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了维生素B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3种温度下B5-BSA体系的结合常数和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5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B5-BSA体系的ΔH=-63.90kJ.mol-1,ΔG=-35.29kJ.mol-1,ΔS=-96.02J.K-1.mol-1.据此可知,B5与牛血清白蛋白二者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范德华力及质子化等.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估算出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1.41nm.此外,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差光谱分析结果表明,B5可诱导BSA分子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2.
氨基膦酸树脂对溶液中锌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Zn2+在氨基膦酸树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09.2mg.g-1树脂,用2.0 mol.L-1的HCl溶液洗脱,洗脱率为98%以上;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8.14 kJ.mol-1,ΔG=-3.06 kJ.mol-1,ΔS=37.6 J.mol-1.K-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表观活化能Ea=14.7 kJ.mol-1,表观速率常数k298=4.26×10-5s-1;树脂功能基与Zn2+的配位比约为1∶1;并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的方法探讨了树脂对Zn2+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荧光分析法研究了不同酸度、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硝基苯对牛血清蛋白(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λex=280nm,发射波长λem=342nm,浓度为0.05 mol·L-1,pH=7.5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猝灭效果最为明显。计算289,304和318 K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25×104、1.00×104和0.833×104L·mol-1。通过Gibbs-Helmholtz方程对其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进行计算(ΔH=-10.7 kJ·moL-1;ΔS=41.4 J·moL-1·K-1),表明二者之间是静电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硝基苯对牛血清蛋白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最后使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对其作用机理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分子荧光、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Cd2+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pH=7.0缓冲液中,以280nm作为激发波长,342nm作为发射波长,Cd2+对BSA的荧光发射有较强猝灭作用.实验测定了Cd2+与BSA在289K,306K和319K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5.31×104,5.22×104,4.70×104,其热力学参数ΔHm=-3.07kJ·mol-1;ΔSm=79.83J·mol-1·K-1.结果表明导致BSA荧光猝灭是由于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而引起的静态猝灭,他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作用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斜率分析法研究了P204和TOPO从磷酸体系中液液萃取微量镧的反应机制和热力学,推测出一种可能的反应历程和萃合物结构,得到萃取反应式和反应的平衡常数K=104.502,焓变ΔH=-13.02 kJ.mol-1,自由能ΔG=-25.686 kJ.mol-1,熵变ΔS=0.0425kJ.(mol.K)-1。在液液萃取反应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液膜萃取法进行磷酸体系中微量镧的富集回收研究,考察了载体P204(2%~10%w/w)和TOPO(1%~10%w/w)、表面活性剂磺化聚丁二烯LYF(1%~10%w/w)、内萃取剂HCl(1~5 mol.L-1)和水乳体积比A/O(2:1~7:1)对液膜萃取收率及稳定性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可回收94.10%~95.94%的镧,并且膜溶胀率为8%~17%,破损率为0.45%~1.93%,能够维持较好的液膜稳定性。研究结果对磷酸中的微量稀土镧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朱维晃  吴丰昌  黄廷林 《色谱》2008,26(5):550-553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3-(2-吡啶基)-5,6-二苯基-1,2,4-三嗪(PDT)和Fe(Ⅱ)的配合物[Fe(PDT)3]2+的面式和经式两种几何异构体之间的动力学平衡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温度(30,35,40,45 ℃)下,两种几何异构体含量(x)之间的相互转变均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其xeln[(xe-x0)/(xe-x)]值和反应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分别为:xeln[(xe-x0)/(xe-x)]=0.082t+0.729 (r2=0.9911,T=45 ℃),xeln[(xe-x0)/(xe-x)]=0.049t+0.598 (r2=0.9987,T=40 ℃),xeln[(xe-x0)/(xe-x)]=0.022t+0.586 (r2=0.9987,T=35 ℃),xeln[(xe-x0)/(xe-x)]=0.012t+0.591(r2=0.9988,T=30 ℃)。两种异构体之间的动力学相互转变过程中的活化焓(ΔH)、活化熵(ΔS)和活化能(ΔEa)分别为:ΔH=103.84 kJ·mol-1,ΔS=271.93 J·mol-1·K-1,ΔEa=86.74 kJ·mol-1 (面式异构体向经式异构体转变);ΔH=106.47 kJ·mol-1,ΔS=257.65 J·mol-1·K-1,ΔEa=94.43 kJ·mol-1 (经式异构体向面式异构体转变)。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荧光、粘度法研究了白杨素-6-磺酸钠、白杨素-6磺酸双核锌及白杨素-6-磺酸四核钙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常数分别是KNa=1.52×104L.mol-1、KZn=3.56×104L.mol-1和KCa=1.54×104L.mol-1。实验结果表明,白杨素-6-磺酸双核锌和白杨素-6-磺酸四核钙;白杨素-6-磺酸钠与DNA间的作用方主要为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生理pH条件下盐酸异丙肾上腺素(HAI)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25℃和37℃)下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HAI使BSA紫外吸收峰增强,并使BSA的特征荧光峰猝灭,表明HAI与BSA形成结合物。HAI对BSA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属于单位点结合。25℃时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为7.41×103L·mol-1,ΔG为-22.10 kJ·mol-1,ΔH为25.86 kJ·mol-1,ΔS为940 J·mol-1。37℃时的结合常数为4.26×105L·mol-1,ΔH和ΔS与25℃时相同,ΔG为-33.41 kJ·mol-1。以上热力学参数表明HAI与BSA之间的结合属自发过程,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根据F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HAI与BSA间的结合距离为2.503nm。  相似文献   

9.
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表明8-羟基喹啉(HQ)能与稀土金属Sm(III)形成比例为3∶1的配合物。综合运用荧光光谱法、热力学方法、粘度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8-羟基喹啉钐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与作用部位,通过EB探针、粘度、磷酸盐、寡聚核苷酸以及Scatchard分析得出了Sm(III)(HQ)3与DNA之间是以部分嵌插以及沟渠作用发生相互作用,且以部分嵌插作用为主。热力学实验表明,Sm(III)(HQ)3能够自发地与DNA发生相互作用,而且这自发过程是焓为主要驱动力,各热力学函数值为ΔrHmΘ=-3.19×105J·mol-1,ΔrGmΘ300.15 K=-9.075×103J·mol-1,ΔrSmΘ=-1.033×103J·mol-1·K-1。Sm(III)(HQ)3能够与DNA以5∶1的比例形成复合物,在300.15和310.15 K形成复合物的结合常数为KΘ300.15 K=1.52×104L·mol-1,KΘ310.15 K=2.48×102L·mol-1。  相似文献   

10.
用荧光、紫外光谱、分子对接研究了柚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柚皮苷对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柚皮苷与HSA在293、298和310 K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472×105、2.210×105和1.392×104L·mol-1,结合位点数约为1。由实验计算出热力学参数焓变ΔH为-16.8 kJ·mol-1,ΔS为46.0 J·mol-1·K-1,推断出柚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和静电引力结合,与分子模拟的结果相同。同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柚皮苷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铅离子在甲壳素上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pH=4.46时吸附最佳。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478mg.g-1(树脂);用0.5mol.L-1HCl可洗脱,洗脱率达98.8%;测得表观速率常数k298=8.53×10-5s-1;表观活化能Ea=16.54kJ.mol-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吸附热力学参数△H=8.70kJ.mol-1,△S=41.7J.mol-1.K-1,△G=-3.71kJ.mol-1。  相似文献   

12.
以异丙醇为分散剂,碱纤维与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反应,醚化接枝制得一种环境功能材料-季铵型阳离子纤维素(QACC)。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电镜扫描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中1 644 cm-1处存在明显的季铵基的弯曲振动。经过改性的QACC结晶度下降,比表面积增加。研究了QACC对腐殖酸的吸附性能:pH=8、318 K时,QACC对腐殖酸的饱和吸附容量为622 mg·g-1;其表观活化能为6.45 kJ·mol-1;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吸附等温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式,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腐殖酸的ΔH、ΔS、ΔG分别为:31.7 kJ·mol-1、119 J·mol-1·K-1、-5.34 kJ·mol-1,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3.
罗丹明B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和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罗丹明B(RH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试验发现,RHB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RHB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求出了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6.080×104L·mol-1)、热力学参数(△Hθ=-5.997 kJ·mol-1,△Sθ=72.01 J·k-1,△Gθ=-28.09kJ·mol-1)和结合位点数(1.025)等,证明二者主要靠静电作用力结合.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法探讨了RHB对BSA构象的影响,表明RHB使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减弱、疏水作用增强.为阐明RHB的染色机理、毒理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卡马西平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的热力学特性,并发现卡马西平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从荧光猝灭光谱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double-reciprocal方程和热力学公式,得到了25℃时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为2.047×104mol.L-1,其△Hθ、△Gθ和△Sθ分别为-14.46 kJ.mol-1-、32.88kJ.mol-1和-24.03 J.K-1。  相似文献   

15.
在pH4.3的B-R缓冲体系中,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1]研究了茜素红(AR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其吸附结合常数分别为:KBSA-ARS=3.950×104,KHSA-ARS=4.377×104。染料与蛋白的最大结合数分别为NARS∶NBSA=9∶1,NARS∶NHSA=7∶1。经光谱修正技术计算结合产物的实际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BSA-ARS(537nm)=2.517×104L.mol-1.cm-1,εHSA-ARS(519nm)=2.051×104L.mol-1.cm-1,检出限BSA为19mg/L,HSA为23mg/L。经探讨该结合反应机理符合Langmuir吸附聚集反应方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结合荧光猝灭法、紫外光谱(UV)、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性光谱(CD)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人免疫球蛋白(H IgG)的结合常数、主要作用力以及DON对HIgG二级结构的影响。在304、310、318 K温度下,测得DON和H IgG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069×104、0.754 9×104、0.523 8×104L.mol-1;其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78.52 kJ.mol-1、-176.9 J.(mol.K)-1,研究表明其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 rster能量非辐射转移理论测得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r为4.62 nm。同步荧光、CD和FTIR研究表明,DON使HIgG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分子模拟显示DON与HIgG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疏水作用,与实验测得的热力学参数提供的作用力信息一致。该研究为DON在人体内的储存、运输、作用机理及毒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在室温下HOAc介质中亚硝酸能使甲基橙褪色的原理,建立了测定亚硝酸根的快速褪色光度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方法的测定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4ε16=1.1×104L.mol-1.cm-1,5ε06=5.2×104L.mol-1.cm-1;线性范围及回归方程分别为5.0~600.0 mg.L-1、ΔA416=0.000 344 6c+0.002 23、r=0.999 6(416 nm);1.0~300.0 mg.L-1、ΔA506=0.000 147c+0.021 02、r=0.985 3(506 nm);检出限为5.0 mg.L-1(416 nm)1、.0 mg.L-1(506 nm)。用于食物中亚硝酸根的测定,RSD为0.2%~4.2%,加标回收率在98%~103%。经t检验,其测定结果与国标GB/T 5009.33-1996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溴百里酚蓝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和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溴百里酚蓝(BT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BTB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求出了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2.792×105L.mol-1)、热力学参数(ΔHθ=(20.24 kJ.mol-1,ΔSθ=37.22J.K-1,ΔGθ=(31.25kJ.mol-1)与结合位点数(1.1578)。根据F 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212位色氨酸残基2.60nm,证明二者主要靠静电作用力结合。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法探讨了BTB对BSA构象的影响,表明BTB使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减弱、疏水作用增强,为阐明BTB的染色机理、毒理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在0.01 mol.L-1硫酸介质中,95℃水浴加热10 min时,痕量铱(Ⅲ)对过氧化氢氧化亮绿褪色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据此提出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铱(Ⅲ)的方法。该催化反应对铱(Ⅲ)为一级反应,总反应为准一级反应。催化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为7.383×10-4s-1,表观活化能为65.27 kJ.mol-1。铱(Ⅲ)的质量浓度在0.06 mg.L-1以内与吸光度的减小(Δ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152×10-7g.L-1。方法用于分子筛和活性炭样品中铱(Ⅲ)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7%~104%之间。  相似文献   

20.
甲苯胺蓝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甲苯胺蓝(T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TB与BSA在20℃,30℃和40℃3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8.94×103,1.75×104,1.74×104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66,0.71和0.93.实验表明:TB与BSA的荧光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利用Gibbs-Helmholtz方程计算得到热力学参数ΔH为49.416kJ,ΔS为244.876J.mol-1.K-1,探讨了它们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TB主要以氢键作用力与BSA相互作用;应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TB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