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学通报》(文[1])2008年2期问题1720为:△ABC中,以BC为轴(长轴或短轴均可)作一椭圆交AB于E,交AC于F(如图1).设M、N分别是点E、F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EN交FM于D.求证:AD⊥BC.
文[2]中供题者利用伸缩变换给出了上述问题的证法,文[3]给出了该问题的常规解法,并把它进行了探究得出以下结论(文[3]中的性质12),同时把结论拓展到双曲线. 相似文献
2.
《数学通报》2006年第10期刊登的第1631号问题是:
过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右焦点F作B1B2上x轴,交双曲线于两点B1、B2,B2F1交双曲线于B点,连结B1B交x轴于H点.求证:过H垂直于x轴的直线是双曲线的(左)准线(如图1). 相似文献
3.
所谓圆锥曲线的极点极线就是:已知圆锥曲线Γ:Ax2+Cy2+2Dx+2Ey+F=0,则称点P(x0,y0)和直线l:Ax0x+Cy0y+D(x+x0)+E(y+y0)+F=0是该圆锥曲线的一对极点和极线.这一概念性质深深地隐含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并多次在高考试题中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1极点、极线和该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极点、极线和该圆锥曲线反映的是平面上的点、 相似文献
4.
<数学通报>(文[1])2008年2期问题1720为:
△ABC中,以BC为轴(长轴或短轴均可)作一椭圆交AB于E,交AC于点F.设M、N分别是点E、F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EN交FM于点D,求证:AD⊥BC. 相似文献
5.
6.
<数学通报>2006年第9期数学问题(文[1])1631为:过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右焦点F作B_1 B_2⊥x轴,交双曲线于两点B_1,B_2,B_2 F_1,交双曲线于B点,连结BB_1交x轴于H点.求证:过H垂直于x轴的直线l是双曲线的左准线. 相似文献
7.
1试题呈现已知曲线C:(5-m)x2+(m-2)y2=8(m∈R).(1)若曲线C是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求m的取值范围;(2)设m=4,曲线C与y轴的交点为A,B(点A位于点B的上方),直线y=kx+4与曲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M,N,直线y=1与直线BM交于点G,求证:A,G,N三点共线. 相似文献
8.
9.
《数学通报》(文[1])2008年2期问题1720为:
△ABC中,以BC为轴(长轴或短轴均可)作一椭圆交AB于E,交AC于点F.设M、N分别是点E、F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EN交FM于点D,求证:AD⊥BC. 相似文献
10.
一、探究的起因2011年山东省高考数学卷文科第22题: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x2/3+y2=1,如图1所示,斜率为k(k>0)且不过原点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E,射线OE交椭圆于点G,交直线x=-3于点D(-3,m). 相似文献
11.
参数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曲线的一种表达方式,构建直线、圆锥曲线等的参数方程,有时可以非常巧妙地化归与转化问题,从相应视角来切入,为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求解提供条件.本文中结合实例,巧妙构建直线、圆锥曲线等的参数方程,合理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引领并指导数学教学与解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最近阅读了罗先生的文章,深受启发,但觉得有些地方值得商榷,题目如下:问题1990(数学通报2011年第2期)已知 相似文献
13.
<数学通报>2009年第3期数学问题中刊出的第1783号问题是:设M是定圆0外的一个定点,试问:在定圆0内是否存在一个定点N,使得对于定圆0上的 相似文献
16.
1问题1(《数学通报》2010年7月问题1861)如图1自△ABC的顶点A引两条射线AX,AY.分别交BC于点X,Y.且BX·BY/CX·CY=AB2/AC2证明:∠BAX=∠CAY在《数学通报》2010年8期的问题提供人给出的解答,先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结合已知,得到一个三角函数关系式,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最终证明∠BAX=∠CAY. 相似文献
17.
问题在△ABC中,AB=AC,∠A=120°,D、E在BC上,且∠DAE=60°,过A、D、E的圆交AB于P,交AC于Q, 相似文献
18.
《数学通报》数学问题1845和1990是同一道题:已知a>0,b>0,√3/a+1/b=2,求a+b-√a2+b2的最大值.
文[1]对此题有如下两个猜测推广:
推广1若a>0,b>0,m/a十n/b=1(其中m,n为正常数),则a+b-√a2+b2的最大值为2m+2n-2√2mn. 相似文献
19.
数学通报2007年第5期在数学问题的解答栏目中,刊登的第1666题为:如图1, ⊙O是△ABC的内切圆,分别与BC、AB、AC相切于点D、E、F,DO的延长线交EF于点G,AG的延长线交BC于点H. 相似文献
20.
供题者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证明过程较为复杂,本文采用构造齐次方程的方法,给出一种较为简洁的证明,并探讨双曲线和抛物线的相似性质,进而介绍这些性质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