式控制着地质灾害类型与发育程度,北部逆冲推覆构造的前锋带控制地质灾害类型与发育程度;高倾角的板理构造控制地质灾害后期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与油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可归结为5种基本类型和3个演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样式及其演化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有展布,制约着含油气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滇东早寒武世磷块岩薄片中发现大量藻类化石。本文所讨论的磷质藻类化石主要有:球状藻类、丝状藻类、疑源类、叠层石类、核形石类和花纹石类(凝块石类)等27个属种(或型),它们构成各种颗粒磷块岩、叠层石磷块岩、藻丘磷块岩,是磷块岩富矿的主要组分,P_2O_5可达30—37%。这些多门类的藻类化石,为生物成磷作用和成矿环境提供了主要依据,也为震旦—寒武系界线划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陕西镇巴小洋坝下寒武统筇竹寺阶灯影组西蒿坪段及水井沱组内的一些牙形刺形化石,共计4个属7个种,其中新属及新种各一个,我国首次发现的有2属4种。它们中的许多分子具有地理分布广泛、演化迅速的特点,已成为早寒武世洲际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可归结为5种基本类型和3个演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样式及其演化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和展布,制约着含油气系统的范围。综合考虑含油气系统的各个要素,在渤海湾盆地可划分出6个大的含油气系统,分别位于各个坳陷中,并受坳陷的限制。进一步考虑坳陷内凸起构造单元的分割作用,可划分出13个小的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12.
引言遥感资料(卫星图象、航空象片以及与其有关的计算机CCT磁带数据等)除能反映出地球深部、浅部及表壳的大量线性构造外,还反映一些圆形、圆环形、弧形封闭形以及半圆形影象特征。有关它们的命名不一,主要有:环形构造、圆形构造(Circul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3.
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生物地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早寒武世疑源类在全球的古地理分布,并参考古地磁和动物化石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地理分区。结果表明:早寒武世在全球范围内可分为2个疑源类古地理大区,即波罗的海-北美-亚、澳大区和地中海大区;我国西南地区早寒武区筇竹寺期,可根据疑源类分为两个生态区,即扬子区和江南区。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各区生态结构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观音山菱铁矿属沉积改造矿床,且菱铁矿的形成受岩相古成理的控制。通过对观音山地区的编制小区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及微相分析,得出早石炭世晚期观音山地区为一碳酸盐台地上四周被生物滩所包围的滩间台盆,观音山菱铁矿产于滩前过渡相之中,实属于滩或礁后闭塞水体——泻湖或台盆之一,对菱铁矿的生成有利,因此要寻找沉积改造型菱铁矿、铅锌矿等,开展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寻找滩间台盆或礁后泻湖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1957年笔者在黔勘查石油,初识黔中古陆(隆起),1958年提出与之相应的黔南凹陷。当时旨在为生产服务,对上述名称的含义、边界、内部结构、大地构造格局均未深入研究。现结合地裂运动观点、地体学说,试将黔中隆起、黔南凹陷调整改组,从新简化构造单元格局,使其更有利于探索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6.
论述东昆仑火成岩与构造演化关系密切,空间上构成明显的分带性。依据印支-燕山期岩浆岩时空组构、岩石构造组合及动力学特征可将东昆仑构造岩浆带自北向南划分为祁漫塔格-都兰、东昆北、东昆南、及东部的鄂拉山四个构造岩浆带,自西向东划分为西、中、东三个区段;结合东昆仑碰撞造山过程的特点,将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其他(沉积、变质等)岩石构造组合及其所处动力学背景结合起来,划分火成岩构造组合。  相似文献   

17.
中天山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天山北缘早石生代构造混岩中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高压矿物的首次发现,认为该带是一条高压低温变质带。本运用了现代有限应变测量,磁组构和岩石组构等方法,对该混杂岩带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变形研究。最后讨论了该混杂岩带的形成机制、时代、运动学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剖面中下部中、下寒武统界线之下厚达15米左右的粉砂质泥岩、页岩中存在着一个类似凯里动物群的台江动物群,由8个门类39个属组成,核心为蠕形动物,三叶虫数量很多。形成于内陆棚浅海环境。时代为早寒武世末期,介于著名的早寒武世早期澄江动物群和中寒武世早期凯里动物群之间,对于早期后生动物的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克苏-乌什地区早寒武世的高肌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阿克苏-乌什地区,早寒武世的高肌虫最初发现于肖尔布拉克组底部,计有Tsunyiella、Yaoyingella? Liangshanella和Shensiella?诸属。它们在杨子地区主要分布于筇竹寺阶,与它们共生的三叶虫Shizhudiscus为本区最低的三叶虫化石,这属一般自筇竹寺中期开始出现。因此,上述肖尔布拉克组高肌虫的时代不早于筇竹寺期。值得重视的是,整合于肖尔布拉克组之下的玉尔吐斯组也含有大量的高肌虫化石,计有10属15种和1个亚种,其中新属4个,新种(包括亚种)12个。与之件存的化石是许多小壳化石,它们与杨子地区梅树村阶的小壳化石比较相似;在这个层位中未见三叶虫产出,加上其中的高肌虫与筇竹寺期三叶虫有一定差别,因此,玉尔吐斯组中含有高肌虫与小壳化石共存的那个层位,相当于梅树村阶。若如此,玉尔吐斯组中的高肌虫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高肌虫了。  相似文献   

20.
川西拗陷中段发育3~5个近东西走向的弧形构造,纵向上发育多个大中型气藏的孝新合构造带为其中之一,研究其形成机理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编制构造图,采用三维可视化逆光照射方法描述其构造体系,依据基底特征、构造应力方向,分析不同构造体系形成时期及机理。其构造特征为:震旦系基底发育大型的龙泉山古隆起,古隆起北侧发育2~3个近东西向的断坡,拗陷内的近东西向弧形构造均位于基底断坡上方,且与秦岭造山带平行。印支期龙门山北段隆起形成NW-SE、N-S向挤压应力,燕山期大巴山-米仓山形成N-S向挤压应力,龙泉山古隆起以及北侧的断坡形成阻挡,由此形成多组系近东西向弧形构造,该构造体系在喜马拉雅期继承性发展和被改造。基底古隆起及其北侧的断坡控制了上覆地层的构造运动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