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江 《数学通讯》2012,(8):20-24
本文是笔者在一次全国部分重点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执教的一节研讨课.所教学生是一所省重点高中高一重点班的学生.本着"教学的本质是对话,对话的载体是问题"和"既关注预设,更重视生成"的教学理念,笔者采用了以"问题引领、对话交流"为主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上海高考数学应用题进行统计,分析高考应用题所涉及的内容、数学知识、试题形式、解题方法和时事热点间的关系.高考应用题的设计应追求条件清晰简洁,具有实用意义.笔者提出对高考应用题复习的建议,努力使高考复习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3.
1976年,R.J.Faudree和R.H.Schelp在密执安(Michigan)国际图论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图的路长分布的十四个问题.笔者曾研究过问题1,本文就问题12所提出的猜想给出一个反例,并构造一类图,由此对问题2、3、4给出部分回答.设G=G(V,E)是一无向简单图,其中V是顶点集,E是边集.如果V中两个顶点u,v在G中存在含有i个顶点的一条路,则称性质p_i(u,v)成立.令S_i(2≤i≤n)是G中有  相似文献   

4.
赵平 《中学生数学》2012,(22):18-19
《中学生数学》2012年第5期(下)刊登了郑泉水老师的文章《一道面积不变问题的探索与拓广》,读罢受益匪浅,郑老师分别对题目的条件及图形进行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拓广,很值得借鉴.然而笔者以为郑老师所给出的两种证明方法并没能阐明问题的本质,因此不能把问题拓广到更高的高度.下面笔者谈谈对该问题  相似文献   

5.
数学新课标在原来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数学教师如何将这种理念贯穿到我们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和反思的.近段时间笔者有意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效果不错!这里笔者将一道几何题的教学推进过程呈现如下.  相似文献   

6.
<数学通报>数学问题1803是: an>0,且3n∑k=1a2k=(2n+1)n∑k=1ak,求an. 这是一道给出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的数学题,求出的结果也很简单:an=n,此题提供者的解答由k=1,2求出a_1,a_2人手,提出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得a_n=n,从而解决了问题.所用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也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重要的.笔者认为,这是一道很好的值得品味的数学题,它所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远不止这些,下面将笔者自己学习这道题的成果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7.
可分离凸优化问题的非精确平行分裂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类可分离凸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精确平行分裂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所求解问题的可分离结构,并对子问题进行非精确求解.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了所提出的非精确平行分裂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初步的数值实验说明了算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轨迹问题在数学中考中时常出现,所考题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技能要求高.这类题型与通常对图形的几何证明与计算不同,需要经历一个“据性索图”的推理过程.笔者举例对轨迹问题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日拜读了由张乃贵和张俊老师合作完成的<对一道高考最值题的思考>.二位教师从多种思考角度解决了2010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12题,笔者对其多解所展现的思维非常佩服,与此同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也一直萦绕在笔者的心头.如果给学生讲解此题,该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呢?让学生明白其所表现出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显然文[1]的几种解法只能让学生停留在技巧的欣赏层面,难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本文笔者就此类问题的讲解及思考过程谈谈自己的个人见解,希望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0.
文[1]提出反比例函数中的几个不变性问题,笔者最近也在思考反比例函数的一些性质,受此篇文章的影响,结合自己的所思,对文[1]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更一般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机组组合(unit commitment,UC)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问题常可建模为高维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现对UC建模和优化方法的前沿工作,包括笔者及其合作者的部分工作,进行一个较为系统收集整理和阐述分析.首先给出UC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全面综述了UC问题的求解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讨论并分析了UC扩展问题(包括:机组阀点效应、水电与最优潮流).最后探讨了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的UC问题发展方向,提出UC问题尚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多能流、随机因素、深度学习等),以期为UC问题的研究者和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志峰 《中学数学》2023,(15):53-55
<正>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启发学生思考,掌握数学内容的本质,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堂学习评价有利于教师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判断一节课是否能达到课标的学业水平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四个维度进行评价.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立体几何轨迹问题”教学为例,对课堂进行学习评价.1 拟定课堂评价标准为了落实课标所提出的学业水平要求,  相似文献   

13.
自从空间向量下放到高中后,高考中加大了对立体几何的考查力度,问题呈现方式多样,解法多种,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个问题,有多种认识的视角,具有很好的区分功能.笔者就以下一道试题谈谈解决线面所成角问题的不种视  相似文献   

14.
杨同伟 《数学通讯》2013,(12):37-40
1问题提出如图1,若AC=λCB,则OC=OA+λOB/1λ.这个结论便是线段的定比分点的向量表达式笔者在研究向量的线性表示问题时,产生了将此结论推广到平面及空间的想法.于是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问题1如图2,已知点M是不在△ABC三  相似文献   

15.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设法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是关键.也就是说,所提问题应让学生觉得有一定的手段可施,实践时却又因它的灵活性而无济于事,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若能在问题中不断地创设一些变化,给学生以新异感,学生的思维能力便会得到更好地发挥.笔者曾在复习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教学中,注重在这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点滴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构造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可以根据问题的条件结构,构造出一个载体,把所给的数学元素及其关系全面准确地载入,实现将已知问题转化的目的.由于构造法新颖,对培养学生的联想、迁移、转化等思维有独特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如何构造圆解竞赛问题进行分类举例.  相似文献   

17.
文[1]对06年高考江苏卷第10题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解答.并指出试题来源于著名的古典概率问题———结草成环,最后将其加以推广.笔者看后颇受启发,同时又觉得解法有些烦琐,也不易让学生所理解和掌握.本文就该题和文[1]所推广的问题给出一种简洁的解法.图1接收器示意图高考试题图1中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已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利用分析法证明一些简单结论等基本方法;对抽象数列研究步骤已基本掌握,特别是抽象数列中的有界性以及单调性问题已能通过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但是对于抽象数列仍旧存在困惑.究其原因,在于抽象数列递推公式种类较为繁杂,抽象数列中所涉及的求和问题方法较难想到.因此,笔者对一类求和形式为dn+S的放缩问题进行课题教学及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道课本例题,笔者原打算在10分钟内讲完,然后再按计划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计划,而且使问题的讨论又延续了一节课,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渴望使笔者感悟到:在新课程思想指导下对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怎样教学生解数学题,一直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重点之一.最近,笔者阅读了某杂志刊登的“自然解法”系列文章,其大多是一题多解的解法介绍,笔者认为大多数学生最近发展区认知水平来源于教材及一些基础题,教师应利用教材及基础题,引领学生对一些综合问题自然生成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